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遙想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潛心修行六年,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棄了苦行,決意用明智的方法尋求真理。於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獻的乳糜,跳進清澈的尼連禪河中沐浴了疲憊的肢體。上岸後,身心清爽。他獨自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打坐。暮色降臨了,月色溶溶,樹蔭婆娑,萬籟無聲,悉達多太子端坐不動,凝神靜思。就在這五月的月圓之夜,他在樹下豁然開悟而成佛,從此,人們把蓽缽羅樹稱為菩提樹,佛教徒以“佛”尊稱其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覺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顆難得的菩提心。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遙想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潛心修行六年,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棄了苦行,決意用明智的方法尋求真理。於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獻的乳糜,跳進清澈的尼連禪河中沐浴了疲憊的肢體。上岸後,身心清爽。他獨自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打坐。暮色降臨了,月色溶溶,樹蔭婆娑,萬籟無聲,悉達多太子端坐不動,凝神靜思。就在這五月的月圓之夜,他在樹下豁然開悟而成佛,從此,人們把蓽缽羅樹稱為菩提樹,佛教徒以“佛”尊稱其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覺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顆難得的菩提心。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已經被神話,進入到永恆的典籍之中,為信仰佛教的信徒撐起平安的綠蔭,庇護著芸芸眾生。菩提是智慧之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靈性之光,每個凡俗的人、每一顆卑微的靈魂,都有佛性和神性。菩提靜穆無言,它挺拔在歷史的河流一側,等著你我悄悄走近它,坐下,覺悟……

楊柳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遙想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潛心修行六年,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棄了苦行,決意用明智的方法尋求真理。於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獻的乳糜,跳進清澈的尼連禪河中沐浴了疲憊的肢體。上岸後,身心清爽。他獨自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打坐。暮色降臨了,月色溶溶,樹蔭婆娑,萬籟無聲,悉達多太子端坐不動,凝神靜思。就在這五月的月圓之夜,他在樹下豁然開悟而成佛,從此,人們把蓽缽羅樹稱為菩提樹,佛教徒以“佛”尊稱其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覺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顆難得的菩提心。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已經被神話,進入到永恆的典籍之中,為信仰佛教的信徒撐起平安的綠蔭,庇護著芸芸眾生。菩提是智慧之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靈性之光,每個凡俗的人、每一顆卑微的靈魂,都有佛性和神性。菩提靜穆無言,它挺拔在歷史的河流一側,等著你我悄悄走近它,坐下,覺悟……

楊柳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小雅•采薇》篇裡的句子,不僅富有節奏音律之美,而且開了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後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遊子、離愁別緒的象徵性植物。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遙想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潛心修行六年,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棄了苦行,決意用明智的方法尋求真理。於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獻的乳糜,跳進清澈的尼連禪河中沐浴了疲憊的肢體。上岸後,身心清爽。他獨自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打坐。暮色降臨了,月色溶溶,樹蔭婆娑,萬籟無聲,悉達多太子端坐不動,凝神靜思。就在這五月的月圓之夜,他在樹下豁然開悟而成佛,從此,人們把蓽缽羅樹稱為菩提樹,佛教徒以“佛”尊稱其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覺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顆難得的菩提心。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已經被神話,進入到永恆的典籍之中,為信仰佛教的信徒撐起平安的綠蔭,庇護著芸芸眾生。菩提是智慧之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靈性之光,每個凡俗的人、每一顆卑微的靈魂,都有佛性和神性。菩提靜穆無言,它挺拔在歷史的河流一側,等著你我悄悄走近它,坐下,覺悟……

楊柳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小雅•采薇》篇裡的句子,不僅富有節奏音律之美,而且開了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後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遊子、離愁別緒的象徵性植物。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每年春天,楊柳發新芽,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出滿院春色。等柳枝長出狹長的葉子,風吹柳花滿園香,然後,桃李陰陰柳絮飛,白色的柳絮像雪一樣漫天飛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離人的心頭,平添離愁。

那麼,柳樹與佛教有什麼干係呢?少時,讀《西遊記》,腦海裡出現觀音菩薩的形象,左手託盛著甘露神水的寶瓶兒(淨瓶),右手持楊柳枝,蘸著甘露,向人間揮灑,解救人世的疾苦。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遙想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潛心修行六年,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棄了苦行,決意用明智的方法尋求真理。於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獻的乳糜,跳進清澈的尼連禪河中沐浴了疲憊的肢體。上岸後,身心清爽。他獨自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打坐。暮色降臨了,月色溶溶,樹蔭婆娑,萬籟無聲,悉達多太子端坐不動,凝神靜思。就在這五月的月圓之夜,他在樹下豁然開悟而成佛,從此,人們把蓽缽羅樹稱為菩提樹,佛教徒以“佛”尊稱其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覺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顆難得的菩提心。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已經被神話,進入到永恆的典籍之中,為信仰佛教的信徒撐起平安的綠蔭,庇護著芸芸眾生。菩提是智慧之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靈性之光,每個凡俗的人、每一顆卑微的靈魂,都有佛性和神性。菩提靜穆無言,它挺拔在歷史的河流一側,等著你我悄悄走近它,坐下,覺悟……

楊柳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小雅•采薇》篇裡的句子,不僅富有節奏音律之美,而且開了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後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遊子、離愁別緒的象徵性植物。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每年春天,楊柳發新芽,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出滿院春色。等柳枝長出狹長的葉子,風吹柳花滿園香,然後,桃李陰陰柳絮飛,白色的柳絮像雪一樣漫天飛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離人的心頭,平添離愁。

那麼,柳樹與佛教有什麼干係呢?少時,讀《西遊記》,腦海裡出現觀音菩薩的形象,左手託盛著甘露神水的寶瓶兒(淨瓶),右手持楊柳枝,蘸著甘露,向人間揮灑,解救人世的疾苦。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為何是楊柳枝?這是基於千年來民間流傳的楊柳枝芽能止痛的妙方吧。查閱史料得知,觀音菩薩原是一位男性形象。唐朝,佛教幾度旺盛,這與皇帝興佛的愛好有關,也就是在唐朝,觀音由男性形象轉變為女性形象。大概是因為女性寧靜,堅韌,忠貞的品質更貼近佛教慈悲的情懷。於是,觀音菩薩成為帶有母性光輝的女性,慈眉善目,端坐蓮花之上,手執楊柳枝消除苦疾,觀音菩薩成為女性可能更有親和力。民間善男信女進寺廟拜觀音娘娘,乞求神賜給凡人漂亮聰明的小寶寶,成為寺廟的重要活動。

丁香花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遙想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潛心修行六年,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棄了苦行,決意用明智的方法尋求真理。於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獻的乳糜,跳進清澈的尼連禪河中沐浴了疲憊的肢體。上岸後,身心清爽。他獨自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打坐。暮色降臨了,月色溶溶,樹蔭婆娑,萬籟無聲,悉達多太子端坐不動,凝神靜思。就在這五月的月圓之夜,他在樹下豁然開悟而成佛,從此,人們把蓽缽羅樹稱為菩提樹,佛教徒以“佛”尊稱其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覺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顆難得的菩提心。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已經被神話,進入到永恆的典籍之中,為信仰佛教的信徒撐起平安的綠蔭,庇護著芸芸眾生。菩提是智慧之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靈性之光,每個凡俗的人、每一顆卑微的靈魂,都有佛性和神性。菩提靜穆無言,它挺拔在歷史的河流一側,等著你我悄悄走近它,坐下,覺悟……

楊柳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小雅•采薇》篇裡的句子,不僅富有節奏音律之美,而且開了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後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遊子、離愁別緒的象徵性植物。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每年春天,楊柳發新芽,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出滿院春色。等柳枝長出狹長的葉子,風吹柳花滿園香,然後,桃李陰陰柳絮飛,白色的柳絮像雪一樣漫天飛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離人的心頭,平添離愁。

