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期中國的和尚與道士是怎麼吵架的

佛教大約在西漢時便已經傳入中國。到了東漢的時候,漢明帝夢見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色神人自西方而來。醒來之後找大臣們解夢,有位博學的大臣告訴他說,“這就是佛,是西方的神。”漢明帝馬上派大臣到西域求佛,尋找到了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不久,這兩位高僧用白馬馱佛經到達洛陽。漢明帝十分高興,為他們在洛陽建造了白馬寺。這便是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記錄,從此佛、道兩教開啟了相愛相殺、恩怨糾葛的歷程。

起先,兩教都相安無事。普通的老百姓也分不清佛、道的差別,以為兩者是一回事。佛教傳入中國之初勢力薄弱,也樂得借道家之勢發展。而道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佛教傳入的刺激之下而創立的。隨著時間遷移,兩教的勢力都發展壯大,二者的矛盾也就突顯出來了。

"
早期中國的和尚與道士是怎麼吵架的

佛教大約在西漢時便已經傳入中國。到了東漢的時候,漢明帝夢見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色神人自西方而來。醒來之後找大臣們解夢,有位博學的大臣告訴他說,“這就是佛,是西方的神。”漢明帝馬上派大臣到西域求佛,尋找到了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不久,這兩位高僧用白馬馱佛經到達洛陽。漢明帝十分高興,為他們在洛陽建造了白馬寺。這便是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記錄,從此佛、道兩教開啟了相愛相殺、恩怨糾葛的歷程。

起先,兩教都相安無事。普通的老百姓也分不清佛、道的差別,以為兩者是一回事。佛教傳入中國之初勢力薄弱,也樂得借道家之勢發展。而道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佛教傳入的刺激之下而創立的。隨著時間遷移,兩教的勢力都發展壯大,二者的矛盾也就突顯出來了。

早期中國的和尚與道士是怎麼吵架的

中國最早闡述佛教理論的著作,是東漢牟融寫的《理惑論》,牟融就提出來,佛教高於儒、道。道與佛相比,是春秋五霸比上古五帝;是壞人陽貨與至聖孔子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牟融還對道教的神仙辟穀長生之術進行了攻擊。但牟融也認為,佛教的“道”,與道家的“道”是一致的。

牟融算單方面的自言自語。真正開兩教鬥爭先河的是西晉的道士王浮和沙門帛遠。兩人爭辯佛、道邪正,誰也不能說服誰,最後不歡而散。王浮一生氣,後果很嚴重,他寫了一部經書--《老子化胡經》。這部經書貫穿了整個佛道之爭的始終,直到一千年之後才被統治者強令銷燬。

"
早期中國的和尚與道士是怎麼吵架的

佛教大約在西漢時便已經傳入中國。到了東漢的時候,漢明帝夢見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色神人自西方而來。醒來之後找大臣們解夢,有位博學的大臣告訴他說,“這就是佛,是西方的神。”漢明帝馬上派大臣到西域求佛,尋找到了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不久,這兩位高僧用白馬馱佛經到達洛陽。漢明帝十分高興,為他們在洛陽建造了白馬寺。這便是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記錄,從此佛、道兩教開啟了相愛相殺、恩怨糾葛的歷程。

起先,兩教都相安無事。普通的老百姓也分不清佛、道的差別,以為兩者是一回事。佛教傳入中國之初勢力薄弱,也樂得借道家之勢發展。而道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佛教傳入的刺激之下而創立的。隨著時間遷移,兩教的勢力都發展壯大,二者的矛盾也就突顯出來了。

早期中國的和尚與道士是怎麼吵架的

中國最早闡述佛教理論的著作,是東漢牟融寫的《理惑論》,牟融就提出來,佛教高於儒、道。道與佛相比,是春秋五霸比上古五帝;是壞人陽貨與至聖孔子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牟融還對道教的神仙辟穀長生之術進行了攻擊。但牟融也認為,佛教的“道”,與道家的“道”是一致的。

