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存:人生因高考而精彩

高考 牡丹 自行車 魯南播報 2017-06-09

2017-06-08 09:33:50牡丹晚報

田浩存:人生因高考而精彩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豔粉

昨日是2017年夏季高考的第一天,我市有5.2萬學子參加高考。

40年前,我國在經歷了“十年動亂”後,重新恢復了高等教育考試製度。40年來,眾多莘莘學子通過高考這個公平、公正的平臺實現了大學夢,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那麼,40年前的高考是什麼樣子的?6月7日,高考第一天,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採訪了市委黨史委原主任田浩存,聽他講訴了40年前參加高考時的故事。

取消高考,他成為一位民辦教師

田浩存是曹縣古營集鎮人,1967年高中畢業,1977年高考恢復並參加了高考,併成功被山東大學歷史系錄取。

6月7日,在田浩存家裡,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見到了那張准考證,巴掌心大小、顏色泛黃,正是這張不起眼的紙片改寫了他的人生。

“這是我保存了40年的准考證,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1977年自己參加高考時的情景,那次考試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無法形容的。”田浩存介紹。

因為家庭貧困,少年時期的田浩存就渴望通過刻苦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也一直是班裡的佼佼者。可是,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當時,田浩存正在曹縣一中讀高二。

“那時候,整個中國都陷入了宗教式的狂熱中,學校也不例外。從1966年5月到1967年高中畢業的一年多時間內,我們沒有上過課,幾乎每天都要去貼大字報、開批鬥會,搞運動。”憶及往事,田浩存表情凝重。

1967年,高中畢業後,因為高考制度取消,田浩只能回到曹縣老家務農,靠掙工分過日子。後來,他成了一名民辦教師,在古營集聯中教學。教學期間,他不負一名教師的天職,精心備課、教學,不誤人子弟。“早晨我和學生一起做早操,晚上陪他們上自習,那段日子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田浩存說。

高考恢復,他刻苦複習如願參加

1977年深秋,高考恢復,讓29歲的田浩存命運發生了轉折。

“雖然這是我日夜盼望的喜訊,但當時卻有些猶豫——剛剛恢復的高考,真的可以按照成績的高低,公平、公正錄取嗎?”田浩存說,身邊很多人都報了名,他卻遲遲沒有行動。

為此,姐姐田浩梅特意騎自行車從定陶趕回老家,對他說:“你有能力用自己的真才實學獲得成功,一定要參加高考。”他的同事於福存也勸他:“大家都知道你是曹縣一中的尖子生,以前不讓考,你無法證明自己;現在讓考了,你卻不報名,怎麼能證明自己呢?”田浩存說:“正是姐姐和同事的一席話讓我如夢初醒,趕緊報了名。”

此後,田浩存白天正常教學,晚上學生上完自習後,他便開始在煤油燈下苦讀。“我把高中時的課本都拿了出來,認真複習,一晚上也就睡2個小時左右。有夢想就要奮鬥,有奮鬥就有快樂,那時渾身有用不完的勁。”田浩存說,他還清楚地記得,當時他在普連集八中考試,考生是兩個人一個書桌,考場秩序非常好。

“那時能參加高考就很幸運了,沒有人想到作弊。”田浩存說,當時考試的作文題目是 《難忘的一天》,他寫的是1976年10月7日粉碎“四人幫”的事情。

考入山東大學,他的人生因此改寫

考試結束後,田浩存便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幸運的是,他終於等來了體檢和政審的機會。

“當年參加體檢和政審的名單是通過曹縣有線廣播公佈的,最先聽到消息的是我年僅6歲的小兒子。”田浩存說,為了證實消息的準確性,中午下班回家後,他便認真傾聽廣播,確認有自己的名字,一家人沉浸在喜悅中。在填報志願時,田浩存填寫了山東大學歷史系。

1978年春節後,田浩存接到了山東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當時我的心情很複雜,因為自己離家求學,家庭重擔就得交給妻子一人,三個孩子一位老人,我真擔心這個家庭會垮掉。但是妻子卻很支持我,讓我一定要去上大學。”田浩存說,妻子的支持和姐姐的資助,讓他走上了求學路。

四年求學路,田浩存對知識的渴求永無止境,傾盡所有能利用的時間。

1982年,田浩存以優異的成績從山東大學歷史系畢業,被分配到了現在的菏澤市委黨史委。憑藉紮實的知識和個人的不懈努力,他從一名普通工作人員,慢慢晉升為市委黨史委主任,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我的人生因為國家恢復高考而改寫了,現在正值高考,我希望學子們能以平常的心態對待高考,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田浩存說,現在高考要求的知識面廣、素質高,仍是檢驗莘莘學子學業水平最公平、公正的途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