那麼,柳樹與佛教有什麼干係呢?少時,讀《西遊記》,腦海裡出現觀音菩薩的形象,左手託盛著甘露神水的寶瓶兒(淨瓶),右手持楊柳枝,蘸著甘露,向人間揮灑,解救人世的疾苦。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為何是楊柳枝?這是基於千年來民間流傳的楊柳枝芽能止痛的妙方吧。查閱史料得知,觀音菩薩原是一位男性形象。唐朝,佛教幾度旺盛,這與皇帝興佛的愛好有關,也就是在唐朝,觀音由男性形象轉變為女性形象。大概是因為女性寧靜,堅韌,忠貞的品質更貼近佛教慈悲的情懷。於是,觀音菩薩成為帶有母性光輝的女性,慈眉善目,端坐蓮花之上,手執楊柳枝消除苦疾,觀音菩薩成為女性可能更有親和力。民間善男信女進寺廟拜觀音娘娘,乞求神賜給凡人漂亮聰明的小寶寶,成為寺廟的重要活動。

丁香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在花卉眾多的寺廟充當什麼角色呢?這要從菩提說起。在我國西北的甘肅、青海等地,由於高原氣候的影響,菩提和銀杏都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選用暴馬丁香代替菩提樹。人們稱暴馬丁香為“西海菩提樹”。現北京法源寺內的丁香樹,據傳是明代的遺物。再如青海省樂都縣以南的罌曇寺裡的一棵暴馬丁香樹,相傳是明朝洪武年間修建該寺院時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青海高原的東部,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的湟中縣沙爾鎮,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喇嘛教聖地——塔爾寺,是佛教格魯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據說這座宏偉壯觀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於一棵奇異的暴馬丁香樹。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遙想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潛心修行六年,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棄了苦行,決意用明智的方法尋求真理。於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獻的乳糜,跳進清澈的尼連禪河中沐浴了疲憊的肢體。上岸後,身心清爽。他獨自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打坐。暮色降臨了,月色溶溶,樹蔭婆娑,萬籟無聲,悉達多太子端坐不動,凝神靜思。就在這五月的月圓之夜,他在樹下豁然開悟而成佛,從此,人們把蓽缽羅樹稱為菩提樹,佛教徒以“佛”尊稱其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覺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顆難得的菩提心。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已經被神話,進入到永恆的典籍之中,為信仰佛教的信徒撐起平安的綠蔭,庇護著芸芸眾生。菩提是智慧之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靈性之光,每個凡俗的人、每一顆卑微的靈魂,都有佛性和神性。菩提靜穆無言,它挺拔在歷史的河流一側,等著你我悄悄走近它,坐下,覺悟……

楊柳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小雅•采薇》篇裡的句子,不僅富有節奏音律之美,而且開了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後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遊子、離愁別緒的象徵性植物。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每年春天,楊柳發新芽,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出滿院春色。等柳枝長出狹長的葉子,風吹柳花滿園香,然後,桃李陰陰柳絮飛,白色的柳絮像雪一樣漫天飛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離人的心頭,平添離愁。

那麼,柳樹與佛教有什麼干係呢?少時,讀《西遊記》,腦海裡出現觀音菩薩的形象,左手託盛著甘露神水的寶瓶兒(淨瓶),右手持楊柳枝,蘸著甘露,向人間揮灑,解救人世的疾苦。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為何是楊柳枝?這是基於千年來民間流傳的楊柳枝芽能止痛的妙方吧。查閱史料得知,觀音菩薩原是一位男性形象。唐朝,佛教幾度旺盛,這與皇帝興佛的愛好有關,也就是在唐朝,觀音由男性形象轉變為女性形象。大概是因為女性寧靜,堅韌,忠貞的品質更貼近佛教慈悲的情懷。於是,觀音菩薩成為帶有母性光輝的女性,慈眉善目,端坐蓮花之上,手執楊柳枝消除苦疾,觀音菩薩成為女性可能更有親和力。民間善男信女進寺廟拜觀音娘娘,乞求神賜給凡人漂亮聰明的小寶寶,成為寺廟的重要活動。

丁香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在花卉眾多的寺廟充當什麼角色呢?這要從菩提說起。在我國西北的甘肅、青海等地,由於高原氣候的影響,菩提和銀杏都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選用暴馬丁香代替菩提樹。人們稱暴馬丁香為“西海菩提樹”。現北京法源寺內的丁香樹,據傳是明代的遺物。再如青海省樂都縣以南的罌曇寺裡的一棵暴馬丁香樹,相傳是明朝洪武年間修建該寺院時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青海高原的東部,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的湟中縣沙爾鎮,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喇嘛教聖地——塔爾寺,是佛教格魯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據說這座宏偉壯觀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於一棵奇異的暴馬丁香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被譽為“愛情之花”,其間還有著一段淒涼傳說。宋代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二人月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書生應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宗。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遙想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潛心修行六年,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棄了苦行,決意用明智的方法尋求真理。於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獻的乳糜,跳進清澈的尼連禪河中沐浴了疲憊的肢體。上岸後,身心清爽。他獨自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打坐。暮色降臨了,月色溶溶,樹蔭婆娑,萬籟無聲,悉達多太子端坐不動,凝神靜思。就在這五月的月圓之夜,他在樹下豁然開悟而成佛,從此,人們把蓽缽羅樹稱為菩提樹,佛教徒以“佛”尊稱其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覺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顆難得的菩提心。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已經被神話,進入到永恆的典籍之中,為信仰佛教的信徒撐起平安的綠蔭,庇護著芸芸眾生。菩提是智慧之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靈性之光,每個凡俗的人、每一顆卑微的靈魂,都有佛性和神性。菩提靜穆無言,它挺拔在歷史的河流一側,等著你我悄悄走近它,坐下,覺悟……

楊柳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小雅•采薇》篇裡的句子,不僅富有節奏音律之美,而且開了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後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遊子、離愁別緒的象徵性植物。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每年春天,楊柳發新芽,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出滿院春色。等柳枝長出狹長的葉子,風吹柳花滿園香,然後,桃李陰陰柳絮飛,白色的柳絮像雪一樣漫天飛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離人的心頭,平添離愁。

那麼,柳樹與佛教有什麼干係呢?少時,讀《西遊記》,腦海裡出現觀音菩薩的形象,左手託盛著甘露神水的寶瓶兒(淨瓶),右手持楊柳枝,蘸著甘露,向人間揮灑,解救人世的疾苦。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為何是楊柳枝?這是基於千年來民間流傳的楊柳枝芽能止痛的妙方吧。查閱史料得知,觀音菩薩原是一位男性形象。唐朝,佛教幾度旺盛,這與皇帝興佛的愛好有關,也就是在唐朝,觀音由男性形象轉變為女性形象。大概是因為女性寧靜,堅韌,忠貞的品質更貼近佛教慈悲的情懷。於是,觀音菩薩成為帶有母性光輝的女性,慈眉善目,端坐蓮花之上,手執楊柳枝消除苦疾,觀音菩薩成為女性可能更有親和力。民間善男信女進寺廟拜觀音娘娘,乞求神賜給凡人漂亮聰明的小寶寶,成為寺廟的重要活動。

丁香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在花卉眾多的寺廟充當什麼角色呢?這要從菩提說起。在我國西北的甘肅、青海等地,由於高原氣候的影響,菩提和銀杏都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選用暴馬丁香代替菩提樹。人們稱暴馬丁香為“西海菩提樹”。現北京法源寺內的丁香樹,據傳是明代的遺物。再如青海省樂都縣以南的罌曇寺裡的一棵暴馬丁香樹,相傳是明朝洪武年間修建該寺院時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青海高原的東部,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的湟中縣沙爾鎮,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喇嘛教聖地——塔爾寺,是佛教格魯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據說這座宏偉壯觀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於一棵奇異的暴馬丁香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被譽為“愛情之花”,其間還有著一段淒涼傳說。宋代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二人月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書生應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宗。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不久,後山坡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鬱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書生驚訝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見到了姑娘一樣。一日,書生見有一白髮老翁經過,便拉住老翁,敘說自己與姑娘的堅貞愛情和姑娘臨死前尚未對出的對聯一事。白髮老翁聽了書生的話,回身看了看墳上盛開的丁香花,對書生說:“姑娘的對子答出來了。”書生急忙上前問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聯?”老翁捋捋鬍子,指著墳上的丁香花說:“這就是下聯的對子”。書生仍不解,老翁接著說:“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

