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前,方風雷聽從一位老領導的召喚,到北京參與籌建中國首家合資投行——中金。與那些來自華爾街的西裝革履的精英站在一起,方風雷很是特別。他其貌不揚,身材壯實,面目粗獷,頭髮凌亂,怎麼看都不像一個銀行家,而更像是某位領導的司機。最有趣的是,作為一家國際化投行的高層,他不太會說英語。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被當時的領導讚譽為中國最好的交易人,而不斷受到重用。雖然方風雷在中金的職務只是副總裁,但很多早期的中金員工都知道,他才是真正的“老闆”……這些細節,在《十億消費者》一書中多有記述。

最初,包括中金外資股東大摩高層在內的很多人,都瞧不上這個“鄉巴佬”。但很快,他們吃驚於方風雷的能力,方風雷才是那個最懂中國的銀行家。中金誕生之後的一系列交易,基本都由方風雷撮合而來。

大摩很快為自己的傲慢與偏見付出了代價。方風雷為不少交易選擇合作對象的時候,作為中金股東的大摩卻被繞過了,生意基本落到了大摩的對手高盛手裡。這段公案至今仍是一個有趣的談資,大摩被認為是中金的“老婆”,而高盛才是方風雷的“情人”。

入股中金並沒有成為大摩敲開中國市場的密碼,方風雷才是那把關鍵的鑰匙。這個例子其實只說明瞭一件事:這是中國的市場,資本並不能決定一切。學歷與履歷也不是必要條件。

出身,背景,人脈,人情,甚至酒桌上的推杯換盞,才構成了這片土地上所有生意的邏輯。

離開中金之後,方風雷組建了高華證券,後來終於與高盛“拜堂”,成立另一家合資投行高盛高華。2007年,方風雷成立厚朴,涉足PE。這些年,他被認為是對中國資本市場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經手的交易包括中國電信的上市,香港電訊的併購,中移動、中聯通、中石油、寶鋼等企業的重組與上市,中行與建行的外資股權併購,聯合中糧入股蒙牛,等等。

這些交易,體量都很驚人。而且無論是做投行還是做PE,他的生意基本都沒有離開過一個範疇:中國,或者說國資。方風雷曾經總結自己的投資理念,其中第一條就是:我們不做跟中國主題無關的項目。

這可能跟他的出身與早期經歷有關。他的父親與岳父也都是地位很高的人物,這讓他有機會接觸到很多普通人難以企及的資源。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河南,是方風雷嶄露頭角的地方。他從當時的外經貿部下調到河南經貿廳,並著手進行了一系列先驅改革試驗。正是在這裡,他遇到了自己的伯樂,從此決定了今後人生的基調。

“姚振華”與“方風雷”的距離

很多人說他有紅頂,說他是中國資本市場裡的胡雪巖。西方媒體更把他稱為中國的“造雨人”(Rainmaker)。有風有雷,當然能翻雲覆雨。

所以,當厚朴宣稱要參與格力國資股份的競購時,拆姐一點也不覺得意外,因為那就是方風雷的風格,是他最拿手的事。很多人甚至認為,是他首先搞定了珠海的國資委,才有了這次的國資主動退出格力的資本盛宴。他有這個能量。這一點,董明珠比不上他。

那麼,誰將會入主格力?拆姐先賣一個關子,下一個斷語:格力電器大概率會由董明珠等管理層,在格力經銷商、厚朴基金以及其他外部財團的加持之下,聯合拿下。

這相當於一次變相的MBO。方風雷與厚朴的角色,只是一個交易的撮合者。格力的管理層有意圖而沒實力,方風雷有影響力、有實力但沒有契機。有外部資本入局,管理層才能做出一直想做而沒做的事。

格力的今天,或許就是普洛斯的昨天,也可能會是萬科的明天。

普洛斯的MBO與私有化,是方風雷參與的最近一次大手筆運作。其合作者包括萬科(當時還是王石在位)、高瓴資本、中銀投,以及普洛斯原來的CEO梅志明。

普洛斯是全球最大的倉儲物流與產業地產運營商。這筆私有化的交易,交易總價116億美元,沒有哪個管理層有實力單獨拿下。作為普洛斯股東之一的厚朴參與進來,全力支持了這項交易。而交易完成後,萬科持有21.4%股權,成了普洛斯單一最大的股東。這應該也是方風雷努力促成的結果。

