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亞歷山大進攻中國,實力對比

腓力二世 威力 戰國時期 經濟 瑤苔吟夜 2017-05-24

主要比幾方的武器裝備,士兵精銳程度(主要看社會地位和經歷過多少次大戰等),士兵人數, 經濟實力, 政治優劣對比等等。

關於亞歷山大進攻中國,實力對比

首先說一下亞歷山大的家底。

亞歷山大能建立橫跨歐亞非(實際上沒什麼意義,領土面積剛夠一個帝國 歐亞非只是個名義上唬人罷了)的帝國離不開他老子腓力二世。

大名鼎鼎的馬其頓方陣,其實是腓力二世創立的,源於希臘方陣,是一種長槍方陣,不過直到亞歷山大去世N多年後,才發展成為後世所知的那種超長槍的馬其頓方陣,此時的馬其頓方陣,是由三米多的長槍和圓盾的步兵組成,只不過前後排人數比較多,這個說法叫做縱深,馬其頓方陣的縱深高達16人之多,五萬的馬其頓長槍兵要是這麼排,下面第一排人可就只有3千人。

不過這種陣法也不是沒有好處,那就是可以隨著敵人兵力多少而變陣。

但是這並不是馬其頓方陣的核心,馬其頓方陣的基礎雖然是長槍兵,但是殺手鐗卻是騎兵。

這就是亞歷山大的王伴騎兵。馬其頓軍隊的主體雖然是方陣步兵,但在大型戰役中最重要的攻擊往往是由騎兵完成的。馬其頓騎兵是當時西方極為罕見的騎兵,其核心人員均為伴隨其君主一起長大的貴族子弟,他們的戰鬥力其實和後世的騎兵尤其是衝擊騎兵有著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當時的騎兵沒有馬鐙和高橋馬鞍,無法以夾槍衝鋒的方式充分發揮騎兵衝擊的動能。

關於亞歷山大進攻中國,實力對比

不過,如果將馬槍的手法變成那種刺一下立即脫手,那麼威力還是不錯的。

王伴騎兵因為是貴族子弟組成,裝備自然是最好的,馬也是最好的,並且因為是軍事貴族,所以是屬於脫產的騎兵,同時期脫產的士兵數量也是沒多少的,號稱帶甲百萬的秦國雖說有百萬,但其中能養得起十萬脫產步兵已經就是極限,如果是脫產騎兵,那就更難了,只有趙國的胡服騎士可比。

再說一說馬其頓的國力,其實馬其頓原本只是個小國,好不容易統一了希臘之後,才能組織起三四萬脫產公民步兵去進攻波斯。國內其實不有萬餘脫產兵。

注意這裡說的是脫產步兵,如果要算上半農兵的話,那麼會更多,至少十倍於脫產步兵是沒問題的。因此也可以來個帶甲五十萬。這已經是不低於戰國七雄之中除秦楚齊之外的各國了。

如果是在征服完波斯之後的話,組織起上百萬僕從軍,也是沒問題的。當然精銳程度就很只能呵呵了。

關於亞歷山大進攻中國,實力對比

再說說面積。

原本馬其頓的國土只相當於當時戰國之時的中山國等小國,後來腓力二世和亞歷山大父子征服希臘之後,田地面積五十餘萬平方公里,相當於趙韓兩國之合,不過因為是實行發展到相當成熟的奴隸制,所以人力利用率不如已經進入封建制度的中國,因此明明相當於兩個三晉國的平均值,卻只能有一個三晉國的國力。

其國民比例為貴族、公民、自由民、奴隸這四大階級。

其時東方華夏各國,沒變法的國家其實這方面是差不多的,由貴族、士 國人野人(戰國時期國人野人概念已經混不清了) 奴隸;已經變法的國家,各有不同,奴隸雖然也有,但數量並沒有那麼多了,奴隸通過立功,是可以成為自由民的,這一點西方到了羅馬帝國中後期才出現。而且那還是羅馬出現人口危機才出現的變法的國家,奴隸的比例遠低於奴隸制國家,尤其是秦國奴隸也是可以算作潛力兵源,因為秦國的階級是流動性的,奴隸只要肯拼命,一樣有著成為貴族的可能,這在西方是無法想像的,也許亞歷山大可以提拔個別勇猛的奴隸,但是如果數量太多,也會引起整個貴族階層的不滿,這一點哪怕是在東方也同樣如此,秦國為了達到這一點更是讓商君都被車裂了,亞歷山大想要做到這一點,所需要附出的代價只會更大,畢竟馬其頓才剛剛征服希臘沒多久,要是敢這麼搞,希臘非叛亂不可。

雖然當時的封建制度還沒有發展到巔峰,但是超過西方同時期的那種比較成熟的奴隸制兩倍還是可以的。

關於亞歷山大進攻中國,實力對比

所以,同樣的對比,西方需要兩倍的人口和國力,才能與東方一倍的國力和人口相比。

於是,國力方面,剛剛統一巴爾幹半島的馬其頓:軍事戶口約50-60w戶 生產戶口100-150w戶 面積50萬km2 脫產士兵5-6w。

亞歷山大帝國時期 :軍事戶口60-100w戶 生產戶口500-600w戶 脫產士兵約10萬 面積500萬km2。

東方

秦 軍事戶口約100w戶 潛在軍事戶口更多,別國流民可隨時加入其中,因此秦國潛力極大 生產戶口約100萬戶 脫產士兵約10-15w 面積300萬km2 40-80萬km2(得蜀之前與得蜀之後)