你的上聯“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為一點水,“冷”為二點水,“酒”為三點水。姑娘變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為百字頭,“香”為千字頭,“花”為萬字頭。前後對應,巧奪天工。書生聽罷,連忙施禮拜謝:“多謝老伯指點,學生終生不忘。”老翁說:“難得姑娘對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難買,現在她的心願已化作美麗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讓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錦,香飄萬里。”話音剛落,老翁就無影無蹤了。從此,書生每日挑水澆花,從不間斷。丁香花開得更茂盛、更美麗了。

後人為了懷念這個純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對愛情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從此便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而且把這幅“聯姻對”叫作“生死對”,視為絕句,一直流傳至今。

荷花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遙想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潛心修行六年,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棄了苦行,決意用明智的方法尋求真理。於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獻的乳糜,跳進清澈的尼連禪河中沐浴了疲憊的肢體。上岸後,身心清爽。他獨自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打坐。暮色降臨了,月色溶溶,樹蔭婆娑,萬籟無聲,悉達多太子端坐不動,凝神靜思。就在這五月的月圓之夜,他在樹下豁然開悟而成佛,從此,人們把蓽缽羅樹稱為菩提樹,佛教徒以“佛”尊稱其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覺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顆難得的菩提心。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已經被神話,進入到永恆的典籍之中,為信仰佛教的信徒撐起平安的綠蔭,庇護著芸芸眾生。菩提是智慧之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靈性之光,每個凡俗的人、每一顆卑微的靈魂,都有佛性和神性。菩提靜穆無言,它挺拔在歷史的河流一側,等著你我悄悄走近它,坐下,覺悟……

楊柳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小雅•采薇》篇裡的句子,不僅富有節奏音律之美,而且開了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後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遊子、離愁別緒的象徵性植物。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每年春天,楊柳發新芽,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出滿院春色。等柳枝長出狹長的葉子,風吹柳花滿園香,然後,桃李陰陰柳絮飛,白色的柳絮像雪一樣漫天飛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離人的心頭,平添離愁。

那麼,柳樹與佛教有什麼干係呢?少時,讀《西遊記》,腦海裡出現觀音菩薩的形象,左手託盛著甘露神水的寶瓶兒(淨瓶),右手持楊柳枝,蘸著甘露,向人間揮灑,解救人世的疾苦。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為何是楊柳枝?這是基於千年來民間流傳的楊柳枝芽能止痛的妙方吧。查閱史料得知,觀音菩薩原是一位男性形象。唐朝,佛教幾度旺盛,這與皇帝興佛的愛好有關,也就是在唐朝,觀音由男性形象轉變為女性形象。大概是因為女性寧靜,堅韌,忠貞的品質更貼近佛教慈悲的情懷。於是,觀音菩薩成為帶有母性光輝的女性,慈眉善目,端坐蓮花之上,手執楊柳枝消除苦疾,觀音菩薩成為女性可能更有親和力。民間善男信女進寺廟拜觀音娘娘,乞求神賜給凡人漂亮聰明的小寶寶,成為寺廟的重要活動。

丁香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在花卉眾多的寺廟充當什麼角色呢?這要從菩提說起。在我國西北的甘肅、青海等地,由於高原氣候的影響,菩提和銀杏都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選用暴馬丁香代替菩提樹。人們稱暴馬丁香為“西海菩提樹”。現北京法源寺內的丁香樹,據傳是明代的遺物。再如青海省樂都縣以南的罌曇寺裡的一棵暴馬丁香樹,相傳是明朝洪武年間修建該寺院時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青海高原的東部,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的湟中縣沙爾鎮,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喇嘛教聖地——塔爾寺,是佛教格魯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據說這座宏偉壯觀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於一棵奇異的暴馬丁香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被譽為“愛情之花”,其間還有著一段淒涼傳說。宋代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二人月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書生應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宗。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不久,後山坡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鬱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書生驚訝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見到了姑娘一樣。一日,書生見有一白髮老翁經過,便拉住老翁,敘說自己與姑娘的堅貞愛情和姑娘臨死前尚未對出的對聯一事。白髮老翁聽了書生的話,回身看了看墳上盛開的丁香花,對書生說:“姑娘的對子答出來了。”書生急忙上前問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聯?”老翁捋捋鬍子,指著墳上的丁香花說:“這就是下聯的對子”。書生仍不解,老翁接著說:“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

你的上聯“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為一點水,“冷”為二點水,“酒”為三點水。姑娘變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為百字頭,“香”為千字頭,“花”為萬字頭。前後對應,巧奪天工。書生聽罷,連忙施禮拜謝:“多謝老伯指點,學生終生不忘。”老翁說:“難得姑娘對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難買,現在她的心願已化作美麗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讓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錦,香飄萬里。”話音剛落,老翁就無影無蹤了。從此,書生每日挑水澆花,從不間斷。丁香花開得更茂盛、更美麗了。

後人為了懷念這個純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對愛情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從此便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而且把這幅“聯姻對”叫作“生死對”,視為絕句,一直流傳至今。

荷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蓮,又稱荷,睡蓮科,屬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莖稱藕,能食用,葉入藥,蓮子為上乘補品,花可供觀賞。古人稱荷花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華等,溪客、玉環是其雅稱,未開的花蕾稱菡萏,已開的花朵稱鞭蕖,乃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係何等的密切。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遙想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潛心修行六年,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棄了苦行,決意用明智的方法尋求真理。於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獻的乳糜,跳進清澈的尼連禪河中沐浴了疲憊的肢體。上岸後,身心清爽。他獨自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打坐。暮色降臨了,月色溶溶,樹蔭婆娑,萬籟無聲,悉達多太子端坐不動,凝神靜思。就在這五月的月圓之夜,他在樹下豁然開悟而成佛,從此,人們把蓽缽羅樹稱為菩提樹,佛教徒以“佛”尊稱其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覺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顆難得的菩提心。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已經被神話,進入到永恆的典籍之中,為信仰佛教的信徒撐起平安的綠蔭,庇護著芸芸眾生。菩提是智慧之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靈性之光,每個凡俗的人、每一顆卑微的靈魂,都有佛性和神性。菩提靜穆無言,它挺拔在歷史的河流一側,等著你我悄悄走近它,坐下,覺悟……

楊柳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小雅•采薇》篇裡的句子,不僅富有節奏音律之美,而且開了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後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遊子、離愁別緒的象徵性植物。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每年春天,楊柳發新芽,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出滿院春色。等柳枝長出狹長的葉子,風吹柳花滿園香,然後,桃李陰陰柳絮飛,白色的柳絮像雪一樣漫天飛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離人的心頭,平添離愁。

那麼,柳樹與佛教有什麼干係呢?少時,讀《西遊記》,腦海裡出現觀音菩薩的形象,左手託盛著甘露神水的寶瓶兒(淨瓶),右手持楊柳枝,蘸著甘露,向人間揮灑,解救人世的疾苦。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為何是楊柳枝?這是基於千年來民間流傳的楊柳枝芽能止痛的妙方吧。查閱史料得知,觀音菩薩原是一位男性形象。唐朝,佛教幾度旺盛,這與皇帝興佛的愛好有關,也就是在唐朝,觀音由男性形象轉變為女性形象。大概是因為女性寧靜,堅韌,忠貞的品質更貼近佛教慈悲的情懷。於是,觀音菩薩成為帶有母性光輝的女性,慈眉善目,端坐蓮花之上,手執楊柳枝消除苦疾,觀音菩薩成為女性可能更有親和力。民間善男信女進寺廟拜觀音娘娘,乞求神賜給凡人漂亮聰明的小寶寶,成為寺廟的重要活動。

