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的家長,不會只在高考後焦慮等待!人與人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的

01前幾天高考一結束,有人歡喜有人憂。

有個客戶在跟君拓移民顧問溝通時說到,兒子這次發揮一般般,估計二本水平。但孩子對自己的期望是一本,很不滿意,一個人悶在家裡,一家人都很焦慮,等著成績,不知道出路怎麼辦。

孩子很迷茫,他說,我不甘心因為高考成績被困住,不想去我不滿意的學校。我想去到名校唸書,發揮我的能力,以後找到好工作,過更好的生活。

一個簡單的願望,實現起來卻有多重阻礙。千軍萬馬過高考獨木橋,總有人會被擠下,掉入懸崖。而所有人都不想成為這其中“掉馬”的這一個。

誰都想成為那個最終抵達理想終點的勝利者,但高考多10分、少10分,就會進入完全不一樣的學校,遇到完全不一樣的人。

明智的家長,不會只在高考後焦慮等待!人與人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的

18歲以前的成長都是線性的,很簡單,比誰分高就行。

但馬上就不一樣了,原本在同一個層次的人,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了讓人難以理解的指數般的成長,差距越拉越大。


02都說在所有的聚會中,同學聚會最一言難盡。

不僅僅是要尷尬面對已叫不出名字的同學,更會看到當初同一起跑線的人,幾年後卻有著天壤之別的人生。到底是什麼造成了今天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在《請回答1994》中,有這樣一段話:“所謂生活,每個瞬間都充滿了選擇,此時此刻我所經歷的一切,正是我過去做過無數個選擇的結果。”

曾經,同一個起跑線上的人,經過不同的選擇,最終走向了不同的道路,過上了不同的生活。

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正是每一個岔路口的不同選擇。


明智的家長,不會只在高考後焦慮等待!人與人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的

十幾、二十幾歲的時光是極簡單卻極具變化的時期之一。這段時光決定了你的事業、愛情、幸福甚至整個世界。

臨床心理學家Meg Jay在Ted上超過700萬次點擊量的演講《Why 30 is not the new 20》,告訴你該從最年輕的時候,開始在選擇中積累你的“身份資本”,這樣才能讓你後續的人生實現「指數型成長」。

明智的家長,不會只在高考後焦慮等待!人與人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的

如何在最年輕的時候累積你的“身份資本”,以實現人生的「指數型成長」?


03其中學歷就是其中一項。

現在社會上都流行說學歷不重要,但學歷真的不重要嗎?

前段時間,有兩段對話刷屏:

在《演說家》節目中,魯豫問網紅考研老師張雪峰:

“你是真的相信考研可以改變人的命運,還是因為你是做這個之後才開始宣傳考研的?”

張雪峰迴答道:“在中國的500強企業,甚至是所有世界500強企業,他們都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是,他們不會去二本大學招聘,他們說的都是假話。”


明智的家長,不會只在高考後焦慮等待!人與人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的

無獨有偶,在節目《學霸是怎樣煉成的》中,一位HR披露出招聘的黑暗法則:

大企業篩選簡歷的時候,會把985大學生簡歷放在一邊,再把非985大學生簡歷放一邊。

而離開招聘會時,我們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而把非985大學生的簡歷丟到桌子上,讓做清潔的阿姨直接清理掉。

一石激起千層浪。

儘管我們知道,學歷高不一定能力強。

但一份好學歷所帶給人的,真的是從0到1的蛻變。


04有人會說,高考都結束,孩子的成績已成定局,現在說這些還有什麼用?成績好去讀重點院校,二本成績只能讀二本學校了,認命吧!

但有很多家長不甘心,高中三年,孩子在前線衝鋒陷陣,家長在後方保障後勤,並不是一句認命就能平復心中的不甘的。


明智的家長,不會只在高考後焦慮等待!人與人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的

難道就沒有其他出路嗎?

如果說鄧文迪,奧巴馬,樑振英有什麼共同點,除了都是大人物,有一個共同點你肯定想不到。

如果說名校畢業,是他們走向成功的開始;那麼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們並不是一開始就能讀到名校,而是通過一個橋樑,升到名校,然後一路開掛。

而這個橋樑,就是副學士。


明智的家長,不會只在高考後焦慮等待!人與人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的


05遇到很多家長諮詢去香港讀副學士的家長,都會問:副學士就是專科嗎?副學士靠譜嗎?香港副學士能升本科嗎?還有別的途徑去香港上好的大學嗎?

會有這些疑問,也是對香港教育想了解更多,確保為孩子選的是正確的道路。

針對大家的顧慮,君拓移民整理了一些關於香港副學士、香港高考、香港進修的資料,那些你存有疑慮的信息,這裡全都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