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創投朱璘:企業服務領域的發展已經接近一個臨界點'

"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FUS獵雲網2019年度企業服務產業峰會”上,戈壁創投管理合夥人朱璘發表的《新經濟時代如何抓住企業服務新機遇》主題演講。


"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FUS獵雲網2019年度企業服務產業峰會”上,戈壁創投管理合夥人朱璘發表的《新經濟時代如何抓住企業服務新機遇》主題演講。


戈壁創投朱璘:企業服務領域的發展已經接近一個臨界點


相比消費互聯網在中國的火熱發展,企業服務的發展要稍顯緩慢,而且目前也還沒有一批公司可以跟美國的企業服務類公司在體量上相提並論。不過,朱璘指出,這樣的現狀反過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整個行業的發展已經接近一個臨界點了。

與很多臨時切入to B的投資機構相比,戈壁創投7年前就開始了對to B項目的規劃和佈局:2012至2013年,戈壁先後在企業服務賽道投資了點我達、CloudWise、Teambition。其中,點我達去年被阿里收購,為戈壁帶來了超20倍的回報,Teambition一案更是讓戈壁創投PreA輪400萬人民幣的投資獲得了超過25倍的回報。

在行業佈局多年,朱璘表示,總體上在LAAS層面會比較難一些,因為這是一個需要非常多資源去消耗的行業,比較適合大公司去做,所以對於企業服務的公司來說,比較大的機會還是在於PAAS和SAAS層多一些。同時他提到,在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要對服務的行業比較好認識,才可能會有比較好的產出,此外,還要學會借勢借力。

最後,他指出了他對企業服務行業的三點認知:第一,中國的企業發展,差不多可能得需要個七八年時間;第二,注重數據和人工智能在行業當中的滲透;第三,IT和業務的深度融合。

以下為朱璘演講實錄:(經創客貓編輯,有所刪減)

今天有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於一些企業服務這邊投資的一些看法。我們差不多從2012年開始做,剛剛主持人也談到了中國的創投在中國不斷的轉型過程當中,一些新經濟泡沫不斷在破裂,同時間企業服務作為一個很有意思的行業,在中國也在不斷成長。


"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FUS獵雲網2019年度企業服務產業峰會”上,戈壁創投管理合夥人朱璘發表的《新經濟時代如何抓住企業服務新機遇》主題演講。


戈壁創投朱璘:企業服務領域的發展已經接近一個臨界點


相比消費互聯網在中國的火熱發展,企業服務的發展要稍顯緩慢,而且目前也還沒有一批公司可以跟美國的企業服務類公司在體量上相提並論。不過,朱璘指出,這樣的現狀反過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整個行業的發展已經接近一個臨界點了。

與很多臨時切入to B的投資機構相比,戈壁創投7年前就開始了對to B項目的規劃和佈局:2012至2013年,戈壁先後在企業服務賽道投資了點我達、CloudWise、Teambition。其中,點我達去年被阿里收購,為戈壁帶來了超20倍的回報,Teambition一案更是讓戈壁創投PreA輪400萬人民幣的投資獲得了超過25倍的回報。

在行業佈局多年,朱璘表示,總體上在LAAS層面會比較難一些,因為這是一個需要非常多資源去消耗的行業,比較適合大公司去做,所以對於企業服務的公司來說,比較大的機會還是在於PAAS和SAAS層多一些。同時他提到,在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要對服務的行業比較好認識,才可能會有比較好的產出,此外,還要學會借勢借力。

最後,他指出了他對企業服務行業的三點認知:第一,中國的企業發展,差不多可能得需要個七八年時間;第二,注重數據和人工智能在行業當中的滲透;第三,IT和業務的深度融合。

以下為朱璘演講實錄:(經創客貓編輯,有所刪減)

今天有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於一些企業服務這邊投資的一些看法。我們差不多從2012年開始做,剛剛主持人也談到了中國的創投在中國不斷的轉型過程當中,一些新經濟泡沫不斷在破裂,同時間企業服務作為一個很有意思的行業,在中國也在不斷成長。


