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

最近這幾年,英國脫歐的事鬧得沸沸揚揚,英國大有和包括法國在內的整個歐洲分道揚鑣的勢頭。應該說英國和歐陸國家之間的不睦與隔閡由來已久,英國現在的舉動也並不讓人意外。但英國和法國雖然歷史上恩怨無數,在20世紀中葉卻也曾在兩次危機時刻變得親如一家,甚至曾兩次考慮過合併成為一個國家,那麼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最終雙方又為何沒能合併呢?


英法的歷史淵源

其實英法雖然在歷史上矛盾重重,甚至有過百年戰爭這樣長期敵對的歷史,但英法兩國從一開始卻也是有很深淵源的兩個國家。首先雖然現代英國是一個以英格蘭人為主要民族的國家,但英國曆史上發生在公元1066年的諾曼征服對近代英國的形成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而諾曼征服的征服者就是來自法國諾曼地區。從諾曼征服到公元1214年之間,英格蘭的諾曼國王還曾經長期保有大量法國領地,所以的歷史上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英法的很多領土就曾經是一個國家。

"

最近這幾年,英國脫歐的事鬧得沸沸揚揚,英國大有和包括法國在內的整個歐洲分道揚鑣的勢頭。應該說英國和歐陸國家之間的不睦與隔閡由來已久,英國現在的舉動也並不讓人意外。但英國和法國雖然歷史上恩怨無數,在20世紀中葉卻也曾在兩次危機時刻變得親如一家,甚至曾兩次考慮過合併成為一個國家,那麼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最終雙方又為何沒能合併呢?


英法的歷史淵源

其實英法雖然在歷史上矛盾重重,甚至有過百年戰爭這樣長期敵對的歷史,但英法兩國從一開始卻也是有很深淵源的兩個國家。首先雖然現代英國是一個以英格蘭人為主要民族的國家,但英國曆史上發生在公元1066年的諾曼征服對近代英國的形成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而諾曼征服的征服者就是來自法國諾曼地區。從諾曼征服到公元1214年之間,英格蘭的諾曼國王還曾經長期保有大量法國領地,所以的歷史上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英法的很多領土就曾經是一個國家。

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諾曼征服之後曾經同時領有英格蘭地區和法國大片領土的安茹帝國

而在公元1214年,法國國王腓力將英格蘭國王約翰逐出了法國領土。但這卻沒有使兩國曆史脫鉤,相反在之後幾年英國的亂局中,一些英格蘭貴族甚至將法國國王路易八世迎到英格蘭,遵奉他為英格蘭國王,而且路易八世就任英格蘭國王之後,連英格蘭的死對頭蘇格蘭都向其稱臣,也就是說當時其實出現過一個英法聯合王國。但很快路易八世和英格蘭貴族鬧翻,被迫放棄了英格蘭的王位。而此後英格蘭在法國北部保留了一小塊封地,但在公元1337年,這塊封地又成了英法百年戰爭爆發的誘因。最終結果100多年大戰之後,英國被逐出法國的主體地區,公元1558年又喪失了在法國最後的領地加萊,此後英國和法國才基本上相互脫鉤,各自走各自民族國家的道路了。

德國成英法“媒人”

但進入20世紀之後,隨著德國在統一之後的迅速崛起,英法兩國感受到了共同的威脅,開始放棄彼此在海外爭奪殖民地,轉而尋求一致對付德國的對策。1904年,英法兩國簽署《英法協約》,正式結盟。

"

最近這幾年,英國脫歐的事鬧得沸沸揚揚,英國大有和包括法國在內的整個歐洲分道揚鑣的勢頭。應該說英國和歐陸國家之間的不睦與隔閡由來已久,英國現在的舉動也並不讓人意外。但英國和法國雖然歷史上恩怨無數,在20世紀中葉卻也曾在兩次危機時刻變得親如一家,甚至曾兩次考慮過合併成為一個國家,那麼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最終雙方又為何沒能合併呢?