萬科曾試圖與黑石合作,開拓自己的物流與產業地產平臺。入股普洛斯,省去了不少的彎路。

當時,正值“寶萬之爭”正酣之時,普洛斯發生的那一切,被拆姐看做一個隱喻:有慾望、有野心的管理層,當有資本在背後支持的時候,就不會甘心只做一個管理層了。

這不是方風雷與萬科唯一的交集。他為萬科帶來了更多的生意。

去年8月1日,海口海航大廈,方風雷與陳峰握手。

在進入中金前,方風雷曾短暫停留海南,那時海南風起,他與建行合作搞一些關於酒店和證券的生意。離開中金後,方風雷成立的高華證券,就是建立在重組海南證券的基礎上。他對海南並不陌生,當時的海南省長曾是他的上司。他與海航陳峰年齡相仿,也是舊識。

“姚振華”與“方風雷”的距離

在流出的現場照片中,陳峰穿著一身深黑色中山裝,而方風雷更是以一身淺灰素服出鏡。兩人都不像大佬,更像是一對從深山走出來的居士。看得出來,雙方的握手有著一個繞不開的背景,就在二十多天前,海航掌門王健意外離世。陳峰在危難關頭重新出山,接任海航董事長。這也是陳峰當時為數不多的亮相之一。

讓海航迴歸主業,有著來自高層的示意。這意味著,海航旗下龐大的非主業資產需要處置,這其中,尤以各地的地產類資產規模較大。厚朴適時出現,其身份相當於一個資本掮客,需要為海航擺上貨架的商品尋找買家。

這個買家,正是老朋友萬科。甚至在與陳峰握手之前,方風雷就已經為此做了周密的準備。

萬厚(珠海)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2017年就成立的投資平臺。萬科旗下的萬鵬投資佔有40%的股權,厚朴佔40%。還有20%由一個叫杭州若拙的公司持有,它的背景很神祕,層層穿透之後指向一個叫李盛華的自然人。但請相信,絕不會如此簡單。這個杭州若拙是萬科管理層的影子公司,也就是在所謂“萬豐系”的範疇。

去年五月,萬厚(珠海)成為北京厚朴蘊德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管理人,這支私募只有一個LP:北京萬科。基金的規模高達150億。這150億的資金,放在任何併購市場,都是一顆核彈。

操作陸續展開。去年九月,海航將北京的海航大廈出售給厚朴蘊德。但因為交易的價格折價太過,這項交易居然被海航的小股東給否決了。但無關大局。海南的資產陸續歸入萬科的囊中,包括廣州的中央海航酒店廣場項目、寰城海航廣場項目,武漢的海航藍海臨空產業園項目,上海的揚子江國際企業廣場項目以及位於上海祝橋的一個倉儲項目,等等。

2018年,海航一共處置了近3000億的資產,讓企業重新迴歸較為安全的軌道。這其中,方風雷與萬科在不動產和基建板塊的接盤,功不可沒。據不完全統計,萬科至少成為海航9個項目的實質買主。厚朴在其中牽線並搭建了交易的平臺。但這些項目,似乎並沒有完全用完150億,更多的操作或許還在後頭。

北京萬科的劉肖把這個計劃稱為“曼哈頓計劃”。當年,美國通過曼哈頓計劃首先研究出了核武器,最終成了世界的霸主。毫無疑問,與厚朴的這次合作,也被萬科認為是可以改變行業格局的核武器試驗。

凜冬已至。《權力的遊戲》終於迎來了最終季。

方風雷與萬科的關係如此親密,讓人禁不住想入非非。他已經成了萬科管理層一個絕對實力的後援。作為一個與國資打交道的PE巨頭,方風雷的眼光很高,而房地產領域十分傳統無趣,一般玩PE的人看不上。

此前,方風雷唯一合作過的地產公司,還是河南的建業。胡葆森是他的老朋友,他們有著當年在河南共事的革命友誼。建業2008年在風暴眼裡有驚無險地上市,離不開方風雷的幫助。後來,厚朴也與建業成立了投資平臺,但規模與萬科這次的相比差遠了。