丁香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在花卉眾多的寺廟充當什麼角色呢?這要從菩提說起。在我國西北的甘肅、青海等地,由於高原氣候的影響,菩提和銀杏都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選用暴馬丁香代替菩提樹。人們稱暴馬丁香為“西海菩提樹”。現北京法源寺內的丁香樹,據傳是明代的遺物。再如青海省樂都縣以南的罌曇寺裡的一棵暴馬丁香樹,相傳是明朝洪武年間修建該寺院時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青海高原的東部,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的湟中縣沙爾鎮,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喇嘛教聖地——塔爾寺,是佛教格魯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據說這座宏偉壯觀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於一棵奇異的暴馬丁香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被譽為“愛情之花”,其間還有著一段淒涼傳說。宋代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二人月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書生應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宗。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不久,後山坡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鬱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書生驚訝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見到了姑娘一樣。一日,書生見有一白髮老翁經過,便拉住老翁,敘說自己與姑娘的堅貞愛情和姑娘臨死前尚未對出的對聯一事。白髮老翁聽了書生的話,回身看了看墳上盛開的丁香花,對書生說:“姑娘的對子答出來了。”書生急忙上前問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聯?”老翁捋捋鬍子,指著墳上的丁香花說:“這就是下聯的對子”。書生仍不解,老翁接著說:“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

你的上聯“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為一點水,“冷”為二點水,“酒”為三點水。姑娘變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為百字頭,“香”為千字頭,“花”為萬字頭。前後對應,巧奪天工。書生聽罷,連忙施禮拜謝:“多謝老伯指點,學生終生不忘。”老翁說:“難得姑娘對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難買,現在她的心願已化作美麗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讓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錦,香飄萬里。”話音剛落,老翁就無影無蹤了。從此,書生每日挑水澆花,從不間斷。丁香花開得更茂盛、更美麗了。

後人為了懷念這個純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對愛情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從此便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而且把這幅“聯姻對”叫作“生死對”,視為絕句,一直流傳至今。

荷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蓮,又稱荷,睡蓮科,屬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莖稱藕,能食用,葉入藥,蓮子為上乘補品,花可供觀賞。古人稱荷花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華等,溪客、玉環是其雅稱,未開的花蕾稱菡萏,已開的花朵稱鞭蕖,乃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係何等的密切。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豔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這類故事非常之多,影響很深,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佈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制、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的好國花比作蓮花。《蓮花王的故事》說蓮花王為了拯救百姓的饑荒,他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鹿母蓮花夫人》的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遙想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潛心修行六年,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棄了苦行,決意用明智的方法尋求真理。於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獻的乳糜,跳進清澈的尼連禪河中沐浴了疲憊的肢體。上岸後,身心清爽。他獨自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打坐。暮色降臨了,月色溶溶,樹蔭婆娑,萬籟無聲,悉達多太子端坐不動,凝神靜思。就在這五月的月圓之夜,他在樹下豁然開悟而成佛,從此,人們把蓽缽羅樹稱為菩提樹,佛教徒以“佛”尊稱其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覺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顆難得的菩提心。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已經被神話,進入到永恆的典籍之中,為信仰佛教的信徒撐起平安的綠蔭,庇護著芸芸眾生。菩提是智慧之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靈性之光,每個凡俗的人、每一顆卑微的靈魂,都有佛性和神性。菩提靜穆無言,它挺拔在歷史的河流一側,等著你我悄悄走近它,坐下,覺悟……

楊柳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小雅•采薇》篇裡的句子,不僅富有節奏音律之美,而且開了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後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遊子、離愁別緒的象徵性植物。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每年春天,楊柳發新芽,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出滿院春色。等柳枝長出狹長的葉子,風吹柳花滿園香,然後,桃李陰陰柳絮飛,白色的柳絮像雪一樣漫天飛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離人的心頭,平添離愁。

那麼,柳樹與佛教有什麼干係呢?少時,讀《西遊記》,腦海裡出現觀音菩薩的形象,左手託盛著甘露神水的寶瓶兒(淨瓶),右手持楊柳枝,蘸著甘露,向人間揮灑,解救人世的疾苦。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為何是楊柳枝?這是基於千年來民間流傳的楊柳枝芽能止痛的妙方吧。查閱史料得知,觀音菩薩原是一位男性形象。唐朝,佛教幾度旺盛,這與皇帝興佛的愛好有關,也就是在唐朝,觀音由男性形象轉變為女性形象。大概是因為女性寧靜,堅韌,忠貞的品質更貼近佛教慈悲的情懷。於是,觀音菩薩成為帶有母性光輝的女性,慈眉善目,端坐蓮花之上,手執楊柳枝消除苦疾,觀音菩薩成為女性可能更有親和力。民間善男信女進寺廟拜觀音娘娘,乞求神賜給凡人漂亮聰明的小寶寶,成為寺廟的重要活動。

丁香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在花卉眾多的寺廟充當什麼角色呢?這要從菩提說起。在我國西北的甘肅、青海等地,由於高原氣候的影響,菩提和銀杏都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選用暴馬丁香代替菩提樹。人們稱暴馬丁香為“西海菩提樹”。現北京法源寺內的丁香樹,據傳是明代的遺物。再如青海省樂都縣以南的罌曇寺裡的一棵暴馬丁香樹,相傳是明朝洪武年間修建該寺院時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青海高原的東部,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的湟中縣沙爾鎮,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喇嘛教聖地——塔爾寺,是佛教格魯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據說這座宏偉壯觀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於一棵奇異的暴馬丁香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被譽為“愛情之花”,其間還有著一段淒涼傳說。宋代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二人月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書生應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宗。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不久,後山坡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鬱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書生驚訝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見到了姑娘一樣。一日,書生見有一白髮老翁經過,便拉住老翁,敘說自己與姑娘的堅貞愛情和姑娘臨死前尚未對出的對聯一事。白髮老翁聽了書生的話,回身看了看墳上盛開的丁香花,對書生說:“姑娘的對子答出來了。”書生急忙上前問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聯?”老翁捋捋鬍子,指著墳上的丁香花說:“這就是下聯的對子”。書生仍不解,老翁接著說:“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

你的上聯“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為一點水,“冷”為二點水,“酒”為三點水。姑娘變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為百字頭,“香”為千字頭,“花”為萬字頭。前後對應,巧奪天工。書生聽罷,連忙施禮拜謝:“多謝老伯指點,學生終生不忘。”老翁說:“難得姑娘對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難買,現在她的心願已化作美麗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讓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錦,香飄萬里。”話音剛落,老翁就無影無蹤了。從此,書生每日挑水澆花,從不間斷。丁香花開得更茂盛、更美麗了。

後人為了懷念這個純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對愛情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從此便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而且把這幅“聯姻對”叫作“生死對”,視為絕句,一直流傳至今。

荷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蓮,又稱荷,睡蓮科,屬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莖稱藕,能食用,葉入藥,蓮子為上乘補品,花可供觀賞。古人稱荷花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華等,溪客、玉環是其雅稱,未開的花蕾稱菡萏,已開的花朵稱鞭蕖,乃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係何等的密切。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豔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這類故事非常之多,影響很深,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佈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制、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的好國花比作蓮花。《蓮花王的故事》說蓮花王為了拯救百姓的饑荒,他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鹿母蓮花夫人》的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等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以俗語傳道。又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信眾廣泛。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淨土)。即從塵世到淨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汙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汙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是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謂慈悲,是指希望和幫助他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幫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對於有生命者,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應施予慈悲。對種種惡行,都要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使之向善,成為善良之輩,結出善果。但嚴戒同流合汙,要身處汙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汙染,保持自己的潔淨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最好不過的是蓮花。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遙想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潛心修行六年,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棄了苦行,決意用明智的方法尋求真理。於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獻的乳糜,跳進清澈的尼連禪河中沐浴了疲憊的肢體。上岸後,身心清爽。他獨自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打坐。暮色降臨了,月色溶溶,樹蔭婆娑,萬籟無聲,悉達多太子端坐不動,凝神靜思。就在這五月的月圓之夜,他在樹下豁然開悟而成佛,從此,人們把蓽缽羅樹稱為菩提樹,佛教徒以“佛”尊稱其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覺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顆難得的菩提心。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已經被神話,進入到永恆的典籍之中,為信仰佛教的信徒撐起平安的綠蔭,庇護著芸芸眾生。菩提是智慧之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靈性之光,每個凡俗的人、每一顆卑微的靈魂,都有佛性和神性。菩提靜穆無言,它挺拔在歷史的河流一側,等著你我悄悄走近它,坐下,覺悟……

