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故事:魅力封丘 | 使君祠


新鄉故事:魅力封丘 | 使君祠

位於封丘縣城東北五里的廟崗村東南,是埋葬和紀念東漢徐州刺史百里嵩的祠堂。因為他生前為官,勤政愛民,體察民情,事畢恭親,所以深受人民群眾的愛戴。卒後,人們懷念他,追祀他為“雨神”,為他封墓修祠,以示懷念。

使君祠初建於元至大年間。祠區主體有山門,大殿和後殿,雄偉壯觀,氣勢恢宏。大殿內更有“千里秋成”慈禧太后御筆匾額一塊,東側有廣生殿、玉皇殿等,皆保持著晚清建築風格。

新鄉故事:魅力封丘 | 使君祠

據《後漢書》記載,百里嵩,字景山,封丘人。

任徐州刺史時某年境內大旱,百里嵩巡視轄屬各縣,其所到之處“遽甘雨輒澍”。因東海等三縣地處偏遠,百里嵩沒有到達,乾旱依舊。有鄉老告泣,“人等是公百姓,獨不迂降”,於是百里嵩不辭辛勞,又趕往東海等邊遠山地,百里嵩車馬過處,甘雨立降。百姓把那雨叫“刺史雨”,甘雨隨車一詞便由此而來。後來慢慢查資料,知道百里嵩是封丘縣馮村鄉吳村人,死後葬於王村鄉廟崗村,祠堂和墓依然保存,而且被列為新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鄉故事:魅力封丘 | 使君祠

至於百里嵩為什麼沒有葬在本村,當地有一個傳說。說話百里嵩晚年,積勞成疾,身體孱弱,回鄉探親時,在封丘王村鄉前馬臺和後馬臺之間人困馬乏,路邊有一口井,一老嫗正在井邊漿洗衣物。百里嵩上前乞水飲馬。那老嫗說,這馬好肥呀,象泥捏的一樣。泥捏的馬只廟宇或祠堂裡有,百里嵩意識到可能自己大限已近。飲馬後再上路時,便張弓搭箭,向前射出,心想,箭落處便是自己葬身之處。走到廟崗村頭時,他看到了自己的箭,這位老人便倒斃路旁。是時忽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大雨如注。

風雨過後,百里嵩倒斃處已成一座墳丘。當地百姓後來知道是愛民如子的百里嵩,便自發四時祭奠祀奉。

新鄉故事:魅力封丘 | 使君祠

至大年間(1308~1311),為他建祠。清康熙十九年(1680),知縣王賜魁將墓護以牆垣。墓呈八角形,尖頂,上植柏樹一株,四季常青。嘉慶三年(1798)立墓碑,乾隆、道光、光緒年間累修。民國30年(1941)重修。1980年、1984年、1994年、1996年屢修。光緒六年(1880),敕加“普佑”封號,頒發“千里秋成”匾。今存山門、使君殿、廣生殿、玉皇殿、使君墓、端門和古碑4通,古柏1株。

新鄉故事:魅力封丘 | 使君祠

無論是時空如何轉變,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清正廉潔永遠是時代的呼喚,永遠是人民的期待。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傳承,廉潔奉公已鑄就我們民族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始終在不同的時代熠熠生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