牟融算單方面的自言自語。真正開兩教鬥爭先河的是西晉的道士王浮和沙門帛遠。兩人爭辯佛、道邪正,誰也不能說服誰,最後不歡而散。王浮一生氣,後果很嚴重,他寫了一部經書--《老子化胡經》。這部經書貫穿了整個佛道之爭的始終,直到一千年之後才被統治者強令銷燬。

早期中國的和尚與道士是怎麼吵架的

《老子化胡經》是借老子西出函谷,在樓觀著作《道德經》,最後不知所終的傳說而進行的發揮。經上說,老子其實是去了西方,為了解救當地人,遂化身為佛陀而創建佛教。因此佛教實際上是老子創建的。可以想象佛教徒們看到這部道經的反應,這本《老子化胡經》也就成了佛教最痛恨的道經,每當佛教佔上風時,和尚們總要求朝廷銷燬此經。

針對所謂的老子化佛,和尚們的應對也很簡單沒創意,他們有樣學樣地編寫了一部《清靜法行經》。內容不用看也能知道,不過既然是針鋒相對,自然要對道教教主老子進行降格處理。在這部經書裡,老子成了佛陀下派到中國的迦葉菩薩的化身。既然迦葉化成老子,道教當然是佛教徒創建的了,這和老子化胡是一個道理。不過,儒家的孔子受到了一些無妄之災。這本經書裡說,孔子是光淨菩薩的化身,而他的弟子顏回是月光菩薩的化身。

這些還只是挖祖墳的虛招。在佛道相爭的早期,兩教對對方的教義,瞭解得並不夠透徹。因此兩方的實際攻擊,顯得更加直接粗暴。佛教攻擊道教,緊緊抓住一條,那便是造反。因為道教的基因中有明白無誤的造反因子。

"
早期中國的和尚與道士是怎麼吵架的

佛教大約在西漢時便已經傳入中國。到了東漢的時候,漢明帝夢見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色神人自西方而來。醒來之後找大臣們解夢,有位博學的大臣告訴他說,“這就是佛,是西方的神。”漢明帝馬上派大臣到西域求佛,尋找到了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不久,這兩位高僧用白馬馱佛經到達洛陽。漢明帝十分高興,為他們在洛陽建造了白馬寺。這便是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記錄,從此佛、道兩教開啟了相愛相殺、恩怨糾葛的歷程。

起先,兩教都相安無事。普通的老百姓也分不清佛、道的差別,以為兩者是一回事。佛教傳入中國之初勢力薄弱,也樂得借道家之勢發展。而道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佛教傳入的刺激之下而創立的。隨著時間遷移,兩教的勢力都發展壯大,二者的矛盾也就突顯出來了。

早期中國的和尚與道士是怎麼吵架的

中國最早闡述佛教理論的著作,是東漢牟融寫的《理惑論》,牟融就提出來,佛教高於儒、道。道與佛相比,是春秋五霸比上古五帝;是壞人陽貨與至聖孔子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牟融還對道教的神仙辟穀長生之術進行了攻擊。但牟融也認為,佛教的“道”,與道家的“道”是一致的。

牟融算單方面的自言自語。真正開兩教鬥爭先河的是西晉的道士王浮和沙門帛遠。兩人爭辯佛、道邪正,誰也不能說服誰,最後不歡而散。王浮一生氣,後果很嚴重,他寫了一部經書--《老子化胡經》。這部經書貫穿了整個佛道之爭的始終,直到一千年之後才被統治者強令銷燬。

早期中國的和尚與道士是怎麼吵架的

《老子化胡經》是借老子西出函谷,在樓觀著作《道德經》,最後不知所終的傳說而進行的發揮。經上說,老子其實是去了西方,為了解救當地人,遂化身為佛陀而創建佛教。因此佛教實際上是老子創建的。可以想象佛教徒們看到這部道經的反應,這本《老子化胡經》也就成了佛教最痛恨的道經,每當佛教佔上風時,和尚們總要求朝廷銷燬此經。

