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永野修身為什麼沒有山本五十六名氣大

二戰 永野修身 山本五十六 日本 歷史人物事件 2017-06-23

二戰永野修身為什麼沒有山本五十六名氣大

永野修身不像其他日本海軍將星那樣有名,原因在於,永野在日本海軍中擔任一線作戰指揮任務的時間並不長。但永野憑藉其相對開放的思維和激進主張,在日本海軍中發揮了相當大的決策作用。

1900年從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畢業後,永野修身歷任日俄戰爭重炮隊隊長、嚴島號炮術長。1910年從日本海軍大學校畢業後,任駐美武官並在哈佛留學,其後便在仕途上一路平步青雲。1923年晉升海軍少將,1927年升任海軍中將並擔任了母校江田島軍校的校長,並在校長任內推行美式的道爾頓教育法,形成了著名的海軍“江田島”精神,為海軍軍校帶來了全新的生氣。

永野修身後於1930年轉任海軍軍令部次長,任內在中日上海“一·二八事變”中積極調動日本海軍,給中國軍民帶來了巨大傷害,僅閘北一帶就有數十萬人無家可歸。

1934年,正值53歲盛年的永野修身升任海軍大將,任內代表日本政府宣佈退出倫敦裁軍條約。1936年“二二六兵變”之後出任海軍大臣,提拔山本五十六為海軍次官,並大刀闊斧地對海軍將領進行調整,解除許多親美派將官的職務,和陸軍大臣寺內壽一一道推動了日本海陸軍擴軍計劃,規劃建造了在二戰中幾乎百無一用的大和號和武藏號戰列艦,並參與制定了以擴張為目的的“基準國策”。

永野修身在1937年12月從短暫的聯合艦隊司令官任上調任軍事參議官,暫時遠離了海軍決策的核心層。二戰永野修身為什麼沒有山本五十六名氣大

日本的海陸軍之爭

在永野半“賦閒”的時光裡,日本陸軍將官正在積極醞釀著德意日的三國軍事同盟。1938年,基於德意日三國的“防共協定”而組建軍事同盟的構想方才由日本陸軍部分軍官開始策劃。而到1939年,這一設想剛在高層中公開,就遇到了來自海軍大臣米內光政、次官山本五十六、軍務局長井上成美等親美派海軍將官的強烈反對。

其間原因倒也不復雜:一旦締結同盟,意味著日本會捲入同美國的戰爭,而日本海軍基本沒有勝算。當時,支持米內的山本五十六判斷:“憑日本的國力,不可能在以美國為對手的戰爭和造艦競賽中取勝。”

海軍和陸軍之間的這場爭論一時間非常激烈,甚至一度傳出米內光政和山本五十六遭暗殺的消息。山本五十六甚至在當時留下了一份遺書,表述了自己身願戰死沙場而遺憾死於暗殺的“報國遺志”。

這場爭論持久不下,延緩了德意日三國締結同盟的過程。與此同時,當時的美國國內其實並無與德日等國開戰的輿論基礎和戰爭準備。也即是說,如果日本不主動挑起太平洋戰爭,那麼它完全有可能保持部分中立態勢直至二戰結束。

然而,伴隨蘇德締結互不侵犯條約、日本落敗於諾門罕戰役,又遇上美國通告廢除《日美通商航海條約》,在錯綜複雜的局勢之下,繼任的阿部信行內閣宣佈不干涉在歐洲爆發的戰爭,這場爭論隨即告一段落。但帶來的另一個後果則是,米內和山本等親美派被調離決策的中心。二戰永野修身為什麼沒有山本五十六名氣大

被抬出來的永野修身

與此同時,德國在1939—1941年的戰事上獲得局部勝利,尤其是海上藉助潛艇開展的“狼群作戰”取得了驚人成績。目睹德國技術力量發揮出的巨大戰爭能力,日本海軍中的“親德派”聲勢迅速壯大,海軍親德化傾向已成定局。至1940年9月,軍令部裡從事實務工作的人已經基本轉換為親德派。

