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

韓信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窮困潦倒,蹭飯都找不到地方;第二個階段戰無不勝,其能力足以左右楚漢戰局;第三個階段就是一個悲劇,最後竟然死在老朋友蕭何與呂后的密謀之下。

其實呂后當時根本沒有必要殺掉韓信,因為韓信不管是當齊王還是楚王或者淮陰侯,都是劉邦股掌之上的一隻小鳥,想飛也飛不起來——玩兒心眼兒、秀下限,韓信遠遠不是劉邦的對手。當有人告發韓信謀反的時候,陳平連問三個問題之後,就想出了智擒韓信的的辦法。但是在整個過程中,蕭何與張良沉默不語一言不發,就十分耐人尋味了。

當時的天下,已經不姓贏,也不姓項,當然也未必就一定要姓劉——如果韓信有西楚霸王項羽的一半膽氣,或者有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一半痞氣,天下是鼎足三分還是某姓一統,還真的很難說。

"

韓信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窮困潦倒,蹭飯都找不到地方;第二個階段戰無不勝,其能力足以左右楚漢戰局;第三個階段就是一個悲劇,最後竟然死在老朋友蕭何與呂后的密謀之下。

其實呂后當時根本沒有必要殺掉韓信,因為韓信不管是當齊王還是楚王或者淮陰侯,都是劉邦股掌之上的一隻小鳥,想飛也飛不起來——玩兒心眼兒、秀下限,韓信遠遠不是劉邦的對手。當有人告發韓信謀反的時候,陳平連問三個問題之後,就想出了智擒韓信的的辦法。但是在整個過程中,蕭何與張良沉默不語一言不發,就十分耐人尋味了。

當時的天下,已經不姓贏,也不姓項,當然也未必就一定要姓劉——如果韓信有西楚霸王項羽的一半膽氣,或者有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一半痞氣,天下是鼎足三分還是某姓一統,還真的很難說。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劉邦稱帝之後跟大臣掏心窩子聊天:“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劉邦自己也承認打不過韓信,可是韓信卻一直徘徊在反與不反的邊緣:你說他想謀反吧,他還真沒有實際的起兵行動,你說他沒有謀反之心吧,他又曾經收留項羽悍將鍾離昧、跟陳豨密謀要在劉邦後院放火。而韓信之所以猶豫不決,歸根結底還是他太念舊情了,漂母一飯之恩,韓信報以千金;那個讓韓信受到胯下之辱的“淮陰屠中少年”,不但沒有被秋後算賬,反而混了一個不小的官職(楚國中尉,韓信時為楚王)。

"

韓信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窮困潦倒,蹭飯都找不到地方;第二個階段戰無不勝,其能力足以左右楚漢戰局;第三個階段就是一個悲劇,最後竟然死在老朋友蕭何與呂后的密謀之下。

其實呂后當時根本沒有必要殺掉韓信,因為韓信不管是當齊王還是楚王或者淮陰侯,都是劉邦股掌之上的一隻小鳥,想飛也飛不起來——玩兒心眼兒、秀下限,韓信遠遠不是劉邦的對手。當有人告發韓信謀反的時候,陳平連問三個問題之後,就想出了智擒韓信的的辦法。但是在整個過程中,蕭何與張良沉默不語一言不發,就十分耐人尋味了。

當時的天下,已經不姓贏,也不姓項,當然也未必就一定要姓劉——如果韓信有西楚霸王項羽的一半膽氣,或者有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一半痞氣,天下是鼎足三分還是某姓一統,還真的很難說。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劉邦稱帝之後跟大臣掏心窩子聊天:“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劉邦自己也承認打不過韓信,可是韓信卻一直徘徊在反與不反的邊緣:你說他想謀反吧,他還真沒有實際的起兵行動,你說他沒有謀反之心吧,他又曾經收留項羽悍將鍾離昧、跟陳豨密謀要在劉邦後院放火。而韓信之所以猶豫不決,歸根結底還是他太念舊情了,漂母一飯之恩,韓信報以千金;那個讓韓信受到胯下之辱的“淮陰屠中少年”,不但沒有被秋後算賬,反而混了一個不小的官職(楚國中尉,韓信時為楚王)。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有恩千百倍報答,有仇一笑置之,韓信曾經受過劉邦大恩,自然不忍心一下子撕破臉皮舉兵爭霸(其實當時也算不上造反,因為大家曾經都是肩膀頭齊的諸侯王):“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向)利倍(背)義乎!”從韓信這段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韓信做人是有底線的,但是做霸主乃至帝王是不可以有底線的——後世的隋文帝楊堅搶了外孫江山、唐太宗李世民弒兄屠弟逼父,不也都成了“一代明君”?

