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改住新房 搬遷挪窮窩'

富源 農村 漂亮的房子 讓夢發生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2019-09-01
"

如何讓老百姓生產安心、生活開心、居住舒心,是富源縣扶貧幹部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時時待考的答卷。幾年來,富源縣在改造危舊房、易地搬遷等改善群眾住房環境方面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投入6.38億元,3.72萬戶危房戶住上安全房

在3間剛換了瓦、加固了柱子的石木結構瓦房內,46歲的十八連山鎮細衝村委會幹溝村貧困戶劉家富笑著說:“全家4口人常年住在一所石木結構的房內,透風漏雨,苦不堪言,有了危房改造政策,房子修好了,一家人住著很舒心。”

脫貧攻堅以來,富源縣成立脫貧攻堅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做到機構、人員、辦公地點、經費、職責五落實,形成了“縣級負總體責任,鄉(鎮、街道)負直接責任,村(居)委會負具體責任”的組織領導體系和責任體系,把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納入年度科學發展觀考核,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工程實施中,縣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縣住建局和各鄉鎮村建所按照“摸清底數、分類指導、責任明確、全面實施”的原則,明確了時間、分解了任務、壓實了責任、夯實了基礎,因戶施策狠抓危房改造工作,圓滿完成了農村危改工作任務。

5年來,全縣累計投入資金6.38億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7263戶,其中拆除重建19930戶,修繕加固17333戶,受益人口130248人,基本解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4類重點對象基本安全住房問題。尤其是2018年,在沒有上級項目資金支持的情況下,縣財政自籌資金2913萬元完成了2913戶非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

■投入4.64億元,1330戶貧困戶住新房

“搬到哪裡去?能幹什麼?”是搬遷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搬遷後能否實現脫貧的基礎。

富源縣堅持規劃與民意並重,科學合理選擇安置點。通過入戶走訪、召開群眾會等方式,徵求安置點選址和戶型設計的意見建議,確保在選址、設計和安置點取名時符合群眾意願;充分考慮搬遷戶教育、醫療和就業等保障問題,在縣城、集鎮、工業園區、旅遊景區、中心村規劃實施18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確保搬遷戶既能挪窮窩、也能創新業。

“村裡的人想都不敢想這種漂亮的房子,在各級的幫助下,我家搬了進來,還可以在這裡打工掙錢,這裡比村裡好多了。”白馬村十字路搬遷戶李華文說。

該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共投入4.64億元,建成安置點18個,完成1330戶5894人搬遷任務,實現了戶戶有產業、人人有崗位、安置點有集體經濟收入。其中2018年搬遷任務在省、市規定時間內提前半年完成。

在一系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帶動下,搬遷群眾住上了安居房,成為了“城裡人”。

(作者:本報特約記者馬超袁興東田庚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