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僑鄉,福建說二,應該沒人敢說一了吧!

福建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福地處東南沿海,與東南亞各國隔海相望,自古就與東南亞往來密切,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代,福建人民就有出海的先例。唐宋以後日漸增多。到了1840年鴉片戰爭後,大量的福建人民被迫出國謀生。他們依靠辛勤的勞動謀取生計,為開發和發展當地經濟、文化事業,捍衛僑居國外的華人、華僑獨立自主權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目前,旅居海外的閩籍華人、華僑達1000多萬,分佈在世界各大洲,9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以東南亞各國最多,所以福建是中國名副其實的第一僑鄉了。其中泉州、莆田、福清、晉江等地最為集中。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幾個地方僑鄉的特色。

海外華人僑鄉,福建說二,應該沒人敢說一了吧!

鯉城——泉州

泉州,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溫陵”,地處福建省東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臺灣寶島,是著名僑鄉和臺灣同胞主要祖籍地,分佈在世界129個國家和地區的泉州籍華僑華人750萬人,佔福建省華僑總數60%;旅居香港同胞70多萬人,旅居澳門同胞6萬多人;臺灣漢族同胞中44.8%約900萬人祖籍泉州。

這裡也有著許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遺存,也因其厚重的歷史底蘊,泉州成為了首個東亞文化之都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在古代泉州港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

海外華人僑鄉,福建說二,應該沒人敢說一了吧!

僑鄉特色

塗門街:又叫“土門街”,因傳儲存、輸送建造東西塔土石方而得名。塗門街位於泉州市區中心地帶,全長1005米 。在這條長僅1000餘米的街道上,有著眾多的“海絲”文物群,分佈著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淨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臺、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塗門街的建築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泉州宋元時期的繁榮景象。

東湖公園:址系古泉州八大勝景“東湖荷香”遺址。因唐姜公輔、韓愈、歐陽詹等曾在此活動而聞名於世。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位於泉州洛江區橋南村與惠安縣洛陽鎮交界的洛陽江入海口處。它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洛陽橋是中國首座海港大石橋。

海外華人僑鄉,福建說二,應該沒人敢說一了吧!

蔡氏古居:位於南安官橋漳裡村,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主要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於清同治年間(1862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興建。隨處可見的木雕、泥塑、磚雕及石雕,工藝精美。雕琢內容豐富多彩,有禽獸、花鳥、魚蟲、山水人物,圖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飾,不僅集中表現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蘭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築藝術的影響,被譽為“閩南建築的大觀園”。

莆田

莆田市共有海外僑胞超過150萬人,分佈在85個國家和地區。統計數字顯示,莆田海外僑胞主要聚居在東南亞地區,特別是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其中,華僑約50萬人、華人約100萬人。目前,莆籍新華僑華人約有31萬人,約佔全市海外華僑華人總數的兩成左右,足跡遍及五大洲。

華僑華人、港澳同胞也是莆田市利用外資的主體。自1984年莆田市批准成立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以來,僑資企業不斷髮展壯大。至去年底,全市累計批准僑資企業1518家,合同總投資75.77億美元,合同利用僑資70.02億美元,佔全市全部利用外資75%以上。

海外華人僑鄉,福建說二,應該沒人敢說一了吧!

僑鄉特色

莆田二十四景指莆田市轄區內的二十四個景點。是清代順治年間林堯英始定的。據記載,明代天順年間邑人 吳希賢第一次給莆田標出了四個景區,即"壺橋晴嵐、烏山霽雪、綬溪待渡、寧海觀瀾"。林堯英認為這四個景區不能概覽莆田優美風光,就遍覽莆田大地,第一次概括出了莆田二十三景。東山曉旭、西巖晚眺、梅寺晨鐘、西湖水鏡、南山松柏、木蘭春漲、鍾潭噌響、柳橋春曉、石室藏煙、智泉珠瀑、北瀨飛泉、綬溪釣艇、壺山致雨、三紫凌雲、紫霄怪石、古囊列獻、谷城梅雪、白塘秋月、寧海初日、天馬晴嵐、夾漈草堂、錦江春色、塔江漁唱、湄嶼潮音。

海外華人僑鄉,福建說二,應該沒人敢說一了吧!

