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弒母案續,我們都需要反省,如何一個孩子變成了惡魔

法律 社會 昌延二 2018-12-16

12月2日晚,湖南沅江一名12歲男孩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持刀將母親在臥室內殺害,據悉,男孩因抽菸被母親發現後遭皮帶抽打,積怨最終釀成慘案。12月3日上午,鄰居發現情況後向公安機關報警。據當地居民介紹,母親陳某今年34歲。案發後吳某康已被警方控制。12月12日,男孩被釋放,其親屬表示想把他送回學校繼續接受教育,卻遭到了家長們的擔憂和反對。(12月12日《新京報》)

這樣一件震驚社會的慘劇發生之後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人報以同情有人痛斥法律的不完善。但我們必須意識到,這樣的事“極端”但並非“個例”。在2016年,曾被送入戒網癮學校的16歲少女傷父弒母,而北大青年吳謝宇弒母案也曾驚動一時。每一次此類案件的發生都是一場悲劇,而喚起整個社會對於家庭、教育和社會防犯罪機制的反思,是唯一阻止悲劇重演的有效途徑。

而本案中弒母男孩的父親稱,一年見孩子的次數比較少,也就一次兩次。在這樣家庭教育缺位的狀況下,又怎麼能保證孩子從小受到正當的引導和充足的愛?前者讓他不會一朝不慎走上歧途,後者讓其習得以基本的善意來對待這個世界。而父母回來後,經常因錢財等問題引發家庭衝突,輕則吵架重則打罵。在這樣的環境中,他是否已經習慣了恨意的積累,對這種傷害與被傷害習以為常才最終走向不歸之路?

12歲男孩弒母案續,我們都需要反省,如何一個孩子變成了惡魔

孩子對親情的冷漠,其實要歸根於父母對孩子的疏忽。

胡適曾說:“中國最需要學習的,其實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成年人的世界,需要養家餬口,需要跟著社會的節奏走,所以有時候大人分給孩子的時間真的不多。

可是父母在孩子身上種下什麼種子,就會收穫什麼樣的孩子。

孩子無法感受從父母身上感受愛,又怎麼會向父母反饋愛呢?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父母,父母也需要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成長。

明明很多事,父母有更好的方式去勸阻孩子,可是他們總選擇最惡劣的方式:就是以大人的身份,強硬要求孩子服從。

雖然這種方式最直接也最有效,但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以高位者的身份命令孩子服從的父母,只會把孩子從你身邊逼走。

孩子就像渴望飛翔的稚鷹,但嚮往的不是天空,而是遠離父母身邊。他們迫切渴望長大,因為他們想早點脫離你的權威控制。

很多父母都在用盡自己的力氣,去讓孩子的幸福最大化。

讓他們住大房子,給他們買最好看的衣服,吃最好的東西,讀最貴的學校......

只要他們能力內做得到的,他們都願意獻給孩子。

但是比起這物質化的一切,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尊重,父母的陪伴,父母的愛。

孩子最大的幸福,是父母在旁,是一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家庭環境。是父母在意他們的態度,尊重他們的想法,然後再去盡力照顧他們幼小的心靈!別再讓悲劇再度發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