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國出不了Salesforce?

《愛分析·中國企業雲行業報告》即將發佈

前天,愛分析發佈了《智能化時代,什麼是企業上雲的正確姿勢? | 愛分析洞見》一文,嘗試解答包括企業上雲推動力、如何應對雲時代等一系列問題。

這篇洞見的內容節選自《愛分析·中國企業雲行業報告》,完整版報告將於7月17日愛分析企業雲高峰論壇上正式發佈。報告正式發佈之前,我們採訪了愛分析合夥人&首席分析師李喆,請他對企業雲領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1.一個行業迎來雲化的爆發,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或必要因素?

李喆:首先要說明一點,雲化不再僅僅是CIO關注的問題,更是CEO在關注的問題。CEO會將雲化作為整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一環。因此,一個行業的雲化進展,要看雲化在多大程度能夠解決業務問題。

當前,雲計算的價值主要是連接和數據智能,業務問題與這兩點密切相關時,一個行業的雲化進展就會很快。

以零售云為例,零售業此前IT投入很低,為什麼近年雲化進展很快?核心在於,傳統零售企業受到互聯網的衝擊,需要實現線上和線下的打通,基於數據做精細化運營和用戶洞察。這中間有大量的線下和線上的連接,企業和用戶的連接,這時候雲計算的威力就會體現出來,能夠直接支持業務增長。

2.目前多雲管理有哪些難點和趨勢?

李喆:多雲管理是今年比較火的話題,很多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多雲管理平臺,看起來是一個比較薄的產品,但做起來難度不小。

一方面,多雲管理的最初訴求是統一管理IT資源,降低IT資源的浪費。這就要求多雲管理平臺提供商必須要深度瞭解虛擬化、物理機、私有云、公有云、容器等多種IT資源,才能實現資源的統一管理。

另一方面,多雲管理作為統一的IT管理入口,需要與企業各類系統進行對接、打通,這就要求供應商服務過很多大型企業,才能逐步積累起這方面的能力。

未來,我們認為第三方的多雲管理平臺必然會崛起,只有第三方廠商才能毫無阻力地去對接各類雲平臺和系統。同時,多雲管理平臺看似難度不大,但其中涉及到的工程問題非常之多,只有專注這個方向的廠商才能做好。

同時,基於多雲管理平臺才能發展出真正的智能運維(AI-Ops),因為多雲管理平臺之上會沉澱大量運維相關數據,基於這些數據產生的智能運維才是貼近企業客戶的真實需求,並實時獲取反饋數據,不斷優化模型。

3.全球範圍內,未來阿里雲能否與AWS抗衡?

李喆:阿里雲想抗衡AWS可能還需要一定時間,但幾年內超過Azure是可以預見的,核心是因為中國市場的潛力非常大,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才剛剛開始。

過去中國企業老闆更多是將IT看作管理工具,用IT方式固化流程,提高管理能力。未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會將IT作為生產原材料,要做業務必須在雲計算、大數據和AI等新技術上加大投入。比如,剛剛上市的有贊等零售雲公司,中小企業採購它的產品,並不當作採購IT系統,而是作為獲客的必需品。

因此,未來中國企業在雲計算、大數據和AI等方面的投入會越來越大,作為基礎設施的阿里雲必然會從中獲益。儘管看似Azure面對全球市場,但佔據中國市場接近50%份額的阿里雲其天花板更高。

4.中國的Salesforce在哪裡?

李喆:我不認為會出現中國版的Salesforce、中國版的Workday,特別是管理流程類SaaS。

Salesforce當年有一個很龐大的、願意為SaaS付費的中小企業客群,在服務這類企業過程中,Salesforce可以慢慢打磨產品,打造自己的PaaS平臺,逐步向中大企業去延伸。

Workday則是最懂HRM的人二次創業,一開始建立PaaS平臺,一上來就能夠服務超大型企業,快速搶佔了最頭部的市場。

中國的SaaS公司,一方面很難像Salesforce一樣找到願意付費中小企業客群;另一方面,很難有那種特別理解業務場景、同時架構能力很強的團隊,因此,Salesforce、Workday都很難走通,選擇這個方向的SaaS公司,真的是選擇了一條很艱難的道路。

從中國現狀來看,“工具+服務”類型的企業發展速度會更快,工具意味著比較輕量級、不涉及到太過複雜的流程,大中小型企業對這方面需求差異不大,服務則是考慮到大部分企業還不成熟,對工具的使用能力較差,更容易接受服務。這也是為什麼財稅領域的代賬SaaS企業,營銷領域有贊、易企秀這樣的企業發展很快的原因。

我認為,拉長週期,中國企業對SaaS軟件的使用會越來越成熟,管理流程類SaaS會迎來黃金髮展時期,但在未來五年之內,“工具+服務”類企業才是市場的主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