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敦刻爾克”,他一人拯救150萬人,打破日本滅亡中國美夢

二戰 敦刻爾克 日本 盧作孚 林間野史 林間野史 2017-09-07

導讀:今年的9月2日,距離二戰結束已經72年的歷史,但是戰爭的硝煙並沒有就此在世界上消失,雖然沒有發生類似二戰這樣的規模宏大的戰爭,但世界仍不太平。很多人回顧二戰能全面勝利,和歐洲的一次大撤退離不開關係,這就是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我看過很多的西方歷史學者評價此次撤退為二戰反法西斯盟軍留下了種子,其歷史影響巨大。

“敦刻爾克大撤退”為英法聯軍保存了軍隊的士兵,為後期反攻西歐大陸儲備了軍事人才,但是我們仔細回顧東西方的戰場會發現,中國也有一次撤退,其歷史影響不亞於“敦刻爾克大撤退”。

中國版“敦刻爾克”,他一人拯救150萬人,打破日本滅亡中國美夢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的工業當時全面集中東部沿海城市,一旦中國的工業企業落入日本人手中或被戰爭破壞,將會對中國的持續作戰造成嚴重的影響。戰爭,不僅僅是軍事人才的投入,更需要工業帶來的經濟上的支撐,如果沒有中國工業及時的往西南遷移,那麼二戰的勝利可能還要推後多少年?

那麼中國工業大量內遷中就有這樣一個人,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他就是盧作孚。

盧作孚,重慶合川人,是我國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農村社會工作先驅。他自幼家境貧苦,輟學後通過自學成才,終於創辦了民生公司,當時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建國初年,毛澤東曾對黃炎培說: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有4個人是我們萬萬不可忘記的,他們是:搞重工業的張之洞;搞紡織工業的張謇;搞交通運輸業的盧作孚;搞化學工業的範旭東。盧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三大領域,並且在幾個方面都各有成就。

中國版“敦刻爾克”,他一人拯救150萬人,打破日本滅亡中國美夢

1938年,武漢失守,大量的後撤重慶的人員和遷往工廠的物資達到了10噸,屯集在宜昌無法運走。這期間的日軍飛機頻繁的轟炸,這時盧作孚只有加緊速度,想盡一切辦法把中國兵工企業運到重慶。否則一旦這些重要的物資遭到破壞,將會給中國抗戰帶來諸多的問題。

盧作孚集中民生公司的所有船隻和人員積極搶救這些物資,採用了分段運輸,晝夜不停的搶運,完全顧不上日軍飛機的轟炸,經過將近40天的瘋狂搶運,終於在宜昌淪陷於日軍之手時,將全部的工業物資和人員運到了四川,這次撤退保留了中國工業的基礎,為日後抗戰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版“敦刻爾克”,他一人拯救150萬人,打破日本滅亡中國美夢

據統計,此次中國工業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民生公司損失輪船16艘,116名民生員工不幸犧牲,61人受傷致殘,經濟損失達400萬。由於及時的搶運,等到日軍佔領宜昌時,整座宜昌變成了空城。此次搶運的不單單是中國工業物資,還有運送各部隊士兵、傷兵、難民達150萬餘人,貨物共達到100多萬噸。當日軍面對這座空城時,日本軍方做出重要的檢討:認識到這次中國工業搶運的積極作用,如果能在攻佔武漢的時一起攻佔宜昌,那麼其戰略價值就大不一樣了,中國的民族工業必定將滅亡。

中國版“敦刻爾克”,他一人拯救150萬人,打破日本滅亡中國美夢

盧作孚的一生,都在積極地為抗日戰爭做出一箇中國人的責任,撤退完成後,他也因勞累過度,身體日漸消瘦。以至於後來身患重病,但是卻一直還在積極的做著抗日的活動。

這場“中國實業界的敦刻爾克”,正是由盧作孚指揮帶領著中國人完成的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之舉。然而現實是他的行為並不為很多國人所知曉,但是我們在看《敦刻爾克》的電影時,也應想到盧作孚為中國抗戰的付出。

盧作孚,他的愛國情懷,不應被遺忘,理應被國人銘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