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一代梟雄,豪情萬丈

高歡(496~547)是北朝時期的風雲人物,東魏和北齊政權的實際締造者。

高歡的奮鬥史,其實蠻勵志的。其家族三世為鮮卑慕容政權的燕國(就是《天龍八部》中慕容復夢想復國的政權)服務,其後徙家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縣百靈淖鄉庫倫村),成為邊兵。史稱其“累世北邊,故習其俗,遂同鮮卑”。高歡的鮮卑名叫“賀六渾”。

高歡長得帥,當地一個殷實的鮮卑人家婁家的女兒看上了他。姑娘每次經過城門,就會對駐守城門站崗的高歡多看幾眼。平日的約會,沒有少讓丫鬟給高歡送這送那,最後又倒貼嫁妝,把自己嫁了過去。結婚後,靠著老婆的陪嫁,高歡有了一匹自己的馬,當上了隊主。後來又轉為往京城洛陽送信的通信兵。

無數歷史事實證明,對於高歡這樣的社會底層人士來說,天下大亂就是他的機會。可是,高歡沒有自己的隊伍。六鎮起兵的時候,高歡與他的兄弟們只是跟著大家一起往前走,走到哪裡算哪裡,他們沒有自己的目標。但是,跟著誰走,高歡卻不斷地在窺伺著。

高歡與婁氏婚嫁的日子,正是北魏胡太后臨朝稱制時期。523年,六鎮起兵之時,高歡最初追隨的領導人是杜洛周。杜無統領才能,高歡又帶著老婆孩子,坐著牛車投奔另外一個首領葛榮。鮮卑人出身的葛榮,有一定的領導能力,吞併了杜洛周,聲勢浩大,但是缺乏謀略。高歡覺得葛榮也不是值得追隨的人,就與幾個兄弟投奔了爾朱榮——時為手握重兵正在窺伺發展方向的地方軍閥。

有一次,爾朱榮看見高歡在馬廄裡,對於一匹沒有加以羈絆的悍馬進行調馴之時,從容嫻熟,悍馬不踢不叫,讓爾朱榮震驚。更令爾朱榮震動的是,高歡說對付惡人,也要用這個辦法。比高歡僅年長四歲卻手握大軍的爾朱榮,發現自己遇到了高人,乃延入室內,訪以時事。高歡問,你豢養這麼多馬匹究竟想幹什麼呢?爾朱榮說,你只管說出你自己的意思。高歡說,如今天下混亂,正是您的時機啊!您只要高舉清君側的大旗,以討伐嬖臣名義舉兵,霸業舉手可成!這就是我賀六渾的意思。爾朱榮大悅,兩人從中午談到夜半。這段對時局的分析,就成為高歡的“投名狀”,從此成為爾朱榮的心腹。爾朱榮認為能代替他統領全軍的人,唯有賀六渾(高歡)。

高歡雖然能夠打仗,但是,缺乏自己的軍隊,他只是一個為別人打工的職業經理人。沒有軍隊就沒有獨立行動的能力。中古時代軍閥的私兵,一般來自兩個途徑。一是軍閥自己豢養的部曲;一是胡人的部落兵。可是高歡既沒有錢收養私兵部曲,自己又不是鮮卑部落的酋長。高歡的目標瞄準了當時流亡的遊民,也就是葛榮死後留下的軍隊。這支軍隊雖然歸降了爾朱榮,但受爾朱家族的嫡系兵欺侮,反側不安。爾朱榮死後,高歡成功地控制了這支隊伍,經過三年的浴血奮戰,成為北魏最有權勢的人物。東西魏分裂,高歡將首都遷徙到鄴(今河北邯鄲市臨漳縣),他自己的霸府卻仍在晉陽(山西太原市),遙控著東魏朝廷。

高歡:一代梟雄,豪情萬丈

高歡實際執政了十五年,建立了偏霸事業。在東西魏分裂之初,東魏軍隊以鮮卑騎兵為主力,至少有二十萬,遠遠強過西魏。東魏政權繼承了前朝兩點遺產,一是繼承了原北魏政權的主體;二是繼承了六鎮起兵的成果,即對於孝文帝以來的漢化政策的反動。可是,從歷史發展的趨勢來說,胡漢融合,是不可阻擋的潮流,也是魏政權長治久安的根本。但是,高歡的政策整體上是反潮流而動的。他自己經常用鮮卑語說話,說漢人是鮮卑人的奴僕。有時候雖然也從語言上安慰漢族百姓,試圖緩和民族矛盾,但是,在政策上卻缺乏紮實推進。

547年農曆正月初八,東魏勃海獻武王歡卒。高歡打了一輩子仗,一個多月前,他還拖著病體堅持在對陣西魏的戰場上。當時,他命敕勒人大將斛律金領唱《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高歡一邊唱和,一邊老淚縱橫。他知道自己來日無多,一代梟雄,在即將離開這個世界之前,心中不知道有多少感慨!他雖然不見得有統一華夏的豪情,可是統一黃河流域的政治抱負還是有的,可惜的是,他不能認清十六國以來的時代潮流,不能認清孝文帝改革以來的時代趨勢。

《資治通鑑》寫到高歡去世時有一段評論,突出了高歡幾個方面的才能。一是領導才能,主要表現是用人務實,不尚浮華,重實幹,不重出身,賞罰分明;重視忠誠氣節,勳舊得到愛護。二是軍事才能,軍令嚴肅,掌控能力強。三是在性格上,深沉縝密,機權變化,人莫能測;同時,他生活節儉,自我約束能力很強。然而,與領導者對於國家發展方向的把握相比,高歡的這些領導技能,最多隻能算南面之術,在中古歷史發展的轉折關頭,就顯得很不夠了。這是頗為令人遺憾的。

高歡:一代梟雄,豪情萬丈

最終,高歡的政權還是輸給了西邊的宇文氏政權。雖然這是他死後三十年的事情,但根子卻不能不從開國者高歡身上尋找。

(作者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張國剛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年12月14日 04 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