英法的歷史淵源

其實英法雖然在歷史上矛盾重重,甚至有過百年戰爭這樣長期敵對的歷史,但英法兩國從一開始卻也是有很深淵源的兩個國家。首先雖然現代英國是一個以英格蘭人為主要民族的國家,但英國曆史上發生在公元1066年的諾曼征服對近代英國的形成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而諾曼征服的征服者就是來自法國諾曼地區。從諾曼征服到公元1214年之間,英格蘭的諾曼國王還曾經長期保有大量法國領地,所以的歷史上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英法的很多領土就曾經是一個國家。

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諾曼征服之後曾經同時領有英格蘭地區和法國大片領土的安茹帝國

而在公元1214年,法國國王腓力將英格蘭國王約翰逐出了法國領土。但這卻沒有使兩國曆史脫鉤,相反在之後幾年英國的亂局中,一些英格蘭貴族甚至將法國國王路易八世迎到英格蘭,遵奉他為英格蘭國王,而且路易八世就任英格蘭國王之後,連英格蘭的死對頭蘇格蘭都向其稱臣,也就是說當時其實出現過一個英法聯合王國。但很快路易八世和英格蘭貴族鬧翻,被迫放棄了英格蘭的王位。而此後英格蘭在法國北部保留了一小塊封地,但在公元1337年,這塊封地又成了英法百年戰爭爆發的誘因。最終結果100多年大戰之後,英國被逐出法國的主體地區,公元1558年又喪失了在法國最後的領地加萊,此後英國和法國才基本上相互脫鉤,各自走各自民族國家的道路了。

德國成英法“媒人”

但進入20世紀之後,隨著德國在統一之後的迅速崛起,英法兩國感受到了共同的威脅,開始放棄彼此在海外爭奪殖民地,轉而尋求一致對付德國的對策。1904年,英法兩國簽署《英法協約》,正式結盟。

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1904年《英法協約》的宣傳畫,圖中文字的意思是“溫暖協約”

而英法的盟友關係一直維持到了二戰爆發。1939年,二戰爆發之後,英法還很快成立了英法最高戰時理事會,而曾擔任其下設的英法協調委員會負責人的法國人讓·莫奈當時就提出,希望在戰後建立歐羅巴合眾國。1940年法德戰爭爆發之後,法國迅速走到了失敗邊緣。雖然當時法國總理保羅·雷諾和英國政府都不希望法國投降,但法國內閣裡,主張向德國投降,以實現停戰的意見卻佔了上風。

"

最近這幾年,英國脫歐的事鬧得沸沸揚揚,英國大有和包括法國在內的整個歐洲分道揚鑣的勢頭。應該說英國和歐陸國家之間的不睦與隔閡由來已久,英國現在的舉動也並不讓人意外。但英國和法國雖然歷史上恩怨無數,在20世紀中葉卻也曾在兩次危機時刻變得親如一家,甚至曾兩次考慮過合併成為一個國家,那麼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最終雙方又為何沒能合併呢?


英法的歷史淵源

其實英法雖然在歷史上矛盾重重,甚至有過百年戰爭這樣長期敵對的歷史,但英法兩國從一開始卻也是有很深淵源的兩個國家。首先雖然現代英國是一個以英格蘭人為主要民族的國家,但英國曆史上發生在公元1066年的諾曼征服對近代英國的形成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而諾曼征服的征服者就是來自法國諾曼地區。從諾曼征服到公元1214年之間,英格蘭的諾曼國王還曾經長期保有大量法國領地,所以的歷史上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英法的很多領土就曾經是一個國家。

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諾曼征服之後曾經同時領有英格蘭地區和法國大片領土的安茹帝國