戈壁創投朱璘:企業服務領域的發展已經接近一個臨界點


企業服務領域的發展已到臨界點

現在中國的創投上半場大家叫法不一樣,有些說是互聯網有些說是消費互聯網,不管怎麼說,比較統一的就是人口紅利、流量紅利、模式創新這三個比較明確的特點,造就了中國第一批大的公司,從BAT到後面的美團、今日頭條,這個是很明顯的一波很好的用戶紅利期。

在過去兩三年的時間當中,中國的紅利期已經慢慢到頭了,無論是自身的原因還是中美貿易戰的原因,這部分的泡沫不斷地被擠壓。所以智能手機出貨量出現了負增長,中國的手機不斷去國外的地區,小米去印度東南亞,OPPO、VIVO都是在印尼、馬來非常紅火。

國內增長遇到了很明顯的瓶頸,隨之帶來的是融資的急劇下降。大家應該知道去年下半年以及今年上半年融資的整體數量從估值、投資額的角度來說還是一個冷卻非常快的狀態。整體隨之最明顯的就是在上市之後破發的狀態比比皆是,而且大部分的公司其實是直接2C的,也就是大家傳統意義上所說的消費互聯網的公司,這個其實是現在的一個蠻明顯的情況。

消費互聯網可能三年出一個獨角獸,企業互聯網相對慢一些。所以雖然企業服務、產業互聯網方面的投資在中國達不到消費互聯網上那麼熱的狀態,但是比起消費互聯網血流成河的狀態,我覺得企業服務、產業互聯網一直處於穩步發展的狀態。

美國這個領域是更加的蓬勃發展,在美國每年有十幾二十幾家SAAS公司上市。中國因為人員成本的紅利已經不存在,老闆看到了這個問題,認為供給側的效率是需要提升。我們看到在雲的收入特別是公有云的收入在過去幾年漲得非常快,這也能說明這個問題。

如果大家展開看,整個企業服務做得比較大的其實都是國外的公司,有些已經上市了有些還沒有上市,這塊在中國實際上還沒有一個特別相應的發展。如果大家看消費互聯網,美國有亞馬遜,中國有阿里巴巴,體量是差不多,但是企業服務的領域中國並沒有一批能夠和美國相提並論的同一個等量級上的公司,但這反過來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無論從SAAS角度,還是LaaS角度,這個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整個行業的發展已經接近一個臨界點了。

在開源技術,人工智能、傳感器、AP芯片成本的急劇下降,運算能力的成本急劇下降,使得中國的數據得以成為一個非常好的市場。因為相對而言在數據的獲取和隱私方面的阻礙,比起全球範圍中國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市場,這使得機器學習和算法的成熟速度會非常快,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是非常有可能彎道超車。

另外像釘釘,把平臺的流量集中起來以後也降低了很多企業服務公司需要獲客的成本。這個其實是一個生態上非常大的突破,當然不只是釘釘,還有企業微信以及其他的一些大公司,2B的流量紅利也會慢慢的釋放起來,這個是非常相似於早年在消費互聯網上2C的流量釋放。只是速度各方面需要先集聚然後再釋放,這個過程需要有一些時間。


"

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FUS獵雲網2019年度企業服務產業峰會”上,戈壁創投管理合夥人朱璘發表的《新經濟時代如何抓住企業服務新機遇》主題演講。


戈壁創投朱璘:企業服務領域的發展已經接近一個臨界點


相比消費互聯網在中國的火熱發展,企業服務的發展要稍顯緩慢,而且目前也還沒有一批公司可以跟美國的企業服務類公司在體量上相提並論。不過,朱璘指出,這樣的現狀反過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整個行業的發展已經接近一個臨界點了。

與很多臨時切入to B的投資機構相比,戈壁創投7年前就開始了對to B項目的規劃和佈局:2012至2013年,戈壁先後在企業服務賽道投資了點我達、CloudWise、Teambition。其中,點我達去年被阿里收購,為戈壁帶來了超20倍的回報,Teambition一案更是讓戈壁創投PreA輪400萬人民幣的投資獲得了超過25倍的回報。

