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范蠡的智慧為什麼救不了兒子性命?西施給范蠡生了一個兒子嗎?

范蠡 西施 黃金 歷史 語文360 2018-12-14

范蠡進能輔佐國君復國,退則能保全其身,自古就被看作是明智之士,尤其是他陶朱公,和兒子一起耕種、畜牧、做一些利潤不錯的買賣。

很快,他的家資又積累了起來,而這次要比上次積累的不知還要多多少!他的名氣也更大,天下人都知道有個陶朱公。

以范蠡的智慧為什麼救不了兒子性命?西施給范蠡生了一個兒子嗎?

被稱之為朱公的范蠡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被捉了起來。朱公想救他,於是安排小兒子前往楚國。他給小兒子公關活動的費用是一千鎰黃金,裝在器具中,需要用牛車拉。正當小兒子要出發時,朱公的大兒子不幹了,他堅決要求前去,可是朱公並沒有答應。他的大兒子說:“家裡的長子叫做家督,現在弟弟犯了罪,父親不派長子去,卻派小弟弟,這說明我是不肖子。”說罷就想自殺。

朱公的妻子也替兒子求情,說:“現在派小兒子去,未必能救得了二兒子的命,卻先喪失了大兒子,該怎麼辦?”朱公不得已就派了大兒子。朱公寫了一封信,要大兒子到了楚國以後去找一箇舊日的好友莊生。他囑咐大兒子說:“到了楚國以後,要把千金送到莊生家,一切聽從他去處理,千萬不要與他發生爭執。”這個長子去了,可是他卻瞞著父親私自帶走了幾百鎰黃金。

朱大公子找的那個楚國高官告訴他說:“我王將要實行大赦。”朱大公子問:“怎麼見得呢?”大官說:“每當王上要大赦時,常常先查封儲藏三錢的倉庫。昨天晚上,我王已經派人查封了。”朱大公子以為,既然是大赦,弟弟一定可以釋放,一千鎰黃金等於是白白扔在了莊生那兒,根本就沒有發揮作用,於是去見莊生。

以范蠡的智慧為什麼救不了兒子性命?西施給范蠡生了一個兒子嗎?

莊生見到朱大公子非常吃驚,說:“你還沒有離開楚國嗎?”朱大公子說:“我始終沒有離開過楚國。當初我為弟弟一事來,今天楚國正商議大赦,弟弟自然得到釋放,所以,我今天特意來向您告辭。”莊生知道朱大公子登門的意思,說:“你的黃金都在某房間裡,你自己去取吧。”這個朱大公子還真的入室取走了黃金,他離開了莊生,還暗自慶幸黃金又回到了自己手中。

莊生有一種被羞辱的感覺,他被小兒輩出賣了!於是再一次進宮對楚王說:“我上次所說的某星宿的事情,您說想用德義之事來彙報,現在,我在外邊聽路人都說,陶地的富翁朱公的兒子殺人後被楚國囚禁,他家派人拿出很多金錢賄賂楚王的左右,所以君王並不是體恤楚國人才實行大赦,只不過是因為朱公子才實行的大赦。”楚王一聽大怒,說:“我雖然無德,又怎麼會因為朱公的兒子佈施恩惠呢?”於是下令,先殺掉朱公的兒子。

以范蠡的智慧為什麼救不了兒子性命?西施給范蠡生了一個兒子嗎?

等到朱二公子行刑後的第二天才下達大赦令。當然,朱大公子只能是帶著弟弟的屍體離開了楚國。回家後,母親和鄰居都十分悲痛,朱公卻安慰他們說:“老大救不了弟弟,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是他不愛自己的弟弟,只是他有所不能忍心捨棄的東西。他年幼就和我一起生活,經受過各種辛苦,知道為生的艱難,所以把錢財看得很重,不敢輕易花錢。至於老三呢,一生下來家中就十分富有,出門豪車,良馬獵犬,錦衣玉食,哪裡知道錢財從何處而來?

