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讀書 不完美媽媽 設計 銀行 歷史 磊先森學習頻道 2019-08-25
"
"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薦 語

天地之大,愈襯得人如螻蟻,踽踽獨行數十年,倉皇期間。 有限的生命,如何裝下諸多豐盛的理想? 從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開始,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教你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 者 簡 介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入選美《時代週刊》"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啟蒙家。 柯維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其思想成就,絕不亞於傑克·韋爾奇、卡內基、巴菲特、德魯克中的任何一位。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3. 兩個相關概念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2. 以終為始 3. 要事第一 4. 雙贏思維 5. 知彼解己 6. 統合綜效 7. 不斷更新

正 文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薦 語

天地之大,愈襯得人如螻蟻,踽踽獨行數十年,倉皇期間。 有限的生命,如何裝下諸多豐盛的理想? 從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開始,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教你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 者 簡 介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入選美《時代週刊》"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啟蒙家。 柯維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其思想成就,絕不亞於傑克·韋爾奇、卡內基、巴菲特、德魯克中的任何一位。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3. 兩個相關概念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2. 以終為始 3. 要事第一 4. 雙贏思維 5. 知彼解己 6. 統合綜效 7. 不斷更新

正 文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薦 語

天地之大,愈襯得人如螻蟻,踽踽獨行數十年,倉皇期間。 有限的生命,如何裝下諸多豐盛的理想? 從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開始,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教你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 者 簡 介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入選美《時代週刊》"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啟蒙家。 柯維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其思想成就,絕不亞於傑克·韋爾奇、卡內基、巴菲特、德魯克中的任何一位。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3. 兩個相關概念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2. 以終為始 3. 要事第一 4. 雙贏思維 5. 知彼解己 6. 統合綜效 7. 不斷更新

正 文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兩個相關概念

(1)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也可以稱作"慣性思維",就像我們常說的"套路"。 它的危害在於一旦我們用慣了一個套路,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容易條件反射出該套路的操作模式,從而造成無法就事論事地、全面地、有創造性地分析、解決當前的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記住有"思維定式"的存在,並在每次處理事件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隨便輕易陷入思維定式。

(2)情感賬戶

"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薦 語

天地之大,愈襯得人如螻蟻,踽踽獨行數十年,倉皇期間。 有限的生命,如何裝下諸多豐盛的理想? 從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開始,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教你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 者 簡 介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入選美《時代週刊》"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啟蒙家。 柯維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其思想成就,絕不亞於傑克·韋爾奇、卡內基、巴菲特、德魯克中的任何一位。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3. 兩個相關概念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2. 以終為始 3. 要事第一 4. 雙贏思維 5. 知彼解己 6. 統合綜效 7. 不斷更新

正 文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兩個相關概念

(1)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也可以稱作"慣性思維",就像我們常說的"套路"。 它的危害在於一旦我們用慣了一個套路,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容易條件反射出該套路的操作模式,從而造成無法就事論事地、全面地、有創造性地分析、解決當前的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記住有"思維定式"的存在,並在每次處理事件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隨便輕易陷入思維定式。

(2)情感賬戶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學習所有七個習慣之前,我們要先認識"思維定式"的存在;在學習人際交往領域的習慣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就是"情感賬戶"。 它揭示了人際交往的本質: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認知和信任上,我們每做一件與對方有關的事,就是在擴大或縮小這種認知與信任的範圍,這就相當於在銀行賬戶存取金錢一樣。 情感的賬戶也會隨著我們的付出、關心而賬戶餘額充足,隨著傷害、索取而掏空賬戶,會有枯竭,可以投資……都開設在我們心裡的"銀行"。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1) 人類成熟的三個時期

"依賴期——以'你'為核心,你照顧我;你得為我的得失成敗負責。

獨立期——以'我'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負責;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權選擇。

互賴期——以'我們'為核心,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創前程。"

當我們開始"七個習慣"的學習,就代表要從依賴期轉向獨立期。走進獨立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始主動負責。

(2) 積極主動的空間在哪兒?

"都是他逼我這麼做的。"

"你知道我媽那個人的,我必須聽她的"

"他太吵了,我只能打他一頓"

"離婚手續太複雜,我只能和她在一起"

……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這些都是把刺激到迴應之間自己那部分的責任推卸給他人的表現。事實上,在刺激到迴應之間,我們還有很大一部分空間,可以做出自主選擇。

母親逼迫我們選擇不喜歡的職業,這就是一種外界刺激。當刺激發生後,我們可以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母親,也可以選擇讓母親高興而順從她的選擇——但記住,這最終是經由你自己選擇的,而不要再說自己是被逼無奈。

這就是積極主動的開端,習慣主動負責,遇到再不好的境遇,才會知道沒有人可以逼迫我,我永遠有選擇走哪一條路的主動權。

(3) 影響圈與關注圈

"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薦 語

天地之大,愈襯得人如螻蟻,踽踽獨行數十年,倉皇期間。 有限的生命,如何裝下諸多豐盛的理想? 從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開始,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教你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 者 簡 介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入選美《時代週刊》"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啟蒙家。 柯維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其思想成就,絕不亞於傑克·韋爾奇、卡內基、巴菲特、德魯克中的任何一位。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3. 兩個相關概念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2. 以終為始 3. 要事第一 4. 雙贏思維 5. 知彼解己 6. 統合綜效 7. 不斷更新

正 文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兩個相關概念

(1)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也可以稱作"慣性思維",就像我們常說的"套路"。 它的危害在於一旦我們用慣了一個套路,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容易條件反射出該套路的操作模式,從而造成無法就事論事地、全面地、有創造性地分析、解決當前的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記住有"思維定式"的存在,並在每次處理事件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隨便輕易陷入思維定式。

(2)情感賬戶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學習所有七個習慣之前,我們要先認識"思維定式"的存在;在學習人際交往領域的習慣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就是"情感賬戶"。 它揭示了人際交往的本質: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認知和信任上,我們每做一件與對方有關的事,就是在擴大或縮小這種認知與信任的範圍,這就相當於在銀行賬戶存取金錢一樣。 情感的賬戶也會隨著我們的付出、關心而賬戶餘額充足,隨著傷害、索取而掏空賬戶,會有枯竭,可以投資……都開設在我們心裡的"銀行"。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1) 人類成熟的三個時期

"依賴期——以'你'為核心,你照顧我;你得為我的得失成敗負責。

獨立期——以'我'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負責;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權選擇。

互賴期——以'我們'為核心,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創前程。"

當我們開始"七個習慣"的學習,就代表要從依賴期轉向獨立期。走進獨立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始主動負責。

(2) 積極主動的空間在哪兒?

"都是他逼我這麼做的。"

"你知道我媽那個人的,我必須聽她的"

"他太吵了,我只能打他一頓"

"離婚手續太複雜,我只能和她在一起"

……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這些都是把刺激到迴應之間自己那部分的責任推卸給他人的表現。事實上,在刺激到迴應之間,我們還有很大一部分空間,可以做出自主選擇。

母親逼迫我們選擇不喜歡的職業,這就是一種外界刺激。當刺激發生後,我們可以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母親,也可以選擇讓母親高興而順從她的選擇——但記住,這最終是經由你自己選擇的,而不要再說自己是被逼無奈。

這就是積極主動的開端,習慣主動負責,遇到再不好的境遇,才會知道沒有人可以逼迫我,我永遠有選擇走哪一條路的主動權。

(3) 影響圈與關注圈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明白自己要積極主動後,我們應該主動投身哪些事情,才能做到高效能呢?