楊柳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小雅•采薇》篇裡的句子,不僅富有節奏音律之美,而且開了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後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遊子、離愁別緒的象徵性植物。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每年春天,楊柳發新芽,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出滿院春色。等柳枝長出狹長的葉子,風吹柳花滿園香,然後,桃李陰陰柳絮飛,白色的柳絮像雪一樣漫天飛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離人的心頭,平添離愁。

那麼,柳樹與佛教有什麼干係呢?少時,讀《西遊記》,腦海裡出現觀音菩薩的形象,左手託盛著甘露神水的寶瓶兒(淨瓶),右手持楊柳枝,蘸著甘露,向人間揮灑,解救人世的疾苦。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為何是楊柳枝?這是基於千年來民間流傳的楊柳枝芽能止痛的妙方吧。查閱史料得知,觀音菩薩原是一位男性形象。唐朝,佛教幾度旺盛,這與皇帝興佛的愛好有關,也就是在唐朝,觀音由男性形象轉變為女性形象。大概是因為女性寧靜,堅韌,忠貞的品質更貼近佛教慈悲的情懷。於是,觀音菩薩成為帶有母性光輝的女性,慈眉善目,端坐蓮花之上,手執楊柳枝消除苦疾,觀音菩薩成為女性可能更有親和力。民間善男信女進寺廟拜觀音娘娘,乞求神賜給凡人漂亮聰明的小寶寶,成為寺廟的重要活動。

丁香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在花卉眾多的寺廟充當什麼角色呢?這要從菩提說起。在我國西北的甘肅、青海等地,由於高原氣候的影響,菩提和銀杏都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選用暴馬丁香代替菩提樹。人們稱暴馬丁香為“西海菩提樹”。現北京法源寺內的丁香樹,據傳是明代的遺物。再如青海省樂都縣以南的罌曇寺裡的一棵暴馬丁香樹,相傳是明朝洪武年間修建該寺院時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青海高原的東部,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的湟中縣沙爾鎮,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喇嘛教聖地——塔爾寺,是佛教格魯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據說這座宏偉壯觀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於一棵奇異的暴馬丁香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被譽為“愛情之花”,其間還有著一段淒涼傳說。宋代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二人月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書生應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宗。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不久,後山坡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鬱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書生驚訝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見到了姑娘一樣。一日,書生見有一白髮老翁經過,便拉住老翁,敘說自己與姑娘的堅貞愛情和姑娘臨死前尚未對出的對聯一事。白髮老翁聽了書生的話,回身看了看墳上盛開的丁香花,對書生說:“姑娘的對子答出來了。”書生急忙上前問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聯?”老翁捋捋鬍子,指著墳上的丁香花說:“這就是下聯的對子”。書生仍不解,老翁接著說:“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

你的上聯“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為一點水,“冷”為二點水,“酒”為三點水。姑娘變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為百字頭,“香”為千字頭,“花”為萬字頭。前後對應,巧奪天工。書生聽罷,連忙施禮拜謝:“多謝老伯指點,學生終生不忘。”老翁說:“難得姑娘對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難買,現在她的心願已化作美麗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讓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錦,香飄萬里。”話音剛落,老翁就無影無蹤了。從此,書生每日挑水澆花,從不間斷。丁香花開得更茂盛、更美麗了。

後人為了懷念這個純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對愛情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從此便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而且把這幅“聯姻對”叫作“生死對”,視為絕句,一直流傳至今。

荷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蓮,又稱荷,睡蓮科,屬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莖稱藕,能食用,葉入藥,蓮子為上乘補品,花可供觀賞。古人稱荷花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華等,溪客、玉環是其雅稱,未開的花蕾稱菡萏,已開的花朵稱鞭蕖,乃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係何等的密切。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豔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這類故事非常之多,影響很深,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佈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制、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的好國花比作蓮花。《蓮花王的故事》說蓮花王為了拯救百姓的饑荒,他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鹿母蓮花夫人》的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等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以俗語傳道。又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信眾廣泛。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淨土)。即從塵世到淨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汙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汙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是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謂慈悲,是指希望和幫助他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幫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對於有生命者,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應施予慈悲。對種種惡行,都要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使之向善,成為善良之輩,結出善果。但嚴戒同流合汙,要身處汙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汙染,保持自己的潔淨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最好不過的是蓮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蓮生在汙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汙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邪惡汙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邪惡力量為“魔”。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汙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徵,因此佛經常常將蓮性比佛性。《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汙泥,色雖鮮好,出處不淨。”《從四十二章經》說:“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汙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淨不染的境界。

曼陀羅花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遙想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潛心修行六年,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棄了苦行,決意用明智的方法尋求真理。於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獻的乳糜,跳進清澈的尼連禪河中沐浴了疲憊的肢體。上岸後,身心清爽。他獨自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打坐。暮色降臨了,月色溶溶,樹蔭婆娑,萬籟無聲,悉達多太子端坐不動,凝神靜思。就在這五月的月圓之夜,他在樹下豁然開悟而成佛,從此,人們把蓽缽羅樹稱為菩提樹,佛教徒以“佛”尊稱其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覺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顆難得的菩提心。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已經被神話,進入到永恆的典籍之中,為信仰佛教的信徒撐起平安的綠蔭,庇護著芸芸眾生。菩提是智慧之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靈性之光,每個凡俗的人、每一顆卑微的靈魂,都有佛性和神性。菩提靜穆無言,它挺拔在歷史的河流一側,等著你我悄悄走近它,坐下,覺悟……

楊柳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小雅•采薇》篇裡的句子,不僅富有節奏音律之美,而且開了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後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遊子、離愁別緒的象徵性植物。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每年春天,楊柳發新芽,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出滿院春色。等柳枝長出狹長的葉子,風吹柳花滿園香,然後,桃李陰陰柳絮飛,白色的柳絮像雪一樣漫天飛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離人的心頭,平添離愁。

那麼,柳樹與佛教有什麼干係呢?少時,讀《西遊記》,腦海裡出現觀音菩薩的形象,左手託盛著甘露神水的寶瓶兒(淨瓶),右手持楊柳枝,蘸著甘露,向人間揮灑,解救人世的疾苦。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為何是楊柳枝?這是基於千年來民間流傳的楊柳枝芽能止痛的妙方吧。查閱史料得知,觀音菩薩原是一位男性形象。唐朝,佛教幾度旺盛,這與皇帝興佛的愛好有關,也就是在唐朝,觀音由男性形象轉變為女性形象。大概是因為女性寧靜,堅韌,忠貞的品質更貼近佛教慈悲的情懷。於是,觀音菩薩成為帶有母性光輝的女性,慈眉善目,端坐蓮花之上,手執楊柳枝消除苦疾,觀音菩薩成為女性可能更有親和力。民間善男信女進寺廟拜觀音娘娘,乞求神賜給凡人漂亮聰明的小寶寶,成為寺廟的重要活動。

丁香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在花卉眾多的寺廟充當什麼角色呢?這要從菩提說起。在我國西北的甘肅、青海等地,由於高原氣候的影響,菩提和銀杏都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選用暴馬丁香代替菩提樹。人們稱暴馬丁香為“西海菩提樹”。現北京法源寺內的丁香樹,據傳是明代的遺物。再如青海省樂都縣以南的罌曇寺裡的一棵暴馬丁香樹,相傳是明朝洪武年間修建該寺院時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青海高原的東部,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的湟中縣沙爾鎮,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喇嘛教聖地——塔爾寺,是佛教格魯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據說這座宏偉壯觀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於一棵奇異的暴馬丁香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被譽為“愛情之花”,其間還有著一段淒涼傳說。宋代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二人月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書生應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宗。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不久,後山坡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鬱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書生驚訝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見到了姑娘一樣。一日,書生見有一白髮老翁經過,便拉住老翁,敘說自己與姑娘的堅貞愛情和姑娘臨死前尚未對出的對聯一事。白髮老翁聽了書生的話,回身看了看墳上盛開的丁香花,對書生說:“姑娘的對子答出來了。”書生急忙上前問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聯?”老翁捋捋鬍子,指著墳上的丁香花說:“這就是下聯的對子”。書生仍不解,老翁接著說:“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

