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世界第一,到底厲害在哪裡?

關於芬蘭,我們的印象是:聖誕老人、馴鹿、“千湖之國”和諾基亞。這個只有550萬人口數量的北歐小國,他們的教育憑什麼被稱為“世界第一”呢?

首先,我們查閱了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的網站,國際學生能力評估,是一種國際性的科學評價方法,考察各國學生的知識面、綜合分析,創新方面的素養。

從2009年到2015年,除了數學略有下降,芬蘭在科學和閱讀方面一直穩居世界前十。屬於世界第一梯隊。

另外,根據2015年OECD的數據分析:芬蘭學生的生活滿意度平均水平在參與PISA的國家和經濟體中是最高的;在芬蘭,每週平均學習正規課程的時間是參加PISA的國家和經濟體中最短的時間之一;想成為同班同學中最好的學生之一的學生比例是參加PISA的國家和經濟體中最低的;

也就是說,芬蘭學生素質(數學、科學、閱讀)位於全世界第一梯隊,做到這一點,他們卻花費了最少的時間 ,學生的幸福感更強。比起天天要上補課班,假期比上學還辛苦的中國學生來說,這難道不是現實版的: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快樂嗎?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到底厲害在哪裡?

讀完《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祕密》發現:原來沒有應試教育的壓力,沒有激烈的競爭,孩子同樣出類拔萃,幸福感更高!

1、讓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

芬蘭孩子7歲入學,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來得晚。芬蘭教育認為,7歲的孩子,心智和情緒發育較為成熟,所以適合進入小學。他們還提出,人生中最重要的啟蒙,就在這個基礎階段,有紮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習慣,房子才能蓋得牢固。

在小學的前兩年級,有的學校會讓學生分成三年來讀。學校和老師會投入相當大的耐心和力氣,幫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實實在在去協助、輔導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孩子;

“孩子,你慢慢來”——芬蘭教育證明了:比拼起點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如果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那麼芬蘭孩子才是真真正正贏在了起跑線。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到底厲害在哪裡?

2、不提倡排名,不用考試衡量成績,學習不焦慮

芬蘭學校的考試次數不多,沒有三天一大考,兩天一小考;比起通過考試來衡量學生的成績,芬蘭教育更加重視理解,著重探索原理,學會知道要問“為什麼?”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進行反覆訓練,也從不教導任何迅速成功的訣竅。

芬蘭的學校也不會搞一些什麼排名和競賽,所有的評估和考試,不是為了挫折學生,而是為讓學生知道在哪裡改進。

不焦慮的學習狀態,這或許就是芬蘭學生生活滿意度高,即使不想成為同班同學中最好的學生,也依然能夠努力和用心學習的原因吧。

3、全世界落差最小的教育體制:不讓一人落後

芬蘭教育中不斷強調:平等、品質、公平;根據PISA的測試:無論貧富貴賤,大城市還是偏遠的鄉村,芬蘭的教育資源和平等的差別特別小。因為芬蘭教育提倡:不讓每一個孩子落後。

芬蘭沒有所謂的“資優班”(就是所謂的快班,實驗班),他們啟發、協助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同時建立起可以一生追尋的正面學習心態。

芬蘭也沒有“後進班”,對於所謂的“後進生”,他們教育體系有一套獨道的教育理念:老師鼓勵“後進生”去披薩店、花店、洗衣店、餐廳等商家去實習,然後定期討論生活中的各項課題。

因為這群孩子跟其他孩子不一樣,他們可能坐不住,所以這個課程是特意針對他們而制定。目的是從他們的興趣入手,給他們一個愛上學校的理由!

這些“後進生”,沒有被學校、老師和社會遺棄,相反,在溫柔和耐心地關注之下,他們都能夠真實、無憾地成長。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到底厲害在哪裡?

4、不用催,孩子能自己學:可以,這很芬蘭

芬蘭中小學生上課的時數,幾乎是OECD評比成員中最少的。這還不算,跟規規矩矩,老老實實上課的教育相比,芬蘭的教育顯得相當隨意,隨意到就像鬧著玩:

芬蘭學生上課,通常沒有固定的時間,今天早上八點的課,明天可能就是九點或者十點才上課。不僅上課時間不一致,連下課的時間也不會每天相同。

芬蘭的課程也不是一個班完全相同:為了平均照顧到每個孩子,每個班甚至還會再分成兩組,以不同上課時間採用真正的小班制……有兩組交叉一起上的課程,也有分開的課程。

意大利、荷蘭兩國7-14歲的學生,一年平均課時超過8000小時;而芬蘭只有5400個小時;

芬蘭中學生每週在下課後平均會花時間練習4小時以上數學的只有2%,而美國這一數據是芬蘭的7倍;但是成果顯示:芬蘭學生的數學成績跟愛泡在題海戰術裡的亞洲學生旗鼓相當,更不用說超越美國了。

花費的課時更少,但是效率更高;看似自由鬆散的課程設置,恰恰體現了芬蘭教育的精髓:自由與信任。芬蘭教育更重視培養孩子終身學習的能力,教育孩子有獨立發揮的空間,教育孩子能獨立思考,擁有超強的自我學習能;而所有的學習動力,來源於學生的成就感。