在行業佈局多年,朱璘表示,總體上在LAAS層面會比較難一些,因為這是一個需要非常多資源去消耗的行業,比較適合大公司去做,所以對於企業服務的公司來說,比較大的機會還是在於PAAS和SAAS層多一些。同時他提到,在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要對服務的行業比較好認識,才可能會有比較好的產出,此外,還要學會借勢借力。

最後,他指出了他對企業服務行業的三點認知:第一,中國的企業發展,差不多可能得需要個七八年時間;第二,注重數據和人工智能在行業當中的滲透;第三,IT和業務的深度融合。

以下為朱璘演講實錄:(經創客貓編輯,有所刪減)

今天有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對於一些企業服務這邊投資的一些看法。我們差不多從2012年開始做,剛剛主持人也談到了中國的創投在中國不斷的轉型過程當中,一些新經濟泡沫不斷在破裂,同時間企業服務作為一個很有意思的行業,在中國也在不斷成長。


戈壁創投朱璘:企業服務領域的發展已經接近一個臨界點


企業服務領域的發展已到臨界點

現在中國的創投上半場大家叫法不一樣,有些說是互聯網有些說是消費互聯網,不管怎麼說,比較統一的就是人口紅利、流量紅利、模式創新這三個比較明確的特點,造就了中國第一批大的公司,從BAT到後面的美團、今日頭條,這個是很明顯的一波很好的用戶紅利期。

在過去兩三年的時間當中,中國的紅利期已經慢慢到頭了,無論是自身的原因還是中美貿易戰的原因,這部分的泡沫不斷地被擠壓。所以智能手機出貨量出現了負增長,中國的手機不斷去國外的地區,小米去印度東南亞,OPPO、VIVO都是在印尼、馬來非常紅火。

國內增長遇到了很明顯的瓶頸,隨之帶來的是融資的急劇下降。大家應該知道去年下半年以及今年上半年融資的整體數量從估值、投資額的角度來說還是一個冷卻非常快的狀態。整體隨之最明顯的就是在上市之後破發的狀態比比皆是,而且大部分的公司其實是直接2C的,也就是大家傳統意義上所說的消費互聯網的公司,這個其實是現在的一個蠻明顯的情況。

消費互聯網可能三年出一個獨角獸,企業互聯網相對慢一些。所以雖然企業服務、產業互聯網方面的投資在中國達不到消費互聯網上那麼熱的狀態,但是比起消費互聯網血流成河的狀態,我覺得企業服務、產業互聯網一直處於穩步發展的狀態。

美國這個領域是更加的蓬勃發展,在美國每年有十幾二十幾家SAAS公司上市。中國因為人員成本的紅利已經不存在,老闆看到了這個問題,認為供給側的效率是需要提升。我們看到在雲的收入特別是公有云的收入在過去幾年漲得非常快,這也能說明這個問題。

如果大家展開看,整個企業服務做得比較大的其實都是國外的公司,有些已經上市了有些還沒有上市,這塊在中國實際上還沒有一個特別相應的發展。如果大家看消費互聯網,美國有亞馬遜,中國有阿里巴巴,體量是差不多,但是企業服務的領域中國並沒有一批能夠和美國相提並論的同一個等量級上的公司,但這反過來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無論從SAAS角度,還是LaaS角度,這個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整個行業的發展已經接近一個臨界點了。

在開源技術,人工智能、傳感器、AP芯片成本的急劇下降,運算能力的成本急劇下降,使得中國的數據得以成為一個非常好的市場。因為相對而言在數據的獲取和隱私方面的阻礙,比起全球範圍中國還是一個比較不錯的市場,這使得機器學習和算法的成熟速度會非常快,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是非常有可能彎道超車。

另外像釘釘,把平臺的流量集中起來以後也降低了很多企業服務公司需要獲客的成本。這個其實是一個生態上非常大的突破,當然不只是釘釘,還有企業微信以及其他的一些大公司,2B的流量紅利也會慢慢的釋放起來,這個是非常相似於早年在消費互聯網上2C的流量釋放。只是速度各方面需要先集聚然後再釋放,這個過程需要有一些時間。


