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信被“做空”?看國內二手車電商“五大亂象” 與“四大根源”

優信被“做空”?看國內二手車電商“五大亂象” 與“四大根源”

4月16日,納斯達克上市的二手車電商優信股價大跌至1.95美元,期間股價一度腰斬,跌幅超過50%。而4月16日,J Capital Research發佈名為《破爛流丟檸檬車,千萬別為這輛破車買單》(簡稱“檸檬報告”)的針對優信的調研報告,歷數了優信諸如虛高的交易、隱藏的債務、虛假的金額、循環的交易、誇大的庫存、吸走的現金和中國的慣犯等七項做空理由。而這份強烈賣空的報告被認為是導致優信股價大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日,西安奔馳女車主投訴維權事件揭開了4S店收取所謂“金融服務費”的行業潛規則,實際上除線下4S店外,這種現象在二手車交易電商平臺更是常見。據網經社瞭解,除虛假交易等問題外,優信二手車目前正深陷“套路貸”質疑。而2016年央視315晚會也將目光聚焦到二手車電商,其中二手車電商“車易拍”涉嫌信息造假,欺騙買賣雙方,從中賺取差價的行為被曝光。

據網經社研究表明,目前二手車電商行業不僅玩家眾多,而且模式多異,主要有以下四大類:

(1)B2B競拍模式,包括優信集團旗下“優信拍”、汽車街、車易拍;

(2)C2B競拍模式,包括車置寶、天天拍車、車開新、車好多旗下“車速拍”、大搜車、淘車、邁邁車等;

(3)C2C模式,包括瓜子二手車、人人車、好車無憂等;

(4)B2C模式,包括優信二手車、車貓網、99好車、人人網旗下“開心汽車”、車王、優車誠品。

另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監測顯示,目前二手車電商主要存在五大亂象:平臺數據造假(交易量、買家數和庫存量涉嫌虛假)、虛假宣傳(違反廣告法、誇大其詞)、承諾服務難兌現(檢測、保養、退換貨等)、“套路貸”,以及備受吐槽的汽車質量(泡水車、事故車、汽車裡程數造假)。

二手車電商行業“五大亂象”由來已久

據國內知名第三方電商投訴平臺“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檢測顯示,目前二手車電商行業“野蠻生長”同時也存在以下五大亂象:

亂象一:頭部平臺數據頻頻被指造假

有媒體報道,為了做大成交額,一些二手車電商平臺惡意刷單、數據造假。此前,有自稱天天拍車總部高管的人士自曝,直指公司存在利用關聯公司刷單、單臺車重複交易偽造成交量等問題,疑“做局”欺騙意向投資人。

而作為同行的優信二手車也指責瓜子二手車交易數據造假、破壞行業競爭秩序。1月30日,優信二手車在官微發佈《關於反對瓜子二手車交易數據造假、破壞行業競爭秩序的聲明》稱,瓜子二手車服務費“明收暗返”,虛增收入, “明收暗返”車輛佔保賣車比例預估超過30%。優信二手車聲明中提供案例顯示,消費者在瓜子二手車購買標價5萬元的轎車,合同價卻為5.45萬元,多收的 4500元由銷售人員私下返還。

亂象二:虛假宣傳

近年來,二手車電商行業競爭激烈,而洗腦式的廣告一家比一家打得響。其中以瓜子二手車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賣家多賣錢,買家少花錢”、“創辦一年,成交量就已遙遙領先”最為典型。

2017年業務模式接近的人人車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將瓜子二手車告上法庭,指控其利用明星代言人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進行虛假宣傳,在廣告中使用“遙遙領先”、“全國領先”等內容誤導二手車買家和賣家。同時,消費者傅先生也起訴瓜子二手車及其代言人孫紅雷通過虛假廣告宣傳侵害消費者權益。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裁定瓜子二手車在其視頻廣告中使用的“創辦一年,成交量就已遙遙領先”的宣傳語,系虛假廣告,罰款1250萬元。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旻律師直言,二手車虛假宣傳問題由來已久,早在2017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就在其發佈的《汽車互聯網廣告真實性專題維權報告》中指出,在汽車投訴案件中,利用互聯網進行虛假宣傳的主要問題包括實際配置和性能與網絡宣傳不符、宣傳促銷方式與實際不符、利用微信等方式幫助宣傳後商家不兌現承諾、二手車已行駛里程或過戶等信息與網絡宣傳不符等。

李旻表示,我國《廣告法》規定,廣告主應當對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廣告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的構成虛假廣告。以瓜子二手車“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廣告宣傳為例,在實際操作中,該平臺要求在平臺購車的買家需向平臺繳納車款4%及以上的服務費,這與其廣告宣傳並不相符。如果此廣告是由瓜子二手車自行或者委託他人設計、製作、發佈的,且其廣告宣傳內容達到了引人誤解的程度,符合《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與服務有關的允諾等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的”情形,則該宣傳構成虛假廣告,可能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視情節輕重責令停止發佈廣告、處廣告費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吊銷營業執照。

