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動力電池是決定一款電動車品質的核心部件,其電池質量直接影響著車輛的安全和續駛里程,也正因安全和續駛里程是消費者在考慮購買電動車時最為關心的問題,所以,動力電池自然成為了產業發展過程中被關注的焦點。也就是說,動力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心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新能源汽車能走多遠,最終取決於動力電池能走多遠。

豐田與松下組建電池合資公司寧德時代還能否穩坐“獨角獸”寶座?


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的統計顯示,2018年中國動力鋰離子電池總裝機量達到56.89GWh,同比2017年增長56.88%,前20強企業裝機量52.23GWh,佔全年裝機量的91.8%。且2018年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電池企業分別是: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力神、孚能科技、比克電池、億緯鋰能、國能電池、中航鋰電、卡耐新能源。總的來說,裝機量前十動力電池企業合計約47.06GWh,佔整體市場的83%,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因此,在新能源汽車不斷髮展的如今,電池產業也在飛速地成長著,畢竟誰能在這塊"心臟"上佔領先機,誰就能在新能源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的機會。

豐田與松下將成立車載電池合資公司

劍指中韓企業

1月22日,豐田汽車與松下宣佈,雙方將於2020年底前成立車載電池合資公司,共同開發、生產高容量的電動汽車電池,併力爭在2025年之前實現量產。該合資公司的出資比例為豐田持股51%,松下持股49%,新公司生產的電池產品除供應豐田旗下的大發工業公司外,還將供應馬自達、斯巴魯等公司,並尋求其他相關企業採用,以擴大量產規模,提高價格競爭力。

豐田與松下組建電池合資公司寧德時代還能否穩坐“獨角獸”寶座?


根據計劃,成立合資公司後,松下將把在日本和中國的大部分稜柱電池相關設備轉移到合資公司,而為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生產電池的設備將繼續留在該公司旗下。同時,豐田和松下將有大約3500名員工移至合資公司,其中豐田500人,松下3000人。來自松下的3000人中,有1300人是松下中國大連工廠相關員工,1700人是松下在日本本土的工廠及研發人員。

據八月瞭解,合資公司不僅將共同開發容量大、安全性高、被視為新一代電池“頭號種子”的全固體電池,來加快構建在成本和技術兩方面贏得競爭優勢,還將加快構築從成本和技術兩方面都能在全球競爭中獲勝的機制。

豐田與松下組建電池合資公司寧德時代還能否穩坐“獨角獸”寶座?


此外,在豐田看來,新合資公司的成立更有助於其實現電動化的目標。一方面,按照豐田的計劃,到2030年,全球電動化車輛的年銷量將要達到550萬輛以上,而作為零排放車輛的純電動車、氫燃料電池車的年銷量要力爭達到100萬輛。與松下結盟,無不有助於豐田汽車加快電動化步伐。另一方面,豐田在混合動力車領域發展很早,在燃燒效率競爭中佔據優勢,但與德國大眾和中國企業相比,其在純電動汽車的商品化領域起步較晚。與松下合作,將會增加豐田汽車在電動汽車領域的優勢。

與此同時,對於鬆下來說,通過與豐田的合作,不僅可以節省投資成本,擴大銷售對象,還對於可回收電池和稀有金屬等資源的供應變得相對容易。最重要的是,作為特斯拉獨家的鋰電池供應商,松下始終隨著特斯拉電動車的發展而快速發展,雖曾經在全球車用鋰電池市場佔有率排第一,但最近幾年卻被寧德時代趕超,此次與豐田合作,或許可以加快對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佈局。

豐田與松下組建電池合資公司寧德時代還能否穩坐“獨角獸”寶座?


總的來說,車載電池技術關乎電動汽車競爭力,所以豐田與松下兩大巨頭此番聯手,可謂意在增強競爭力,確立優勢地位,在彌補彼此弱點的同時,擴大電池的供給對象,對抗中韓企業。

寧德時代的內憂外患

眾所周知,作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受益企業之一,寧德時代早在2017年就超越比亞迪,成為了國內的動力電池“一哥”。進入2018年後,寧德時代更是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使裝機量達到23.4GWh,市場佔比擴大到41.19%。

不得不說,東風、廣汽、寶馬、江鈴、吉利紛紛選擇與寧德時代“聯姻”,使其成為了動力電池領域與車企合資建廠最多的公司,而與大眾、戴姆勒、華晨寶馬達成的合作,更使寧德時代成為了跨國企業的電池供應商。

豐田與松下組建電池合資公司寧德時代還能否穩坐“獨角獸”寶座?


