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健康大講堂——當藥植園遇上二十四節氣:“春分”之茯苓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鬥指壬為春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春分。春分時節,冰雪消融,草木復甦,無論南方北方,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時節。此時節,百花爭寵,花柔柳困,春色爛漫,春情繾綣。所以大文學家歐陽修才有“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的佳句。

航天健康大講堂——當藥植園遇上二十四節氣:“春分”之茯苓

春分之茯苓

春分屬仲春,此時由於肝氣旺,易克脾土,雨水較多,易生溼,因此飲食方面要注意健運脾胃,健脾祛溼。飲食上可多吃茯苓、淮山藥、姜、蔥、韭菜、土豆、雞肉、鯉魚、鯽魚等,同時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理。今天就主要給大家談一下非常適宜這個時節食用的佳品——茯苓。

航天健康大講堂——當藥植園遇上二十四節氣:“春分”之茯苓

茯苓介紹

茯苓,又稱雲苓、鬆苓、茯靈,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外皮黑褐色,裡面白色或粉紅色。多寄生於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產於雲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腎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作用。

航天健康大講堂——當藥植園遇上二十四節氣:“春分”之茯苓

茯苓的歷史

古代把茯苓列為上品,自古被視為“中藥八珍”之一。歷代醫家、道家,特別是養生家對茯苓特別重視。《神農本草經》記述:“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

到了魏晉時代,服餌茯苓以求長生已經蔚然成風,當時道教思想家、醫學家陶弘景辭官隱退,梁武帝每日賜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餌。

到了唐宋,食用茯苓之風更盛。唐代藥王孫思邈的《枕中記》記載:“茯苓久服,百日病除,二百日晝夜不眠,二年驅使鬼神,四年玉女來侍。”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就是製作茯苓餅的能手,他的《服茯苓賦》、《東坡雜記》記述了他服茯苓之方法。以九晒九蒸之胡麻,用茯苓加白蜜少許,為餅食之,日久氣力不見衰,百病自去。此乃長生要訣。蘇東坡的弟弟、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年少時體弱多病,起初服了許多藥物也未能根除。直到後來經常服用茯苓,一年之後,以前多年的疾病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從此後,他便專心研究起藥物養生來,並寫了《服茯苓賦並引》一文,文中寫道:“服茯苓可以固形養氣,延年而卻老者。久服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顏如處子,神止氣定。”

到了清代,茯苓成了養生之要藥,尤其慈禧太后經常食用茯苓,並以此賞賜大臣。相關資料顯示,慈禧太后養生補益藥共64種,而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便是茯苓。

現代研究茯苓含有豐富的多糖物質,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茯苓還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鉀、鈉、氯等電解質的排出;有鎮靜及保護肝臟、抑制潰瘍的發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含有高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改善便祕。

三款茯苓藥膳

航天健康大講堂——當藥植園遇上二十四節氣:“春分”之茯苓

茯苓粥

【配料】茯苓15克,粳米20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茯苓、粳米洗淨,一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爛,調入冰糖略煮即成。

【功效】健脾利溼。

航天健康大講堂——當藥植園遇上二十四節氣:“春分”之茯苓

茯苓麥冬粥

【配料】茯苓、麥冬各15克,粳米100克。

【做法】粳米加水煮粥;茯苓、麥冬二藥水煎取濃汁,待米半熟時加入,一同煮熟食。

【功效】本藥膳源於宋代《太平聖惠方》,具有養陰清心,安神除煩的功效,用於心陰不足,心胸煩熱,驚悸失眠,口乾舌燥。

航天健康大講堂——當藥植園遇上二十四節氣:“春分”之茯苓

三白湯

【配料】白茯苓、白芍、白朮各10克,甘草5克。

【做法】水煎溫服,每日2次,也可代茶飲。

【功效】美白祛斑。適於氣血虛寒導致的皮膚粗糙、萎黃、黃褐斑、色素沉著等。

專家介紹

張向群,航天中心醫院黨委書記、醫學碩士、主任醫師。

從事中醫臨床和教學工作20餘年,師承名家,主攻溫病,擅長對老年病、消化系統疾病、男科疾病、皮膚科疾病的診斷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努力鑽研,致力於醫藥知識普及,主持或參與編輯多部醫學專著和健康科普讀物,發表醫學論文數篇。曾在北京電視臺《健康生活》欄目做專題講座,在航天科工大講堂及航天科工各下屬單位做健康養生講座,受到好評。

航天健康大講堂——當藥植園遇上二十四節氣:“春分”之茯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