上圖形象地告訴了我們答案。除去我們沒興趣、不關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處在我們的關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行為能對其產生影響的,就是影響圈。

積極主動者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長此以往,他們的影響圈會逐漸擴大;消極者過於關注無法改變的部分,則容易產生消極能量,使影響圈不斷縮小……

所以,我們應該——

"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薦 語

天地之大,愈襯得人如螻蟻,踽踽獨行數十年,倉皇期間。 有限的生命,如何裝下諸多豐盛的理想? 從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開始,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教你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 者 簡 介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入選美《時代週刊》"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啟蒙家。 柯維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其思想成就,絕不亞於傑克·韋爾奇、卡內基、巴菲特、德魯克中的任何一位。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3. 兩個相關概念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2. 以終為始 3. 要事第一 4. 雙贏思維 5. 知彼解己 6. 統合綜效 7. 不斷更新

正 文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兩個相關概念

(1)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也可以稱作"慣性思維",就像我們常說的"套路"。 它的危害在於一旦我們用慣了一個套路,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容易條件反射出該套路的操作模式,從而造成無法就事論事地、全面地、有創造性地分析、解決當前的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記住有"思維定式"的存在,並在每次處理事件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隨便輕易陷入思維定式。

(2)情感賬戶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學習所有七個習慣之前,我們要先認識"思維定式"的存在;在學習人際交往領域的習慣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就是"情感賬戶"。 它揭示了人際交往的本質: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認知和信任上,我們每做一件與對方有關的事,就是在擴大或縮小這種認知與信任的範圍,這就相當於在銀行賬戶存取金錢一樣。 情感的賬戶也會隨著我們的付出、關心而賬戶餘額充足,隨著傷害、索取而掏空賬戶,會有枯竭,可以投資……都開設在我們心裡的"銀行"。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1) 人類成熟的三個時期

"依賴期——以'你'為核心,你照顧我;你得為我的得失成敗負責。

獨立期——以'我'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負責;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權選擇。

互賴期——以'我們'為核心,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創前程。"

當我們開始"七個習慣"的學習,就代表要從依賴期轉向獨立期。走進獨立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始主動負責。

(2) 積極主動的空間在哪兒?

"都是他逼我這麼做的。"

"你知道我媽那個人的,我必須聽她的"

"他太吵了,我只能打他一頓"

"離婚手續太複雜,我只能和她在一起"

……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這些都是把刺激到迴應之間自己那部分的責任推卸給他人的表現。事實上,在刺激到迴應之間,我們還有很大一部分空間,可以做出自主選擇。

母親逼迫我們選擇不喜歡的職業,這就是一種外界刺激。當刺激發生後,我們可以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母親,也可以選擇讓母親高興而順從她的選擇——但記住,這最終是經由你自己選擇的,而不要再說自己是被逼無奈。

這就是積極主動的開端,習慣主動負責,遇到再不好的境遇,才會知道沒有人可以逼迫我,我永遠有選擇走哪一條路的主動權。

(3) 影響圈與關注圈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明白自己要積極主動後,我們應該主動投身哪些事情,才能做到高效能呢?

上圖形象地告訴了我們答案。除去我們沒興趣、不關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處在我們的關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行為能對其產生影響的,就是影響圈。

積極主動者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長此以往,他們的影響圈會逐漸擴大;消極者過於關注無法改變的部分,則容易產生消極能量,使影響圈不斷縮小……

所以,我們應該——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以終為始

(1) 兩次創造

任何事物都需經過兩次創造,一次在頭腦中,一次在實際中。

這很好理解,比如我們建造一座花園,總是先腦中有了構思,再在筆下繪製藍圖付諸建造。

人生也是一樣。我們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生活環境、早年受教育情況及外界限制構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創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是今後的漫長一生,則取決於你就此順流而下,還是主動設計第二次的創造。

(2) 設計的準則是什麼?

這取決於目的是什麼。

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須先明確目的——也就是終點。

我們總是先看見終點,然後奔向終點。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渺茫如人生,也應當有這樣一座遙遠的燈塔可供眺望,繼而將我們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統納到正確的航向上,安全出行。

(3) 人生應當以什麼為燈塔(中心)?

這還是需要回到核心區域來回答。

還記得影響圈和關注圈嗎?

就我們所看到的,有人以事業為中心、有人以金錢為中心、有人以配偶為中心、有人以孩子為中心……然而這一切大都處於影響圈與關注圈的邊界,是否可控並不由我們一個人說了算。

"所以,既然生活中心如此搖擺不定,我們自己難免情緒起起落落,一會兒意氣風發,一會兒頹廢沮喪,沒有穩固的方向,也沒有穩定的力量。"

所以史蒂芬·柯維提出,我們應該以原則為中心,度過我們的人生。

原則由我們自己信奉,完全可控;原則就像一條真理,可以被我們默誦,給我們以力量和安全感;原則具有囊括性,可以對生活中的多數事件給予指導,可以允許我們不斷修正我們的侷限。

以終為始,說的就是我們應以原則為中心,指導自己規劃人生,並要始終牢記這座"燈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離航向。

3. 要事第一

(1) 時間管理矩陣

"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薦 語

天地之大,愈襯得人如螻蟻,踽踽獨行數十年,倉皇期間。 有限的生命,如何裝下諸多豐盛的理想? 從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開始,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教你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 者 簡 介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入選美《時代週刊》"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啟蒙家。 柯維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其思想成就,絕不亞於傑克·韋爾奇、卡內基、巴菲特、德魯克中的任何一位。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3. 兩個相關概念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2. 以終為始 3. 要事第一 4. 雙贏思維 5. 知彼解己 6. 統合綜效 7. 不斷更新

正 文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兩個相關概念

(1)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也可以稱作"慣性思維",就像我們常說的"套路"。 它的危害在於一旦我們用慣了一個套路,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容易條件反射出該套路的操作模式,從而造成無法就事論事地、全面地、有創造性地分析、解決當前的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記住有"思維定式"的存在,並在每次處理事件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隨便輕易陷入思維定式。

(2)情感賬戶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學習所有七個習慣之前,我們要先認識"思維定式"的存在;在學習人際交往領域的習慣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就是"情感賬戶"。 它揭示了人際交往的本質: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認知和信任上,我們每做一件與對方有關的事,就是在擴大或縮小這種認知與信任的範圍,這就相當於在銀行賬戶存取金錢一樣。 情感的賬戶也會隨著我們的付出、關心而賬戶餘額充足,隨著傷害、索取而掏空賬戶,會有枯竭,可以投資……都開設在我們心裡的"銀行"。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1) 人類成熟的三個時期

"依賴期——以'你'為核心,你照顧我;你得為我的得失成敗負責。

獨立期——以'我'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負責;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權選擇。

互賴期——以'我們'為核心,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創前程。"

當我們開始"七個習慣"的學習,就代表要從依賴期轉向獨立期。走進獨立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始主動負責。

(2) 積極主動的空間在哪兒?

"都是他逼我這麼做的。"

"你知道我媽那個人的,我必須聽她的"

"他太吵了,我只能打他一頓"

"離婚手續太複雜,我只能和她在一起"

……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這些都是把刺激到迴應之間自己那部分的責任推卸給他人的表現。事實上,在刺激到迴應之間,我們還有很大一部分空間,可以做出自主選擇。

母親逼迫我們選擇不喜歡的職業,這就是一種外界刺激。當刺激發生後,我們可以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母親,也可以選擇讓母親高興而順從她的選擇——但記住,這最終是經由你自己選擇的,而不要再說自己是被逼無奈。

這就是積極主動的開端,習慣主動負責,遇到再不好的境遇,才會知道沒有人可以逼迫我,我永遠有選擇走哪一條路的主動權。

(3) 影響圈與關注圈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明白自己要積極主動後,我們應該主動投身哪些事情,才能做到高效能呢?