此外,方超強律師認為,因為二手車電商“居間方”的性質,決定了其不會承擔銷售者責任。所以,如有二手車信息不真實或造假的情況,那麼在維權前,首先要明確是誰的責任,再來確定需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如果賣家是信息造假或者不如實交代真實車況的主要責任方,那麼可以通過二手車買賣合同,追究賣方的違約責任;如果造假信息大到足以影響買家是否購車的決定的,例如“事故車”、“泡水車”、“公里數造假”等,買家也可以主張依法撤銷合同,並追究賣家違約責任。

但是,現實中二手車平臺往往對於所售車量有過專業的檢測評價,消費者也往往是基於這些評測的信賴,才決定是否購車、以什麼價成交。因此,無論二手車平臺主觀上是否存在過錯,如果其檢查的,甚至於是擔保承諾的信息與車量真實情況不一致的,那麼其應當承擔兩個責任,一是退還服務費,二是就買家的損失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方超強補充道。

亂象三:承諾服務難兌現

二手車電商的亂象之一就是平臺承諾的服務難兌現,其中包括買車容易退車難、車輛檢測不過關、保養服務不完善等。

據“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就接到馬先生對“優信二手車”關於承諾服務不兌現的投訴。馬先生於2019年3月7日在“優信二手車”訂購一臺凱迪拉克轎車,由成都發往齊齊哈爾,期間只簽署了一份所謂知情確認書,並以轉賬方式支付了購車款10%的訂金32500元。3月19日,車輛到達齊齊哈爾,按照之前約定要求第二天對車輛進行檢測,但遭到齊市工作人員拒絕,並告知如果不想要可以退車。查看過後決定退車,工作人員卻說不能退了。門店還貼著“3天無理由退車”的字樣,沒有協議只交了訂金還沒付全款,為什麼不能退?後工作人員告知可以退,但我需要承擔全車款百分之十的違約金32500元。

此外,秦女士也投訴人人車保證金不退。2019年1月中旬通過“人人車”二手車賣了1臺小汽車,成交前交了1000元保證金,人人車承諾汽車過戶後20個工作日後退還保證金。汽車於2019年1月25日已過戶成功,但至今沒收到退回來的保證金。期間曾多次致電人人車客服,但客服總說已在走財務流程,但沒有具體退還時間,每次都是一拖再拖。

亂象四:“套路貸”頻發

二手車平臺上的“套路貸”問題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有媒體報道消費者在某線下二手車行購車時,經銷售推薦使用了“優信二手車”的貸款服務。對方表示,如果使用優信的二手車金融服務,消費者只需要付30%左右的首付就可以提車,剩下的車款分三年還完。且在開滿一年的時候即可提前還款,免收後兩年利息。但實際上,在正式簽約時,優信二手車的業務員卻讓消費者簽了一系列蓋了公章但未填寫的空白合同。等合同簽約完畢後,業務員才告知最後的貸款方案和月供情況,折算下來比最初二手車行所承諾的價格要高出近五萬元,僅比新車便宜了不到兩萬元的水平。

口頭承諾一定金額,採用空白信息貸款合約簽約,並給出和之前承諾價格不一致的總貸款金額,是大部分消費者遇到購車“套路貸”的固定模式。

孫先生向“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發來求助,稱在“優信二手車”訂購一臺奧迪轎車,平臺說可以首付一成購車,當時客服人員說支持30天包退,3天無理由退車,全程沒提過貸款利息利率的事情,且未說明收費標準。

後交了首付車都沒到就出貸款還款計劃,利息和手續費有些高,經過和家人商量決定退車,優信的工作人員說可以退,但是收取的服務費沒辦法退,只同意退車輛首付款17610元 ,收取的1500違章押金(第二年退給您)+1800GPS +120公戶管理費+車輛安全保障費(15.5*0.004*4=2480 相當於車子四年的盜搶險)2480+600抵押服務費不退還,一共是6500元。

亂象五:汽車質量問題頻發

很多消費者對二手車電商買車還是心有疑慮,汽車質量不過關是消費者擔心的主要問題。二手車市場的水太深,泡水車、事故車、行駛公里數造假,車輛經過修理裝修後已看不出原來的模樣,即便是老司機也很難判斷車質量的好壞,因此很容易矇混過關,只有真的上路了才能發現車輛的各種問題。