你的上聯“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為一點水,“冷”為二點水,“酒”為三點水。姑娘變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為百字頭,“香”為千字頭,“花”為萬字頭。前後對應,巧奪天工。書生聽罷,連忙施禮拜謝:“多謝老伯指點,學生終生不忘。”老翁說:“難得姑娘對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難買,現在她的心願已化作美麗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讓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錦,香飄萬里。”話音剛落,老翁就無影無蹤了。從此,書生每日挑水澆花,從不間斷。丁香花開得更茂盛、更美麗了。

後人為了懷念這個純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對愛情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從此便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而且把這幅“聯姻對”叫作“生死對”,視為絕句,一直流傳至今。

荷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蓮,又稱荷,睡蓮科,屬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莖稱藕,能食用,葉入藥,蓮子為上乘補品,花可供觀賞。古人稱荷花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華等,溪客、玉環是其雅稱,未開的花蕾稱菡萏,已開的花朵稱鞭蕖,乃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係何等的密切。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豔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這類故事非常之多,影響很深,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佈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制、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的好國花比作蓮花。《蓮花王的故事》說蓮花王為了拯救百姓的饑荒,他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鹿母蓮花夫人》的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等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以俗語傳道。又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信眾廣泛。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淨土)。即從塵世到淨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汙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汙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是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謂慈悲,是指希望和幫助他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幫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對於有生命者,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應施予慈悲。對種種惡行,都要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使之向善,成為善良之輩,結出善果。但嚴戒同流合汙,要身處汙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汙染,保持自己的潔淨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最好不過的是蓮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蓮生在汙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汙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邪惡汙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邪惡力量為“魔”。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汙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徵,因此佛經常常將蓮性比佛性。《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汙泥,色雖鮮好,出處不淨。”《從四十二章經》說:“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汙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淨不染的境界。

曼陀羅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曼陀羅原產於印度,它是茄科的一年生草本花卉,英文名稱叫thorn apple,它的名稱是由梵語音譯而來,意思是“悅意花”,別名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科屬是茄科曼陀羅屬。全株光滑,株高1— 2m,莖直立、粗壯,主莖常木質化。葉寬卵形,邊緣有規則波狀淺裂,基部常歪斜。花單生葉腋,花冠漏斗形,長7-10cm,筒部淡綠色,上部白色;花冠帶紫色暈者,為紫花曼陀羅。花期夏、秋季。播種法繁殖。曼陀羅植株高大,花朵碩大而美麗,宜作背景材料或用於野趣園。同屬植物約16種,常見栽培的還有香花曼陀羅;紅花曼陀羅;白花曼陀羅等。有毒,但也可做藥。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遙想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潛心修行六年,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棄了苦行,決意用明智的方法尋求真理。於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獻的乳糜,跳進清澈的尼連禪河中沐浴了疲憊的肢體。上岸後,身心清爽。他獨自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打坐。暮色降臨了,月色溶溶,樹蔭婆娑,萬籟無聲,悉達多太子端坐不動,凝神靜思。就在這五月的月圓之夜,他在樹下豁然開悟而成佛,從此,人們把蓽缽羅樹稱為菩提樹,佛教徒以“佛”尊稱其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覺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顆難得的菩提心。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已經被神話,進入到永恆的典籍之中,為信仰佛教的信徒撐起平安的綠蔭,庇護著芸芸眾生。菩提是智慧之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靈性之光,每個凡俗的人、每一顆卑微的靈魂,都有佛性和神性。菩提靜穆無言,它挺拔在歷史的河流一側,等著你我悄悄走近它,坐下,覺悟……

楊柳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小雅•采薇》篇裡的句子,不僅富有節奏音律之美,而且開了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後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遊子、離愁別緒的象徵性植物。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每年春天,楊柳發新芽,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出滿院春色。等柳枝長出狹長的葉子,風吹柳花滿園香,然後,桃李陰陰柳絮飛,白色的柳絮像雪一樣漫天飛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離人的心頭,平添離愁。

那麼,柳樹與佛教有什麼干係呢?少時,讀《西遊記》,腦海裡出現觀音菩薩的形象,左手託盛著甘露神水的寶瓶兒(淨瓶),右手持楊柳枝,蘸著甘露,向人間揮灑,解救人世的疾苦。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為何是楊柳枝?這是基於千年來民間流傳的楊柳枝芽能止痛的妙方吧。查閱史料得知,觀音菩薩原是一位男性形象。唐朝,佛教幾度旺盛,這與皇帝興佛的愛好有關,也就是在唐朝,觀音由男性形象轉變為女性形象。大概是因為女性寧靜,堅韌,忠貞的品質更貼近佛教慈悲的情懷。於是,觀音菩薩成為帶有母性光輝的女性,慈眉善目,端坐蓮花之上,手執楊柳枝消除苦疾,觀音菩薩成為女性可能更有親和力。民間善男信女進寺廟拜觀音娘娘,乞求神賜給凡人漂亮聰明的小寶寶,成為寺廟的重要活動。

丁香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在花卉眾多的寺廟充當什麼角色呢?這要從菩提說起。在我國西北的甘肅、青海等地,由於高原氣候的影響,菩提和銀杏都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選用暴馬丁香代替菩提樹。人們稱暴馬丁香為“西海菩提樹”。現北京法源寺內的丁香樹,據傳是明代的遺物。再如青海省樂都縣以南的罌曇寺裡的一棵暴馬丁香樹,相傳是明朝洪武年間修建該寺院時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青海高原的東部,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的湟中縣沙爾鎮,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喇嘛教聖地——塔爾寺,是佛教格魯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據說這座宏偉壯觀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於一棵奇異的暴馬丁香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被譽為“愛情之花”,其間還有著一段淒涼傳說。宋代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二人月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書生應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宗。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不久,後山坡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鬱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書生驚訝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見到了姑娘一樣。一日,書生見有一白髮老翁經過,便拉住老翁,敘說自己與姑娘的堅貞愛情和姑娘臨死前尚未對出的對聯一事。白髮老翁聽了書生的話,回身看了看墳上盛開的丁香花,對書生說:“姑娘的對子答出來了。”書生急忙上前問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聯?”老翁捋捋鬍子,指著墳上的丁香花說:“這就是下聯的對子”。書生仍不解,老翁接著說:“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

你的上聯“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為一點水,“冷”為二點水,“酒”為三點水。姑娘變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為百字頭,“香”為千字頭,“花”為萬字頭。前後對應,巧奪天工。書生聽罷,連忙施禮拜謝:“多謝老伯指點,學生終生不忘。”老翁說:“難得姑娘對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難買,現在她的心願已化作美麗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讓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錦,香飄萬里。”話音剛落,老翁就無影無蹤了。從此,書生每日挑水澆花,從不間斷。丁香花開得更茂盛、更美麗了。

後人為了懷念這個純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對愛情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從此便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而且把這幅“聯姻對”叫作“生死對”,視為絕句,一直流傳至今。