上圖形象地告訴了我們答案。除去我們沒興趣、不關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處在我們的關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行為能對其產生影響的,就是影響圈。

積極主動者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長此以往,他們的影響圈會逐漸擴大;消極者過於關注無法改變的部分,則容易產生消極能量,使影響圈不斷縮小……

所以,我們應該——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以終為始

(1) 兩次創造

任何事物都需經過兩次創造,一次在頭腦中,一次在實際中。

這很好理解,比如我們建造一座花園,總是先腦中有了構思,再在筆下繪製藍圖付諸建造。

人生也是一樣。我們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生活環境、早年受教育情況及外界限制構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創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是今後的漫長一生,則取決於你就此順流而下,還是主動設計第二次的創造。

(2) 設計的準則是什麼?

這取決於目的是什麼。

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須先明確目的——也就是終點。

我們總是先看見終點,然後奔向終點。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渺茫如人生,也應當有這樣一座遙遠的燈塔可供眺望,繼而將我們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統納到正確的航向上,安全出行。

(3) 人生應當以什麼為燈塔(中心)?

這還是需要回到核心區域來回答。

還記得影響圈和關注圈嗎?

就我們所看到的,有人以事業為中心、有人以金錢為中心、有人以配偶為中心、有人以孩子為中心……然而這一切大都處於影響圈與關注圈的邊界,是否可控並不由我們一個人說了算。

"所以,既然生活中心如此搖擺不定,我們自己難免情緒起起落落,一會兒意氣風發,一會兒頹廢沮喪,沒有穩固的方向,也沒有穩定的力量。"

所以史蒂芬·柯維提出,我們應該以原則為中心,度過我們的人生。

原則由我們自己信奉,完全可控;原則就像一條真理,可以被我們默誦,給我們以力量和安全感;原則具有囊括性,可以對生活中的多數事件給予指導,可以允許我們不斷修正我們的侷限。

以終為始,說的就是我們應以原則為中心,指導自己規劃人生,並要始終牢記這座"燈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離航向。

3. 要事第一

(1) 時間管理矩陣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時間管理矩陣中,我們發現日常需處理的事務可簡要分為四類:

Ⅰ類,重要且緊急;

Ⅱ類,重要不緊急;

Ⅲ類,緊急不重要;

Ⅳ類,不重要且不緊急。

那麼,我們首要處理的要事,屬於哪一個象限呢?我們不妨先看一個實驗:

(2) 木桶人生

"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薦 語

天地之大,愈襯得人如螻蟻,踽踽獨行數十年,倉皇期間。 有限的生命,如何裝下諸多豐盛的理想? 從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開始,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教你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 者 簡 介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入選美《時代週刊》"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啟蒙家。 柯維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其思想成就,絕不亞於傑克·韋爾奇、卡內基、巴菲特、德魯克中的任何一位。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3. 兩個相關概念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2. 以終為始 3. 要事第一 4. 雙贏思維 5. 知彼解己 6. 統合綜效 7. 不斷更新

正 文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兩個相關概念

(1)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也可以稱作"慣性思維",就像我們常說的"套路"。 它的危害在於一旦我們用慣了一個套路,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容易條件反射出該套路的操作模式,從而造成無法就事論事地、全面地、有創造性地分析、解決當前的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記住有"思維定式"的存在,並在每次處理事件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隨便輕易陷入思維定式。

(2)情感賬戶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學習所有七個習慣之前,我們要先認識"思維定式"的存在;在學習人際交往領域的習慣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就是"情感賬戶"。 它揭示了人際交往的本質: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認知和信任上,我們每做一件與對方有關的事,就是在擴大或縮小這種認知與信任的範圍,這就相當於在銀行賬戶存取金錢一樣。 情感的賬戶也會隨著我們的付出、關心而賬戶餘額充足,隨著傷害、索取而掏空賬戶,會有枯竭,可以投資……都開設在我們心裡的"銀行"。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1) 人類成熟的三個時期

"依賴期——以'你'為核心,你照顧我;你得為我的得失成敗負責。

獨立期——以'我'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負責;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權選擇。

互賴期——以'我們'為核心,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創前程。"

當我們開始"七個習慣"的學習,就代表要從依賴期轉向獨立期。走進獨立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始主動負責。

(2) 積極主動的空間在哪兒?

"都是他逼我這麼做的。"

"你知道我媽那個人的,我必須聽她的"

"他太吵了,我只能打他一頓"

"離婚手續太複雜,我只能和她在一起"

……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這些都是把刺激到迴應之間自己那部分的責任推卸給他人的表現。事實上,在刺激到迴應之間,我們還有很大一部分空間,可以做出自主選擇。

母親逼迫我們選擇不喜歡的職業,這就是一種外界刺激。當刺激發生後,我們可以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母親,也可以選擇讓母親高興而順從她的選擇——但記住,這最終是經由你自己選擇的,而不要再說自己是被逼無奈。

這就是積極主動的開端,習慣主動負責,遇到再不好的境遇,才會知道沒有人可以逼迫我,我永遠有選擇走哪一條路的主動權。

(3) 影響圈與關注圈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明白自己要積極主動後,我們應該主動投身哪些事情,才能做到高效能呢?

上圖形象地告訴了我們答案。除去我們沒興趣、不關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處在我們的關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行為能對其產生影響的,就是影響圈。

積極主動者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長此以往,他們的影響圈會逐漸擴大;消極者過於關注無法改變的部分,則容易產生消極能量,使影響圈不斷縮小……

所以,我們應該——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以終為始

(1) 兩次創造

任何事物都需經過兩次創造,一次在頭腦中,一次在實際中。

這很好理解,比如我們建造一座花園,總是先腦中有了構思,再在筆下繪製藍圖付諸建造。

人生也是一樣。我們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生活環境、早年受教育情況及外界限制構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創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是今後的漫長一生,則取決於你就此順流而下,還是主動設計第二次的創造。

(2) 設計的準則是什麼?

這取決於目的是什麼。

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須先明確目的——也就是終點。

我們總是先看見終點,然後奔向終點。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渺茫如人生,也應當有這樣一座遙遠的燈塔可供眺望,繼而將我們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統納到正確的航向上,安全出行。

(3) 人生應當以什麼為燈塔(中心)?

這還是需要回到核心區域來回答。

還記得影響圈和關注圈嗎?

就我們所看到的,有人以事業為中心、有人以金錢為中心、有人以配偶為中心、有人以孩子為中心……然而這一切大都處於影響圈與關注圈的邊界,是否可控並不由我們一個人說了算。

"所以,既然生活中心如此搖擺不定,我們自己難免情緒起起落落,一會兒意氣風發,一會兒頹廢沮喪,沒有穩固的方向,也沒有穩定的力量。"

所以史蒂芬·柯維提出,我們應該以原則為中心,度過我們的人生。

原則由我們自己信奉,完全可控;原則就像一條真理,可以被我們默誦,給我們以力量和安全感;原則具有囊括性,可以對生活中的多數事件給予指導,可以允許我們不斷修正我們的侷限。

以終為始,說的就是我們應以原則為中心,指導自己規劃人生,並要始終牢記這座"燈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離航向。

3. 要事第一

(1) 時間管理矩陣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時間管理矩陣中,我們發現日常需處理的事務可簡要分為四類:

Ⅰ類,重要且緊急;

Ⅱ類,重要不緊急;

Ⅲ類,緊急不重要;

Ⅳ類,不重要且不緊急。

那麼,我們首要處理的要事,屬於哪一個象限呢?我們不妨先看一個實驗:

(2) 木桶人生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這個人生的木桶裡,我們要裝入黃沙、大石塊和小石子們。

如果你的順序是先裝黃沙或者小石子,最後你就會發現,大石塊裝不下了。

但如果先裝大石塊,你會發現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倒入小石子,這以後,居然還有不少間隙可以容納黃沙。

