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

法律 刑法 江河 人力資源 甘孜州人民檢察院 2017-07-16

在很多人心中,川西高原意味著聖潔祕境

被譽為遙不可及的夢想天堂

他的群山爭雄、江河奔流

贏得越來越多人的神往

而他的廣袤、荒涼和艱苦,也讓人望而卻步

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

提一個糾結的問題:

你願意在川西高原上駐守33年嗎?

有人願意。

在四川省最西的甘孜州,有一位檢察官,他帶著維護司法公正的使命,用33年將縱向1000多公里的甘孜州一一丈量,將他的一生獻給了川西高原。他就是“高原燃燈者”——四川省甘孜州九龍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蘇知斌。

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

四川“最高”檢察院裡,來了個“學法迷”

1986年,蘇知斌進入甘孜州最北的石渠縣檢察院工作。這所檢察院位於四川海拔最高的縣城裡,被人戲稱為“最高”檢察院。你也許很難想象,對一般人來說暑熱仍餘的9月,在石渠縣卻能讓水汽結成冰渣。而到了寒冬臘月,石渠縣更能讓你一秒鐘明白什麼叫“雪域高原”。4520米的平均海拔讓基礎設施建設難上加難,到今天,偶爾還能遇上全城停電,更別說物資缺乏的八九十年代了。

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

那時的蘇知斌,雖然才19歲,但已經在石渠工作了3年。在周圍人眼裡,他簡直就是個“學法迷”,法條隨身帶、燒著牛糞取暖看書、點著蠟燭和同事討論案件,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在知識匱乏的年代,蘇知斌靠自學取得法律大專文憑,從“門外漢”成長為檢察業務的行家,連法院和公安的同志都常向他請教。他的刻苦精神感染了不少人,也特別願意幫助人,他帶出了不少徒弟,直到後來當了檢察長,還有人喊他“蘇師傅”。

在檢察戰線工作的33年裡,蘇知斌從一名司法警察成長為檢察長。他辦理的400多件案件無一錯案,追訴漏罪、漏犯10餘件,糾正案件定性不準20餘件。為方便群眾,還用藏、漢兩種語言編制了約1萬餘字的控申知識宣傳手冊。

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

在人情世故錯綜複雜的地方

溫和的檢察長卻“三刀砍不進”

川西大都是藏漢彝三種民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別看人口不多,人情世故卻錯綜複雜。而蘇知斌卻在他30年的高原檢察生涯中,一直堅持絕不辦人情案、關係案、金錢案。2011年,蘇知斌調任九龍縣檢察院檢察長,他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幹警解壓,“你們能做的就是依法工作,其他的事情都交給我”。在人情世故尤為錯綜複雜的九龍縣,老百姓卻用 “三刀砍不進”來形容蘇知斌:“送煙他不抽,送酒他不喝,送錢害怕反過來被他收拾,簡直拿他沒得辦法。”無論什麼刑事案件,他都頂住壓力,排除干擾,堅持依法查辦。

2013年,九龍縣一名年輕的鄉長因“一時糊塗”,在工程承攬中收受工程方10萬元錢,案發後積極退贓,尋求寬大處理。全國人大代表張國富想找到蘇知斌替這名幹部說說情,卻碰了一鼻子灰,“蘇檢當場就教育了我,他說不是我們心腸硬,要知道,對罪惡的姑息,就是對良善的傷害!”

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

“對罪惡的姑息,就是對良善的傷害”,這就是一向溫和的蘇知斌在辦案中強硬到底的原因。同樣是2013年,蘇知斌徹查農村養老保險金挪用案,將200多位的農民養老保險金追繳回來後,在隨筆這樣寫道:

我看到人群裡,有一位彝族老阿媽,穿著破舊的衣衫,黑色的帽子下面,是一張歷經滄桑的臉,皺紋鐫刻在額頭,雙頰,深深淺淺的延伸。最特別是她的眼睛,她的一隻眼睛,只剩下眼眶了,深深的凹陷著,另一隻眼睛張著,但是渾濁不明,像蒙著薄薄的紗,苦難,歲月,希望,全在這一雙眼睛裡。她坐在那裡,微笑著,努力的傾聽旁人的談話,視力不敏銳的時候,傾聽的慾望總是格外的迫切。我問她知不知道我們是來幹什麼的,她搖搖頭。我問她曉不曉得自己養老保險金卡里的錢都被別人取走了,拿去用了?她說不曉得,我問她買了養老保險金這樣長時間她沒用過裡面的錢嗎?她說,兒子每次去鄉政府取錢,那個皮膚白白的小夥子都說,縣上的錢還沒弄到卡里來,只要把卡撿好就對了,我們相信政府,總有一天會取到錢的……看著她的眼睛,聽著她樸實的話,我深深的心疼,多麼善良的老阿媽,在我們的農村,還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老人,他們不懂得人心險惡,不懂得保護自己,他們知足,感恩,就這樣任勞任怨的生活著,別無所求。

