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部電影平均票房僅17.8萬美元 中國電影在俄還有很長路要走

近期,俄羅斯電影《絕殺慕尼黑》在中國熱映,其傳達的愛國主義熱情與奮發搏擊的體育精神感動了不少中國觀眾,引發了人們關於俄羅斯文化、民族性、電影製作等問題的討論,中俄人文合作這一話題也因此備受社會關注。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歷史與文化室副主任許華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影視交流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俄互辦影展、合作拍攝、引進片源的機制初步形成。俄羅斯已成為國內進口片的重要來源國之一,引進影片的數量逐年增加。《絕殺慕尼黑》是俄羅斯影史票房冠軍,進入中國後也獲得觀眾好評,在豆瓣上的評分一度接近9分。

不過,雖有《絕殺慕尼黑》這樣的佳片出現,整體來說俄羅斯電影在中國的票房收益、口碑等方面仍存在上升空間。截至目前,俄羅斯電影在中國票房最高的《冰雪女王3》收入7412.7萬元人民幣,大量俄進口影片的票房在千萬左右徘徊,在影評網站上的美譽度位居中游。

中國電影在俄羅斯的影響力也尚待加強。中國影史票房冠軍《戰狼2》在俄羅斯的評分為5.9,從觀眾的評論中可以看出,中國式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勇敢精神尚未在俄羅斯人中獲得共鳴。俄羅斯進口的中國影片一直較少,數據顯示,1997至2015年這18年間只有47部中國電影(包含香港)在俄羅斯上映,票房總計1760萬美元。除去《十二生肖》貢獻的940萬美元,其餘46部電影的票房為820萬美元,平均票房為17.8萬美元。

“俄羅斯電影節”和“中國電影節”是中俄兩國政府共同推動的人文合作品牌,在電影節上湧現出的好作品需要進一步的悉心推廣,以增加兩國文化在兩國媒體和民眾間的影響力。以2019年的情況為例:展映的7部俄片中,《坦克》和《草稿》在豆瓣上的得分為6.3和5.8,而《沒有我》《亞歷山大·赫里斯託弗洛夫的永生》《不可饒恕》《無往不勝》《瘦身大作戰》5部影片無評分記錄。在俄羅斯知名電影評論網站“電影搜索”上,中方的電影節影片《流浪地球》《長城》《功夫瑜伽》得分為6.03、6.0和5.4,《非凡任務》和《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無評分。其他年份的成績與此類似。

中俄關系近年來不斷深化和發展,兩國人文合作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從影視交流所折射的情況顯示,兩國民眾對對方文化的認知水平與“文化融通”“民心相通”尚有距離。

“中俄頭條”客戶端在2018年底發佈的“2018中俄關系民意調查報告”顯示,中俄民眾對兩國文化的整體評價比較積極,同時中國年輕一代對俄羅斯文化產品的興趣度有待進一步提高,而俄羅斯民眾對中國的影視作品、圖書、展覽等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感興趣程度同樣有不小的提升空間。根據俄權威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和“全俄社會輿論調查中心”近年來的數據,俄羅斯人把中國視為“最有價值的夥伴”的原因,主要是經濟驅動和政治聯合,而非中國文化形象的影響力、感召力。

新時期的中俄文化外交、國際傳播出現了許多新的發展方向,在形式上最突出的表現為主體的多元性和話語權下沉,傳統上以國家機構和權威媒體為主導的對外文化傳播方式需要更新和升級。在電影節組織機構、影片進口公司之外,網絡上的各種“字幕組”成為了中俄之間、尤其是年輕人之間傳播影視文化的新生力量。他們跟蹤新片,自發地進行翻譯和上傳。中俄兩國流行的電視劇、電影被他們“搬運”上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觀眾。《戰鬥民族養成記》《葉卡捷琳娜大帝》《楚喬傳》《甄嬛傳》等都是在兩國觀眾中知名度較高的電視劇,針對這些劇目的評論遠遠高於官方渠道推薦的作品。目前“字幕組”的運營仍遊走於灰色地帶,既不規範,也不穩定,且內容良莠不齊,但是許多網友表示,通過“字幕組”作品更好地瞭解了中俄兩國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社會生活。可以說,“字幕組”的工作確實為中俄之間的文化傳播提供了一種補充,有助於加強觀眾對雙方社會生活的瞭解。《絕殺慕尼黑》的熱映,與“字幕組”早在2018年就上傳資源,培育了良好口碑顯然有一定的關係。

“中俄頭條”的民調數據顯示,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在俄羅斯的觸達率均值只有21%。針對這一問題,我國相關部門或許可以組織翻譯力量,在官方的電影節展映、輸出片源等形式之外,利用“字幕組”網站、網絡文學平臺主動進行傳播,豐富我國文化產品的輸出方式和輸出渠道,讓更多的俄羅斯人接觸到中國文化。新時期的人文合作與交流中,增加對互聯網和新媒體傳播的扶持和投資,我們的對俄文化傳播也許會更具時代性和針對性。

(編輯:李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