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陽:教師專業成長的四個路徑

王曉陽:教師專業成長的四個路徑

教師專業成長是指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與豐富的過程,主要指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豐富與嫻熟,專業信念與理想的堅持與追求,專業情感與態度的積極與深厚,教學風格和品質的獨特與卓越。

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教育的地位日顯重要,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教師的核心是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通過學習和實踐,我覺得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路徑一:讀書,催生教育智慧

讀書學習是教師的立身之本,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基石。

首先,讀書學習可以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當今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對學科知識能系統整合、靈活調度,跨學科的或人文、或自然、或社會、或經濟等知識豐富廣博,教育學、心理學、新課程理念和信息技術手段運用自如。現代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像一個巨大的“磁場”,無論走到哪裡,中心都隨之轉移到哪裡。而且有“胸藏萬江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的氣概,引經據典,妙語連珠,給學生以充實的知識和心靈的震撼。因此,教師必須博覽群書、兼收幷蓄,才能支撐起知識的天空,滿足現代教育發展的需求。

其次,讀書學習可以豐富教師的生活。教師讀書學習就像歌手練聲、槍手打靶,是教師的“看家本領”,像呼吸、吃飯一樣自然,應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師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唯有如此,教師才能以自己的書卷之氣,去薰陶學生,使之熱愛讀書,與書為伴,成為未來書香社會的“讀書人口”。唯有如此,教師的思想的河流才能潺潺不斷,才能提高生命的強度。

第三,讀書學習可以提升教師的精氣。教師悠遊於書籍之中,聆聽古聖先哲教誨,欣賞宇宙的真諦和振聾發聵的哲理睿思,感悟人生,感悟世界,從不同角度追問、挖掘自我,不斷提升“已成的我”,在書香四溢中經營自由的心靈、睿智的精神和豐富的文化,不斷提升自己的魅力、品味、氣質和精神境界。

第四,讀書學習可以增長教師的職業智慧。新時代的教師應該是有才華的、富有教育智慧的。讀書學習,能夠讓教師易於感知這個世界,易於走進學生的心靈,能在各種情境中做出獨到的判斷。讀書學習,能於無形中提升教師的銳氣、靈氣、慧氣,“腹有詩書氣自華”,可以催生職業智慧。

教師讀書學習的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讀專業書,提升知識內涵。教師的專業成長主要是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專業技能地不斷豐富與提升,包括教育能力和職業道德等方面地持續發展,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不斷深化的過程。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地讀書、努力學習、終身學習,持續提升知識內涵和專業素質。

二是博覽群書,豐厚文化底蘊。讀陶行知,能讓我們知道“生活即教育”;讀蘇霍姆林斯基,能讓我們不斷改進教育方式;讀《紅樓夢》,能讓我們觸動 “懷金悼玉”的辛酸;魯迅的冷峻犀利,冰心的柔婉多情,林語堂的瀟灑倜儻,總會悄悄扣動某一根心絃……讀優秀的作品,能潛移默化地學會準確、精煉的表達;閱讀經典的教育著作和教育理論,能夠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營養品。

路徑二:課堂,激發生命活力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探究的園地、發展的場所,是師生交往的舞臺,課堂不是“產品加工廠”,而是有鮮活和靈性的生命成長的原野、思想的搖籃、精神的棲息地。課堂是一名教師或教育家最為核心成長的陣地。教師應該積極改革課堂,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創造力,挖掘蘊涵其中的無限生機和活力,把課堂營造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樂園,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自然、有序地學習和操練,不斷髮展、提高各自的生命質量。

教師改革課堂教學,重點要處理好以下五個方面的關係。

一是教材與教學的關係。 教材只是為教學提供了一種框架和思路,教師需要收集各種資源來發展、豐富自己的課程,帶進課堂的只是一種教學預設,而不是劇本化的教案。因為只有在這種開放的狀態中,教師才能在課堂中敏感地感受到學生與自己創造性火花的撞擊產生共振,真正鍛鍊和成就這段共同的旅程。因此,教師必須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實際、學生需要,有效地加工、整合教材,對教材作出富有針對性的設計,進行創造性實施。

二是預習與深度學習的關係。預習是學習的起點,是課堂學生展示的前提和基礎,是現代課堂中的重要環節。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有結構地預習,努力完成課程文本所涉及的顯形問題和隱性問題,建構起初步的知識結構。在預習過程中,教師如果不能有效引導學生的預習,學習往往是是淺層的,預習過後,課堂上往往教師還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知識講授。因此,教師要通過認真制定學習任務單、精心提出有思維度的問題、科學設計學習活動等途徑,激發學習興趣,發散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明白其中的原理,瞭解事物發生的過程,弄清現象產生的原因,層層遞進,深思慎取,探本索源,感深悟透,讓學習真正發生,讓學生深度學習,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學習幸福。

三是交流與展示的關係。交流可以讓學生充分“說話”,交流可以讓學生表達不同的觀點並相互啟發,交流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溝通並理解不同的觀點,通過比較分析尋找相對合理和最優的方案。所以,交流不僅是學生對思維結果和思維過程的表達,更是多種觀點的分享、溝通和理解,多種觀點的分析、比較、歸納、批判和整合的互動,最終形成學生對問題的深刻理解。展示是解決學習內驅力的“金鑰匙”,是現代高效課堂的精髓,是學生學習交流的平臺,既包括小組討論後學生在黑板上的書面展示,也包括學生登臺講課和學生互動質疑過程中的各種展示活動。交流是展示的前提,展示是對交流成果的呈現,教師關鍵是掌控好尺度與火候,有些問題只要一帶而過,有些問題卻需要深入追究,不可平均用力,泛泛而談或過於展示。