就是這樣一位善良的檢察長,他始終注視著群眾。群眾的喜怒哀樂、生老病死,全都在他的眼睛裡。即使干擾辦案的壓力壓到他只能用“腦袋撞門”來緩解,也要堅持鐵面無私。

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

鐵面也柔情

雪域高原上灑滿他一生的溫柔

在藏區,每一名幹部的都肩負著維穩和扶貧兩項重任。在這樣的環境裡,想為群眾辦實事,可不是那麼輕鬆的事。而蘇知斌在他工作過的三個縣裡,從大火裡為群眾和集體搶救過生命財產,調解過差點演變成上萬人武鬥的草場邊界糾紛,還為完成特殊時期維穩任務,三年沒回家過年。草場糾紛過後,同事問他,那麼多群眾拿著武器,你不怕嗎?蘇知斌說,怎麼會不怕呢。但當時我想,我們幾個幹警是一起來的,就得一起平平安安的回去。

據九龍縣海底村支書潘長命說,蘇知斌進村扶貧是一定要進組、進戶的。“我們村的村民都有蘇檢的手機,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給他打電話。”“蘇檢下鄉從來不講究吃喝,飯點走到哪家就和老百姓一起吃,吃完還悄悄地把飯錢放到村民家裡。

藏族老人彭措扎西81歲了,一生修佛,無兒無女。老人家裡沒有水源,生活用水都要去村裡背。蘇志斌知道後,在隆冬的2月,帶著幹警為扎西老人接通水管。

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

在蘇知斌的努力下,貧困村提前一年通了公路。

在幫扶活動中,蘇知斌認了8戶親戚、2戶貧困戶和1名孤兒。他還幫企業協調招工,解決當地180多人就業;為結對幫扶的海底村興建基礎設施、發展脫貧產業奔走協調、出錢出力。後來,扎西老人得知蘇知斌去世,趕了10多公里路來到檢察院,顫顫巍巍地拿出一坨酥油,託工作人員一定要交給蘇知斌同志的家人。老人說:這麼好的人,那麼早就走了,可惜了,他對我那麼好,我沒有啥可以給他的家人,我天天給他供燈唸經,希望對他好!

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

忙碌與疾病擊倒了他

他卻在同事心中留下烙印

蘇知斌是在2016年9月2日,在聽取案情彙報時,突發疾病去世的。其實早在2010年,他就曾因病倒下過。經歷一場開顱大手術,他卻只休息了20天。2011年病情復發,他又做了第二次手術,醫生建議他半年後複查,但直到去世,他都沒能抽出時間。

這些情況,他的同事們也是在他去世後才知道的。在同事們心中,蘇知斌工作的時候是嚴格,甚至是嚴厲的;而生活中,他是溫情的,就像幹警們的大家長。剛畢業的幹警李文靜說:“我抽屜壞了,蘇檢發現後是親自拿著螺絲刀幫我修好的”。案管辦的幹警三蘭拉姆說:“可以沒大沒小,可以開玩笑,出差的時候蘇檢還會把最舒服的位置讓給我們坐”。臨退休的李秀英說:“我還等著他兌現承諾呢……他說有時間一定要自己出錢,帶著三位要退休的老同志出去旅遊一次,讓他們在退休前看看外面的世界……”沒有誰說起蘇知斌眼眶不溼潤。他留給同事們的,是無盡的思念。

人人都向往藏區的美,你可知他為何那麼美?

蘇知斌留在雪域高原上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講不完。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追授蘇知斌榮譽稱號時,這樣評價:

該同志紮根川西高原33年,克服高原缺氧、氣候多變、環境惡劣等困難,廣泛傳播法治理念,傾心服務人民群眾,全力維護公平正義,為川西高原法治建設、民族團結和人民富裕,燃盡自己的生命,作出了卓越貢獻,被群眾親切譽為“高原燃燈者”。

(轉載自:四川省檢察院官方微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