5、重視基礎教育

芬蘭人深信,基礎最重要,基礎穩固,日後構建更高的樓層才會穩固。因此,芬蘭願意花更多的人力在基礎教育上。

芬蘭的基礎教育也是別具一格:在母語、外語、數學、生物、歷史、體育、音樂等基礎學科以外,還有教孩子們拼制電路、踩縫紉機、鋸木頭等工作的工藝課,有教孩子烘焙、煮飯炒菜的生活課、認識一個家庭基本經濟與運算概念,教導學生如何儲蓄和理財的經濟課;

這些課程,樣樣都是玩真的。工藝課上,孩子們鋸木頭,打毛衣,做烘焙;生活中家長可能忽略的技能,學校都一樣不落教授了。接受過這樣全面教育的孩子們,不僅功課優秀,生活技能也是滿分。

6、芬蘭的教師水平非常高

教師在芬蘭是最受尊敬的職業,根據《赫爾辛基日報》的調查:有高達26%的中學生希望成為教師;把一些“更有社會地位”的職業,例如工程師,醫生,遠遠甩在身後。

芬蘭基礎教育體系的老師,一般擁有碩士學位,他們有充分的教學自由度與課程自主權,可以自行決定教材與教學內容的進度。

芬蘭的老師也不批改作業。一般課堂上的作業,是由孩子們自己批改,或者互相批改;看上去很輕鬆,但實際上,芬蘭的老師,把最主要的時間都花在鑽研課程和教法上。

芬蘭的學校和老師也不搞評比,用來評估教師教學成果的,是來自學校、家長和學生的意見反饋;老師們根據這些反饋反思和總結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內容。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到底厲害在哪裡?

7、重視讀書:閱讀是終生資產

熱愛閱讀,是芬蘭和西方文明十分鼓勵孩子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它讓一代一代的芬蘭學生,透過文字世界,為自己搭起通往廣博知識的橋樑。

芬蘭孩子的家庭作業之一,就是每天“至少半小時的自我閱讀”。在這半個小時裡,孩子們自由選擇閱讀的書籍,不一定跟課本相關,可以讀任何一本,他們喜歡的故事書,童話,繪本,等等。

圖書館是芬蘭最著名的人文地標。芬蘭全國各地遍佈著大大小小的圖書館,不管在繁華的大城市,還是在偏遠的邊陲小鎮,都不難找到圖書館。一切書籍、報刊雜誌、期刊等等,都已經在全國網絡信息化。如果你在A地借了書,可以在B地歸還。

除了固定圖書館,芬蘭全國還有200座流動圖書館。這些大型的巴士帶著豐富的圖書資源,行徑路線是偏遠的社區和學校;不管天氣是不是在零下幾十度,它們滿載著溫暖人心的圖書,定時定點來到各個社區,為大家帶來豐盛的精神食糧。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到底厲害在哪裡?

8、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永遠是最划算的投資

距今100多年前,英國作家ALEC TWEEDIE在《行過芬蘭》一書裡,寫下了:出眾的教育制度,將會確保芬蘭前途似錦;芬蘭國家的未來,就仰仗她的教育制度。

芬蘭的基礎教育規定由國家提供,學費全免、還提供免費的午餐和教科書;住在偏遠地區的孩子們,可以搭乘計程車上下學,當然路費完全由政府買單。

一個缺乏自然資源、人口稀少、強國環鄰的小國,知道唯一能構建起國家未來的,只有人力資源。

良好的教育,正是把資源轉換成人才的唯一竅門。

從芬蘭的教育體系和學校,不難看出來芬蘭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是把教育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整體國民素質,不讓一人落後。

聰明的芬蘭人懂得,唯有紮實、平等的教育,才是維持社會穩定、獨立的最大資產。而教育,永遠是最划算的投資。因為教育的不平衡造成的國民素質的缺口,整個社會都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沒有夜以繼日地刷題,沒有強勢的升學壓力,沒有焦慮的家長和老師,就是這樣佛系的芬蘭教育,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教育奇蹟。

剖析芬蘭的教育理念,你會發現,這裡沒有豪言壯語,沒有可歌可泣的勵志故事,卻像一股涓涓細流,溫暖,又讓人感動。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到底厲害在哪裡?

網上很多文章鼓吹芬蘭式“快樂教育”,不排名,不考試,作業少,假期長;只看到這些,沒有看到芬蘭舉國上下對教育的重視,沒有看到芬蘭老師的辛苦付出,沒有看到芬蘭對基礎教育的重視:在孩子年幼的時候,花費很大力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內驅力,單純吹捧芬蘭教育的世界第一,真的非常片面。

歷史不同,國情不同,環境不同,想要全盤複製“芬蘭模式”也不現實。

但是對於我們家長來說,芬蘭教育給了我們三點啟示:

1、重視基礎教育,讓孩子得到多元化,立體化的發展;不管能否成為精英,希望孩子過充實而豐富的人生;

2、不管“快樂教育”還是“苦逼教育”,教育最本質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在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不管哪種教育,絕對不意味撒手不管。

3、比起跑線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終身學習、善於思考總結的能力;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跑好,固然重要,但是堅持下去,需要長長久久,數十年如一日,高度自律的努力和奮鬥。

好好培養你的孩子,特別是0-3歲這個重要時期,請一個育嬰師變得尤為重要,作為父母,我們應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培養自己的孩子,這樣我們的未來才會更美好。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育嬰師,請點擊文章左下角“瞭解更多”,查看更多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