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

甘肅省,省會蘭州。對於甘肅省這個地名,是取甘州與肅州二地的首字而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甘肅省一方面因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另一方面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立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截至2018年,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其中,就古浪縣來說,總人口超40萬,隸屬於地級武威市。在歷史上,古浪縣於清朝時期建縣,因為一條河而得名,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歷史了。

"

甘肅省,省會蘭州。對於甘肅省這個地名,是取甘州與肅州二地的首字而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甘肅省一方面因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另一方面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立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截至2018年,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其中,就古浪縣來說,總人口超40萬,隸屬於地級武威市。在歷史上,古浪縣於清朝時期建縣,因為一條河而得名,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歷史了。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首先,古浪縣隸屬於甘肅省武威市。在地理位置上,古浪縣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烏鞘嶺北麓,騰格裡沙漠南緣,地理座標為北緯37°09′—37°54′,東經102°38′—103°54′。古浪縣東接景泰縣,,西北與涼州區毗鄰,東北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接壤。全縣東西長約102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總面積5103平方公里。就古浪縣的歷史來說,西周時期由西戎牧駐,東周到秦朝時期,今甘肅省古浪縣一帶屬月氏。西漢初期,該地區為匈奴所居。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衛青、霍去病等人擊敗匈奴後,今武威市古浪縣一帶成為西漢王朝的疆域。

"

甘肅省,省會蘭州。對於甘肅省這個地名,是取甘州與肅州二地的首字而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甘肅省一方面因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另一方面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立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截至2018年,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其中,就古浪縣來說,總人口超40萬,隸屬於地級武威市。在歷史上,古浪縣於清朝時期建縣,因為一條河而得名,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歷史了。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首先,古浪縣隸屬於甘肅省武威市。在地理位置上,古浪縣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烏鞘嶺北麓,騰格裡沙漠南緣,地理座標為北緯37°09′—37°54′,東經102°38′—103°54′。古浪縣東接景泰縣,,西北與涼州區毗鄰,東北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接壤。全縣東西長約102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總面積5103平方公里。就古浪縣的歷史來說,西周時期由西戎牧駐,東周到秦朝時期,今甘肅省古浪縣一帶屬月氏。西漢初期,該地區為匈奴所居。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衛青、霍去病等人擊敗匈奴後,今武威市古浪縣一帶成為西漢王朝的疆域。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彼時,漢武帝劉徹這位皇帝在該地區設立蒼松等縣,隸屬於武威郡這一建制。東漢時期,改蒼松縣為倉鬆縣,該地區屬之。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古浪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在三國時期,該地區仍屬倉鬆縣這一建制。東晉時期,前秦和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史稱“五涼”)更替頻繁,今古浪縣一帶先後昌鬆郡、東張掖郡、魏安郡等建制。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先後設立昌鬆郡、魏安郡。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今古浪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

