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雅腐”如何影響政治生態

反腐倡廉 秦玉海 倪發科 政治 陶瓷 廉政瞭望 2018-12-16
官員“雅腐”如何影響政治生態

全文字數3342,閱讀時間約7分鐘。

編者按: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文,提出要警惕“雅好”背後的腐敗,提醒廣大黨員幹部既要培養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遠離低級趣味,又要“好”之有度,防止玩物喪志。文中還提到貴州省委原常委、原副省長王曉光“痴迷蘭花、玩物喪志”一事,以此告誡黨員幹部遠離“雅賄”。就此話題,本刊曾在2015年刊發專題策劃《官員“雅腐”如何影響政治生態》,提出要嚴防官員的這些“雅好”對自己、對社會,甚至對國家產生惡劣影響。

官員“雅腐”如何影響政治生態

秦玉海的另一個身份是“攝影家”。

“只要是為了攝影,一切都可以接受。”

說出這句驚人之語的,是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副主任秦玉海。2015年3月,中央紀委網站刊登《“雅好”,錯就錯在越界——秦玉海案件警示錄》,詳細披露了秦玉海如“吸毒”般地迷上攝影,又瘋狂地接受商人為其“攝影事業”奉上賄賂的全過程。

自古以來,貪官以“雅好”為幌子牟利生財已不新鮮。如今人們更關心的是,貪官的“雅好”有什麼新的變化,一個貪官的喜好,是如何深刻影響著一地的政治生態?

哪些“雅好”是貪官“真愛”?

官員“雅腐”如何影響政治生態

我國曆史上,官員絕大多數是讀書人,其“雅好”多與藝術有關。字畫、古籍、古董、玉器,是他們真心喜愛並經常收藏把玩的物件。如唐大臣褚遂良從唐太宗處看到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後,興奮地手舞足蹈,為之傾倒,其臨摹版本也傳之於世。

與“雅好”伴生而來的就是“雅賄”。“雅賄”最早起源於漢代。明朝以來,書畫可抵俸祿,“雅賄”也漸成風氣。到了清末,“裘馬翩翩貴公子,往來都是讀書人”的北京琉璃廠,私下也充當行賄者與受賄者之間的中介,幫助洗錢。

儘管看起來隱蔽性強,但“雅賄”本質上仍是權錢交易,也為歷朝歷代所不容。

到了當代,不少貪官借“雅好”之名大肆受賄的故事,更是不時被曝光。那麼,當今官員的“雅好”、以及收取“雅賄”的方式有何變化呢?

廉政瞭望記者統計了32起典型案例發現,貪官最喜好的藝術品非書畫莫屬(32人中,27人曾收受字畫)。如浙江杭州原副市長許邁永被查後,家中搜出了齊白石、潘天壽等名家真跡。江蘇常州市委原常委孫國建受賄80萬多元,光字畫的價值就達52萬多元。

收過古董、玉器的貪官,則約佔32人中的一半(17人)。“玉壑難填”的除了劉志軍、倪發科等人外,亦有一些官員頗為特殊。如安徽省阜陽市原市長肖作新夫婦愛收金佛、青銅鼎、象牙扇等名貴之物。浙江麗水市建設局原副局長鄒建新則在家中挖了個40平米的“藏寶室”,專門用來存放受賄的古瓷、古玉等。

32人中愛好陶瓷的並不算多,除了蘇榮之妻於麗芳,馮林華外,僅有深圳黑社會保護傘——沙井街道辦原主任劉少雄一例。他將受賄所得的大部分用於買景德鎮瓷器,僅2010年就買了426萬元。

還有被奇石、蘭花等物件絆倒的。如廣西南寧原地委書記莫軍常到奇石市場把玩。商人凌宏筆奉上幾塊美石後,莫喜出望外,對其中一塊愛不釋手,當場為其起名“北極熊”。

這32個有“雅好”的落馬貪官有何共同之處?廉政瞭望記者發現,一是或許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絕大多數人對玉器、奇石、陶瓷等的“痴戀”確實出自真心,如秦玉海為了拍好照,可以一夜一夜不睡覺,部分人在“業界”還有一定影響。二是從貪官的來源級別看,多數為廳級以上高官及東部發達地區官員。

通過古今對比還可發現,今日的“雅賄”已呈現出三大變化。

首先是“雅賄”範圍更廣,愛好“攝影”也可能招來賄賂。秦玉海、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原副市長王會師等4人都是這樣栽了跟頭。

第二個變化是,官員多以參加與“雅好”有關的官方協會、獲相應認證為榮。不過,他們採用的方式多不光彩。如許愛民等系騙取“大師”身份;倪發科任省珠寶協會名譽會長也未經組織批准;秦玉海想謀取中國攝協主席一職。

最後也是最明顯的變化是,當今有的官員收受“雅賄”更大膽直接。清朝有雅好的大官受賄,多假手古玩店等中介,或低價買行賄者放在古玩店中的真品,或高價賣贗品到古玩店。而上述32名當代官員,多是從行賄者手裡直接“笑納”。

“雅腐”如何破壞政治生態?

