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Svpressa網2019年8月31日報道,目前中國汽車品牌很難在俄羅斯找到買主,但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改變。

"

俄羅斯Svpressa網2019年8月31日報道,目前中國汽車品牌很難在俄羅斯找到買主,但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改變。

俄羅斯專家分析中國車企開拓俄羅斯市場的現狀

中國長安汽車很快就會重新在利佩茨克州的“汽車投資”工廠生產自有品牌的汽車。雖然長安公司宣佈,生產線已經拆除,但是長安汽車暫時不會完全撤離俄羅斯市場並在繼續銷售中國組裝的汽車。

長安汽車在“汽車投資”公司的生產開始於2016年,其中“汽車投資”公司歸屬其俄羅斯合作伙伴雷茲尼科夫家族,最初生產長安CS35,並計劃生產長安CS75。工廠年生產能力5萬臺。在2020年前工廠本地化水平達到50%。在2020年前規劃拓展自己的車型系列,並且計劃佔據5%的市場份額。但現在看,似乎是一個意料之外的故事結局。但這不會是最後,中國車企在俄羅斯的“不幸”故事還會上演。

大眾媒體關於長安事件有許多版本。一個版本是“汽車投資”公司似乎沒有能力支付稅款,另一個版本是因中國長城汽車與雷茲尼科夫家族所有的“汽車投資”公司的訴訟導致長安汽車與“汽車投資”公司的合作破裂。長城公司指控雷茲尼科夫家庭所有的一家子公司竊取財物(似乎是公司未能支付長城汽車供應的汽車零部件款項)。而州政府將該事件解釋為“中國商業模式,沒有考慮大幅提高的俄羅斯回收稅(舊車處置費用)”。簡而言之,利佩茨克工廠沒有進入國家補貼目錄。相應的隨著回收稅的增加和汽車價格上漲,州政府認為,繼續生產並不符合市場需求。

力帆於2015年與利佩茨克經濟區簽署了協議,目前正在規劃在利佩茨克州計劃建設力帆工廠。年生產能力6萬臺。投資總額3億美元。但是,正如你們看到的,暫時沒有工廠。

中國奇瑞和力帆一樣在切爾克斯克遇到了風險。正如媒體所報道的,他們成為“Дервейс”工廠欺詐的犧牲品,工廠管理層逃稅約3.2億盧布(約3434萬人民幣)。在切爾克斯克的工廠生產了力帆在俄羅斯市場銷售的所有車型和奇瑞的暢銷車型-瑞虎3和瑞虎5,但在去年秋天停止了生產。從那時起,這些品牌隨著經銷商存貨的減少,銷量也在減少,而公司也急於在俄羅斯尋找新的生產基地。

大概,只有中國長城的子品牌哈弗在俄羅斯實現建廠並且全面生產。工廠的年生產能力15萬臺。有理由相信工廠前景會非常美好。

目前,在俄羅斯共有約10箇中國汽車品牌,但是在去年中國汽車的銷售量僅有3.55萬臺。比2017年多11%。

現在中國的汽車工廠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中國掌握了全球幾乎所有車型的生產。中國是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進步的領導者。中國汽車市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市場,全球電動汽車在中國的銷量佔比非常高。中國汽車工業已經成功進軍世界市場,在歐洲和美國銷售汽車。俄羅斯市場對於中國廠商不是最重要的市場,並且中國廠商在俄羅斯經常遇到麻煩,而且銷量很有限,但俄羅斯汽車市場對中國車企仍具有吸引力,這些都是為什麼呢?

原因之一:俄羅斯國內以及中國汽車的競爭對手堅持不懈的締造“中國汽車低質量”的神話,儘管中國汽車的質量早已不輸於像韓國等汽車品牌。消費者也是如此堅持這一“神話”。這個“神話”非常具有生命力,即使是歐洲的車主也相信,中國汽車走不出“維修區”和消除不了故障。俄羅斯消費者還有一個特點:汽車不是交通工作,而是名片、成功象徵和車主的聲譽。俄羅斯人可以生活在“穀倉”,但必須駕乘“梅賽德斯奔馳”,而不是將汽車看作“從一點到另一點”的工具。如果俄羅斯人都在指責美國福特的質量,那俄羅斯人有什麼資格談中國汽車呢?

至於談到最根本的原因。最初中國生產的汽車被諸如伏爾加汽車廠等俄羅斯汽車企業視為可怕的威脅。為了避免競爭,擔心衝擊俄羅斯汽車企業,俄羅斯政府禁止中國車企在俄羅斯組裝汽車。沒有一家中國企業得到“工業裝配”制度的優惠。中國車企被排除出“俄羅斯國家刺激需求計劃”,例如,中國車企不能享受貸款優惠和回收稅(舊車處置費用)的補貼。

與此同時,部分中國車企瞄準“關稅同盟”中的俄羅斯鄰國,將生產投放在這些國家。中國汽車領導品牌吉利在2017年11月在俄羅斯設立“白俄羅斯吉利”聯合企業。工廠年生產能力超過6萬臺,90%的產量銷往俄羅斯。

在另一家白俄羅斯企業“Unison”生產中國眾泰汽車。在俄羅斯國內現在有兩款汽車由那裡供應,緊湊型T600和coupe車型。

中國江淮汽車將裝配平臺放在哈薩克斯坦,從去年起向俄羅斯出口江淮S3和S5。今年年底還計劃投放新款江淮S4,而2020年投放SUV車型-江淮S7。江淮汽車也有意在俄羅斯實現本地化生產。但是,如果在俄羅斯生產確實能夠節約成本,那為什麼還在選擇在哈薩克斯坦呢?中國人明白,在哈薩克斯坦的勞動力成本更低。而在俄羅斯2019年增值稅提高了20%,而在哈薩克斯坦只有12%。而“關稅同盟”條款規定零關稅向俄羅斯供應汽車。

中國汽車廠商認為,俄羅斯汽車市場很有吸引力,但不是優先方向。總之,中國車企剛剛滿足了國內家庭用車的需求,這一成績得得益於西方合作伙伴的幫助,並且世界的主要汽車品牌都參與到中國汽車市場中。但是現在中國車企從學生變成了老師,但是俄羅斯國內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

俄羅斯人駕乘中國汽車有十多年,但是中國汽車在俄羅斯的數量不超過5%。在過去的十年,在俄羅斯共銷售約50萬臺中國品牌的新車。關於伏爾汽車廠的擔憂(中國汽車將俄羅斯車企擠出市場),沒有如期出現。

應該向中國車企和其俄羅斯合作伙伴致敬,因為他們為了推動其產品銷售方面所做得很少。與競爭對手的區別是,他們幾乎不進行公關和發佈廣告,也不願意和媒體打交道。想得到他們企業的詳細信息非常難。

與此同時,俄羅斯暫時已經放棄以優惠的價格購買足夠現代的、安全的和不輸於其它品牌的中國汽車的機會。但是中國人是頑強的,所以希望仍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