而在公元1214年,法國國王腓力將英格蘭國王約翰逐出了法國領土。但這卻沒有使兩國曆史脫鉤,相反在之後幾年英國的亂局中,一些英格蘭貴族甚至將法國國王路易八世迎到英格蘭,遵奉他為英格蘭國王,而且路易八世就任英格蘭國王之後,連英格蘭的死對頭蘇格蘭都向其稱臣,也就是說當時其實出現過一個英法聯合王國。但很快路易八世和英格蘭貴族鬧翻,被迫放棄了英格蘭的王位。而此後英格蘭在法國北部保留了一小塊封地,但在公元1337年,這塊封地又成了英法百年戰爭爆發的誘因。最終結果100多年大戰之後,英國被逐出法國的主體地區,公元1558年又喪失了在法國最後的領地加萊,此後英國和法國才基本上相互脫鉤,各自走各自民族國家的道路了。

德國成英法“媒人”

但進入20世紀之後,隨著德國在統一之後的迅速崛起,英法兩國感受到了共同的威脅,開始放棄彼此在海外爭奪殖民地,轉而尋求一致對付德國的對策。1904年,英法兩國簽署《英法協約》,正式結盟。

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1904年《英法協約》的宣傳畫,圖中文字的意思是“溫暖協約”

而英法的盟友關係一直維持到了二戰爆發。1939年,二戰爆發之後,英法還很快成立了英法最高戰時理事會,而曾擔任其下設的英法協調委員會負責人的法國人讓·莫奈當時就提出,希望在戰後建立歐羅巴合眾國。1940年法德戰爭爆發之後,法國迅速走到了失敗邊緣。雖然當時法國總理保羅·雷諾和英國政府都不希望法國投降,但法國內閣裡,主張向德國投降,以實現停戰的意見卻佔了上風。

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在一定程度上,提出英法聯盟國家是為了支持希望堅持抵抗的法國總理保羅·雷諾

而為了挽回局面,特別是為了防止一旦法國投降,實力強大的法國海軍落入納粹手中,英法一些外交人士迅速提出了建立英法聯盟的方案,儘管當時丘吉爾曾對此方案持懷疑態度,但英國戰時內閣多數成員卻表示支持。6月16日,支持保羅·雷諾不投降態度的戴高樂也抵達倫敦,而他對丘吉爾說:

必須採取一些非常行動以支持雷諾,使法國政府同意繼續戰爭。

然後他讓丘吉爾和雷諾在電話上直接通話,使兩人就兩國結成聯盟國家達成一致。然後戴高樂立即與一些英國官員就英法民眾共同國籍以及共同的外貿和貨幣政策等具體內容達成了一致,英國戰時內閣也在當天批准了這個方案。方案文本里明確聲明:

法國和英國將不再是兩個國家,而是結成一個法英聯盟國家。聯盟國家將制定共同的國防、外交、財政和經濟政策,所有法國公民將立即獲得英國公民權,所有英國臣民也將立即成為法國公民。

"

最近這幾年,英國脫歐的事鬧得沸沸揚揚,英國大有和包括法國在內的整個歐洲分道揚鑣的勢頭。應該說英國和歐陸國家之間的不睦與隔閡由來已久,英國現在的舉動也並不讓人意外。但英國和法國雖然歷史上恩怨無數,在20世紀中葉卻也曾在兩次危機時刻變得親如一家,甚至曾兩次考慮過合併成為一個國家,那麼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最終雙方又為何沒能合併呢?


英法的歷史淵源

其實英法雖然在歷史上矛盾重重,甚至有過百年戰爭這樣長期敵對的歷史,但英法兩國從一開始卻也是有很深淵源的兩個國家。首先雖然現代英國是一個以英格蘭人為主要民族的國家,但英國曆史上發生在公元1066年的諾曼征服對近代英國的形成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而諾曼征服的征服者就是來自法國諾曼地區。從諾曼征服到公元1214年之間,英格蘭的諾曼國王還曾經長期保有大量法國領地,所以的歷史上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英法的很多領土就曾經是一個國家。

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諾曼征服之後曾經同時領有英格蘭地區和法國大片領土的安茹帝國