戈壁創投朱璘:企業服務領域的發展已經接近一個臨界點


創業公司在PAAS和SAAS層的機會多一些

總體來說我們在企業互聯網整個產業鏈上都是有一些佈局,當然總體在LAAS層面會比較難一些,中國雖然有一些LAAS公司從零開始做,但因為這是一個需要非常多資源去消耗的行業,所以我覺得這還是一個大公司才能做好的一個行業。

我覺得企業服務的公司比較大的機會還是在於PAAS和SAAS層多一些,一個行業早期起來的過程當中,還會有很多比較好的服務商機會,從線下往雲上轉的過程中,這方面的機會也很多。我認為,中國的發展不完全會按照美國的方向去一步步走,更多會形成自己特色的東西出來。比如有些公司會橫跨了SaaS和PaaS的產品,有些會用SaaS在加上服務的產品,這也是中國的一些特色。

中國的大部分公司自己再開發做二次研發裡面是比較差的,所以對於行業的理解還是比較重要的,中國的行業跟行業中間差距是很大的。比如工業,它是國家非常推崇的行業,它的數字化程度要求都很高,是一個非常大的行業。如果你是做一個工業的雲計算的公司,可能第一步還需要更好的幫助企業數字化。作為一個創業公司你可能要對服務的行業比較好認識,才可能會有比較好的產出。

這還是需要對生態有所理解,任何的行業都還是要借勢。在騰訊和阿里甚至頭條接下來的2B佈局中,(去尋找)哪些地方是有紅利可以去爭取的。在騰訊的小程序紅利中,我們有公司是利用了這個把酒店業的SAAS打開了,這塊還是需要去關注。創業還是要借力的,有紅利還是要去拿的。

對企業服務領域的三點認知

接下來談一下我們對幾個方向的認知。

第一,我覺得中國的企業發展,差不多可能得需要個七八年時間。國外的企業,實際上做SME的比較大,中間企業在兩千萬到幾個億的收入裡面非常多,而且美國的人員費用比較貴,所以他們願意去多用一些SaaS性的服務。但是在中國,因為行業與行業之間差距很大的,比如說,金融行業很發達。但是類似於像製造業這樣的企業,實際上就是一個很落後的狀態,連數字化都談不上,所以我覺得針對行業的裡做一些特殊垂直的服務,特別是對於大行業的垂直服務,可能會發展的比較快,甚至比平臺級的SaaS體量還會更快。因此,我覺得針對於服務某個產業的公司,還是值得去多關注的。

第二,注重數據和人工智能在行業當中的滲透。中國人工智能的進化速度是非常快的,在加上傳感器成本的急劇下降,5G的到來,這意味鏈接層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了,這對於某些特定行業賦能還是會非常大的。我覺得接下來可能是中國一個特別大的機會,大家可以結合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好好的思考一下。而且我覺得人工智能一些算力的輸出,很快會變成一個非常通用的一個東西。就像是電,或者是一個網線,以後任何一個裝置能夠接一個接口算力,所有的服務會以一個非常智能狀態去提供這是一個很大的機會。速度上面可能會超出你們的想象,中國的數據的維度和廣度也都是非常領先的。

最後一個是IT和業務的深度融合。對於行業業務在運維端而言,我覺得企業服務其實談到的還是一個效果。比如怎麼提升你的效果,怎麼把你們的流程減少,在可遇見的未來當中,這會是一個大家願意去用的原因。但很難成為一個願意付費的原因。

中國的企業我們現在看下來,還是屬於一個兩頭大的狀態,就是大公司國企央企特別多,小公司也特別多,但三千萬到兩億美金之間的公司在中國非常少,這也就造成了中國很多公司如果願意買產品、願意付費、願意去擁抱雲計算、AI,但他們往往第一個問題是要問說對於銷售有沒有增量。

目前來說如果大家要創業,或者我們在看一個公司在做這方面事情的時候,產品是針對效率,還是針對於應用端還是銷售端發區別還是會蠻大的。我覺得在創業的時候可能優先考慮在業務端會比較容易起量,會比較容易受到資本青睞,這個是我覺得我們投了六七年以後的一些感觸。

(以上為創客貓現場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