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風鑼鼓發祥地——山西汾西

威風鑼鼓是一種由鼓、鑼、鐃、鈸四大樂器組成的傳統民間打擊表演藝術。古樸典雅、純正健美,蘊藏著強烈的藝術魅力和感染力,是中國鼓樂的經典,具有形態、音響、樂曲、表演四方面的美學特徵。由於其鼓聲如雷,鈸音清脆,鑼鳴鏜鏜,威風凜凜,故稱“威風鑼鼓”。2006年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威風鑼鼓發祥地——山西汾西

威風鑼鼓發源於臨汾市汾西、霍州、洪洞三縣交界的汾西縣下團柏村,主要流傳於臨汾市區及霍州、洪洞、汾西、隰縣、浮山等縣。汾西人民對威風鑼鼓十分厚愛,情有獨鍾。每逢重大節日,必有擂鼓敲鑼,助興歡樂,歷代相沿,流傳至今。

汾西威風鑼鼓藝術源遠流長,起源於唐代,主要用於社日祭祀土神及求神祈雨,普及於明代,興盛於清代和民國初期,成為民間社火和傳統節日壓軸的表演節目。舊時威風鑼鼓隊規模較小,一般14人一隊,稱為一堂。2人擊鼓,2人持鐃,2人持鈸,8人敲鑼,因用鑼八面,所以又稱“八面威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安居樂業,威風鑼鼓再度興起,進入鼎盛時期。特別是1988年以來,經發掘整理,改革創新,汾西威風鑼鼓演出陣容日趨龐大,服飾、表演形式也有了變化。因地域不同分為南河、北河、南山、西山多種表演流派,而以團柏地區鑼鼓表演最為壯觀。以團柏鄉為代表的汾西縣威風鑼鼓隊1988年參加臨汾地區龍年藝術節表演獲第一名,1989年參加山西省民間藝術節表演獲金盃獎,1989年赴北京參加建國40週年專題節目《我愛你,中國》錄像,1991年參加山西省民間鑼鼓大賽獲金盃獎,被譽為“華夏第一鼓”。

威風鑼鼓發祥地——山西汾西

汾西威風鑼鼓曲牌豐富、音域廣闊,主要曲牌有《風攪雪》《四馬投唐》《五馬破曹》《秦王點兵》等。同名曲牌,因流行區域有別,敲法各異,如《十樣景》有6種之多,《風攪雪》有千種之多,但均保留了古代威風鑼鼓粗獷奔放風格,深受群眾偏愛,其經典曲牌和表演絕技被省內外廣泛移植,流傳海外。在每年正月十五的汾西縣元宵社火節上,汾西縣幾乎每個鄉或鎮都會派出一兩百人陣容的威風鑼鼓隊來表演。此時的表演已超出一般意義,轉變成一種競賽。鑼鼓聲節奏越來越強,聲音越來越大,單從鼓者那投入的表情中就可以感受到威風之氣。

威風鑼鼓發祥地——山西汾西

近年來,汾西縣委、縣政府堅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大力傳承鑼鼓藝術,開發鑼鼓文化,把服飾、舞姿、造型、擊奏、情感有機融於一體,形成了服飾美觀、舞姿優美、造型奇絕、擊奏多變、氣勢雄偉、威風凸現的鑼鼓藝術,並逐步走向市場化。2018年9月19日晚,山西省旅遊發展大會在臨汾開幕,汾西威風鑼鼓閃亮登場。300人齊奏,全場人歡呼。鏗鏘的鼓點敲出時代威風,震耳的鑼鑔響徹華門上空。

威風鑼鼓發祥地——山西汾西

汾西威風鑼鼓剛勁有力的鼓點敲出了汾西兒女的粗獷豪邁,它將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繼往開來,開拓創新,以它高亢激越的曲牌,蕩氣迴腸的表演,走出山西,走向全國,走向全世界。

來源:史志山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