而在公元1214年,法國國王腓力將英格蘭國王約翰逐出了法國領土。但這卻沒有使兩國曆史脫鉤,相反在之後幾年英國的亂局中,一些英格蘭貴族甚至將法國國王路易八世迎到英格蘭,遵奉他為英格蘭國王,而且路易八世就任英格蘭國王之後,連英格蘭的死對頭蘇格蘭都向其稱臣,也就是說當時其實出現過一個英法聯合王國。但很快路易八世和英格蘭貴族鬧翻,被迫放棄了英格蘭的王位。而此後英格蘭在法國北部保留了一小塊封地,但在公元1337年,這塊封地又成了英法百年戰爭爆發的誘因。最終結果100多年大戰之後,英國被逐出法國的主體地區,公元1558年又喪失了在法國最後的領地加萊,此後英國和法國才基本上相互脫鉤,各自走各自民族國家的道路了。

德國成英法“媒人”

但進入20世紀之後,隨著德國在統一之後的迅速崛起,英法兩國感受到了共同的威脅,開始放棄彼此在海外爭奪殖民地,轉而尋求一致對付德國的對策。1904年,英法兩國簽署《英法協約》,正式結盟。

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1904年《英法協約》的宣傳畫,圖中文字的意思是“溫暖協約”

而英法的盟友關係一直維持到了二戰爆發。1939年,二戰爆發之後,英法還很快成立了英法最高戰時理事會,而曾擔任其下設的英法協調委員會負責人的法國人讓·莫奈當時就提出,希望在戰後建立歐羅巴合眾國。1940年法德戰爭爆發之後,法國迅速走到了失敗邊緣。雖然當時法國總理保羅·雷諾和英國政府都不希望法國投降,但法國內閣裡,主張向德國投降,以實現停戰的意見卻佔了上風。

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在一定程度上,提出英法聯盟國家是為了支持希望堅持抵抗的法國總理保羅·雷諾

而為了挽回局面,特別是為了防止一旦法國投降,實力強大的法國海軍落入納粹手中,英法一些外交人士迅速提出了建立英法聯盟的方案,儘管當時丘吉爾曾對此方案持懷疑態度,但英國戰時內閣多數成員卻表示支持。6月16日,支持保羅·雷諾不投降態度的戴高樂也抵達倫敦,而他對丘吉爾說:

必須採取一些非常行動以支持雷諾,使法國政府同意繼續戰爭。

然後他讓丘吉爾和雷諾在電話上直接通話,使兩人就兩國結成聯盟國家達成一致。然後戴高樂立即與一些英國官員就英法民眾共同國籍以及共同的外貿和貨幣政策等具體內容達成了一致,英國戰時內閣也在當天批准了這個方案。方案文本里明確聲明:

法國和英國將不再是兩個國家,而是結成一個法英聯盟國家。聯盟國家將制定共同的國防、外交、財政和經濟政策,所有法國公民將立即獲得英國公民權,所有英國臣民也將立即成為法國公民。

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戴高樂和丘吉爾是英法聯盟國家的積極推動者

但雖然戴高樂和雷諾對這個方案熱情很高,法國內閣的其他人卻對它沒什麼興趣。在當天下午5點舉行的法國內閣會議上,許多法國內閣成員將其稱為英國為了竊取法國海外殖民地而耍的最後伎倆,並認為對法國來說,成為德國的一個省也比成為英國領地要強。當時在內閣裡激烈倡導與德國媾和的貝當更是表示如果接受這個方案就是“與死屍結盟”。雷諾看到英法合併方案通過無望之後辭去了總理職務,之後法國政府由貝當主導開始與德國媾和,英法聯盟國家方案宣告破產。

