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你的新器材更多的耐性

耳機 音箱 小家電 音樂 新音響雜誌 2017-04-27
給你的新器材更多的耐性給你的新器材更多的耐性

音響圈流傳著一種做法:Run in,中文俗稱為:煲煉、熱身。指對播放器、功放、音箱、線材等所有通電工作的產品進行恰當的“老化”過程,令其更好地進入正常的聲音狀態。這種做法和汽車需要磨合、同事間需要熟悉、新婚夫妻間需要默契的過程一樣,令各個環節都能運作順暢,這樣才能達到融洽自然的效果。

汽車磨合比較好理解,發動機機件雖然通過精密機床加工而來,但顯微鏡下是能看見金屬表面猶如山川般的“粗糙”紋理,這些紋理無疑增加了相互金屬摩擦力,因此新車初期通過合理的高速研磨,能令機件表面更平滑,達到提高精密度,運轉更順暢的目的。同事間的熟悉對於工作正常進行也是至關重要的,彼此間既是分工合作,也是相互督促配合,這樣才能高效完成工作。夫妻間的默契就更重要了,這裡的默契不但指表面的生活習慣,還指更深層次的思想交流,只有兩人均能體諒互愛才算成功融合。

那音響的Run in是怎麼回事呢?初哥或許不理解,器材線材接好就能正常使用了,煲煉能帶來什麼改變呢?如何熱身才是正確的方式呢?首先說Run in的重要性吧,我從事音響傳媒工作超過20年,每個月都要試聽多款,甚至十多款新器材,對於器材Run in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太深刻了。為了正確認識一件器材真實的一面,我們會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給予儘量長時間的熱身過程,避免由於Run in不夠而唔判了一件器材。

通常而言,新器材、線材經過Run in的前後變化是相當明顯的,Run in前通常會有緊、薄、硬、蒙的情況,Run in過程中能明顯感受到其漸漸向鬆、厚、柔、通等方向轉變。簡單說,Run in後的聲音狀態才更符合設計師想達到的目的:發揮最佳電器性能,呈現出感人的聲音。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曾自購過幾副耳機,毫不例外每一副在剛剛開始使用的50-100小時,聲音都令人相當失望,嚴重的甚至產生了想立即轉身將其扔進垃圾桶的衝動。但經驗告訴我需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和耐心。於是我將耳機插上電腦耳機孔,每天從上班到下班,用中等音量播放各種音樂,如此這般Run in大概100小時後,即能發現每款耳機都令我大為改觀,其變化程度之大用脫胎換骨來形容也不過分。

因此,我們雜誌社日常的工作大多時候是將各類準備正式試聽的器材“串燒”起來,讓他們儘可能長時間地工作,以期正式試聽時能呈現更好的狀態。當然了,我們也明白有些器材,比如大音圈厚懸邊設計的音箱,沒有一年半載是難以真正Run in足夠的,怎麼辦呢?這實在是雜誌試聽暫且無解的難題。曾多次在某些網絡論壇上和音響展上聽聞這樣的言論“新不如舊”“一耳朵的比較”“展會百萬器材聲音不如自家”等等,拋開不同環境聲學條件差異的巨大影響,你確定聽到的器材是他們的最佳狀態嗎?對於不同言論對每個品牌的健康發展的影響,我深感遺憾和焦慮。假如我們可以用平常心看待新器材的聲音表現,給予他們更多的耐性才作正確的判斷;假如新舊AB比較之前器材已充分熱身;假如不要買回家把玩十天半月就落定論,那大家才能更好地瞭解每個品牌的素質與性格,充分發揮器材的潛能,讓更多心思迴歸到音樂欣賞上,才是正確的音響發燒之路。

給你的新器材更多的耐性給你的新器材更多的耐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