趙 軍事戶口約60w戶 生產戶口約60萬戶 脫產士兵可能不到5w(畢竟是騎兵為主,成本不同於步兵)約30萬

魏 軍事戶口約60w戶 生產戶口約60萬戶 脫產士兵約20w(魏武卒 因為魏武卒,魏國半農兵數量大大減少到只有20w) 面積20萬km2

韓 軍事戶口約40w戶 生產戶口約40萬戶 脫產士兵約四萬 勁韓的經濟和製造業不錯,因此比例要好些 面積10萬km2

齊 軍事戶口約100w戶 生產戶口約100萬戶 經濟與文化大國脫產士兵10萬,必要這時可以更多,但時間一長就吃不消 面積20萬km2

燕 軍事戶口約40w戶 生產戶口約40萬戶 脫產士兵約四萬 面積20萬km2

楚 軍事戶口約100w戶 生產戶口約200萬戶 脫產士兵約20萬 十萬是楚國軍隊,另十萬是各蠻族脫產士兵  面積150萬km2

關於亞歷山大進攻中國,實力對比

再來說說兵器

雙方都有鐵製兵器,也有青銅與鐵製混用,而西亞方面更是好最好用鐵的,東方則是因為人口和生產力而後來居上,這方面是相差不大的。

馬其頓圓盾 3-4米長槍 短劍 皮甲銅盔 畢竟起家太晚,就算鐵器發明再早,沒有那個生產力,也無法大規模列裝鐵質兵器。

秦:帶長劍兮挾秦弓  秦地產生優質的弓箭木材,而且秦人多會弓箭,因此多得是弓箭手,並且許多近戰兵種同樣會使弓

秦弩是破勁韓之後才有的事,此時的秦弓才是主流,弩是給秦國的僕從軍(輕型弩 屬於治安性質的民兵部隊南征多是此類兵種 屬於六國降卒) 禁衛軍(強弩,專門對付重甲部隊,兵馬傭裡披甲弩兵就是這種重弩兵)

關於亞歷山大進攻中國,實力對比

楚:操吳戈兮被犀甲 吳國亡於楚國,吳戈也就是楚國的了,江南當時盛產犀牛,犀甲在當時是比較上等的鎧甲,不比同等重量的銅甲和鐵甲差。畢竟是犀牛皮,不等於別的動物的皮

韓:天下之彊弓勁弩皆從韓出。韓卒超足而射,百發不暇止,遠者括蔽洞胸,近者鏑弇心。韓卒之劍戟皆陸斷牛馬,當敵則斬堅甲鐵幕。

魏國:12石弩 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不過按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有及九石者,計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約270公斤,弩的射速為弓的三分之一,但所需要的拉力也只需要弓的二到三分之一,因此對於弩手的力量要求為90多公斤拉力

關於亞歷山大進攻中國,實力對比

燕國:燕下都鐵甲

再就是戰術

長槍方陣正面近戰有著相當大的優勢,但是有兩個致命缺點——1.側面,一旦側面被破,一個百人長槍方陣幾乎就完了,一旦側面被破炮灰兵也能屠殺精銳 但是如果硬衝正面,炮灰也能屠殺裝備不怎麼好的精銳

另外就是遠程打擊了,雖然長槍兵都有盾牌,但是馬其頓盾牌往往不怎麼大,只能護住胸腹,按理說這樣已經夠好了,但是因為長槍方陣太密集了,幾乎是人擠人,因此面對遠程攻擊還是很吃虧的。

因此,長槍兵:正面攻擊力+10正面防禦+5 側面防禦-10 遠程防禦-5

這是主力兵種,還有輔助兵種,如投矛兵、投石兵、弓箭手等這些和東方差不多

再就是夥伴騎兵 良好的訓練,精裝的裝備,是亞歷山大的親衛,也是每一次大戰中的關鍵力量 衝鋒威力 相當強大,相當於東方在楚漢爭霸之時項藉的騎兵  往往是迂迴包抄到敵軍後陣玩*** 因此面對這種騎兵,往往需要四倍以上的步兵——還至少是精銳 做好防禦,因此一支精銳騎兵往往可以牽制四倍以上的精銳。

關於亞歷山大進攻中國,實力對比

還有一支和夥伴騎兵人數差不多的遊牧弓騎兵,不過當時的弓騎兵往往只能十幾米內玩邊騎邊射,這種戰術威力是不足的,除非是用複合弓的,威力可以達到騎射五十步,如胡服騎士。 遊牧弓騎兵的戰術往往兩種,邊騎邊射,機動力高,但威力準度有效射程都比較小,第二種是跑到合適的地點停馬射箭,相當於普通弓箭手的射程,但往往可以跑到敵人盾牌照顧不到的地方射箭,因此效率強於步弓手,缺點是騎弓往往用不了長弓,除非是騎馬到指定地點下巴射箭,也就是騎馬步弓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