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閱讀的孩子,父母都做了哪些事?看楊絳先生一語點破

愛閱讀的孩子,父母都做了哪些事?看楊絳先生一語點破

1. 閱讀從自己做起;

在閱讀這件事上,楊絳與錢鍾書對於女兒(錢瑗)的教育,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發。楊絳回憶道:

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豪氣沖天,擲地有聲。我佩服又好奇,請教祕訣,爸爸說:“哪有什麼祕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媽媽操勞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總要翻翻古典文學,現代小說,讀得津津有味。我學他們的樣,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此好讀書,讀好書入迷。

我們對女兒錢瑗(小名阿圓),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鍾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她學外文,有個很難的單詞,翻了三部詞典也未查著,跑來問爸爸,鍾書不告訴,讓她自己繼續查,查到第五部辭典果然找著。

閱讀是個體選擇的行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做啟發者。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試想一下生活在一個熱愛讀書的家庭環境裡,開始時孩子是去模仿,潛移默化地便養成了習慣。

因此,作為家長,口頭訓導孩子讀書,不如默默拿起一本書來閱讀。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榜樣的作用非常重要。

愛閱讀的孩子,父母都做了哪些事?看楊絳先生一語點破

2. 親力親為,不急不躁;

讓孩子愛上閱讀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更不能假手於人,需要父母親力親為。孩子早期接觸的書,以圖畫書為主。父母讀圖畫書給孩子聽,是兒童接觸閱讀的第一步。日本圖畫書之父鬆居直先生說,它將成為孩子記憶中的幸福時刻。

給孩子讀完圖畫書時,注意千萬不要急於提問,比如,這本書講了什麼故事,你最喜歡哪部分,結局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等等。家長往往急於得到孩子對於讀書的反饋,以體現閱讀的成效,從而製造一種“努力沒有白費”的假象。

我之前去圖書館兒童閱讀區,觀察過那些愛閱讀的孩子,他們在閱讀時通常都非常專注,儘管周圍的環境嘈雜。閱讀的美好體驗足以讓人沉醉於其中。

試想一下,當你讀完故事給孩子,孩子正沉醉在想象力塑造的世界中,被你的一連串提問打破了,要費盡心思地去回想,才能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這樣一來,每次的閱讀就會變成一種任務,讓孩子無法享受其中的樂趣,而用過多的心思去記憶畫面,以便能回答你之後可能提出的問題。從此,孩子難以享受閱讀的樂趣,而要揹負閱讀的負擔,這不是一個好的開始。

親力親為,不急不躁,等待孩子尋找出閱讀的樂趣,主動和你分享有趣的故事,才是一個好的開始。

愛閱讀的孩子,父母都做了哪些事?看楊絳先生一語點破

3. 感知力比知識更重要;

“現代人正在逐漸失去對於不可言說的神祕事物的感知力,孩子當然無法繼承大人已經丟失的東西。”——日本圖畫書之父 鬆居直

我們常常感慨面對美好的景物,語言表達的匱乏,閱讀量少帶來的知識性匱乏,只是一種一點,更重要的是對美好事物失去了感知力,感知不到又如何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現代育兒生活中不缺乏知識,缺乏的是對感知力的重視。感知力是充分發揮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官的作用,而不是讓智力先行,身體的感覺可以和語言連接起來,這樣可以真正體驗到語言的生命力。

在變成大人之後,我們逐漸喪失的東西,豐富又生動地存在於給孩子們閱讀的圖畫書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感知力。孩子一邊在聽父母講故事,一邊隨著書頁的翻動,調動著聽覺、視覺等感官,去想象和構建心中的故事,這就是感知力的喚醒過程。

*本文為星星君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