這是一個關於人生的比喻。

當你翻開那些大石塊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們身上還貼有標籤:

"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薦 語

天地之大,愈襯得人如螻蟻,踽踽獨行數十年,倉皇期間。 有限的生命,如何裝下諸多豐盛的理想? 從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開始,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教你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 者 簡 介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入選美《時代週刊》"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啟蒙家。 柯維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其思想成就,絕不亞於傑克·韋爾奇、卡內基、巴菲特、德魯克中的任何一位。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3. 兩個相關概念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2. 以終為始 3. 要事第一 4. 雙贏思維 5. 知彼解己 6. 統合綜效 7. 不斷更新

正 文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兩個相關概念

(1)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也可以稱作"慣性思維",就像我們常說的"套路"。 它的危害在於一旦我們用慣了一個套路,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容易條件反射出該套路的操作模式,從而造成無法就事論事地、全面地、有創造性地分析、解決當前的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記住有"思維定式"的存在,並在每次處理事件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隨便輕易陷入思維定式。

(2)情感賬戶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學習所有七個習慣之前,我們要先認識"思維定式"的存在;在學習人際交往領域的習慣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就是"情感賬戶"。 它揭示了人際交往的本質: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認知和信任上,我們每做一件與對方有關的事,就是在擴大或縮小這種認知與信任的範圍,這就相當於在銀行賬戶存取金錢一樣。 情感的賬戶也會隨著我們的付出、關心而賬戶餘額充足,隨著傷害、索取而掏空賬戶,會有枯竭,可以投資……都開設在我們心裡的"銀行"。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1) 人類成熟的三個時期

"依賴期——以'你'為核心,你照顧我;你得為我的得失成敗負責。

獨立期——以'我'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負責;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權選擇。

互賴期——以'我們'為核心,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創前程。"

當我們開始"七個習慣"的學習,就代表要從依賴期轉向獨立期。走進獨立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始主動負責。

(2) 積極主動的空間在哪兒?

"都是他逼我這麼做的。"

"你知道我媽那個人的,我必須聽她的"

"他太吵了,我只能打他一頓"

"離婚手續太複雜,我只能和她在一起"

……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這些都是把刺激到迴應之間自己那部分的責任推卸給他人的表現。事實上,在刺激到迴應之間,我們還有很大一部分空間,可以做出自主選擇。

母親逼迫我們選擇不喜歡的職業,這就是一種外界刺激。當刺激發生後,我們可以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母親,也可以選擇讓母親高興而順從她的選擇——但記住,這最終是經由你自己選擇的,而不要再說自己是被逼無奈。

這就是積極主動的開端,習慣主動負責,遇到再不好的境遇,才會知道沒有人可以逼迫我,我永遠有選擇走哪一條路的主動權。

(3) 影響圈與關注圈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明白自己要積極主動後,我們應該主動投身哪些事情,才能做到高效能呢?

上圖形象地告訴了我們答案。除去我們沒興趣、不關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處在我們的關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行為能對其產生影響的,就是影響圈。

積極主動者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長此以往,他們的影響圈會逐漸擴大;消極者過於關注無法改變的部分,則容易產生消極能量,使影響圈不斷縮小……

所以,我們應該——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以終為始

(1) 兩次創造

任何事物都需經過兩次創造,一次在頭腦中,一次在實際中。

這很好理解,比如我們建造一座花園,總是先腦中有了構思,再在筆下繪製藍圖付諸建造。

人生也是一樣。我們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生活環境、早年受教育情況及外界限制構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創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是今後的漫長一生,則取決於你就此順流而下,還是主動設計第二次的創造。

(2) 設計的準則是什麼?

這取決於目的是什麼。

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須先明確目的——也就是終點。

我們總是先看見終點,然後奔向終點。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渺茫如人生,也應當有這樣一座遙遠的燈塔可供眺望,繼而將我們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統納到正確的航向上,安全出行。

(3) 人生應當以什麼為燈塔(中心)?

這還是需要回到核心區域來回答。

還記得影響圈和關注圈嗎?

就我們所看到的,有人以事業為中心、有人以金錢為中心、有人以配偶為中心、有人以孩子為中心……然而這一切大都處於影響圈與關注圈的邊界,是否可控並不由我們一個人說了算。

"所以,既然生活中心如此搖擺不定,我們自己難免情緒起起落落,一會兒意氣風發,一會兒頹廢沮喪,沒有穩固的方向,也沒有穩定的力量。"

所以史蒂芬·柯維提出,我們應該以原則為中心,度過我們的人生。

原則由我們自己信奉,完全可控;原則就像一條真理,可以被我們默誦,給我們以力量和安全感;原則具有囊括性,可以對生活中的多數事件給予指導,可以允許我們不斷修正我們的侷限。

以終為始,說的就是我們應以原則為中心,指導自己規劃人生,並要始終牢記這座"燈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離航向。

3. 要事第一

(1) 時間管理矩陣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時間管理矩陣中,我們發現日常需處理的事務可簡要分為四類:

Ⅰ類,重要且緊急;

Ⅱ類,重要不緊急;

Ⅲ類,緊急不重要;

Ⅳ類,不重要且不緊急。

那麼,我們首要處理的要事,屬於哪一個象限呢?我們不妨先看一個實驗:

(2) 木桶人生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這個人生的木桶裡,我們要裝入黃沙、大石塊和小石子們。

如果你的順序是先裝黃沙或者小石子,最後你就會發現,大石塊裝不下了。

但如果先裝大石塊,你會發現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倒入小石子,這以後,居然還有不少間隙可以容納黃沙。

這是一個關於人生的比喻。

當你翻開那些大石塊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們身上還貼有標籤: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這些人生最重要的事,卻未必是我們眼前最緊急待辦的事項。還記得上面的時間管理矩陣嗎?還有我們遺留著的問題。最該首要處理的要事是誰?

答案是:Ⅱ類

這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因為沒有截止日期的催促,常常就被我們一拖再拖,令我們陷入永遠在處理Ⅰ類甚至Ⅲ類那些緊急事務的焦慮狀態。

而一旦有了空閒,我們又將時間毫無知覺地投入了Ⅳ類那些打發時間的娛樂或者無關緊要的瑣事裡……

(3) 角色管理

1 列出你的個人/社會角色,如: 自我、(父母的)女兒、(孩子的)母親、(配偶的)伴侶、(公司的)水管工……

2 然後寫下每個角色本週的對應任務,如:

"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薦 語

天地之大,愈襯得人如螻蟻,踽踽獨行數十年,倉皇期間。 有限的生命,如何裝下諸多豐盛的理想? 從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開始,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教你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 者 簡 介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入選美《時代週刊》"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啟蒙家。 柯維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其思想成就,絕不亞於傑克·韋爾奇、卡內基、巴菲特、德魯克中的任何一位。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3. 兩個相關概念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2. 以終為始 3. 要事第一 4. 雙贏思維 5. 知彼解己 6. 統合綜效 7. 不斷更新

正 文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兩個相關概念

(1)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也可以稱作"慣性思維",就像我們常說的"套路"。 它的危害在於一旦我們用慣了一個套路,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容易條件反射出該套路的操作模式,從而造成無法就事論事地、全面地、有創造性地分析、解決當前的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記住有"思維定式"的存在,並在每次處理事件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隨便輕易陷入思維定式。

(2)情感賬戶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學習所有七個習慣之前,我們要先認識"思維定式"的存在;在學習人際交往領域的習慣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就是"情感賬戶"。 它揭示了人際交往的本質: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認知和信任上,我們每做一件與對方有關的事,就是在擴大或縮小這種認知與信任的範圍,這就相當於在銀行賬戶存取金錢一樣。 情感的賬戶也會隨著我們的付出、關心而賬戶餘額充足,隨著傷害、索取而掏空賬戶,會有枯竭,可以投資……都開設在我們心裡的"銀行"。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1) 人類成熟的三個時期

"依賴期——以'你'為核心,你照顧我;你得為我的得失成敗負責。

獨立期——以'我'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負責;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權選擇。

互賴期——以'我們'為核心,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創前程。"

當我們開始"七個習慣"的學習,就代表要從依賴期轉向獨立期。走進獨立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始主動負責。

(2) 積極主動的空間在哪兒?