梅寺晨鐘---梅峰寺。南山松柏---廣化寺。木蘭春漲---木蘭溪。湄嶼潮音---湄洲島。塔江漁唱---東埔塔林。錦江春色---江口鎮。白塘秋月---白塘鎮。壺山致雨---壺公山。鍾潭噌響---鍾潭 在福廈高速那裡。天馬晴嵐---天馬山。夾漈草堂---鄭樵草屋。東山曉旭---東巖山 位於市區西北角,因山形如麒麟,亦名麟山。西湖水鏡---如今是名存實亡,成為歷史的遺憾。西巖晚眺---西巖,即城西南的西山,位於城廂區的田尾地段。柳橋春曉---柳塘,位於城廂區的頂墩村 。石室藏煙---石室巖寺坐落於莆田市西大象山(鳳凰山)中部。智泉珠瀑---智泉 智泉在城廂區龍橋街道北磨西山上,自石室巖北行一公里便是。北瀨飛泉---北瀨 北九華和南天馬兩山相夾、坐西向東的常太鎮鬆峰村的虎基底。綬溪釣艇---延壽溪雅稱綬溪,系木蘭溪五大支流之一。三紫凌雲---三紫山位於莆田縣華亭鎮境內,是紫霞山、紫微山、紫雲山的總稱。紫霄怪石---紫霄寺 位於荔城區西天尾鎮渭陽村(俗名"圍莊")境內。古囊峢獻---囊山 江口鎮。谷城梅雪---谷城,位於黃石鎮(黃石宋時稱為市)七境村,古稱"城山"。寧海初日--- 寧海橋地處莆田市涵江區至荔城區黃石鎮公路的中段(涵黃公路中斷橋兜村)。

福清

20世紀初期和晚期的兩次移民潮,使福清成為著名的僑鄉。據不完全統計,現旅居海外和港澳的福清人及其後裔多達60萬以上,超過全市現有人口的半數,遍佈世界70幾個國家和地區。改革開放以後,也由於“僑”的關係,福清在較短的時間內從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縣———“地瓜縣”,一躍成為經濟相對發達的區域,成為不是特區的特區。

福清位於福建東南沿海,全境由大陸、半島和島嶼三個部分組成。海岸線長而曲折,全長348公里,佔全省海岸線總長的15%。境內地形以丘陵低山為主,少有耕地,自古就有“四山四水二分土”之說。福清農業條件並不優越,卻是福建人口稠密的地區之一。

海外華人僑鄉,福建說二,應該沒人敢說一了吧!

僑鄉特色

石竹山:石竹山位於石竹畔,海拔 534 米 ,距融城約 10 公里。從山腳到寺院,須攀登石階 1436 級,蜿蜒陡峭,長達 1069 米。山上怪石崢嶸,巖壑奇絕。有一線天、二塔(舍利塔、火化塔)、三巖(普陀巖、虎跡巖、石竹巖)、四泉(濯纓泉、仙泉、無盡泉、洗耳泉)、五仙(仙橋、仙井、仙床、仙坪、仙棋盤)、六洞(猴油、通天油、青龍油、牛腳洞 、紫雲油、桃園洞)、七峰(天子峰、玉女峰、狀元峰、探花峰、象王峰、紫帽峰、獅子峰)、十二石(鴛鴦石、紗帽石、出米石、龜蛇石、朝鬥石、鶴影石、雙鯉石、伏虎石、寶所石、仙桃石、醉石、豬石)等勝景。古往今來,石竹山以其綺麗的風光,動人的傳說,使不少名人志土、墨客文人流連其間,朱晦翁、葉向高、陳寶琛、薩鎮冰等都在這裡留下了珍貴的摩崖題刻或匾聯。

