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馬克思.恩格斯.楊振寧是如何看待佛教的......

2500年前產生的佛教,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屬歷史最久遠的宗教,佛陀被譽為人類發展史上的“第一先知”。佛教經典在諸宗教經典中其篇數的浩瀚數量、內容的廣泛性,在諸宗教經典中均居首位。僅藏文中現存的佛經108函,以一函平均為30萬字數計算,30乘以108就是3240萬字,加上漢文佛經《大般若》600卷,和巴利文小乘佛經,總計將近有4千多萬字,再加上歷代佛教學者解釋佛經的疏論,僅藏文上現存的資料超過10萬函,這是一個數量驚人的人類文化遺產。

佛教文明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據重要地位,是人類文明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佛教思想中包含許多前瞻性的思維,許多見解與先代科學驚人地吻合。

馬克思說:“辯證法在佛教中達到了很精細的程度。”

恩格斯說:“佛教徒處在理性思維的高級階段。人類到釋迦牟尼佛時代辯證思維才成熟。辯證法最初來源於佛教。”

尼采說:“佛教是歷史上唯一真正注重和依據實證的宗教。”

愛因斯坦說:“如果有一個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又能與科學相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愛因斯坦在自傳中說:“我不是一名宗教徒,但如果是的話,我願成為一名佛教徒。”

孫中山說:“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學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輔科學之偏。”

康有為說:“佛教之博大精深,雖有聖者無所措手。”

章太炎說:“佛教的理論,使上智人不能不信。”

梁啟超說:“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入世而非出世,乃積極而非消極,乃兼善而非獨善。”“佛教為最崇貴圓滿之宗教,其大乘教理尤為人類最高文化之產物。”

陳獨秀說:“佛法之廣大精深,餘所素信不疑者。”

瞿秋白說:“(佛教的)無常的社會觀,菩薩行的人生觀,引導我走上了革命道路。”

楊振寧說:“佛教是科學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學精神的。”“佛學不是純粹理論性的哲學,而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實證科學,雖然它包含了偉大的哲理。”

美國哈佛大學班森博士(Herbert Benson)說:“西藏具有最卓越的內在科學文明,這就是藏傳佛教。它對心智影響身體潛力之瞭解,西方是望塵莫及的”。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Robert Thurman說:“佛教是精神科學。”“藏人今日對世界的貢獻,就是他們無與倫比的內在科學知識,以及由此推究出來的整套人類心智轉化術。”

沈家楨博士說:“我本人是科學家,對科學很感興趣,我對佛法同樣感興趣,我個人認為佛法與科學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中科院院士朱清時說:“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現代許多哲學家、科學家研究結果表明,在佛教思想中不但包含豐富的哲理和許多符合科學的成分,而且包含許多社會學、政治、法律、倫理道德方面的內容。現行的很多普世價值觀,可以從古老的佛教思想大海中找到根源。

現將表述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二十四個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一一相對應的佛經語句摘要舉例說明如下:

富強:佛教所追求的理想分兩個層次:世間理想和超世理想。前者稱“人天乘”,後者稱“解脫乘”。人天乘的理想是生在人世和天國,獲得高貴的人身和天人身,享受人間天國的自由、幸福、文明、富裕、健康、快樂的生活。人天福報的最高層次是在人間做輪王、帝王,在天上做天王,擁有尊貴榮耀的地位和無上權利、擁有無窮的物質財富和無盡的精神享受。認為這種人天乘高貴福報是累世修十善、積大德得來的果報。為得到人天崇高福報,就要行十善、戒十惡。在《華嚴經》、《寶積經》、《百業經》,《佛本生》等經典中,以大量的故事事例說明積德行善的人天福報——幸福高貴的人天之身,優越的國度環境,擁有無窮的物質精神財富,獲得人天世界的高層次享樂等等。高度讚美善德善行,激勵人們明善惡因果之理,抑惡揚善,以達到教化目的。

如《妙法蓮花經》說:“威德力具足,充滿其國土。”“其國土清淨,菩薩皆勇猛。”《百業經》說:“錢多財廣,實力雄厚,所治地域廣闊。”《大遊戲經》中說:“要想富裕且幸福,克敵致勝部下多,要做利益大眾事。”《律經》中:“要讓國家富裕,安樂豐收,人口充盈。”《金光明經》說:“願銀庫糧庫充盈,使人民長壽健壯,榮光滿面享福樂。”《菩薩地》中說:“人都生性希望擁有廣盛財富,想增廣財富,享用財富而勤奮努力。”《國王書》中說:“修積公德加強實力。”“為增加財富實力而多努力。”《念住經》中說“福報呈現富強”等,此類論述多不勝枚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