"都是他逼我這麼做的。"

"你知道我媽那個人的,我必須聽她的"

"他太吵了,我只能打他一頓"

"離婚手續太複雜,我只能和她在一起"

……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這些都是把刺激到迴應之間自己那部分的責任推卸給他人的表現。事實上,在刺激到迴應之間,我們還有很大一部分空間,可以做出自主選擇。

母親逼迫我們選擇不喜歡的職業,這就是一種外界刺激。當刺激發生後,我們可以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母親,也可以選擇讓母親高興而順從她的選擇——但記住,這最終是經由你自己選擇的,而不要再說自己是被逼無奈。

這就是積極主動的開端,習慣主動負責,遇到再不好的境遇,才會知道沒有人可以逼迫我,我永遠有選擇走哪一條路的主動權。

(3) 影響圈與關注圈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明白自己要積極主動後,我們應該主動投身哪些事情,才能做到高效能呢?

上圖形象地告訴了我們答案。除去我們沒興趣、不關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處在我們的關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行為能對其產生影響的,就是影響圈。

積極主動者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長此以往,他們的影響圈會逐漸擴大;消極者過於關注無法改變的部分,則容易產生消極能量,使影響圈不斷縮小……

所以,我們應該——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以終為始

(1) 兩次創造

任何事物都需經過兩次創造,一次在頭腦中,一次在實際中。

這很好理解,比如我們建造一座花園,總是先腦中有了構思,再在筆下繪製藍圖付諸建造。

人生也是一樣。我們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生活環境、早年受教育情況及外界限制構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創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是今後的漫長一生,則取決於你就此順流而下,還是主動設計第二次的創造。

(2) 設計的準則是什麼?

這取決於目的是什麼。

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須先明確目的——也就是終點。

我們總是先看見終點,然後奔向終點。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渺茫如人生,也應當有這樣一座遙遠的燈塔可供眺望,繼而將我們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統納到正確的航向上,安全出行。

(3) 人生應當以什麼為燈塔(中心)?

這還是需要回到核心區域來回答。

還記得影響圈和關注圈嗎?

就我們所看到的,有人以事業為中心、有人以金錢為中心、有人以配偶為中心、有人以孩子為中心……然而這一切大都處於影響圈與關注圈的邊界,是否可控並不由我們一個人說了算。

"所以,既然生活中心如此搖擺不定,我們自己難免情緒起起落落,一會兒意氣風發,一會兒頹廢沮喪,沒有穩固的方向,也沒有穩定的力量。"

所以史蒂芬·柯維提出,我們應該以原則為中心,度過我們的人生。

原則由我們自己信奉,完全可控;原則就像一條真理,可以被我們默誦,給我們以力量和安全感;原則具有囊括性,可以對生活中的多數事件給予指導,可以允許我們不斷修正我們的侷限。

以終為始,說的就是我們應以原則為中心,指導自己規劃人生,並要始終牢記這座"燈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離航向。

3. 要事第一

(1) 時間管理矩陣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時間管理矩陣中,我們發現日常需處理的事務可簡要分為四類:

Ⅰ類,重要且緊急;

Ⅱ類,重要不緊急;

Ⅲ類,緊急不重要;

Ⅳ類,不重要且不緊急。

那麼,我們首要處理的要事,屬於哪一個象限呢?我們不妨先看一個實驗:

(2) 木桶人生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這個人生的木桶裡,我們要裝入黃沙、大石塊和小石子們。

如果你的順序是先裝黃沙或者小石子,最後你就會發現,大石塊裝不下了。

但如果先裝大石塊,你會發現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倒入小石子,這以後,居然還有不少間隙可以容納黃沙。

這是一個關於人生的比喻。

當你翻開那些大石塊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們身上還貼有標籤: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這些人生最重要的事,卻未必是我們眼前最緊急待辦的事項。還記得上面的時間管理矩陣嗎?還有我們遺留著的問題。最該首要處理的要事是誰?

答案是:Ⅱ類

這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因為沒有截止日期的催促,常常就被我們一拖再拖,令我們陷入永遠在處理Ⅰ類甚至Ⅲ類那些緊急事務的焦慮狀態。

而一旦有了空閒,我們又將時間毫無知覺地投入了Ⅳ類那些打發時間的娛樂或者無關緊要的瑣事裡……

(3) 角色管理

1 列出你的個人/社會角色,如: 自我、(父母的)女兒、(孩子的)母親、(配偶的)伴侶、(公司的)水管工……

2 然後寫下每個角色本週的對應任務,如: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勾選出每個角色你認為重要的事情,並盡一切可能保證它們與你的人生目標方向一致,然後優先完成它們。

(4) 授權

簡單來說,就是將手頭可以分出去的事情,合理分配給他人。

這很好理解。但是我們很多人卻做不好授權,看似把事情分出去了,卻還是自己從頭管到腳。

我們應該做的是責任型授權。雙方溝通好需要達成的結果是什麼,給予對方一些基於資源、陷阱的指導而非具體事項,明確責任與獎懲即可。

4. 雙贏思維

(1) 你真的理解雙贏嗎?

雙贏並不是簡單地1+1>2,它需要雙方都從中努力。既要顧及他人利益,以維持合作關係,同時也需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輕易退縮,雙方需要進行真誠的溝通、理智且適度的後退,以達成的確令彼此都滿意的成果。

(2) 不能雙贏就好聚好散

"無法實現雙贏就乾脆放棄"的原則也會讓大家感到輕鬆。

就像我們俗語常說的,買賣不成仁義在,就事論事,實在不能達成雙方都滿意的合作時,放棄這次的合作,是一種理智的、避免各自受損的好做法,本次累積的情感賬戶額度,也可以在下次合作中產生應有的作用。

5. 知彼解己

(1) 先體檢,再開藥

"我媽媽不同意我去其他城市發展……"

"噢~你是成年人了,堅持自己!"

"我對象送了兩百塊人民幣的七夕禮物……"

"趕緊分,不分留著過年嗎!"

"我這個週末要加班……"

"辭了辭了!對自己這麼苛刻幹嘛?"