針對所謂的老子化佛,和尚們的應對也很簡單沒創意,他們有樣學樣地編寫了一部《清靜法行經》。內容不用看也能知道,不過既然是針鋒相對,自然要對道教教主老子進行降格處理。在這部經書裡,老子成了佛陀下派到中國的迦葉菩薩的化身。既然迦葉化成老子,道教當然是佛教徒創建的了,這和老子化胡是一個道理。不過,儒家的孔子受到了一些無妄之災。這本經書裡說,孔子是光淨菩薩的化身,而他的弟子顏回是月光菩薩的化身。

這些還只是挖祖墳的虛招。在佛道相爭的早期,兩教對對方的教義,瞭解得並不夠透徹。因此兩方的實際攻擊,顯得更加直接粗暴。佛教攻擊道教,緊緊抓住一條,那便是造反。因為道教的基因中有明白無誤的造反因子。

早期中國的和尚與道士是怎麼吵架的

道教創立之初,便有太平道的黃巾大起義;張魯的五斗米道同樣參與了農民起義。道經中更有“老君當治,李弘應出”的記載。鑑於道教強大的影響力,當時的農民起義往往打著李弘的旗號。在東晉到南北朝時,發生李弘起義的次數多得無法計數。曾有記載稱“天下縱橫返道者眾,稱名李弘者歲歲有之。”每年都有李弘起義,道教的造反基因不可謂不強大。

東晉王朝也是被道教起義摧毀的根基。東晉末年發生了孫恩、盧循起義,就是道教徒造反。孫恩是五斗米教教主,打出了“誅殺異已”的口號。同為五斗米教信徒的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就是死在孫恩刀兵之下。孫恩後來在東晉朝廷的追擊之下無路可走,只得投水而死。狂熱的信徒認為他是“水解”,奉其為水仙。五斗米教餘眾繼續反抗朝廷,雖然最後被劉裕鎮壓,但東晉政權也在五斗米道起義軍的衝擊之下氣數散盡。因此,道教被佛教攻擊愛造反,確實是事實,道士們只能乾瞪眼而無法辯駁。後來,道教便在上層人物的帶領下進行改革,把民間道教的這些造反基因都去除了。

"
早期中國的和尚與道士是怎麼吵架的

佛教大約在西漢時便已經傳入中國。到了東漢的時候,漢明帝夢見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色神人自西方而來。醒來之後找大臣們解夢,有位博學的大臣告訴他說,“這就是佛,是西方的神。”漢明帝馬上派大臣到西域求佛,尋找到了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不久,這兩位高僧用白馬馱佛經到達洛陽。漢明帝十分高興,為他們在洛陽建造了白馬寺。這便是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記錄,從此佛、道兩教開啟了相愛相殺、恩怨糾葛的歷程。

起先,兩教都相安無事。普通的老百姓也分不清佛、道的差別,以為兩者是一回事。佛教傳入中國之初勢力薄弱,也樂得借道家之勢發展。而道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佛教傳入的刺激之下而創立的。隨著時間遷移,兩教的勢力都發展壯大,二者的矛盾也就突顯出來了。

早期中國的和尚與道士是怎麼吵架的

中國最早闡述佛教理論的著作,是東漢牟融寫的《理惑論》,牟融就提出來,佛教高於儒、道。道與佛相比,是春秋五霸比上古五帝;是壞人陽貨與至聖孔子相比,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牟融還對道教的神仙辟穀長生之術進行了攻擊。但牟融也認為,佛教的“道”,與道家的“道”是一致的。

牟融算單方面的自言自語。真正開兩教鬥爭先河的是西晉的道士王浮和沙門帛遠。兩人爭辯佛、道邪正,誰也不能說服誰,最後不歡而散。王浮一生氣,後果很嚴重,他寫了一部經書--《老子化胡經》。這部經書貫穿了整個佛道之爭的始終,直到一千年之後才被統治者強令銷燬。