所以,他會把錢財看得很輕,棄之也毫不吝惜。原來我要派老三去,本來就是因為他能夠捨棄錢財。老大不能捨棄錢財,所以最終救不了弟弟,這是很符合情理的事情。再說了,殺人償命,就不要再悲痛了!我日日夜夜盼望的,就是老二的屍體能夠送回來。像我們這樣的家庭,兒子能夠不被殺在鬧市當中,也算是保住面子了。所以,也不要再悲痛了。”

這段故事,後任把它總結為一句成語,叫做“知子莫若父”。實際上,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到,智慧的范蠡所以救不了兒子性命,關鍵是范蠡的智慧拗不過面子。首先是大兒子的面子。在朱大公子看來,父親不派他去救弟弟,而是派小弟弟前去,這是說明他是不肖子。

以范蠡的智慧為什麼救不了兒子性命?西施給范蠡生了一個兒子嗎?

說起來,這只是一個面子問題,因為父親並沒有說明為什麼不派他去,也沒有說你去不合適或者去了也是白去之類的話,是他自己認為不讓他去這面子丟不起,甚至還想自殺,范蠡拗不過這個面子。這時候,朱大公子已經把面子和性命連在了一起,正如范蠡妻子所說,這時候的范蠡也沒有一定的把握就能夠救二兒子,可最為現實的例子是,不派大兒子去,他就會馬上死在你面前。

其次是莊生也拗不過自己的面子。莊生成功說服了楚王實行大赦,但這事情卻有點兒神不知鬼不覺的奧妙,楚王不知道,達官貴人不知道,朱大公子就更不知道。這種事情智的確是智,但只能是讓范蠡這樣同為智者的人去感知,可就是不能夠對任何人說,包括自己的老婆。如果是真能救了朱二公子,范蠡肯定能夠知道莊生的良苦用心智謀所在,但那隻能叫做“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同樣不能對人明說。

莊生是不打算要一文錢財的,否則,像他那樣的家庭,稍微一動那個錢,就沒有辦法補上,朱大公子回去明裡辭行,實則取錢,人家分毫未動,正說明這一點。問題在於,既然莊生已經把事情做成,又沒打算要錢,為什麼不把好人做到底呢?這就是莊生也拗不過那個面子!這就是他說的有一種被人出賣了的感覺。像莊生這種安守清貧的高士,視金錢官位如糞土,什麼都可以不要,就是不能不要面子。看起來,不僅僅是范蠡,清雅智慧如莊生者,也是拗不過那個面子。這同時說明一個問題,任何人,無一例外都有自己邁不過去的一道坎!

西施與范蠡是什麼關係?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大夫文種獻滅吳九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計,與范蠡設計:“得臨浦苧蘿山賣薪女西施、鄭旦”,準備送於吳王。

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國勘察美女,他來到苧蘿村,遇到了鄭旦和西施一對姊妹花,他愛鄭旦,更愛西施,一次假面舞會的誤會中,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愛上了這位範郎。然而文種的到來結束了這段芬芳纏綿的愛情,他將鄭旦和西施帶回會稽,教習歌舞,準備獻給吳王夫差。

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然而西施的歸宿也千古存疑,據說吳亡之後,西施與范蠡有情人終成眷屬,還為其生下了一個孩子。

西施完成滅吳復越之大業後,毅然地跟隨了同樣完成大業而不戀官場的范蠡而去,這是很自然的。《吳越春秋 勾踐伐吳外傳》還說:“范蠡既去,越王乃收其妻子,封百里之地,有敢侵之者,上天所殃。”范蠡離開越國,沒有很充分的時間,也沒有帶走自己的妻子。

到齊國,再到陶,范蠡當為五十有餘的人,而“朱公居陶,生少子。”(《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這個“少子”,當為西施所生。范蠡重感情,不會移情別戀,他離開越國時寫信勸文種離開,帶走為越國作出奉獻的西施,“歸相印,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他的為人是很令人敬佩的。

以范蠡的智慧為什麼救不了兒子性命?西施給范蠡生了一個兒子嗎?