這些對話是不是也很眼熟呢?並沒有瞭解清晰的狀況、為了迴應而回應,隨便地提出解決方案……看似我們在與對方認真談話,但這並不屬於有效溝通。有效溝通始於準確的聆聽。

(2) 自傳式迴應

上述這些都屬於我們的常發病——自傳式迴應它的主要症狀有這麼四種:

價值判斷——表示肯定或否定

追根究底——依據自己的立場,探究別人的隱私

好為人師——以個人生活經驗指導他人

自以為是——根據自己的行為動機判斷別人的

(3) 移情式聆聽

我們應該知道,即便聽取他人的可行意見是一種理智的做法,但是好建議並不是每次都那麼容易讓人接受……比如給予建議者的態度、建議本身的實施難度、接收方的心情等都會對此造成影響。

——只要我們將自己代入接收方的角色想一想,就會發現此言不虛。

移情式聆聽,就是需要身為傾聽者的我們,代入傾訴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瞭解對方此番談話的真正目的,並掌握準確清晰的事實,再通過對對方情感的客觀反饋,來實現真實有效的溝通。

記住,說出對方的感受,而不要判斷。

6. 統合綜效

(1) 統合綜效是一種心態

"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瞭解。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各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與所見略同的溝通,益處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穫。"

(2) 三個層次

溝通的三個階段層次分別是:互相提防→互相尊重→統合綜效。

"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薦 語

天地之大,愈襯得人如螻蟻,踽踽獨行數十年,倉皇期間。 有限的生命,如何裝下諸多豐盛的理想? 從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開始,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教你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 者 簡 介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入選美《時代週刊》"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啟蒙家。 柯維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其思想成就,絕不亞於傑克·韋爾奇、卡內基、巴菲特、德魯克中的任何一位。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3. 兩個相關概念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2. 以終為始 3. 要事第一 4. 雙贏思維 5. 知彼解己 6. 統合綜效 7. 不斷更新

正 文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兩個相關概念

(1)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也可以稱作"慣性思維",就像我們常說的"套路"。 它的危害在於一旦我們用慣了一個套路,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容易條件反射出該套路的操作模式,從而造成無法就事論事地、全面地、有創造性地分析、解決當前的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記住有"思維定式"的存在,並在每次處理事件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隨便輕易陷入思維定式。

(2)情感賬戶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學習所有七個習慣之前,我們要先認識"思維定式"的存在;在學習人際交往領域的習慣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就是"情感賬戶"。 它揭示了人際交往的本質: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認知和信任上,我們每做一件與對方有關的事,就是在擴大或縮小這種認知與信任的範圍,這就相當於在銀行賬戶存取金錢一樣。 情感的賬戶也會隨著我們的付出、關心而賬戶餘額充足,隨著傷害、索取而掏空賬戶,會有枯竭,可以投資……都開設在我們心裡的"銀行"。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1) 人類成熟的三個時期

"依賴期——以'你'為核心,你照顧我;你得為我的得失成敗負責。

獨立期——以'我'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負責;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權選擇。

互賴期——以'我們'為核心,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創前程。"

當我們開始"七個習慣"的學習,就代表要從依賴期轉向獨立期。走進獨立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始主動負責。

(2) 積極主動的空間在哪兒?

"都是他逼我這麼做的。"

"你知道我媽那個人的,我必須聽她的"

"他太吵了,我只能打他一頓"

"離婚手續太複雜,我只能和她在一起"

……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這些都是把刺激到迴應之間自己那部分的責任推卸給他人的表現。事實上,在刺激到迴應之間,我們還有很大一部分空間,可以做出自主選擇。

母親逼迫我們選擇不喜歡的職業,這就是一種外界刺激。當刺激發生後,我們可以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母親,也可以選擇讓母親高興而順從她的選擇——但記住,這最終是經由你自己選擇的,而不要再說自己是被逼無奈。

這就是積極主動的開端,習慣主動負責,遇到再不好的境遇,才會知道沒有人可以逼迫我,我永遠有選擇走哪一條路的主動權。

(3) 影響圈與關注圈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明白自己要積極主動後,我們應該主動投身哪些事情,才能做到高效能呢?

上圖形象地告訴了我們答案。除去我們沒興趣、不關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處在我們的關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行為能對其產生影響的,就是影響圈。

積極主動者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長此以往,他們的影響圈會逐漸擴大;消極者過於關注無法改變的部分,則容易產生消極能量,使影響圈不斷縮小……

所以,我們應該——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以終為始

(1) 兩次創造

任何事物都需經過兩次創造,一次在頭腦中,一次在實際中。

這很好理解,比如我們建造一座花園,總是先腦中有了構思,再在筆下繪製藍圖付諸建造。

人生也是一樣。我們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生活環境、早年受教育情況及外界限制構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創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是今後的漫長一生,則取決於你就此順流而下,還是主動設計第二次的創造。

(2) 設計的準則是什麼?

這取決於目的是什麼。

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須先明確目的——也就是終點。

我們總是先看見終點,然後奔向終點。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渺茫如人生,也應當有這樣一座遙遠的燈塔可供眺望,繼而將我們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統納到正確的航向上,安全出行。

(3) 人生應當以什麼為燈塔(中心)?

這還是需要回到核心區域來回答。

還記得影響圈和關注圈嗎?

就我們所看到的,有人以事業為中心、有人以金錢為中心、有人以配偶為中心、有人以孩子為中心……然而這一切大都處於影響圈與關注圈的邊界,是否可控並不由我們一個人說了算。

"所以,既然生活中心如此搖擺不定,我們自己難免情緒起起落落,一會兒意氣風發,一會兒頹廢沮喪,沒有穩固的方向,也沒有穩定的力量。"

所以史蒂芬·柯維提出,我們應該以原則為中心,度過我們的人生。

原則由我們自己信奉,完全可控;原則就像一條真理,可以被我們默誦,給我們以力量和安全感;原則具有囊括性,可以對生活中的多數事件給予指導,可以允許我們不斷修正我們的侷限。

以終為始,說的就是我們應以原則為中心,指導自己規劃人生,並要始終牢記這座"燈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離航向。

3. 要事第一

(1) 時間管理矩陣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時間管理矩陣中,我們發現日常需處理的事務可簡要分為四類:

Ⅰ類,重要且緊急;

Ⅱ類,重要不緊急;

Ⅲ類,緊急不重要;

Ⅳ類,不重要且不緊急。

那麼,我們首要處理的要事,屬於哪一個象限呢?我們不妨先看一個實驗:

(2) 木桶人生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這個人生的木桶裡,我們要裝入黃沙、大石塊和小石子們。

如果你的順序是先裝黃沙或者小石子,最後你就會發現,大石塊裝不下了。

但如果先裝大石塊,你會發現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倒入小石子,這以後,居然還有不少間隙可以容納黃沙。

這是一個關於人生的比喻。

當你翻開那些大石塊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們身上還貼有標籤: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這些人生最重要的事,卻未必是我們眼前最緊急待辦的事項。還記得上面的時間管理矩陣嗎?還有我們遺留著的問題。最該首要處理的要事是誰?

答案是:Ⅱ類

這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因為沒有截止日期的催促,常常就被我們一拖再拖,令我們陷入永遠在處理Ⅰ類甚至Ⅲ類那些緊急事務的焦慮狀態。

而一旦有了空閒,我們又將時間毫無知覺地投入了Ⅳ類那些打發時間的娛樂或者無關緊要的瑣事裡……

(3) 角色管理

1 列出你的個人/社會角色,如: 自我、(父母的)女兒、(孩子的)母親、(配偶的)伴侶、(公司的)水管工……

2 然後寫下每個角色本週的對應任務,如: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勾選出每個角色你認為重要的事情,並盡一切可能保證它們與你的人生目標方向一致,然後優先完成它們。

(4) 授權

簡單來說,就是將手頭可以分出去的事情,合理分配給他人。

這很好理解。但是我們很多人卻做不好授權,看似把事情分出去了,卻還是自己從頭管到腳。

我們應該做的是責任型授權。雙方溝通好需要達成的結果是什麼,給予對方一些基於資源、陷阱的指導而非具體事項,明確責任與獎懲即可。

4. 雙贏思維

(1) 你真的理解雙贏嗎?

雙贏並不是簡單地1+1>2,它需要雙方都從中努力。既要顧及他人利益,以維持合作關係,同時也需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輕易退縮,雙方需要進行真誠的溝通、理智且適度的後退,以達成的確令彼此都滿意的成果。

(2) 不能雙贏就好聚好散

"無法實現雙贏就乾脆放棄"的原則也會讓大家感到輕鬆。

就像我們俗語常說的,買賣不成仁義在,就事論事,實在不能達成雙方都滿意的合作時,放棄這次的合作,是一種理智的、避免各自受損的好做法,本次累積的情感賬戶額度,也可以在下次合作中產生應有的作用。

5. 知彼解己

(1) 先體檢,再開藥

"我媽媽不同意我去其他城市發展……"

"噢~你是成年人了,堅持自己!"