荷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蓮,又稱荷,睡蓮科,屬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莖稱藕,能食用,葉入藥,蓮子為上乘補品,花可供觀賞。古人稱荷花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華等,溪客、玉環是其雅稱,未開的花蕾稱菡萏,已開的花朵稱鞭蕖,乃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係何等的密切。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豔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這類故事非常之多,影響很深,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佈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制、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的好國花比作蓮花。《蓮花王的故事》說蓮花王為了拯救百姓的饑荒,他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鹿母蓮花夫人》的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等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以俗語傳道。又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信眾廣泛。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淨土)。即從塵世到淨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汙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汙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是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謂慈悲,是指希望和幫助他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幫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對於有生命者,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應施予慈悲。對種種惡行,都要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使之向善,成為善良之輩,結出善果。但嚴戒同流合汙,要身處汙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汙染,保持自己的潔淨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最好不過的是蓮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蓮生在汙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汙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邪惡汙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邪惡力量為“魔”。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汙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徵,因此佛經常常將蓮性比佛性。《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汙泥,色雖鮮好,出處不淨。”《從四十二章經》說:“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汙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淨不染的境界。

曼陀羅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曼陀羅原產於印度,它是茄科的一年生草本花卉,英文名稱叫thorn apple,它的名稱是由梵語音譯而來,意思是“悅意花”,別名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科屬是茄科曼陀羅屬。全株光滑,株高1— 2m,莖直立、粗壯,主莖常木質化。葉寬卵形,邊緣有規則波狀淺裂,基部常歪斜。花單生葉腋,花冠漏斗形,長7-10cm,筒部淡綠色,上部白色;花冠帶紫色暈者,為紫花曼陀羅。花期夏、秋季。播種法繁殖。曼陀羅植株高大,花朵碩大而美麗,宜作背景材料或用於野趣園。同屬植物約16種,常見栽培的還有香花曼陀羅;紅花曼陀羅;白花曼陀羅等。有毒,但也可做藥。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經上說,釋迦牟尼成佛之時,大地震動,諸天神齊贊,地獄餓鬼畜生三道的許多苦厄,一時體息,天鼓齊鳴,發出妙音,天雨曼陀羅花,曼殊沙花,金花、銀花、琉璃花、寶花、七寶蓮花等。至此,釋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開始教收徒,傳授他所證悟的宇宙真諦。

"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無論是佛教經典還是影視作品中,有很多與佛教密切相關的植物,比如釋迦牟尼出生在無憂樹下,成道於菩提樹下……佛語常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皆有靈性。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佛教十大常見植物,以及與這些植物相關的經典歌曲。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人本是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一樣的生老病死,但有人看破了紅塵,思想一旦成為高峰,站在上面俯視芸芸眾生,便有了超脫的意味。站在人類思想高峰的人,普渡眾生,便成了佛。一種思想傳播得久了,人們便信仰它,這種思想就成了宗教。

花本是普通的花,樹本是普通的樹,但和佛教誕生髮生了聯繫,彷彿具有了佛性。或者說,佛教的思想要有所依託,寄託在這些植物身上,便有了宗教文化色彩。

紅花石蒜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紅花石蒜,佛教稱其為曼殊沙華,因常和曼陀羅一起出現在佛經“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而被混作曼陀羅。意思是:開在天界之紅花。

它的雌雄花蕊長長地伸出,花形彷彿颱風天被吹翻了的傘,也似紅色的風車,又似向秋空祈願的一雙雙手。開到荼蘼花事了,乃長葉子,雖修得同根,終其一身,花與葉永無緣相見。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故得名彼岸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認為有生死輪迴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無愛無恨的境界(涅盤)。好比彼岸。荼蘼是花季最後盛開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有人說:“花兒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飛翔,在無愛無恨的土壤才會再萌芽開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在日本曼殊沙華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在韓國則意味“相互思念”。傳說曼殊沙華需要淚水澆灌,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

彼岸花是開在黃泉之路的花朵,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 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路。

菩提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這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或大智慧,曰:“豁然覺悟”,“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菩提樹,原產印度,印度人叫蓽缽羅樹,我國一般叫菩提樹或菩提榕,屬於桑科常綠喬木,性喜溫暖溼潤,樹木高大雄偉,可達十至二十米高,葉近似卵形,革質,莖幹黃白,花隱於花托中,不為人所見,故稱無花果。書載:早在南朝梁時,有位名叫智藥的僧人,自天竺稱植到中國,現多見於廣東、海南。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遙想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潛心修行六年,變得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瘦骨嶙峋,但仍未得道。他放棄了苦行,決意用明智的方法尋求真理。於是,他取食了村姑奉獻的乳糜,跳進清澈的尼連禪河中沐浴了疲憊的肢體。上岸後,身心清爽。他獨自來到一棵蓽缽羅樹下打坐。暮色降臨了,月色溶溶,樹蔭婆娑,萬籟無聲,悉達多太子端坐不動,凝神靜思。就在這五月的月圓之夜,他在樹下豁然開悟而成佛,從此,人們把蓽缽羅樹稱為菩提樹,佛教徒以“佛”尊稱其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覺者”之意,他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具有一顆難得的菩提心。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菩提已經被神話,進入到永恆的典籍之中,為信仰佛教的信徒撐起平安的綠蔭,庇護著芸芸眾生。菩提是智慧之樹,每一片葉子都帶著靈性之光,每個凡俗的人、每一顆卑微的靈魂,都有佛性和神性。菩提靜穆無言,它挺拔在歷史的河流一側,等著你我悄悄走近它,坐下,覺悟……

楊柳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菲菲。”自《詩經》始,楊柳成為中國古典文學歌詠的對象。《小雅•采薇》篇裡的句子,不僅富有節奏音律之美,而且開了楊柳懷人的先河,在後世的詩詞之中,青青楊柳枝成為牽絆遊子、離愁別緒的象徵性植物。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每年春天,楊柳發新芽,二月春風似剪刀,裁出滿院春色。等柳枝長出狹長的葉子,風吹柳花滿園香,然後,桃李陰陰柳絮飛,白色的柳絮像雪一樣漫天飛舞,落在白蘋漂浮的池塘,落在春水流淌的河流,落在離人的心頭,平添離愁。

那麼,柳樹與佛教有什麼干係呢?少時,讀《西遊記》,腦海裡出現觀音菩薩的形象,左手託盛著甘露神水的寶瓶兒(淨瓶),右手持楊柳枝,蘸著甘露,向人間揮灑,解救人世的疾苦。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為何是楊柳枝?這是基於千年來民間流傳的楊柳枝芽能止痛的妙方吧。查閱史料得知,觀音菩薩原是一位男性形象。唐朝,佛教幾度旺盛,這與皇帝興佛的愛好有關,也就是在唐朝,觀音由男性形象轉變為女性形象。大概是因為女性寧靜,堅韌,忠貞的品質更貼近佛教慈悲的情懷。於是,觀音菩薩成為帶有母性光輝的女性,慈眉善目,端坐蓮花之上,手執楊柳枝消除苦疾,觀音菩薩成為女性可能更有親和力。民間善男信女進寺廟拜觀音娘娘,乞求神賜給凡人漂亮聰明的小寶寶,成為寺廟的重要活動。