有底線的韓信遇到沒有底線的劉邦,自然沒有好果子吃——有人上書舉報說楚王韓信要謀反!

一聽說韓信要造反,可樂壞了劉邦手下的將軍們,他們興高采烈摩拳擦掌:“還等啥呀,趕緊發兵,抓住韓信那小子活埋了!”這件事在《史記·淮陰侯列傳》《陳丞相世家》《資治通鑑·漢紀三 》中均有記載。

"

韓信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窮困潦倒,蹭飯都找不到地方;第二個階段戰無不勝,其能力足以左右楚漢戰局;第三個階段就是一個悲劇,最後竟然死在老朋友蕭何與呂后的密謀之下。

其實呂后當時根本沒有必要殺掉韓信,因為韓信不管是當齊王還是楚王或者淮陰侯,都是劉邦股掌之上的一隻小鳥,想飛也飛不起來——玩兒心眼兒、秀下限,韓信遠遠不是劉邦的對手。當有人告發韓信謀反的時候,陳平連問三個問題之後,就想出了智擒韓信的的辦法。但是在整個過程中,蕭何與張良沉默不語一言不發,就十分耐人尋味了。

當時的天下,已經不姓贏,也不姓項,當然也未必就一定要姓劉——如果韓信有西楚霸王項羽的一半膽氣,或者有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一半痞氣,天下是鼎足三分還是某姓一統,還真的很難說。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劉邦稱帝之後跟大臣掏心窩子聊天:“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劉邦自己也承認打不過韓信,可是韓信卻一直徘徊在反與不反的邊緣:你說他想謀反吧,他還真沒有實際的起兵行動,你說他沒有謀反之心吧,他又曾經收留項羽悍將鍾離昧、跟陳豨密謀要在劉邦後院放火。而韓信之所以猶豫不決,歸根結底還是他太念舊情了,漂母一飯之恩,韓信報以千金;那個讓韓信受到胯下之辱的“淮陰屠中少年”,不但沒有被秋後算賬,反而混了一個不小的官職(楚國中尉,韓信時為楚王)。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有恩千百倍報答,有仇一笑置之,韓信曾經受過劉邦大恩,自然不忍心一下子撕破臉皮舉兵爭霸(其實當時也算不上造反,因為大家曾經都是肩膀頭齊的諸侯王):“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向)利倍(背)義乎!”從韓信這段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韓信做人是有底線的,但是做霸主乃至帝王是不可以有底線的——後世的隋文帝楊堅搶了外孫江山、唐太宗李世民弒兄屠弟逼父,不也都成了“一代明君”?

有底線的韓信遇到沒有底線的劉邦,自然沒有好果子吃——有人上書舉報說楚王韓信要謀反!

一聽說韓信要造反,可樂壞了劉邦手下的將軍們,他們興高采烈摩拳擦掌:“還等啥呀,趕緊發兵,抓住韓信那小子活埋了!”這件事在《史記·淮陰侯列傳》《陳丞相世家》《資治通鑑·漢紀三 》中均有記載。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看著手下群情激奮,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沉默不語,丞相蕭何沉默不語,留侯張良沉默不語,這時候戶牖侯、護軍中尉陳平站了出來,連問了劉邦三個問題:“人上書言信反,信知之乎?”“陛下精兵孰與楚?”“陛下諸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

這三個問題如同三盆冷水,澆滅了漢軍諸將的戰鬥熱情,也讓劉邦變得清醒起來:“我的指揮能力不如韓信,我手下這群莽漢也打不過韓信。你說在該咋辦?”於是陳平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地出了一個損招,這才有了劉邦偽遊雲夢、韓信束手就擒——韓信輸得很沒面子:“執縛之,載後車”。一代戰神就這樣被捆成了一個大粽子。

"