很顯然,方風雷與萬科的故事,還有很長。而現在,他的重心應該在格力。

“姚振華”與“方風雷”的距離

萬科和格力是我常用來對比的兩家公司。他們有著風格異常強勢的管理層;他們有著相同的“獨立董事”劉姝威;他們將成為國內具備標誌意義的混改樣板,如今,管理層的背後又閃現了同一個身影。而更有趣的是,他們曾被同一個大佬“愛而不得”——沒錯,我說正是寶能的老闆姚振華。

寶萬之爭,是21世紀以來國內最具影響力、最有符號意義的一次商戰案例。它以寶能系退讓、王石退休、萬科擁入國資懷抱而告終。在寶萬之爭的間隙,寶能系資本還曾入股格力電器,只是稍微撩撥了一下,就引得董明珠強烈的抗拒反應。

拆姐剛說過,在中國,資本並不能決定一切。格力可以給誰,萬科不能給誰,並不是成為他們的股東就能決定的。

即便有實力成為大股東,你搞不定管理層,搞不定輿論風評,你連股東的權利可能都無法享受。最後狼狽退讓,一地雞毛。姚振華最開始並沒有明白這一點,他有著新富階層的狂傲,他的成功之路並非不可挑剔,他依靠險資開拓版圖,並損傷了不少人的利益,最後為自己的輕率付出了代價。

王石曾公開指責新來的大股東“信用不足”,不歡迎它成為萬科股東。劉姝威更撰文說寶能投資格力損害了實體經濟,更是扣下了一個“顏色革命”的大帽子,把姚老闆嚇得夠嗆。

炮轟寶能之後,劉姝威在萬科的獨董薪酬漲了一倍。在格力,劉姝威雖是獨董,但更像是董明珠的“閨蜜”。今年初,董明珠因為在股東大會提前劇透公司業績而被證監局出具警示函。這時,閨蜜獨董劉姝威發威了。她質疑監管選擇性執法:隔壁美的董事長方洪波也這麼幹了,為什麼不處罰?

劉姝威,是萬科和格力都歡迎的那種獨董。就像,方風雷是萬科和格力都歡迎的那種資本大佬。方風雷的精髓在於撮合交易,這意味著他會在利益鏈條上捆綁很多人。這些人一起進退,交易才能做成。只有交易做成了,方風雷才能兌現屬於他自己的那一份收益。

方風雷是資本市場真正的貴族玩家。這種貴,是脫胎於權力的那種貴。他有著讓普通人羨慕的家世,有普通人難以高攀的人脈與資源。他的生意,經常有著國家戰略層面的大格局。

與改革開放相伴生的那批商人們,如王石,同樣自視甚高,他們當然更願意與方風雷打交道。2014年,模仿神祕的“泰山會”,胡葆森牽頭與幾位河南籍商人共同成立了一個叫“嵩山會”的組織。王石與方風雷都是“嵩山會”的榮譽理事。他們一起愉快玩耍很久了。

對方風雷的歡迎,與對姚振華的嫌棄,相輔相成。

姚振華的崛起,就像一個初入江湖、目無規矩的毛頭小子。只是曾經一度,他成為了資本市場的新貴。這種貴,只是富貴的貴。雖然都在經營資本,但是在圈子裡的地位和境遇卻天差地別。這種差別,無關於實力,只關於身份。這個差別不是誰都能彌補的,也不是用十年、二十年就能追上的。

這就是“姚振華”與“方風雷”的距離。這個距離,讓不少的新生代商人黯然神傷。

“姚振華”與“方風雷”的距離

如今,寶能在地產與金融的板塊都在收縮,轉而大舉進入了實體經濟。它在萬科和格力中的股份而也在不斷減少。資本市場中,姚老闆的身影逐漸淡化、遠去。

他最終成了一個蓋茨比式的人物。萬科與格力,是姚振華無論如何努力,無論多麼“成功”,都高攀不上的黛茜小姐。只有嘗試過的人,才能體會這種強大的幻滅感與無力感。到最後,消泯了理想,迴歸了宿命。

菲茨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還有一句名言,很有意味:

“我們奮力向前,逆水行舟,卻不斷地被浪潮推回到過去”。(來源:拆哪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