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40:四重二諦之緣起性空'

佛教 龍樹菩薩 印度 祥光遍照 2019-08-20
"

佛陀的二時教法代表是《般若經》。《般若經》為什麼難懂呢?印度講般若法門的大專家龍樹說,你之所以讀不懂《般若經》,是因為你不知道佛陀在表述他所證悟的境界的時候,他用了一個特殊的表述模式,即二諦。就是用講兩條道理的模式,來詮釋著他老人家所證悟的世界的真實是什麼。你曉得了二諦的模式,《般若經》是很好懂的。

"

佛陀的二時教法代表是《般若經》。《般若經》為什麼難懂呢?印度講般若法門的大專家龍樹說,你之所以讀不懂《般若經》,是因為你不知道佛陀在表述他所證悟的境界的時候,他用了一個特殊的表述模式,即二諦。就是用講兩條道理的模式,來詮釋著他老人家所證悟的世界的真實是什麼。你曉得了二諦的模式,《般若經》是很好懂的。

金剛40:四重二諦之緣起性空

1二諦的模式

龍樹論師所說的“二諦”指的是世俗諦,和勝義諦。

那什麼是世俗諦呢?就是佛陀為了度化我們這些凡夫,他老人家往往不得已,要屈身、遷就、妥協,從而跟我們這些凡夫靠攏、接近。為什麼呢?因為佛陀覺悟了,佛 陀所證悟的世界,跟我們凡夫所理解的世界距離遠不遠?太遠了。正如《心經》裡說是“顛倒夢想”,也就是佛陀悟道以後,他發現他所證悟的世界的真實,跟我們凡夫理解的真實正好反了,這叫顛倒。凡夫學佛的目的,就是從我們凡夫的境界,要顛倒成佛對世界理解的境界。那佛陀說法,也就是試圖把在他看來是顛倒的對世 界的理解,顛倒到他那邊去。

所以學習二時教法,就是解構,就是讓凡夫得意識到,“原來我這是假的”,所以你才往真處顛;如果你堅定不移地以為“我這真實的很”,我往哪兒顛,那這種人在佛教裡面叫“一闡提”,叫做“信不懼”,就是對佛陀的教法,無論如何生不起信心,你跟他怎麼說他都說釋伽牟尼糊塗,說我世界很真實的。歸根到底,解構就是佛陀說你是顛倒,是夢想,要把你從夢中喊醒。

但是佛陀度化我們容易嗎,佛陀入道以後一看,哎呀這芸芸眾生,對世界的理解,跟他這個智者對世界的理解距離太遠了,所以在佛陀二時教法中,在解構我們這些凡夫認識上的真實的時候,他得一步一步來,否則凡夫接受不了,這一步一步的方法就是二諦。二諦是一套模式。什麼叫模式?形 象地比喻就是,佛陀給我們說法時,他要考慮我們在座各位的水平,如果我們今天在座各位是一層樓的水平,那釋伽牟尼今天給我們說法的時候,世俗諦就建立在一 層樓上,那二層樓就是勝義諦;那我們如果已經領受了勝義諦了,我們已經到了二層樓的水平了,那佛陀再給我們說法的時候,就把世俗諦建立在二層上,那三層樓 就是勝義諦;那如果我們已經是三層樓的水平了,那麼三層樓就是世俗諦,四層樓就是勝義諦。所以你看在佛教典籍裡面,一會兒說這個是世俗諦,一會兒說那個是世俗諦,這個是在不同樓層上,不同層次上的說法。不能爭論具體內容是什麼,它是個模式,這個模式其實就是個階梯。什麼是世俗諦,就是佛陀向 我們這些凡夫做了妥協而建立的道理;他為什麼妥協,不妥協跟我們的距離太遠,沒法渡我們。佛陀得屈身妥協,從而一步一步地引導到佛的境界。佛教有專有的詞 叫“隨順”,佛陀說法,隨順眾生。佛陀說法,他不是為了顯示自己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是要用我們能聽懂的方式來度化我們。所以世俗諦就是佛陀向我們這些凡 夫做妥協而建立的道理,但注意他建立的也是道理,這是佛陀隨順眾生的。