甘肅省,省會蘭州。對於甘肅省這個地名,是取甘州與肅州二地的首字而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甘肅省一方面因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另一方面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立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截至2018年,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其中,就古浪縣來說,總人口超40萬,隸屬於地級武威市。在歷史上,古浪縣於清朝時期建縣,因為一條河而得名,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歷史了。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首先,古浪縣隸屬於甘肅省武威市。在地理位置上,古浪縣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烏鞘嶺北麓,騰格裡沙漠南緣,地理座標為北緯37°09′—37°54′,東經102°38′—103°54′。古浪縣東接景泰縣,,西北與涼州區毗鄰,東北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接壤。全縣東西長約102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總面積5103平方公里。就古浪縣的歷史來說,西周時期由西戎牧駐,東周到秦朝時期,今甘肅省古浪縣一帶屬月氏。西漢初期,該地區為匈奴所居。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衛青、霍去病等人擊敗匈奴後,今武威市古浪縣一帶成為西漢王朝的疆域。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彼時,漢武帝劉徹這位皇帝在該地區設立蒼松等縣,隸屬於武威郡這一建制。東漢時期,改蒼松縣為倉鬆縣,該地區屬之。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古浪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在三國時期,該地區仍屬倉鬆縣這一建制。東晉時期,前秦和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史稱“五涼”)更替頻繁,今古浪縣一帶先後昌鬆郡、東張掖郡、魏安郡等建制。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先後設立昌鬆郡、魏安郡。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今古浪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在該地區設立置昌鬆縣,屬武威郡轄。公元583年,將白山縣境併入昌鬆縣。唐武德二年(619年),也即唐朝建立後,在今縣境內設昌鬆縣,並在縣東北150裡處設白山戍,均屬武威郡轄。廣德二年(764)後,今古浪縣一帶被吐蕃佔據,改稱洪池谷。北宋初期,今古浪縣一帶名為西涼府屬縣,實則為吐蕃所轄。公元1032年後,今古浪縣一帶為西夏所據。明朝洪武五年(1246年),宋國公馮勝平定河西,“居人逃散,和戎境虛”,也即將今古浪縣一帶納入到明朝的疆域中。

"

甘肅省,省會蘭州。對於甘肅省這個地名,是取甘州與肅州二地的首字而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甘肅省一方面因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另一方面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立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截至2018年,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其中,就古浪縣來說,總人口超40萬,隸屬於地級武威市。在歷史上,古浪縣於清朝時期建縣,因為一條河而得名,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歷史了。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首先,古浪縣隸屬於甘肅省武威市。在地理位置上,古浪縣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烏鞘嶺北麓,騰格裡沙漠南緣,地理座標為北緯37°09′—37°54′,東經102°38′—103°54′。古浪縣東接景泰縣,,西北與涼州區毗鄰,東北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接壤。全縣東西長約102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總面積5103平方公里。就古浪縣的歷史來說,西周時期由西戎牧駐,東周到秦朝時期,今甘肅省古浪縣一帶屬月氏。西漢初期,該地區為匈奴所居。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衛青、霍去病等人擊敗匈奴後,今武威市古浪縣一帶成為西漢王朝的疆域。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彼時,漢武帝劉徹這位皇帝在該地區設立蒼松等縣,隸屬於武威郡這一建制。東漢時期,改蒼松縣為倉鬆縣,該地區屬之。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古浪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在三國時期,該地區仍屬倉鬆縣這一建制。東晉時期,前秦和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史稱“五涼”)更替頻繁,今古浪縣一帶先後昌鬆郡、東張掖郡、魏安郡等建制。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先後設立昌鬆郡、魏安郡。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今古浪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在該地區設立置昌鬆縣,屬武威郡轄。公元583年,將白山縣境併入昌鬆縣。唐武德二年(619年),也即唐朝建立後,在今縣境內設昌鬆縣,並在縣東北150裡處設白山戍,均屬武威郡轄。廣德二年(764)後,今古浪縣一帶被吐蕃佔據,改稱洪池谷。北宋初期,今古浪縣一帶名為西涼府屬縣,實則為吐蕃所轄。公元1032年後,今古浪縣一帶為西夏所據。明朝洪武五年(1246年),宋國公馮勝平定河西,“居人逃散,和戎境虛”,也即將今古浪縣一帶納入到明朝的疆域中。

甘肅省一個縣,人口超40萬,建縣歷史近300年

最後,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涼州千戶江亨防守和戎,因舊水名改為古浪,修築古浪城。公元1724年,清朝雍正皇帝在位時,正式改古浪千戶所為古浪縣,屬涼州府轄。就古浪縣來說,因為古浪河這條河流而得名,距今已有接近300年的歷史了。到了1913年,古浪縣屬甘涼道轄。1928年,古浪縣直屬於甘肅省。2001年,撤銷武威地區,設立地級武威市,古浪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古浪縣總面積達510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40.5萬人。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