官員“雅腐”如何影響政治生態

2月28日, 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中)出庭聽判,他因受賄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獲刑17年。新華社/圖

官員有雅好並非壞事,可以修身養性、提升道德情操,但如果由“好”而“貪”、由“雅”而“腐”,就不止是自身跌倒這麼簡單。“這對自己,對官場、對社會,對國家,影響都非常惡劣。”四川省直機關黨校教授魏敏生告訴記者。

對官員自身而言,一旦“雅好”成為受賄中介,無論之前再出色,也難逃滑向深淵。倪發科說過,自己當副省長後前兩年工作積極,後來感到年齡大了,快到點了,就一頭扎進玉石市場。與老闆玩家“鬥玉”,為其牟利四處打招呼。到頭來名譽掃地、判刑坐牢。

送上賄賂的不僅僅是老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面對下屬的‘投其所好’,愛好藝術品的官員特別是一把手一旦喪失原則,對當地政治生態的破壞程度不可低估。

2009年獲刑的浙江臨海文廣新局原局長周華清愛蘭花,就有下屬就祕密找到周信賴的“蘭友”趙某牽線搭橋,購買蘭花孝敬周華清“求提拔”,最終得逞。瀋陽市原副市長慕綏新最愛古董字畫,也引得不少人以畫為賄,拿到了級別各不同的官職。

兩人如此“破壞晉升規則,無視組織紀律”,自然讓當地踏實肯幹的幹部寒心,進而影響一地發展。

不少官員還因“雅好”與官員、商人結成了穩固的圈子。2011年落馬的貴州省公路局原黨委書記周金毅就頗為典型。愛好攝影的他,在老鄉、省公路局高速公路建管辦副主任王太普籌劃下,認識了王的生意夥伴吳某和彭某某。兩商人都愛攝影,就拜周金毅為師,呼倫貝爾草原、大理三塔、桂林山水……都留下了周金毅教徒弟照相的身影。吳某某還認周做親戚,周家一有大事小事,吳都會帶著錢及時出現。

另一方面,在周的縱容下,王太普和周的徒弟打著他的旗號大肆圍標、串標牟取暴利,激起了公路系統上上下下的強烈不滿,外界亦為之側目。

官場“雅好”對政治生態的影響,還會輻射到社會民間,古代群眾就跟著遭了不少的罪。明嘉靖年間,首輔嚴嵩及養子嚴世蕃都雅好書畫,只要嚴嵩看上了哪幅字畫,下面的總督巡撫就不惜對字畫的主人威脅迫害,有人甚至被逼得傾家蕩產,丟掉性命。有些地方,官員趁機搜刮民間,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當下,“雅好”從官場傳遞到社會上後,也常遭遇尷尬。“由官場雅好衍生出的經濟是畸形的。”魏敏生分析,“這在一些藝術品出產地表現得更明顯,一股熱潮興起時會導致逐利中的混亂無序;糾偏後又會引發強烈陣痛,修復非常緩慢。”

如果沉迷於“雅好”之人級別很高,還可能危害國家和軍隊。北宋時,宋徽宗和蔡京鍾愛奇花異石,甚至給石頭封侯,終至亡國就是一例。另據公開報道,前不久病亡的徐才厚也“雅好”藝術品,徐家亦曾搜出其收受的和田玉、名貴硬木、翡翠及古玩等,徐被解放軍報痛斥“對黨和軍隊形象造成極大損傷”。

讓“雅好”和權力各歸各位

如何將官員“雅好”與其中摻雜的權力及利益關係分隔開,經歷了長久的摸索。

清朝“雅賄”初興時,朝廷曾下過禁令:官員一律不準去古玩鋪。於是我們看到,咸豐年間,“有某侍郎,偶至琉璃廠古玩鋪閒坐,即為御史論列,獲咎家居,亦為大眾所不齒”。

但這條命令漸漸失效。到了清末,軍機處官員、尚書、侍郎等“自開古玩鋪、碑帖店,自題店招牌,肆無忌憚”,很多人向其孝敬“太平錢”、“點心錢”。

及至當代,市場經濟暗流湧動,官員利用“雅好”搞權錢交易因有“藝術”這層保護殼,一度受到青睞。

十八大後,中央紀委多次就“正風”發聲,圍繞“雅賄”的動作頻頻。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教授、反腐專家任建明看來,主要是從認識和實踐兩方面,對此類腐敗“開戰”。

“一方面是今年1月,王岐山怒批各級書協官氣太重,河南等多省要求領導幹部退出各類藝術協會,這就表明藝術與權力應該兩道,而不是互為倚靠,各取所需。另一方面是倪發科等人獲刑,依法認定的受賄額多是玉石,這就有助於從法律層面打消公眾‘雅賄定罪難’的顧慮及貪官的僥倖心理,宣示了嚴查的決心。”任建明等專家告訴廉政瞭望記者。

不過專家坦言,要努力減少、消滅“雅賄”,還需要有雅好的官員、官方和全社會做出努力。

“有官員說‘以為收古玩是藝術交流,不是受賄’,這是狡辯,倪發科也這麼說,事實呢,他被調查前還急著退玉石呢。”魏敏生說,官員和家人都要記住,愛好可以有,但不能因私廢公。

官方還可以做到更多。從操作層面看,“現在的藝術品眾多,仍存在價值鑑定難的問題,比如,收了一幅假畫,送的人,收的人都以為是真畫,也給辦事了,最後金額咋認定?有時機構不同,鑑定價格也不同。”有專家表示,應儘快補上這些短板。

“遏制官員‘雅腐’,除了嚴格落實現有各項廉潔自律規定,我認為還可以做兩個改進。”魏敏生說,一是官員及家人報告財產時增加收藏品項目,由紀委展開核查和跟蹤。二是不妨學習國際上的通行做法,要求官員將收到的禮品一律交公。

然而,要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從長遠看,還有賴於官場風氣、政治生態的根本變化,並以此帶動社會風氣的好轉。“現在正風反腐、清理‘官員藝術家’、以及正在做的一系列工作都是向著這方向去的,只有到那時,權力和‘雅好’才可能真正做到各歸各位。”上述專家指出。

官員“雅腐”如何影響政治生態

編輯 / 劉蘭

視覺 / 曾麗

© 廉政瞭望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後臺

▼下滑到留言區 發表你的看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