早期中國的和尚與道士是怎麼吵架的

《老子化胡經》是借老子西出函谷,在樓觀著作《道德經》,最後不知所終的傳說而進行的發揮。經上說,老子其實是去了西方,為了解救當地人,遂化身為佛陀而創建佛教。因此佛教實際上是老子創建的。可以想象佛教徒們看到這部道經的反應,這本《老子化胡經》也就成了佛教最痛恨的道經,每當佛教佔上風時,和尚們總要求朝廷銷燬此經。

針對所謂的老子化佛,和尚們的應對也很簡單沒創意,他們有樣學樣地編寫了一部《清靜法行經》。內容不用看也能知道,不過既然是針鋒相對,自然要對道教教主老子進行降格處理。在這部經書裡,老子成了佛陀下派到中國的迦葉菩薩的化身。既然迦葉化成老子,道教當然是佛教徒創建的了,這和老子化胡是一個道理。不過,儒家的孔子受到了一些無妄之災。這本經書裡說,孔子是光淨菩薩的化身,而他的弟子顏回是月光菩薩的化身。

這些還只是挖祖墳的虛招。在佛道相爭的早期,兩教對對方的教義,瞭解得並不夠透徹。因此兩方的實際攻擊,顯得更加直接粗暴。佛教攻擊道教,緊緊抓住一條,那便是造反。因為道教的基因中有明白無誤的造反因子。

早期中國的和尚與道士是怎麼吵架的

道教創立之初,便有太平道的黃巾大起義;張魯的五斗米道同樣參與了農民起義。道經中更有“老君當治,李弘應出”的記載。鑑於道教強大的影響力,當時的農民起義往往打著李弘的旗號。在東晉到南北朝時,發生李弘起義的次數多得無法計數。曾有記載稱“天下縱橫返道者眾,稱名李弘者歲歲有之。”每年都有李弘起義,道教的造反基因不可謂不強大。

東晉王朝也是被道教起義摧毀的根基。東晉末年發生了孫恩、盧循起義,就是道教徒造反。孫恩是五斗米教教主,打出了“誅殺異已”的口號。同為五斗米教信徒的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就是死在孫恩刀兵之下。孫恩後來在東晉朝廷的追擊之下無路可走,只得投水而死。狂熱的信徒認為他是“水解”,奉其為水仙。五斗米教餘眾繼續反抗朝廷,雖然最後被劉裕鎮壓,但東晉政權也在五斗米道起義軍的衝擊之下氣數散盡。因此,道教被佛教攻擊愛造反,確實是事實,道士們只能乾瞪眼而無法辯駁。後來,道教便在上層人物的帶領下進行改革,把民間道教的這些造反基因都去除了。

早期中國的和尚與道士是怎麼吵架的

道教攻擊佛教,最重要的一點是說佛教是外來的,不適應中國的國情。南朝著名道士顧歡就撰寫《夷夏論》,指出佛教是“西戎之法”,而道教才是中國人自己的宗教。要知道古代中國特別強調華夷之別,中國人對老外有很強的優越性和民族自豪感,所謂“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中華上族自然不能用蠻夷的東西,更不能信佛教。

別一方面,道教指出佛教是不符合中華傳統倫理的。中國人特別講究孝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和尚們是要出家的,明顯和孝道的要求有衝突。因此,道士們也說得非常狠,認為佛教“入國而破國,入家而破家,入身而破身”。

佛、道兩教就是在這種相愛相殺的糾葛中成長,發展成為中華文化的兩大支柱。其實,前人早就有斷語:“佛是破惡之方,道是興善之術。”佛教的“沙門”,意譯過來就是“勤修眾善,止息諸惡”,這與道教勸善書的核心意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沒有區別。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錯誤觀念,更要包容和兼蓄。完善自我,不去爭辯,而天下莫能與之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