“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接到的張先生的投訴顯示,張先生在“優信二手車”購買一輛眾泰5008元,交車當天工作人員告知新給車換的機油。我表示半信半疑,去維修廠換的新機油。在放老機油的時候,這個小車竟然放出來7升的機油,懂車的人應該都知道,機油最多也就4升左右。剛購車2天,就出現發動機故障(發動機故障亮燈)、ABS故障、左後轉向燈不亮、玻璃水不噴水等各類問題。

針對二手車電商存的的種種問題,網經社-電子或是那怪物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李旻律師提醒廣大消費者,互聯網汽車平臺以線上交易場景為主,缺少線下服務體驗。因此,消費者在選擇此種購車方式時,要注意平臺對服務費、GPS費等費用的收取。消費者需要衡量自身消費習慣,選擇與自身情況相匹配的購車模式,儘量選擇提供線下購車體驗和服務的平臺。此外,在與平臺達成協議時,注意與自身權利義務有關的合同條款,對於不理解的專業詞彙或有疑惑的合同條款要求對接人員予以釋明,降低購車風險。

二手車電商行業亂象背後根源何在?

發展迅速的二手車電商亂象重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根源一:燒錢驅動,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進行法律權益部助理分析師蒙慧欣認為,近年來二手車電商平臺在廣告宣傳的投放可謂是“下血本”,但因此引發的同行之間的“對峙”、“天假罰款”等問題。二手車行業主要靠資本來驅動,行業不斷燒錢且沒有形成良好的行業發展模式,惡性競爭的後果是無法形成用戶黏性,行業之間同質化嚴重,沒有得到更好的創新,一成不變的後果就是行業發展停滯不前,行業中各種深坑、套路問題也讓消費者缺乏對行業的認同。

而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億達(上海)律師事務所董毅智律師表示,二手車電商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交易佣金、汽車後市場服務以及汽車金融,作為曾經暴利市場的二手車來說,基於信息不對稱獲取的利潤是遠遠不夠的,現在的主要盈利點在於汽車金融。

2017年10月,瓜子、優信、人人車相繼發力新車業務,並逐漸把產業鏈拓展到金融領域。例如主打“一成首付”、“先租後買”的彈個車也為消費者提供信用購車金融方案。二手車平臺之間的競爭映射出行業正在加緊洗牌,大家都在爭取成為領域的頭部,除了可以獲取更多客源流量,最終目的其實是吸引更多融資,以拿到下階段的門票。

根源二:平臺不是二手車產權人 “退一賠三”適用難

此外,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方超強認為,目前市面上的二手車電商平臺,其模式基本如下:一方面以類似“能賣出好價錢”、“能快速拿到錢”等噱頭,吸引車主到自己平臺上賣車;另一方面,又以“專業檢測、誠信可靠”、提供金融工具“一成首付”等噱頭,吸引消費者到平臺上賣車。這個中環節,二手車電商平臺自始至終都不曾是二手車的產權人,收取的也是服務費。

因此,方超強認為,大部分二手車電商平臺其核心的業務模式性質還是“居間中介”性質。換言之,大多數二手車電商平臺自身並非是銷售者。因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消費欺詐,“退一賠三”的責任對二手電商平臺並不適用。

根源三:行業發展缺乏統一標準

董毅智認為,從開始到現在二手車行業面臨的一大問題是缺乏標準。行業伊始,標準的缺少是可以理解並且能夠為內部公司提供機遇的,但在逐漸形成規模,存在多家競爭的情況之後,如果希望行業健康發展,需要產生一個標準,可以是協會牽頭,也可以是公司自己出臺,“以身作則”來推動市場發展,但這個做法的難度、決心以及成本也是不言而喻的,對於管理人員以及資金的需求往往跑在了企業合規的前面,現在已經到了合規前置的階段。

蒙慧欣同樣認為二手車電商市場比較大的問題就是缺乏行業標準,其中包括車輛定價、車況來源、車輛質量等多個方面。二手車市場是以合規作為基礎,信用作為擔保,但基於我國二手車行業發展過快,市場規範、行業準則以及部門監管沒能及時跟進,也導致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數據造假就是一個側面的體現。而大部分二手車電商的盈利模式不夠明朗,急於發展的情況下也忽視對自身產品體系的精細化製作。二手車行業亂象長期以來都是存在的,合規化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根源四:現有法律執行不嚴格

那麼二手車電商行業諸多的亂象,是否是因為法律法規太少了?對此,蒙慧欣否定了這種說法,她認為針對二手車現有的法律法規並不少。其中包括2008年銀監會頒發《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並專門成立中國銀行業協會汽車金融專業委員會,規範汽車金融公司開展汽車融資租賃業務。還有2017年2月商務部公佈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促進汽車市場健康發展,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但是行業的合規化發展,不在於專注於這個行業的法律法規是否多少,而是在於將現有的法規用到位,落實到實處。行業從業者應自覺約束好自身,在法律的屏障下發展;相關監管部門藉助法律法規依法治理行業頑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