海外華人僑鄉,福建說二,應該沒人敢說一了吧!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在東張鎮三星村西南,古木參天,鬱鬱蔥蔥。峭拔的山勢,形成各種自然勝景。著名的有九疊峰、留雪峰、報雨峰、香爐峰、彈峰、仙人巖、碧仙油、戲龍潭等。其中九疊峰更是挺拔峻峭,宛如一柄利劍直刺雲端。山上還有一塊石頭,傳說能鳴,且久晴鳴必雨,久雨鳴必晴。在通向靈石寺的林蔭石道旁,有一塊岩石,上刻“香石”二字。石的體積大如一間普通的房子,以手摸石,則香留手上,以鼻聞之,則清香撲鼻。雖歷盡滄桑,而清香如故,“靈石山”也因此而得名。山上建一亭子,宋朱熹遊此時,為這書匾曰:“蒼霞亭”。

瑞雲塔:該塔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竣於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費時10年。當時由葉向高之子、符丞葉成學與知縣凌漢聊募捐鳩工,名匠李邦達負責設計施工。傳說卜基之日,五色雲自太保山來覆其上,爛漫輝映,故塔成後名為瑞雲塔。

黃檗山萬福寺:萬福寺位於福建福清市漁溪鎮聯華村內的黃檗山主峰絳節嶺之麓。黃檗山古時以盛產黃檗木而得名。山方圓30裡,峰巒層疊,怪石林立,以五嶺、七石、十五峰構成一幅雄偉壯觀的畫面。黃檗山萬福寺不僅是中國禪宗一大道場,也是日本黃檗宗祖庭。隱元東渡日本後在京都宇治建寺,也是以故鄉萬福寺的建築作為模式,亦名為黃檗山萬福寺。1979年起,日本佛教界人士多次組團,專程到福清萬福寺謁祖拜塔。1983年日中友好臨黃協會組團來寺時,還樹立了“日本黃檗山萬福寺開山隱元禪師東渡振錫之聖地”的石碑以示紀念。

晉江

海外華人僑鄉,福建說二,應該沒人敢說一了吧!

晉江本土人口104.45萬人,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110多萬人、祖籍晉江的臺灣同胞100多萬人。分佈在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東南亞為最多。晉江地處福建東南沿海,因西晉永嘉年間,中原百姓避戰亂南遷,據江居住而得名。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957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21公里。1992年撤縣設市,轄13個鎮、6個街道,391個行政村(社區),戶籍人口110.8萬,外來人口130萬,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在全國第5位。

僑鄉特色

海外華人僑鄉,福建說二,應該沒人敢說一了吧!

安平橋:俗稱“五里橋”,橫跨晉江安海鎮與南安水頭鎮之間的海灣。始建於宋紹興八年(1138年),經13年建成。為花崗石砌成的石墩石樑橋,是我國,首屈一指的長橋,素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美譽,馳名海內外。

龍山寺:位於在晉江市安海鎮,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隋皇泰年間(618-619),初名普現寺,吞併竺寺,明清幾經重修。該寺歷千餘年,傳佈廣遠。現臺灣有龍山寺多座,都從安海祖寺分爐。寺前有月池一窪,山門為石牌坊,上刻“天竺梵鍾”四個大字。進了山門,但見寺的前牆上嵌一大石碑,刻“龍山寶地”。 兩側為鐘鼓樓、正門廊前有石獅、石鼓各一對,門額懸“一片慈雲”木匾。門內有拜庭,拜壇,壇上有亭。大雄寶殿氣勢宏偉,木刻,石雕、瓷塑,彩繪遍飾,精美璀璨。其中一對石龍柱,飛逸盤騰,工藝精湛,龍爪各抓一鼓一罄,擊之發鼓、罄之聲,巧妙神奇。殿內有千手千眼菩薩立像,系一根巨木雕就,通高4.2米。佛像頭戴花冠,冠上雕許多佛首。佛臉豐盈慈祥,兩手胸前合十。佛身兩側雕塑1008隻手,如兩扇羽翼,錯落有致,姿態各異。每隻手帶鐲,掌中各雕一隻眼,或執書卷,法器,雕工精美絕倫。佛像通身貼滿純金箔,金光燦燦,雍容華貴,為稀世珍品。寺中有明朝書法家張瑞圖題“通身手眼”匾額,及明朝莊俊元,近代弘一法師等名人墨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