帝國解體邊緣再萌合併念頭

而最終二戰結束時雖然英法也成為了戰勝國,但其全球殖民帝國卻收到很大削弱,二戰之後民族獨立浪潮席捲全球,英法殖民帝國走到了崩潰的邊緣。1956年7月,埃及總統納賽爾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而此前在蘇伊士運河公司裡,英法兩國分別佔有41%和52%的股份,而且蘇伊士運河是連接歐洲英法兩國本土和東方大量殖民地的重要航道,如果蘇伊士運河被埃及成功收歸國有,那麼英法殖民帝國解體就基本成了定局。

因此英法兩國為了挽救自己的殖民帝國,做了最後的掙扎,他們和以色列一同組建了一支聯軍,在1954年10月29日由以色列對埃及不宣而戰,之後英法立即以保護蘇伊士運河安全為由,出兵蘇伊士運河,試圖挫敗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企圖。這次事件史稱蘇伊士危機,最終在美蘇的共同反制之下宣告失敗。

"

最近這幾年,英國脫歐的事鬧得沸沸揚揚,英國大有和包括法國在內的整個歐洲分道揚鑣的勢頭。應該說英國和歐陸國家之間的不睦與隔閡由來已久,英國現在的舉動也並不讓人意外。但英國和法國雖然歷史上恩怨無數,在20世紀中葉卻也曾在兩次危機時刻變得親如一家,甚至曾兩次考慮過合併成為一個國家,那麼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最終雙方又為何沒能合併呢?


英法的歷史淵源

其實英法雖然在歷史上矛盾重重,甚至有過百年戰爭這樣長期敵對的歷史,但英法兩國從一開始卻也是有很深淵源的兩個國家。首先雖然現代英國是一個以英格蘭人為主要民族的國家,但英國曆史上發生在公元1066年的諾曼征服對近代英國的形成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而諾曼征服的征服者就是來自法國諾曼地區。從諾曼征服到公元1214年之間,英格蘭的諾曼國王還曾經長期保有大量法國領地,所以的歷史上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英法的很多領土就曾經是一個國家。

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諾曼征服之後曾經同時領有英格蘭地區和法國大片領土的安茹帝國

而在公元1214年,法國國王腓力將英格蘭國王約翰逐出了法國領土。但這卻沒有使兩國曆史脫鉤,相反在之後幾年英國的亂局中,一些英格蘭貴族甚至將法國國王路易八世迎到英格蘭,遵奉他為英格蘭國王,而且路易八世就任英格蘭國王之後,連英格蘭的死對頭蘇格蘭都向其稱臣,也就是說當時其實出現過一個英法聯合王國。但很快路易八世和英格蘭貴族鬧翻,被迫放棄了英格蘭的王位。而此後英格蘭在法國北部保留了一小塊封地,但在公元1337年,這塊封地又成了英法百年戰爭爆發的誘因。最終結果100多年大戰之後,英國被逐出法國的主體地區,公元1558年又喪失了在法國最後的領地加萊,此後英國和法國才基本上相互脫鉤,各自走各自民族國家的道路了。

德國成英法“媒人”

但進入20世紀之後,隨著德國在統一之後的迅速崛起,英法兩國感受到了共同的威脅,開始放棄彼此在海外爭奪殖民地,轉而尋求一致對付德國的對策。1904年,英法兩國簽署《英法協約》,正式結盟。

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1904年《英法協約》的宣傳畫,圖中文字的意思是“溫暖協約”

而英法的盟友關係一直維持到了二戰爆發。1939年,二戰爆發之後,英法還很快成立了英法最高戰時理事會,而曾擔任其下設的英法協調委員會負責人的法國人讓·莫奈當時就提出,希望在戰後建立歐羅巴合眾國。1940年法德戰爭爆發之後,法國迅速走到了失敗邊緣。雖然當時法國總理保羅·雷諾和英國政府都不希望法國投降,但法國內閣裡,主張向德國投降,以實現停戰的意見卻佔了上風。

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在一定程度上,提出英法聯盟國家是為了支持希望堅持抵抗的法國總理保羅·雷諾

