高考不過是考試,填志願才是人生

高考不過是考試,填志願才是人生

拾遺物語

人的一生中,總有一些時刻,是你會在以後的日子裡反覆審視或者覆盤的,填報高考志願就是其中之一。

1

這幾天,不少考生和家長來留言:

“拾遺君,高考志願該怎麼填啊?”

“學校重要,還是專業重要?”

“城市重要,還是學校重要?”

“專業重要,還是城市重要?”

我的建議是:城市>學校>專業。

高考不過是考試,填志願才是人生

2

為什麼選城市比選學校重要呢?

設計師劉東講過他的一段經歷:

大學畢業後,他一直在北京工作,

2012年底,他跟很多人一樣,

因為北京霧霾重、壓力大等情況,

他辭職回到了老家小縣城,

先是買了一套房子安家,

“我要好好享受慢生活。”

然後開了一家設計公司,

“反正做設計,在哪裡都一樣。”

但不到半年,他就改變了這個想法。

在小縣城做設計,他遇到了三大瓶頸。

第一:機會少。

“可以洽談的業務太少了。”

第二:審美差距。

“小縣城的審美,跟大城市差距太大了。”

第三:關係大於實力。

“在大城市做設計,基本靠實力。在小縣城做設計,基本靠關係。”

半年下來,他只做了一單業務。

“離開北京回縣城,我腸子都悔青了。”

2014年,他賣了房子,又去了北京。

高考志願怎麼填?

我的建議是首選城市: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

同樣是985、211,

首選北上廣的985、211,

其次才是新一線城市的985、211,

然後才是二三線城市的985、211。

為什麼要首選一線城市呢?

三大原因。

第一:你可以大大開闊眼界。

一個人的專業知識一般在大學裡完成,

但眼界和思維則要靠所在城市來提升,

而眼界和思維代表著競爭力。

我在上海、北京、武漢、重慶都待過,

且不說二三線城市,

就是新一線城市重慶、武漢等,

在開闊眼界上,

跟北京、上海的差距真不止一點點。

這個差距,是氣度、品位、審美、思維、格局全方位的差距。

第二:你能獲得更廣闊的發展機會。

一線城市,產業、人才等資源高度聚集,

能讓你獲得更廣闊的擇業空間和發展機會。

第三:競爭更加公平。

“一線城市因為資源高度聚集,

所以有能力的人多,有實力的企業也多,

大家相互制衡,所以基本按規則辦事。

按規則辦事,就保證了相對公平。”

你可能會想:

“我可以選擇在二三線城市讀書,

畢業後再去一線城市工作呀。”

嗯,想得很美,

但現實往往並非如此。

58同城前幾天發佈了《201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居行報告》。

報告顯示:

88.6%的高校畢業生選擇了留在學校所在城市工作,只有11.4%的高校畢業生離開母校所在地尋求發展。

也就是說:

對於大部分大學生來說,

基本就是在哪裡上大學,

就在哪裡就業安家。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感情,因為習慣,因為人際關係。

你可能會說:我要做那11.4%。

11.4%其實也不是那麼好做的。

設計師趙越講過一件事情:

他大學讀的是西部的一所211,

大學畢業後他去深圳工作,

跟他同時進入單位的還有一個男生,

這個男生讀的只是上海的普通一本。

工作半個月後,趙越感嘆:

“雖然我讀的學校是211,

但我在言談舉止、思維方式等方面,

起碼比他低了兩個層級。

為什麼我跟他的差距這麼大呢?

很久之後我才明白:

我跟他的差距其實是所在城市的差距,

他接受了四年的上海思維。”

所以說,選城市真的很重要,

如果兩所學校水平相當或相差不大,

我建議優先選擇一線城市的學校。

高考不過是考試,填志願才是人生

3

為什麼選學校比選專業重要呢?

安徽衛視有檔節目叫《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某人事經理在節目中透露過招聘潛規則:

“大企業篩選簡歷的時候,

會把985大學生簡歷放一邊,

再把非985大學生簡歷放一邊。

而離開招聘會時,

我們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

而把非985大學生的簡歷丟到桌子上,

讓做清潔的阿姨直接清理掉。”

為什麼選學校比選專業重要?

因為學校是敲門磚

四年後你畢業找工作時,

簡歷上直接寫的你是哪個哪個大學的。

而很多企業,特別是大企業,

招聘時是首看學校的,

然後才看你的專業,甚至不看專業。

名校像美女,自帶光環,

天生就會被人高看一等。

比如,一個學生說他是清華的,

不管他讀的什麼專業,

我們的印象是不是都會好一點。

很多人都說:

“一個好學校不如一個好專業。”

我不太贊成這種說法,

因為從概率上來說,

我覺得選學校比選專業重要得多。

為什麼呢?

