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花14年在中國找一種東西,結果因為找不到,二戰戰敗了

二戰 日本 軍事歷史 石油 潮人茶語蟲二狗 2017-04-04

文/虢洛西

1941年12月,太平洋瓦胡島的上空突然響起了一陣“嗡嗡”聲。不久,隨著一聲巨響震破天際,無數的爆炸讓島上的設施和人們陷入了一片火海……

日本曾花14年在中國找一種東西,結果因為找不到,二戰戰敗了

珍珠港告急,太平洋戰爭爆發了!

這是日本孤注一擲的軍事行動。由於日本在北方的對蘇作戰失敗,加上美國封鎖了日本的原油貿易渠道,導致日本已經徹底失去了石油這一重要的戰爭資源的來源。

日本曾花14年在中國找一種東西,結果因為找不到,二戰戰敗了

於是,為了爭奪東南亞的油田,保證自己的戰爭機器能夠繼續運轉下去,日本軍部決定做一次賭博,發動了著名的珍珠港之戰。隨後,日軍蜂擁闖入東南亞地區,兵鋒直指印尼油田。

但是,眾所周知,在中國的東北地區,其實還存在著兩個油田:遼河油田和大慶油田。相比印尼油田在二戰期間1040萬噸的年產量,遼河油田的年產量則分別達到了更高的1500萬噸和5000萬噸。而印尼油田一年的產量,則可以支撐日本持續進行3年的戰爭。

日本曾花14年在中國找一種東西,結果因為找不到,二戰戰敗了

可想而知,如果日本在二戰期間佔領了遼河油田和大慶油田,後果肯定不堪設想!

那麼,為什麼日本在佔領東北長達14年的時間裡沒有找到遼河油田和大慶油田呢?難道是他們完全沒有去找嗎?

其實不是的。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之前,其實一直很努力地在東北尋找石油。他們的滿鐵調查部甚至走遍了遼寧海邊的任何一塊地方,軍方的飛機也飛遍了東北地區的上空,可就是沒有找到。

日本曾花14年在中國找一種東西,結果因為找不到,二戰戰敗了

但其實,日本空軍有一次從大慶地區上空飛過時,飛行員就看到了當地草甸子的水面上有一些奇怪的黑色油膜狀漂浮物。他們隨後向上級報告了好幾次,可就是沒有得到上級的理睬。

這麼重要的報告,為什麼竟會得到求石油若渴的日本軍方的無視呢?

原來,在當時的日本專家看來,石油這種資源必須是在海洋沉積型的地質裡才能形成,因此只有在海邊才比較有可能找到石油。也因此,日本軍方和滿鐵調查部將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遼寧的沿海地區,對來自內陸地區的報告置之不理也就不難怪了。

日本曾花14年在中國找一種東西,結果因為找不到,二戰戰敗了

那麼,找了14年,為什麼日本也沒有辦法在遼寧找到遼河油田呢?這就和當時日本的技術是有關的了。

在二戰期間,日本的石油勘測技術只能深入到地下2000米。而遼河油田的位置,則是存在於地下6000米。當時,日本人其實就曾站在遼河油田的地表上方,可是由於勘測技術不夠,他們只能無功而返。

日本曾花14年在中國找一種東西,結果因為找不到,二戰戰敗了

黃昏下拍攝的遼河油田美麗至極

而遼河油田的大規模勘測和開發,則是到1970年才開始。當遼河油田開採的消息傳出時,已經是日本無條件投降15年之後的事了。而在日本軍國主義的政客們看到這則消息時,也無不捶胸頓足。他們曾因此大為感嘆地說:“當時我們曾經站在這片油田的正中央,卻沒找到石油!”

這或許就得冥冥中的註定。由於對蘇作戰失敗,導致日本無法爭奪蘇聯境內的資源;再加上在東北地區和兩大油田擦肩而過,日本只能孤注一擲,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從而更加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滅亡!

日本曾花14年在中國找一種東西,結果因為找不到,二戰戰敗了

如今,我們慶幸日本在石油勘測上的失誤以及後來的戰敗的同時,卻不得不承認:日本的這一系列失敗,反而為後來我們的東北地區換來了一片安寧。這又是為什麼呢?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日本真的找到了石油,進入東北的百萬蘇軍難道會撤走嗎?

日本曾花14年在中國找一種東西,結果因為找不到,二戰戰敗了

是的,其實深陷戰爭泥潭的日本肯定也註定不能再支撐多少年。當百萬蘇軍進入東北之後,日本也會註定戰敗。但是,若日本找到的油田被蘇軍佔領,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蘇聯軍隊必定不會撤離東北。如果此事真的發生,那麼二戰結束後的中國,則不僅僅是國內戰爭這麼簡單。在東北地區,也必定會有更多的摩擦,甚至是大戰發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