四是訓練與達標的關係 。課堂訓練是鞏固所學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一般安排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和課堂鞏固環節。訓練的內容決定效果,要求教師在設計課堂訓練題前,應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緊扣學習目標,精心設計或選擇題目。課堂達標是為檢驗教與學效果而進行的檢測,是教師瞭解學情、設計教學活動、進行彌補教學的重要依據。 二者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有機結合,可視課堂實際而定。

五是“老師”與“教練”作用關係。有人說,老師與教練有很大的區別:老師傳授知識, 教練傳授經驗;老師是言傳, 教練是身教;老師是知識和觀念的傳授, 教練是動作和經驗的示範;老師是教過就算,不包結果, 教練是陪同作業,包結果的;老師是等學生問問題的, 教練是查找學員問題的……學過車的人都知道,同一個規定動作,教練對每個學員都有不同的指導,根據不同人的性別、身高、年齡、性格等特性,採取不同的教與學辦法,甚是見效,好的教練學員考試的通過率能達100%。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改革課堂教學要求教師作“教練”,即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教與學的方案,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狀態,盡力實施“一對一”指導,讓每類學生都得到提高。

路徑三:研究,昇華職業靈氣

學校豐富的研究機會、獨特的研究情景、鮮活的研究問題、最佳的研究位置,為教師開展研究活動提供了優越的研究條件。教師應時時留心周圍的一切,自覺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分析和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師即研究者”是新課程對教師的要求,教育科研是名師與普通教師(專家型教師與教書匠)的分水嶺。尤其是課題研究,對於提升教師科學素養和理論水平具有特別重要的推進作用。

教師進行的課題研究一般包括微型課題和教育科研課題兩種研究形式。微型課題研究是指教師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具體教育教學實踐問題中,選擇研究範圍比較微觀、研究內容比較具體、研究切口比較細小,研究週期比較短暫,容易操作且有能力完成研究任務的問題進行研究。其主要特點是: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某一具體問題,教、研、用三者是一體化,具有應用性;人人都是研究者,個個都是主持人,具有大眾性;教師自主發現的教學中問題,自己遭遇到的課題,具有自主性。

教育科研課題研究應注意的問題:首先,選擇一個合適的課題。“提出一個好的研究問題,意味著研究已經完成一半了。”因此,確立課題應遵循基本的原則是:面向實際,站在前沿,重在應用,強調合作。問題來源於教育教學實踐反思或教育熱點問題等。如翻轉課堂下的教與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教材整合與應用、學科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其次,課題研究的方法要恰當。課題研究常用的方法是“行動研究”,其基本內涵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行動者的研究” ,即研究的主要主體是教育教學實踐的實施者(即教師或教育管理者)。二是“為了行動的研究”,即研究目的不是驗證或構建某種教育理論,而是改進教育教學實踐,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三是“對行動的研究”,即研究對象是行動者自己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而不是抽象的理論問題或者他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四是“在行動中研究”,即研究過程與行動過程同時推進,相伴相隨,但並非合二為一。第三,課題研究的思路和步驟要清晰。開展課題研究的關鍵步驟是:分析教育教學問題——尋找解決方法——嘗試解決教育教學問題——把解決問題的過程總結出來——把總結出來的方法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

路徑四:反思,積澱專業睿智

反思是指對已經發生或經歷過的事情再度進行回顧、分析、歸納、總結,從中找出其經驗與教訓,進而重新編制新的方案或策略。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指出:“沒有反思的教學是狹隘的教學”。教育反思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法寶,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作為教師應具有較強的反思能力,並通過反思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使自己真正成為教學和研究的主人,實現專業發展。

目前,縱觀世界各國一種全新的教育反思方式就是教師專業發展自傳 。它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西方教育研究領域率先興起教育敘事研究,通過教師專業發展自傳來系統地記錄教師個體的教育生活和專業發展歷程,關心教育中的個體,注重記錄教育的具體情境,關注教育事件的“真實狀態”。

教師專業發展自傳研究往往是“教學與生活”的自傳,可以用“自傳敘事”的方式提出自身教師專業發展經歷中發生的教學事件或者生活事件。如在聽課後,記錄每次聽課的感受; 在公開課後,記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與研究,反思解決策略; 在調查研究後,記錄自己深度的思考;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便記錄所思所惑; 在網絡研討和教育著作閱讀中,與專家對話。教育敘事是一種純粹的故事,是研究者對故事的研究,是研究者自己在說話。教師通過對自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的梳理、總結,反思自身的成長經歷,為專業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有針對性地解決自身專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意義和價值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推動教師自我喚醒、自我反思,自傳的寫作過程就是一個自我思考的過程。教師專業發展自傳是“講述自己的故事”,主要目的不是炫耀自己的過去或給後來者留下經驗教訓。教師在“講述自己的故事”的當下,就可能發生“自我反思”“自我喚醒”的效應。第二,顯現教師的“個人化實踐知識”,在教師的“個人生活史”的敘說中不知不覺地顯現出來,從而緩解“認識你自己”的疑難。第三,通過“自我反思”提供有關教師成長的祕密。讓老師們以這種說話的方式學會“自我反思”,並經由“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而獲得某種“自我意識”。

有人說:“當教師不直接談論教育理論,只反思教育生活中發生的教育事件時,教師的教育理論常常蘊涵其中,而且這些教育理論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理論,它已經轉化為教師的教育信念了”。勤於學習,善於反思,距離名師就會越來越近;勤於反思,善於積累,便會在成長的旅程裡凝聚為“珍珠”,厚積而薄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