韓信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窮困潦倒,蹭飯都找不到地方;第二個階段戰無不勝,其能力足以左右楚漢戰局;第三個階段就是一個悲劇,最後竟然死在老朋友蕭何與呂后的密謀之下。

其實呂后當時根本沒有必要殺掉韓信,因為韓信不管是當齊王還是楚王或者淮陰侯,都是劉邦股掌之上的一隻小鳥,想飛也飛不起來——玩兒心眼兒、秀下限,韓信遠遠不是劉邦的對手。當有人告發韓信謀反的時候,陳平連問三個問題之後,就想出了智擒韓信的的辦法。但是在整個過程中,蕭何與張良沉默不語一言不發,就十分耐人尋味了。

當時的天下,已經不姓贏,也不姓項,當然也未必就一定要姓劉——如果韓信有西楚霸王項羽的一半膽氣,或者有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一半痞氣,天下是鼎足三分還是某姓一統,還真的很難說。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劉邦稱帝之後跟大臣掏心窩子聊天:“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劉邦自己也承認打不過韓信,可是韓信卻一直徘徊在反與不反的邊緣:你說他想謀反吧,他還真沒有實際的起兵行動,你說他沒有謀反之心吧,他又曾經收留項羽悍將鍾離昧、跟陳豨密謀要在劉邦後院放火。而韓信之所以猶豫不決,歸根結底還是他太念舊情了,漂母一飯之恩,韓信報以千金;那個讓韓信受到胯下之辱的“淮陰屠中少年”,不但沒有被秋後算賬,反而混了一個不小的官職(楚國中尉,韓信時為楚王)。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有恩千百倍報答,有仇一笑置之,韓信曾經受過劉邦大恩,自然不忍心一下子撕破臉皮舉兵爭霸(其實當時也算不上造反,因為大家曾經都是肩膀頭齊的諸侯王):“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向)利倍(背)義乎!”從韓信這段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韓信做人是有底線的,但是做霸主乃至帝王是不可以有底線的——後世的隋文帝楊堅搶了外孫江山、唐太宗李世民弒兄屠弟逼父,不也都成了“一代明君”?

有底線的韓信遇到沒有底線的劉邦,自然沒有好果子吃——有人上書舉報說楚王韓信要謀反!

一聽說韓信要造反,可樂壞了劉邦手下的將軍們,他們興高采烈摩拳擦掌:“還等啥呀,趕緊發兵,抓住韓信那小子活埋了!”這件事在《史記·淮陰侯列傳》《陳丞相世家》《資治通鑑·漢紀三 》中均有記載。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看著手下群情激奮,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沉默不語,丞相蕭何沉默不語,留侯張良沉默不語,這時候戶牖侯、護軍中尉陳平站了出來,連問了劉邦三個問題:“人上書言信反,信知之乎?”“陛下精兵孰與楚?”“陛下諸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

這三個問題如同三盆冷水,澆滅了漢軍諸將的戰鬥熱情,也讓劉邦變得清醒起來:“我的指揮能力不如韓信,我手下這群莽漢也打不過韓信。你說在該咋辦?”於是陳平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地出了一個損招,這才有了劉邦偽遊雲夢、韓信束手就擒——韓信輸得很沒面子:“執縛之,載後車”。一代戰神就這樣被捆成了一個大粽子。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咱們今天舊事重提講漢太祖偽遊雲夢智擒韓信,並不是要比較劉邦和韓信誰更厚道,而是要講一個可能被大家忽略的細節:得知“韓信謀反”,為什麼陳平胸有成竹地問了三個早有答案的問題,而丞相蕭何和留侯張良一言不發?

要是按照對劉邦的忠誠程度來講,也就是樊噲能跟蕭何張良相比,而蕭何張良的智商,要比樊噲高出不知多大的一截。就是護軍中尉陳平,掌握的情報也未必就比丞相蕭何多,偽遊雲夢這樣的點子,張良也未必就想不出來。但是翻遍跟“智擒韓信”有關的史料,找不到關於蕭何張良的片言隻字。

"

韓信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窮困潦倒,蹭飯都找不到地方;第二個階段戰無不勝,其能力足以左右楚漢戰局;第三個階段就是一個悲劇,最後竟然死在老朋友蕭何與呂后的密謀之下。