1941年初,遭遇美國停止通商條約和石南亞的石油資源,於是,德日同盟的主張被重新提出。

永野修身雖然在艦隊發展方面主張激進,但他並不主張日美開戰。究其原因,可能跟他曾在美國留學並擔任武官的經歷有關。

而在1941年4月開戰前夕,日本天皇出於避免皇族承擔戰爭責任的考慮,讓永野修身替代皇族伏見宮博恭王出任海軍軍令部長,由島田繁太郎接任參與海軍大臣。有意思的是,島田本身也不主張對美開戰,但被伏見宮博恭王罵了幾句之後又趕快表態:“如果是因為我海軍大臣一個人反對而貽誤了戰機就太對不起了。”二戰永野修身為什麼沒有山本五十六名氣大

其實從履歷上來說,辭任首相的米內光政和已被解除現役的百武源吾更應該出任海軍軍令部長的職務,但這兩位在海軍裡是出了名的反對對美開戰派。而把同樣反對開戰的永野修身拉來當軍令部長,這說明海軍阻止日本對美開戰的可能其實並未禁絕。

糊塗的戰爭決策

一直以來,永野修身的腦子似乎都有些糊塗。例如,在最終選定偷襲珍珠港的具體時間時,永野修身竟然認為“12月8日是星期一,我們認為星期天玩回來的米國官兵精疲力盡的時候最好,所以做了這個決定”。而日本的12月8日是美國的12月7日,美國兵們正是星期天休息。事後,永野修身得了個“精疲力盡大將”的外號。

在決定是否與美開戰的關鍵時刻,身處主戰派包圍的永野似乎也在犯糊塗。他認為,如果日本能夠接管英國和荷蘭的殖民地,而沒有直接攻擊美國,那麼美國也就不會對日宣戰。所以,永野同意了南進作戰的主張,批准《當前形勢下帝國海軍應採取之態度》,確立了海軍對外發動戰爭的立場。

同時,永野拿出了另一套說辭——如果不對外擴張以獲得石油資源,那麼日本海軍堅持一年之後便會完蛋;如果對英美開戰,那麼兩年之後就會戰敗,因而被稱為“亡國論”。此中,永野的動機在於盡力縮小日本在南進軍事行動中的戰爭範圍,避免與美國開戰。

不過,戰爭的決策已經定下,又豈能輕易控制住範圍。

批准偷襲珍珠港

從美國的角度來說,雖然事前收到許多關於日本即將偷襲珍珠港的情報,但美國人壓根不相信日本人會對自己開戰。畢竟,美國的海軍實力超出日本許多,一旦開戰,勝負似乎馬上就能見出分曉。

那麼,如何開戰呢?這時候,被丟到海軍當聯合艦隊司令的山本五十六制定了一個驚人的作戰計劃——直接攻擊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珍珠港,把美國的海軍力量全部集中消滅。這個計劃劍走偏鋒,在海軍將領中引發巨大的爭議。二戰永野修身為什麼沒有山本五十六名氣大

方案報到永野修身這裡,他的反應有兩種說法:一是山本威脅說如果不批准就辭職,於是永野勉強批准了這一方案;另一說則是,永野看到這個方案後說“既然山本要乾的話就讓他去好了”,於是批准了這個方案。兩種說法都指向一個結果,即永野修身其實已經失去阻擋戰爭發生的能力,陷入“下克上”的泥潭之中。

此後,無論永野修身如何堅定地鼓吹戰爭,都免不了日本人最終落敗的下場。1944年,永野修身被迫辭去軍令部長的職務,以天皇最高海軍顧問的身份活動到戰爭結束。戰後,在庭審中他承認了自己在對美國開戰和襲擊珍珠港事件中的主導作用,而沒有把責任推給死去的山本五十六和南雲忠一。但未及判決,1947年1月5日,他便因肺炎病死於巢鴨監獄。

山本五十六大將是日本刻意塑造出來的一尊神像。為的是愚弄百姓和下級官兵,讓他們認為指揮他們戰鬥的是新一代的東鄉平八郎、新一代的伊東佑亨。東鄉帶日本打贏了俄國,伊東帶日本打贏了大清,所以山本也可以帶日本打贏美國。

這場造神運動使得才幹並不突出的山本五十六名聲大振。加上珍珠港輝煌的勝利,山本理所應當的成為了日本最著名的將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