什麼是勝義諦呢,就是依據一個世俗諦,佛陀要引申出他作為智者對這個世界的更深刻的理解,也就是更接近智者對世界的理解。

2從“實有”到“緣起性”的存在

佛陀二諦說法,第一個世俗諦應該建立在哪兒?我想就應該建立在我們這些徹頭徹尾的凡夫對世界理解的最大公約數上。佛陀為了度化我們這些徹頭徹尾的凡夫,佛陀得徹底向我們妥協,而我們凡夫心中對這世界理解的最大公約數,我想就莫過於是什麼?這個桌子存在嗎?雖然我們已經知道,釋伽牟尼認為它是不存在的,但是在 我們當今的凡夫的心中,這個桌子的存在是不需要討論的,但是佛陀說必須討論。佛陀為了度化我們,他想告訴我們“這個桌子其實不存在”,但是這話佛陀不能直接說,說了凡夫接受不了,那麼佛陀說我向你們凡夫妥協,你們非認為這個桌子存在,佛陀說好吧,我今天姑且、暫時也承認了這個桌子的存在,各位這叫什麼?這 就叫“實有”,這個世俗諦就叫做“實有”。什麼叫做“實有”?“有”就是存在,“實”就是真實。為什麼把世俗諦定為實有,因為我們在座的各位認為這個桌子實有,佛陀是向我們妥協,建立了第一個世俗諦“實有”。

但是佛陀說我畢竟是智者,我承認了這個桌子的存在,這只是一種方便,一種妥協,是為了度化你,我不是想跟你同流合汙。我們凡夫一旦認為一個事物是存在的,我們就認為他是一個好真實的存在,可佛陀說我姑且在世俗諦上承認了桌子的存在,但是在我智者的心中,其實這張桌子所謂的真實存在,並不是你這個凡夫所理解的那麼真實的存在,在我這個智者的心中,這個桌子的存在僅僅是“緣起性”的存在。大家注意“緣起”這個概念,在此時,就是對凡夫所以為的桌子真實存在的“實有”概念的輕微解構。佛陀說,其實在我智者的心中,這張桌子你非要讓我承認是存在的話,它的存在也不是你凡夫想的那麼真實,其實它不過就是那麼種種條件聚合起來的、一個馬馬虎虎 的一個叫做存在的存在。這就是我們凡夫對存在的理解的一次輕微的解構,很輕度的解構,我們聽的道理有點道理沒有?講這段道理大家還是蠻認同的,那你說難道 這張桌子在我們眼前存在不需要條件嗎?我們總是這樣反問,大家一想,需要條件。還記得嗎,我們說這張木頭桌子,需要哪些條件?需要種子、土壤、水分、陽光,需要植物的生長,需要伐木工人伐木工具,運輸工人運輸工具,還得人的需要,還得設計,還得製作,還得有人賣。這些種種條件的聚合,使得我們認為此時此 刻我們眼前有一張桌子在存在著,釋伽牟尼想說的是你們非認為那講臺是存在的,我今天迫不得已姑且承認了這張講臺的存在,但是我要告訴你,你認為的存在就是一個永恆、真實的存在,但在我這個智者的心,它的存在不過就是你坐在那兒,三天三夜說不完的那些條件的一個臨時組合。也就是這個存在其實並不如我們凡夫所想的那麼堅實,這就是對我們存在的一次輕微解構。講到這兒大家好不好理解?“釋伽牟尼還真有兩下子,這道理說得還確實有點道理。”

3緣起性空

原來我們凡夫境界裡一切的存在,都是種種條件聚合而成的,原來不是像我們原來覺得那麼真實、那麼堅實的存在,這個觀點如果能接受,那麼緣起又變成了世俗諦,我們上二層樓了。

如果“緣起”是世俗諦,什麼是勝義諦?“性空”是勝義諦。也就是說你既然承認了佛陀認為的世界是緣起的,那你就必須接受下面一個佛陀的更深刻的見解:就是一切緣起的存在,肯定就不存在著一些獨立的條件,獨立的“緣”,那個獨立存在性就肯定不存在。對吧。也就是說,你只要認同了釋伽牟尼關於這張桌子是緣起的觀點,那就意味著你已經認同了一個道理,就是說這張講臺所謂的存在,它不過、它僅僅是那些條件聚合而成的;那就意味這這些條件沒了,那這張桌子就沒有了,如 果條件沒了,那桌子還在那兒站著,那這個東西就是不緣起的。

所以,如果你認同了“緣起”,你就應該能夠開始接受“性空”。所以講到這兒,我們聽著還順耳,至少我們這些在座的各位,中國的社會精英,而且在座各位都是好 學的人,善思考的人,講到這兒還是可以,這個道理不是講給所有的老百姓都能接受的。但是為什麼我們聽起來還是挺有道理的,因為佛陀畢竟向我們做了什麼,做了大幅度的妥協了。

寧可法滅 不可法壞

心量廣大 猶如虛空

心量廣大 遍周法界

莊嚴精進 開放寬容

廣攝善法 利益眾生

於曉非·慈願淨名佛學讀書會編輯整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