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為什麼爆發得那麼快?

關於二戰,人們的興趣似乎降不下來。關於二戰的研究也是成果輝煌。關於二戰起源,我們學習的常是這樣的觀點:由於英法等國執行“綏靖政策”,坐視希特勒吞併捷克,墨索里尼入侵埃塞俄比亞;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國際聯盟只派了“李頓調查團”走走過場;英法等帝國主義的姑息慫恿,使納粹有恃無恐地挑起了戰爭。

二戰為什麼爆發得那麼快?

二戰為什麼爆發得那麼快?


戰爭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發動的,它是有動機和意圖驅使的,戰爭不是客觀的或註定的。一場戰爭打不打得起來,什麼時候打起來,最後都必須落實到積極主動或比較積極主動發動戰爭的一方的開戰決策方面。

由於一戰的災難記憶猶新,二戰爆發前,英法等國的政治家一直在外交上作努力,力圖制止新的大戰,但結果恰恰相反,二戰沒有被制止或推遲,反而提前爆發了。

二戰為什麼爆發得那麼快?

英法在一戰中已經遭受重創,國力大大衰退,並且兩國在1916年一1918年陷於消耗財力、物力、人力卻毫無戰果,其當權者懊悔不已:不應該抱著短期決出勝負的盤算和僥倖心理,冒然衝進戰場。因此,二戰前英法在外交上所走的每一步棋都是很謹慎的。在和平還有希望時,英法寧可做出妥協讓步,於是,綏靖政策出現了。問題是:英法對德、意、日的讓步和妥協,必須付出代價,英法當然不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那就只有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中國、埃塞俄比亞的領土被佔,捷克、奧地利喪失主權,英法便只能旁觀放任了。

當波蘭和羅馬尼亞受到德國威脅時,英國竟然對波蘭和羅馬尼亞提出保證(當時英國根本不具備保護波蘭、羅馬尼亞的條件),這大大地震驚到了希特勒,但他認為英國人頭腦冷靜而有理牲,能夠感情受到理智的控制,因而相信他們除非能得到蘇聯的支持戶杏則決不會為了波蘭而輕易投入戰爭。所以,希特勒積極與蘇聯交涉,希望得到蘇聯的不干涉態度。英國的積極舉措反而促進了德蘇和解,也引發了希特勒侵波計劃的提前。

二戰為什麼爆發得那麼快?

其實在德意結盟之前,他們之間是有矛盾的,德國不是墨索里尼要尋找的盟國,意大利也不是希特勒尋求的結盟對象。但是由於英法外交上的失誤,在不該強硬的地方強硬,不該讓步的地方反而遷就。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是:像希臘、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本來是忠實支持國際聯盟的,在目睹國聯對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事件的處置時,他們卻只得奉行四散潰逃的政策。國際聯盟對意大利的撫慰收到了相反的效果,非但沒使意大利站到西方列強一邊反對德國,反而使墨索里尼和希特勒成了盟友。英法企圖孤立德國,但最終卻導致了“羅馬一柏林軸心”的形成。

歷史研究表明,納粹德國聯合意大利、日本發動戰爭是必然,法西斯要爭奪“生存空間”,建立“新秩序”,必然要通過戰爭手段來實現。

那麼,西方主要大國的政策能做到的只是延緩、推遲大戰,或使大戰提前爆發。是的,英法等國的外交政策做到了讓二戰提前。

(參考與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