《2018年中國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

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率僅為48.61%。

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大學畢業生,

現在從事的工作其實跟大學所學專業沒什麼關係。

有的同學可能還會說:

“家長和老師一直強調,要把興趣跟專業結合起來。”

似乎很有道理。

但現實是,大部分考生其實並沒有很明確的興趣和愛好。

調查顯示:

在專業對口的48.61%的群體中,

大部分人填報高考志願時,

並沒有強烈的興趣偏好,

就是我一定要學什麼什麼。

大部分人都是在上了大學之後,

才慢慢喜歡上自己的專業,

或者被迫喜歡上自己專業的。

所以說,專業,其實遠沒我們想的那麼重要。

為什麼選學校比選專業重要?

還有一個原因,

就是選學校就是選擇未來的朋友圈。

更好的學校,

意味著更好的朋友圈和更好的人脈。

高考不過是考試,填志願才是人生

4

所以說,如果你問我:

“城市、專業、學校,到底應該怎麼選?”

我的建議是:

一線城市985>二線城市985>一線城市211>一線城市優秀一本>二線城市211>一線城市普通一本OR一線城市優秀二本>二線城市優秀一本。

這純粹只是個人建議,

此建議只是針對大部分考生,不絕對。

比如你有強烈的興趣偏好,

就是喜歡幹什麼什麼事情,

那我覺得你優先考慮專業和學校,

也是非常合理的。

高考不過是考試,填志願才是人生

5

我的建議,為什麼那麼強調城市呢?

因為我覺得城市真的太重要了。

你在哪個城市讀書,

意味著你很大可能就在哪個城市就業安家了。

前央視駐外記者孫晴悅,

寫過一篇文章——《二十幾歲住在哪裡對你有多重要?》

她在文章裡這樣寫道:

如果你問我,

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人來說,什麼最重要?

那麼一定是,眼界。

有一個師妹對我說過,

“這輩子最不後悔的事情,就是去紐約留學。”

為什麼呢?

因為紐約太包容太多樣性了。

在紐約這個遼闊的城市裡,

她發現人和人之間是如此不同,

大家想要的東西也是如此不同。

“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所謂天然正確和絕對政治正確,

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以及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

在這個充滿偏見、不理解,

甚至意見不同便惡言相向的時代,

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三觀、不同活法,

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它直接決定了你的氣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胸懷抱負。”

我為什麼這麼倡導去一線城市或新一線城市?

因為你年輕時長久居住過的地方,

真的會深入骨髓地影響你的眼界和格局。

高考不過是考試,填志願才是人生

6

插坐學院前副總裁粥佐羅,

也寫過一篇文章——《我為什麼建議你留在北上廣深?一個8年北漂的4點思考》。

他在文章裡這樣寫道:

如果你在一個小地方,

三十歲不結婚,你就是怪物。

結了婚不生孩子,你就是怪物。

好好的事業單位不幹,你就是怪物。

夏天穿個超短裙,你就是怪物。

有錢竟然不買房,你就是怪物。

說實話,小地方怪物真不多,

為什麼?

因為小地方不允許怪物存在。

你若是個怪物,你就完蛋了,

人人都要挽救你,教育你,

要把你變成跟他們一樣。

一個人教育你還好,

你還能對抗一下,

但10個人100個人都來教育你時,

孤立無援的你會徹底崩掉。

所以,如果你是怪物,

就去大城市吧。

那裡的人都很忙,沒時間拯救你,

你唯一需要對抗的就是你自己。

我為什麼這麼倡導去一線城市或者新一線城市?

因為大城市真的更加開放和包容。

6月初,BOSS直聘搞了一個調查——《2019職場“過來人”高考調研》。

65%的“過來人”給“後來人”建議:

填報高考志願一定要首先考慮城市。

這是“過來人”的“血的教訓”。

高考不過是考試,填志願才是人生

7

也有人可能會說:

“我就喜歡待在小城市,怎麼了?”

如果你非要這麼說,

那我就想告訴你:

“當你見識過大城市的繁華之後,

轉身追隨小城鎮的靜謐,

你對小城鎮的喜歡,

才算是最真實的喜歡。”

你只有見過最好的,

享受過最好的,

體驗過最好的以後,

你才有資格說,

我就是喜歡待在小城市。

你只有見過一切,才有資格選擇。

這樣的喜歡,也才是真的喜歡。

高考不過是考試,填志願才是人生

8

很喜歡《殺鵪鶉的少女》的那句話: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

什麼時候出國讀書,

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

何時選定對象什麼時候結婚,

其實都是命運的鉅變。

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

眼見風雲千檣,

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

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

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填報高考志願的一天,

就是這樣的一天。

當你下筆的那一刻,

就決定了將來要和誰誰成為同學,

就決定了將來要做什麼樣的工作,

就決定了將來要在哪裡安家,

就決定了將來要和誰相知、和誰旅行、和誰一輩子。

祝願你有一個美好的選擇。

點擊瞭解更多,發現拾遺好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