而為了挽回局面,特別是為了防止一旦法國投降,實力強大的法國海軍落入納粹手中,英法一些外交人士迅速提出了建立英法聯盟的方案,儘管當時丘吉爾曾對此方案持懷疑態度,但英國戰時內閣多數成員卻表示支持。6月16日,支持保羅·雷諾不投降態度的戴高樂也抵達倫敦,而他對丘吉爾說:

必須採取一些非常行動以支持雷諾,使法國政府同意繼續戰爭。

然後他讓丘吉爾和雷諾在電話上直接通話,使兩人就兩國結成聯盟國家達成一致。然後戴高樂立即與一些英國官員就英法民眾共同國籍以及共同的外貿和貨幣政策等具體內容達成了一致,英國戰時內閣也在當天批准了這個方案。方案文本里明確聲明:

法國和英國將不再是兩個國家,而是結成一個法英聯盟國家。聯盟國家將制定共同的國防、外交、財政和經濟政策,所有法國公民將立即獲得英國公民權,所有英國臣民也將立即成為法國公民。

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戴高樂和丘吉爾是英法聯盟國家的積極推動者

但雖然戴高樂和雷諾對這個方案熱情很高,法國內閣的其他人卻對它沒什麼興趣。在當天下午5點舉行的法國內閣會議上,許多法國內閣成員將其稱為英國為了竊取法國海外殖民地而耍的最後伎倆,並認為對法國來說,成為德國的一個省也比成為英國領地要強。當時在內閣裡激烈倡導與德國媾和的貝當更是表示如果接受這個方案就是“與死屍結盟”。雷諾看到英法合併方案通過無望之後辭去了總理職務,之後法國政府由貝當主導開始與德國媾和,英法聯盟國家方案宣告破產。

帝國解體邊緣再萌合併念頭

而最終二戰結束時雖然英法也成為了戰勝國,但其全球殖民帝國卻收到很大削弱,二戰之後民族獨立浪潮席捲全球,英法殖民帝國走到了崩潰的邊緣。1956年7月,埃及總統納賽爾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而此前在蘇伊士運河公司裡,英法兩國分別佔有41%和52%的股份,而且蘇伊士運河是連接歐洲英法兩國本土和東方大量殖民地的重要航道,如果蘇伊士運河被埃及成功收歸國有,那麼英法殖民帝國解體就基本成了定局。

因此英法兩國為了挽救自己的殖民帝國,做了最後的掙扎,他們和以色列一同組建了一支聯軍,在1954年10月29日由以色列對埃及不宣而戰,之後英法立即以保護蘇伊士運河安全為由,出兵蘇伊士運河,試圖挫敗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企圖。這次事件史稱蘇伊士危機,最終在美蘇的共同反制之下宣告失敗。

法國英國近代兩次考慮合併,當時是什麼情況,最終為何流產?

蘇伊士危機期間出兵埃及的英軍坦克

而在危機期間,法國還同時出現了經濟危機,處境極為艱難。因此在聯合制定軍事行動方案期間,法國總理居依·莫萊在9月10日訪問英國時向英國首相安東尼·艾登提議法英建立聯盟國家,以聯合應對當時的難關。他當時建議雙方公民國籍合併,並同意新國家的元首由英國女王擔任。而根據事後一些資料顯示,法國人甚至連新國家的名字都想好了,叫Frangleterre,翻譯過來差不多就是“法格蘭國”,但英國政府拒絕了這個提議。之後莫萊又提出法國要進入英聯邦,英國政府猶豫了幾個月之後也拒絕了這個請求。


而在蘇伊士危機以英法的失敗告終,和英國聯合的意圖又破產之後,法國把目光轉向歐洲大陸,不到1年之後,法國與西德、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一同簽署了《歐洲經濟共同條約》,開始與歐洲大陸國家一同構建歐洲經濟共同體,也就是後來的歐盟。所以從這個角度,可以說法英聯盟國家的破產,也是歐盟得以誕生,乃至現代歐洲政治經濟秩序得以建立的主要促成因素之一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