"我對象送了兩百塊人民幣的七夕禮物……"

"趕緊分,不分留著過年嗎!"

"我這個週末要加班……"

"辭了辭了!對自己這麼苛刻幹嘛?"

這些對話是不是也很眼熟呢?並沒有瞭解清晰的狀況、為了迴應而回應,隨便地提出解決方案……看似我們在與對方認真談話,但這並不屬於有效溝通。有效溝通始於準確的聆聽。

(2) 自傳式迴應

上述這些都屬於我們的常發病——自傳式迴應它的主要症狀有這麼四種:

價值判斷——表示肯定或否定

追根究底——依據自己的立場,探究別人的隱私

好為人師——以個人生活經驗指導他人

自以為是——根據自己的行為動機判斷別人的

(3) 移情式聆聽

我們應該知道,即便聽取他人的可行意見是一種理智的做法,但是好建議並不是每次都那麼容易讓人接受……比如給予建議者的態度、建議本身的實施難度、接收方的心情等都會對此造成影響。

——只要我們將自己代入接收方的角色想一想,就會發現此言不虛。

移情式聆聽,就是需要身為傾聽者的我們,代入傾訴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瞭解對方此番談話的真正目的,並掌握準確清晰的事實,再通過對對方情感的客觀反饋,來實現真實有效的溝通。

記住,說出對方的感受,而不要判斷。

6. 統合綜效

(1) 統合綜效是一種心態

"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瞭解。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各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與所見略同的溝通,益處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穫。"

(2) 三個層次

溝通的三個階段層次分別是:互相提防→互相尊重→統合綜效。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一個案例

為了理解溝通層次的意義,我們以一個案例來說明:

老胡策劃、準備了很久,想利用國慶假期帶妻子和兩個兒子去度假。妻子卻想利用難得的假期去探望久病不愈的母親。

兩人誰也無法說服對方。如果全家出遊,妻子總是掛心母親,全家都玩不痛快;如果去探望岳母,則老胡心中始終為準備許久的度假泡湯而悶悶不樂。 即便調整一下,妻子獨自去探望母親,老胡帶著孩子出遊,則一家人也都玩不盡興。

他們最終想出了雙贏的方案:去岳母家附近度假,或在節後請家務公司代勞一週,讓妻子有空探望岳母。

(4) 第三選擇

這個案例就是典型的"第三選擇"。

遇到分歧時,不應先急著妥協或對抗,要知道你們給出的選項,或許都不是最佳的那個。

要有信心能找出雙方都滿意的第三選擇——要訣就是:尊重差異、調動創意。用開放、創造的眼光重新審視面前的問題,化阻力為動力。

7. 不斷更新

(1)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個層面

說到底,我們是這些習慣的操作者,為了保證我們成熟而靈活地運用前六個習慣,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史蒂芬·柯維將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方法梳理成四個層面,以方便我們具體施行:

"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薦 語

天地之大,愈襯得人如螻蟻,踽踽獨行數十年,倉皇期間。 有限的生命,如何裝下諸多豐盛的理想? 從為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開始,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教你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 者 簡 介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入選美《時代週刊》"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啟蒙家。 柯維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其思想成就,絕不亞於傑克·韋爾奇、卡內基、巴菲特、德魯克中的任何一位。

精 華 解 讀

以下內容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精華解讀,供廣大書友們學習參考,歡迎分享,未經允許不可用作商業用途。

目 錄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3. 兩個相關概念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2. 以終為始 3. 要事第一 4. 雙贏思維 5. 知彼解己 6. 統合綜效 7. 不斷更新

正 文

一、七個習慣概述

1. 這七個習慣是什麼?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七個習慣之間的關係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兩個相關概念

(1)思維定式 思維定式也可以稱作"慣性思維",就像我們常說的"套路"。 它的危害在於一旦我們用慣了一個套路,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容易條件反射出該套路的操作模式,從而造成無法就事論事地、全面地、有創造性地分析、解決當前的問題。 我們要做的,就是記住有"思維定式"的存在,並在每次處理事件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隨便輕易陷入思維定式。

(2)情感賬戶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學習所有七個習慣之前,我們要先認識"思維定式"的存在;在學習人際交往領域的習慣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就是"情感賬戶"。 它揭示了人際交往的本質: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認知和信任上,我們每做一件與對方有關的事,就是在擴大或縮小這種認知與信任的範圍,這就相當於在銀行賬戶存取金錢一樣。 情感的賬戶也會隨著我們的付出、關心而賬戶餘額充足,隨著傷害、索取而掏空賬戶,會有枯竭,可以投資……都開設在我們心裡的"銀行"。


二、七個習慣分述

1. 積極主動

(1) 人類成熟的三個時期

"依賴期——以'你'為核心,你照顧我;你得為我的得失成敗負責。

獨立期——以'我'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負責;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權選擇。

互賴期——以'我們'為核心,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創前程。"

當我們開始"七個習慣"的學習,就代表要從依賴期轉向獨立期。走進獨立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始主動負責。

(2) 積極主動的空間在哪兒?

"都是他逼我這麼做的。"

"你知道我媽那個人的,我必須聽她的"

"他太吵了,我只能打他一頓"

"離婚手續太複雜,我只能和她在一起"

……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這些都是把刺激到迴應之間自己那部分的責任推卸給他人的表現。事實上,在刺激到迴應之間,我們還有很大一部分空間,可以做出自主選擇。

母親逼迫我們選擇不喜歡的職業,這就是一種外界刺激。當刺激發生後,我們可以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而反抗母親,也可以選擇讓母親高興而順從她的選擇——但記住,這最終是經由你自己選擇的,而不要再說自己是被逼無奈。

這就是積極主動的開端,習慣主動負責,遇到再不好的境遇,才會知道沒有人可以逼迫我,我永遠有選擇走哪一條路的主動權。

(3) 影響圈與關注圈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明白自己要積極主動後,我們應該主動投身哪些事情,才能做到高效能呢?

上圖形象地告訴了我們答案。除去我們沒興趣、不關注的部分,世上的事情都處在我們的關注圈,而其中有一部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行為能對其產生影響的,就是影響圈。

積極主動者專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長此以往,他們的影響圈會逐漸擴大;消極者過於關注無法改變的部分,則容易產生消極能量,使影響圈不斷縮小……

所以,我們應該——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2. 以終為始

(1) 兩次創造

任何事物都需經過兩次創造,一次在頭腦中,一次在實際中。

這很好理解,比如我們建造一座花園,總是先腦中有了構思,再在筆下繪製藍圖付諸建造。

人生也是一樣。我們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早年生活環境、早年受教育情況及外界限制構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創造,可能很潦草,可能不盡如人意,但是今後的漫長一生,則取決於你就此順流而下,還是主動設計第二次的創造。

(2) 設計的準則是什麼?

這取決於目的是什麼。

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須先明確目的——也就是終點。

我們總是先看見終點,然後奔向終點。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渺茫如人生,也應當有這樣一座遙遠的燈塔可供眺望,繼而將我們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統納到正確的航向上,安全出行。

(3) 人生應當以什麼為燈塔(中心)?

這還是需要回到核心區域來回答。

還記得影響圈和關注圈嗎?