中子未能救回,長男“竟持其弟喪歸”,回來以後,“其母及邑人盡哀之”,而陶朱公獨笑。說:“吾固知必殺其弟也!彼非不愛其弟,顧有所不能忍者也!”長子從小跟著我,當時我很苦,生計很困難,長子能做到拋棄財物賄賂別人是不容易的。

而小兒子,生下來就看到我很有錢,乘好車,騎好馬,追逐狡兔,他那裡知道錢財從何而來。所以,他容易棄財,不會吝嗇,所以我早就知道長子去,其弟必死,這也用不著悲傷了。 范蠡的二兒子的死,對范蠡的精神打擊很大。

柳營曲·范蠡

【原文】

一葉舟,五湖遊,鬧垓垓不如歸去休。

紅蓼灘頭,白鷺沙鷗,正值著明月洞庭秋。

進西施一捻風流,起吳越兩處冤仇。

趁西風閒袖手,重整理釣魚鉤。

看,一江春水向東流。

以范蠡的智慧為什麼救不了兒子性命?西施給范蠡生了一個兒子嗎?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一葉舟,五湖遊,鬧垓垓不如歸去休。

紅蓼灘頭,白鷺沙鷗,正值著明月洞庭秋。

進西施一捻風流,起吳越兩處冤仇。

趁西風閒袖手,重整理釣魚鉤。

看,一江春水向東流。

以范蠡的智慧為什麼救不了兒子性命?西施給范蠡生了一個兒子嗎?

【作品鑑賞】

《柳營曲·范蠡》描寫漫遊五湖,避開紛擾鬧市,表達了作者飄逸灑脫的情懷

一葉扁舟,漫遊五湖,紛擾喧鬧中倒不如辭官歸隱罷了。開滿紅色蓼花的淺水灘,白鷺與沙鷗上下翻飛,此時洞庭湖上恰好是明月高懸的秋夜。進獻西施促成了吳王的風流韻事,引起了吳越雙方互相爭鬥結冤仇。

趁著秋風乍起又閒居無事,把釣魚鉤重新整理。看,一江春水滔滔向東流去。范蠡是春秋末政治家,越國大夫。傳說他曾經向吳王夫差進獻西施,幫助越國滅掉吳國,後來毅然辭官,乘舟泛五湖而去。他在建立了卓著功勳後,激流勇退,遠禍全身,使無數元代知識分子奉為心中的理想。

《柳營曲·范蠡》從范蠡辭官歸隱、泛舟五湖寫起,點明瞭“歸去”這一主旨。

“鬧垓垓”的紛爭時局正是他歸去的原因。接著寫“遊”中所見洞庭之秋景,描繪出一幅疏朗清淡的景象。“進西施”起承接首句,表現范蠡為政朝廷、輔助君王時的情景,恰好是“鬧垓垓”的具體寫照。“趁西風”兩句進一步描寫范蠡歸隱五湖、悠然閒適的生活,突出了“歸去”的題旨。

結尾借用名句,翻出新意,表現隱者飄逸灑脫的情懷。全曲有歷史的追述,現實的反映,也有自然的描繪,從各個方面表現了范蠡逍遙閒適的歸隱生活,怡然自得的愉悅心情,傳達了作者的羨慕嚮往之情,透露出元代知識分子在黑暗封建統治下矛盾、複雜的特殊心態。

以范蠡的智慧為什麼救不了兒子性命?西施給范蠡生了一個兒子嗎?

作者介紹

以范蠡的智慧為什麼救不了兒子性命?西施給范蠡生了一個兒子嗎?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華夏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今河南淅川縣滔河鄉)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後隱去。著《范蠡》二篇,今佚。

范蠡為早期道家學者,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南陽五聖"之一。雖出身貧賤,但是博學多才,與楚宛令文種相識、相交甚深。

因不滿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非貴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國,輔佐越國勾踐。傳說他幫助勾踐興越國,滅吳國,一雪會稽之恥。功成名就之後急流勇退,化名姓為鴟夷子皮,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

後定居於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期間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後代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稱之財神。被視為順陽範氏之先祖。

以范蠡的智慧為什麼救不了兒子性命?西施給范蠡生了一個兒子嗎?

中文名

范蠡

別 名

範少伯,陶朱公、鴟夷子皮

國 籍

楚國

民 族

華夏族

出生地

楚國三戶(今河南南陽淅川縣)

出生日期

公元前536年(乙丑年)農曆九月初一

逝世日期

公元前448年(癸巳年)

職 業

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道家

信 仰

道家

主要成就

輔助越王勾踐滅吳、道商鼻祖

代表作品

《計然篇》、《陶朱公生意經》《盧氏本草經》

榮 譽

商聖、文財神

所處時代

春秋末期

少伯

後人尊稱

商聖

夫 人

西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