其實呂后當時根本沒有必要殺掉韓信,因為韓信不管是當齊王還是楚王或者淮陰侯,都是劉邦股掌之上的一隻小鳥,想飛也飛不起來——玩兒心眼兒、秀下限,韓信遠遠不是劉邦的對手。當有人告發韓信謀反的時候,陳平連問三個問題之後,就想出了智擒韓信的的辦法。但是在整個過程中,蕭何與張良沉默不語一言不發,就十分耐人尋味了。

當時的天下,已經不姓贏,也不姓項,當然也未必就一定要姓劉——如果韓信有西楚霸王項羽的一半膽氣,或者有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一半痞氣,天下是鼎足三分還是某姓一統,還真的很難說。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劉邦稱帝之後跟大臣掏心窩子聊天:“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劉邦自己也承認打不過韓信,可是韓信卻一直徘徊在反與不反的邊緣:你說他想謀反吧,他還真沒有實際的起兵行動,你說他沒有謀反之心吧,他又曾經收留項羽悍將鍾離昧、跟陳豨密謀要在劉邦後院放火。而韓信之所以猶豫不決,歸根結底還是他太念舊情了,漂母一飯之恩,韓信報以千金;那個讓韓信受到胯下之辱的“淮陰屠中少年”,不但沒有被秋後算賬,反而混了一個不小的官職(楚國中尉,韓信時為楚王)。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有恩千百倍報答,有仇一笑置之,韓信曾經受過劉邦大恩,自然不忍心一下子撕破臉皮舉兵爭霸(其實當時也算不上造反,因為大家曾經都是肩膀頭齊的諸侯王):“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向)利倍(背)義乎!”從韓信這段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韓信做人是有底線的,但是做霸主乃至帝王是不可以有底線的——後世的隋文帝楊堅搶了外孫江山、唐太宗李世民弒兄屠弟逼父,不也都成了“一代明君”?

有底線的韓信遇到沒有底線的劉邦,自然沒有好果子吃——有人上書舉報說楚王韓信要謀反!

一聽說韓信要造反,可樂壞了劉邦手下的將軍們,他們興高采烈摩拳擦掌:“還等啥呀,趕緊發兵,抓住韓信那小子活埋了!”這件事在《史記·淮陰侯列傳》《陳丞相世家》《資治通鑑·漢紀三 》中均有記載。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看著手下群情激奮,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沉默不語,丞相蕭何沉默不語,留侯張良沉默不語,這時候戶牖侯、護軍中尉陳平站了出來,連問了劉邦三個問題:“人上書言信反,信知之乎?”“陛下精兵孰與楚?”“陛下諸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

這三個問題如同三盆冷水,澆滅了漢軍諸將的戰鬥熱情,也讓劉邦變得清醒起來:“我的指揮能力不如韓信,我手下這群莽漢也打不過韓信。你說在該咋辦?”於是陳平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地出了一個損招,這才有了劉邦偽遊雲夢、韓信束手就擒——韓信輸得很沒面子:“執縛之,載後車”。一代戰神就這樣被捆成了一個大粽子。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咱們今天舊事重提講漢太祖偽遊雲夢智擒韓信,並不是要比較劉邦和韓信誰更厚道,而是要講一個可能被大家忽略的細節:得知“韓信謀反”,為什麼陳平胸有成竹地問了三個早有答案的問題,而丞相蕭何和留侯張良一言不發?

要是按照對劉邦的忠誠程度來講,也就是樊噲能跟蕭何張良相比,而蕭何張良的智商,要比樊噲高出不知多大的一截。就是護軍中尉陳平,掌握的情報也未必就比丞相蕭何多,偽遊雲夢這樣的點子,張良也未必就想不出來。但是翻遍跟“智擒韓信”有關的史料,找不到關於蕭何張良的片言隻字。

有人告韓信謀反,陳平連問劉邦三個問題,蕭何張良為何沉默不語?

​陳平能夠在問完三個問題之後馬上就給出瞭解決掉韓信的辦法,可見也是深思熟慮甚至早有預謀的。

看過這件事的相關史料,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按照蕭何張良當時掌握的情報和分析結果,這二位並不認為韓信真的要起兵造反(起碼韓信當楚王的時候沒想過造反)。而陳平和劉邦,也有可能是在文武群臣面前演一出雙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