就我們所看到的,有人以事業為中心、有人以金錢為中心、有人以配偶為中心、有人以孩子為中心……然而這一切大都處於影響圈與關注圈的邊界,是否可控並不由我們一個人說了算。

"所以,既然生活中心如此搖擺不定,我們自己難免情緒起起落落,一會兒意氣風發,一會兒頹廢沮喪,沒有穩固的方向,也沒有穩定的力量。"

所以史蒂芬·柯維提出,我們應該以原則為中心,度過我們的人生。

原則由我們自己信奉,完全可控;原則就像一條真理,可以被我們默誦,給我們以力量和安全感;原則具有囊括性,可以對生活中的多數事件給予指導,可以允許我們不斷修正我們的侷限。

以終為始,說的就是我們應以原則為中心,指導自己規劃人生,並要始終牢記這座"燈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離航向。

3. 要事第一

(1) 時間管理矩陣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時間管理矩陣中,我們發現日常需處理的事務可簡要分為四類:

Ⅰ類,重要且緊急;

Ⅱ類,重要不緊急;

Ⅲ類,緊急不重要;

Ⅳ類,不重要且不緊急。

那麼,我們首要處理的要事,屬於哪一個象限呢?我們不妨先看一個實驗:

(2) 木桶人生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這個人生的木桶裡,我們要裝入黃沙、大石塊和小石子們。

如果你的順序是先裝黃沙或者小石子,最後你就會發現,大石塊裝不下了。

但如果先裝大石塊,你會發現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倒入小石子,這以後,居然還有不少間隙可以容納黃沙。

這是一個關於人生的比喻。

當你翻開那些大石塊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們身上還貼有標籤: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這些人生最重要的事,卻未必是我們眼前最緊急待辦的事項。還記得上面的時間管理矩陣嗎?還有我們遺留著的問題。最該首要處理的要事是誰?

答案是:Ⅱ類

這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因為沒有截止日期的催促,常常就被我們一拖再拖,令我們陷入永遠在處理Ⅰ類甚至Ⅲ類那些緊急事務的焦慮狀態。

而一旦有了空閒,我們又將時間毫無知覺地投入了Ⅳ類那些打發時間的娛樂或者無關緊要的瑣事裡……

(3) 角色管理

1 列出你的個人/社會角色,如: 自我、(父母的)女兒、(孩子的)母親、(配偶的)伴侶、(公司的)水管工……

2 然後寫下每個角色本週的對應任務,如: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勾選出每個角色你認為重要的事情,並盡一切可能保證它們與你的人生目標方向一致,然後優先完成它們。

(4) 授權

簡單來說,就是將手頭可以分出去的事情,合理分配給他人。

這很好理解。但是我們很多人卻做不好授權,看似把事情分出去了,卻還是自己從頭管到腳。

我們應該做的是責任型授權。雙方溝通好需要達成的結果是什麼,給予對方一些基於資源、陷阱的指導而非具體事項,明確責任與獎懲即可。

4. 雙贏思維

(1) 你真的理解雙贏嗎?

雙贏並不是簡單地1+1>2,它需要雙方都從中努力。既要顧及他人利益,以維持合作關係,同時也需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輕易退縮,雙方需要進行真誠的溝通、理智且適度的後退,以達成的確令彼此都滿意的成果。

(2) 不能雙贏就好聚好散

"無法實現雙贏就乾脆放棄"的原則也會讓大家感到輕鬆。

就像我們俗語常說的,買賣不成仁義在,就事論事,實在不能達成雙方都滿意的合作時,放棄這次的合作,是一種理智的、避免各自受損的好做法,本次累積的情感賬戶額度,也可以在下次合作中產生應有的作用。

5. 知彼解己

(1) 先體檢,再開藥

"我媽媽不同意我去其他城市發展……"

"噢~你是成年人了,堅持自己!"

"我對象送了兩百塊人民幣的七夕禮物……"

"趕緊分,不分留著過年嗎!"

"我這個週末要加班……"

"辭了辭了!對自己這麼苛刻幹嘛?"

這些對話是不是也很眼熟呢?並沒有瞭解清晰的狀況、為了迴應而回應,隨便地提出解決方案……看似我們在與對方認真談話,但這並不屬於有效溝通。有效溝通始於準確的聆聽。

(2) 自傳式迴應

上述這些都屬於我們的常發病——自傳式迴應它的主要症狀有這麼四種:

價值判斷——表示肯定或否定

追根究底——依據自己的立場,探究別人的隱私

好為人師——以個人生活經驗指導他人

自以為是——根據自己的行為動機判斷別人的

(3) 移情式聆聽

我們應該知道,即便聽取他人的可行意見是一種理智的做法,但是好建議並不是每次都那麼容易讓人接受……比如給予建議者的態度、建議本身的實施難度、接收方的心情等都會對此造成影響。

——只要我們將自己代入接收方的角色想一想,就會發現此言不虛。

移情式聆聽,就是需要身為傾聽者的我們,代入傾訴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瞭解對方此番談話的真正目的,並掌握準確清晰的事實,再通過對對方情感的客觀反饋,來實現真實有效的溝通。

記住,說出對方的感受,而不要判斷。

6. 統合綜效

(1) 統合綜效是一種心態

"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瞭解。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各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與所見略同的溝通,益處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穫。"

(2) 三個層次

溝通的三個階段層次分別是:互相提防→互相尊重→統合綜效。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3) 一個案例

為了理解溝通層次的意義,我們以一個案例來說明:

老胡策劃、準備了很久,想利用國慶假期帶妻子和兩個兒子去度假。妻子卻想利用難得的假期去探望久病不愈的母親。

兩人誰也無法說服對方。如果全家出遊,妻子總是掛心母親,全家都玩不痛快;如果去探望岳母,則老胡心中始終為準備許久的度假泡湯而悶悶不樂。 即便調整一下,妻子獨自去探望母親,老胡帶著孩子出遊,則一家人也都玩不盡興。

他們最終想出了雙贏的方案:去岳母家附近度假,或在節後請家務公司代勞一週,讓妻子有空探望岳母。

(4) 第三選擇

這個案例就是典型的"第三選擇"。

遇到分歧時,不應先急著妥協或對抗,要知道你們給出的選項,或許都不是最佳的那個。

要有信心能找出雙方都滿意的第三選擇——要訣就是:尊重差異、調動創意。用開放、創造的眼光重新審視面前的問題,化阻力為動力。

7. 不斷更新

(1)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四個層面

說到底,我們是這些習慣的操作者,為了保證我們成熟而靈活地運用前六個習慣,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史蒂芬·柯維將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方法梳理成四個層面,以方便我們具體施行:

「樊登讀書系列」——《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掌握自己的人生

關於身體的建議——健康飲食、充足休息、定期鍛鍊。

關於精神的建議——欣賞優秀的文學或音樂作品、與大自然相處、思考與獨處。

關於智力的建議——不斷學習知識,靠閱讀、寫作、參加課程等身體力行的方式使用智力。

關於社會/情感的建議——不需特意花費太多時光,可在日常與他人交往中完成,但也需要保持警醒,給予自我激勵或鞭策。

(2) 平衡更新

關於這四個層面的更新,史蒂芬·柯維強調,我們應該平衡好四個層面的更新進度,共同推進。

結合之前的六個習慣,要實現穩定而卓越的進步,他告訴我們一個訣竅——

每天至少花一個小時,去實現"個人領域的成功"(從身體、精神、智力這些個人層面的可操作事項出發),這是培養"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關鍵。

結 語

人的習慣就像電腦的自動執行程序,總以條件反射的速度來解決一個個似曾相似的事件,所以我們說習慣重要,是指它總是先於思考就開始行動了。

如果要我們舉例,好習慣是數不盡的,而可以為我們的人生指點光亮的習慣卻不多,就如金字塔型的人員結構。那些塔頂的人們,積極、高效、友善、自律,著實令人歎服。想要像他們一樣,先從這七個他們共有的習慣學起來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