雖說眼下的寧德時代風頭正盛,但想坐穩“獨角獸”之位卻並不容易。

據八月瞭解,寧德時代內部“聯姻”的車企算不上百分之百的穩固。一般來說,大的車企會鎖定像寧德時代這樣品質相對較好的電池供應商,並在主推車款上儘量使用寧德時代的電池,但實際上,這些車企在有了主供應商之外,還會選擇一到兩個電池廠商進行供貨。比如,上汽除了與寧德時代合作之外,還選擇了萬向,而北汽還選擇了孚能。更有業內人士透露稱,寧德時代在2018年的一些強勢表現,已經使部分車企略感不悅了。

此外,在中國的動力電池領域中,比亞迪作為一種不可被忽視的力量,在2018年動力電池裝機量排行中,僅次於寧德時代,位列第二,佔據了20.09%的市場份額。也正是在寧德時代千億市值的刺激下,比亞迪開始重新審視了這個含金量極高的動力電池市場,因此在寧德時代火速過會的上市前夕,比亞迪就傳出了計劃將電池業務分拆上市的消息,而這一消息也已在2018年12月被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證實。

豐田與松下組建電池合資公司寧德時代還能否穩坐“獨角獸”寶座?


再放眼全球電池市場,中日韓可謂是三分天下。

豐田和松下在此次發佈的聯合聲明中表示,新合資公司將集成雙方的強項。也就是說,豐田將使自己在電動汽車技術與市場數據、全固態電池等先進技術以及固有的製造工藝等方面的優勢,與松下在高品質、高安全、高容量、高輸出能力的電池技術、量產技術以及國內外客戶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相結合。

在研發方面,雙方將從車輛的策劃、構思階段就開始協作,加快高容量、高輸出能力電池的研發進度;在生產方面,雙方將共享生產技術資源和製造工藝技能,建立高品質、低成本的穩定供給體系,並通過規模效應來削減採購及製造成本。

豐田與松下組建電池合資公司寧德時代還能否穩坐“獨角獸”寶座?


據八月瞭解,此次豐田和松下也將呼籲更多的企業使用其合資公司的電池,從而進一步提升產量、降低成本,以對抗在車載電池領域快速發展的中國企業,除了向已經有過訂單的汽車企業照常供貨外,不會對新客戶設置特別限制,將面向中國車企、歐美車企等積極提供電池產品。

同時,來自韓國電池行業及證券行業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韓國三大電池廠商——LG化學、三星SDI、SK Innovation的電池未交付訂單(來自汽車、IT產業等)超過17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萬億元),單單2018年一年的新接訂單就有110萬億韓元,創歷史新高,很多訂單來自歐美汽車廠商。

豐田與松下組建電池合資公司寧德時代還能否穩坐“獨角獸”寶座?


而據前不久國際投資分析機構瑞銀髮布的電池生產企業的成本報告也可以瞭解到,以21700型圓柱形鋰離子電池為例,松下、LG化學、三星SDI、寧德時代的成本分別為111美元/kWh、148美元/kW、150美元/kWh、150美元/kWh,寧德時代的成本並不具有優勢。所以,如果外資電池企業成本、技術都更具優勢,那麼寧德時代的後果可想而知。

八月結語

隨著海內外企業紛紛加大對電池領域的投入,不僅會使全球化競爭加劇,還會使出局者越來越多,只有在電池技術上有不一樣的突破,才能帶動企業更好的發展。關於在即將展開的動力電池混戰中,寧德時代還能否繼續刷新行業的認知,以及能否佔據世界動力電池排行的榜首,我們還尚不可知,但八月仍期許寧德時代能夠代表中國動力電池企業闖出一片天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