丁香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在花卉眾多的寺廟充當什麼角色呢?這要從菩提說起。在我國西北的甘肅、青海等地,由於高原氣候的影響,菩提和銀杏都不能栽植,佛教弟子就選用暴馬丁香代替菩提樹。人們稱暴馬丁香為“西海菩提樹”。現北京法源寺內的丁香樹,據傳是明代的遺物。再如青海省樂都縣以南的罌曇寺裡的一棵暴馬丁香樹,相傳是明朝洪武年間修建該寺院時栽植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青海高原的東部,距省會西寧市25公里的湟中縣沙爾鎮,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喇嘛教聖地——塔爾寺,是佛教格魯派的著名寺院之一。據說這座宏偉壯觀的佛教寺院的修建,最早起因於一棵奇異的暴馬丁香樹。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丁香被譽為“愛情之花”,其間還有著一段淒涼傳說。宋代有個年輕英俊的書生赴京趕考,天色已晚,投宿在路邊一家小店。店家父女二人,待人熱情周到,書生十分感激,留店多住了兩日。店主女兒看書生人品端正、知書達理,便心生愛慕之情;書生見姑娘容貌秀麗,又聰明能幹,也十分喜歡。二人月下盟誓,拜過天地,兩心相傾。接著,姑娘想考考書生,提出要和書生對對子。書生應諾,稍加思索,便出了上聯:“氷冷酒,一點,二點,三點。”姑娘略想片刻,正要開口說出下聯,店主突然來到,見兩人私定終身,氣憤之極,責罵女兒敗壞門風,有辱祖宗。姑娘哭訴兩人真心相愛,求老父成全,但店主執意不肯。姑娘性情剛烈,當即氣絕身亡。店主後悔莫及,只得遵照女兒臨終所囑,將女兒安葬在後山坡上。書生悲痛欲絕,再也無法求取功名,遂留在店中陪伴老丈人,翁婿二人在悲傷中度日。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不久,後山坡姑娘的墳頭上,竟然長滿了鬱鬱蔥蔥的丁香樹,繁花似錦,芬芳四溢。書生驚訝不已,每日上山看丁香,就像見到了姑娘一樣。一日,書生見有一白髮老翁經過,便拉住老翁,敘說自己與姑娘的堅貞愛情和姑娘臨死前尚未對出的對聯一事。白髮老翁聽了書生的話,回身看了看墳上盛開的丁香花,對書生說:“姑娘的對子答出來了。”書生急忙上前問道:“老伯何以知道姑娘答的下聯?”老翁捋捋鬍子,指著墳上的丁香花說:“這就是下聯的對子”。書生仍不解,老翁接著說:“氷冷酒,一點,兩點,三點;丁香花,百頭,千頭,萬頭。”

你的上聯“氷冷酒”,三字的偏旁依次是,“氷”為一點水,“冷”為二點水,“酒”為三點水。姑娘變成的“丁香花”,三字的字首依次是,“丁”為百字頭,“香”為千字頭,“花”為萬字頭。前後對應,巧奪天工。書生聽罷,連忙施禮拜謝:“多謝老伯指點,學生終生不忘。”老翁說:“難得姑娘對你一片痴情,千金也難買,現在她的心願已化作美麗的丁香花,你要好生相待,讓它世世代代繁花似錦,香飄萬里。”話音剛落,老翁就無影無蹤了。從此,書生每日挑水澆花,從不間斷。丁香花開得更茂盛、更美麗了。

後人為了懷念這個純情善良的姑娘,敬重她對愛情堅貞不屈的高尚情操,從此便把丁香花視為愛情之花,而且把這幅“聯姻對”叫作“生死對”,視為絕句,一直流傳至今。

荷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蓮,又稱荷,睡蓮科,屬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莖稱藕,能食用,葉入藥,蓮子為上乘補品,花可供觀賞。古人稱荷花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華等,溪客、玉環是其雅稱,未開的花蕾稱菡萏,已開的花朵稱鞭蕖,乃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蓮與佛教的關係十分密切,可以說“蓮”就是“佛”的象徵。當我們走進佛教寺廟時,便可到處看到蓮花的形象。大雄寶殿中的佛祖釋迦牟尼,端坐在蓮花寶座之上,慈眉善目,蓮眼低垂;稱為“西方三聖”之首的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也都是坐在蓮花之上。其餘的菩薩,有的手執蓮花,有的腳踏蓮花,或作蓮花手勢,或向人間拋灑蓮花(如天女)。寺廟牆壁、藻井、欄杆、神賬、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製或縫繡各種各色的蓮花圖案。可見蓮花與佛教的關係何等的密切。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教為什麼如此推崇蓮花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佛教產生於印度,印度地方氣候炎熱。荷花盛開於夏,給人們帶來涼爽和美的享受。人們對於這種夏季暑熱時盛開的美豔之花,自然十分喜愛,因此在印度的文學作品特別是民間流傳的民間文學作品中,蓮花都是美好、善良、聖潔、寬容大度的象徵。這類故事非常之多,影響很深,如《蓮花王子的故事》,便將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為王十法(佈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藹、自制、忌怒、忌殺、寬容和大度)的好國花比作蓮花。《蓮花王的故事》說蓮花王為了拯救百姓的饑荒,他跳進恆河之中,變成一條大赤魚,告訴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後又生起來,這樣堅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養全國百姓,度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災荒。《鹿母蓮花夫人》的故事,說鹿母蓮花夫人每走一步,腳後立即現出一朵美麗的蓮花,她一胎生下五百個童男,個個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衛國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蓮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徵。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主張廢除古印度等級森嚴的制度,實行種姓平等,以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為了弘揚佛法,使廣大群眾能夠理解和接受佛教教義,便以俗語傳道。又迎合民眾的愛蓮心理,將蓮喻佛,使得佛教能夠迅速傳播開來,信眾廣泛。

佛教以蓮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蓮花的品格和特性與佛教教義相吻合。佛教是著重尋求解脫人生苦難的宗教,將人生視作苦海,希望人們能從苦海中擺脫出來,其解脫的途徑是:此岸(人生苦海)——濟渡(學佛修行)——彼岸(極樂淨土)。即從塵世到淨界,從諸惡到盡善,從凡俗到成佛。這和蓮花生長在汙泥濁水中而超凡脫俗,不為汙泥所染,最後開出無比鮮美的花朵一樣。

佛教的重要信條之一,是廣愛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謂慈悲,是指希望和幫助他人解脫苦難,獲得快樂。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樂,慈行是幫助他人得到快樂;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幫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對於有生命者,不計善惡,不分人畜,都應施予慈悲。對種種惡行,都要容忍和寬宥,用慈悲心去幫助他們,感化他們,使之向善,成為善良之輩,結出善果。但嚴戒同流合汙,要身處汙濁的塵世而不為其汙染,保持自己的潔淨清芬。用來表達這種思想觀念的最好不過的是蓮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蓮生在汙泥之中,猶如人生在濁塵的世界,這自然要與汙濁相處在一起,受許多邪惡汙穢事物的侵擾,佛教稱這些邪惡力量為“魔”。佛教要求人們不要受世間邪惡汙穢(即魔)的侵擾和影響。蓮花“出汙泥而不染”,開出潔美的鮮花,確是最好的象徵,因此佛經常常將蓮性比佛性。《大智度論•釋初品中戶羅波羅蜜下》說:“比如蓮花,出自汙泥,色雖鮮好,出處不淨。”《從四十二章經》說:“我為沙門,處於濁世,當如蓮花,不為汙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葉金色妙寶蓮花上出生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都是坐在蓮花之上,或手執蓮花,表示佛是出自塵世而潔淨不染的境界。

曼陀羅花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曼陀羅原產於印度,它是茄科的一年生草本花卉,英文名稱叫thorn apple,它的名稱是由梵語音譯而來,意思是“悅意花”,別名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科屬是茄科曼陀羅屬。全株光滑,株高1— 2m,莖直立、粗壯,主莖常木質化。葉寬卵形,邊緣有規則波狀淺裂,基部常歪斜。花單生葉腋,花冠漏斗形,長7-10cm,筒部淡綠色,上部白色;花冠帶紫色暈者,為紫花曼陀羅。花期夏、秋季。播種法繁殖。曼陀羅植株高大,花朵碩大而美麗,宜作背景材料或用於野趣園。同屬植物約16種,常見栽培的還有香花曼陀羅;紅花曼陀羅;白花曼陀羅等。有毒,但也可做藥。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佛經上說,釋迦牟尼成佛之時,大地震動,諸天神齊贊,地獄餓鬼畜生三道的許多苦厄,一時體息,天鼓齊鳴,發出妙音,天雨曼陀羅花,曼殊沙花,金花、銀花、琉璃花、寶花、七寶蓮花等。至此,釋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開始教收徒,傳授他所證悟的宇宙真諦。

花兒的故事-園林植物的那些因緣

傳說,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國,空中時常發出天樂,地上都是黃金裝飾的。有一種極芬芳美麗的花稱為曼陀羅花,不論晝夜沒有間斷地從天上落下,滿地繽紛。曼陀羅花與佛教發生聯繫,也是必然的,她芬芳,聖潔,花朵美麗,極樂世界裡就應該有這樣的花兒,象徵著無慾無痛的圓滿。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