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端午節的傳承中再立求索之志

端午又至,諸多傳統習俗的激情演繹,註定這個節日依然繽紛綻放。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解細繩、去粽葉、吃粽子,一包一煮一吃,更是一葉一粒“粽”關情。

端午節,一個愛國節。我們之所以認同這個節日,就在於我們深深認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愛國情懷。時間不斷前行,社會不斷髮展,但最不能丟、最不能變、最不能少的就是中國心、愛國情,要永遠銘記,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麼樣愛國,對每一箇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繫、情之所歸,一個人不愛國,甚至欺騙祖國、背叛祖國,那在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丟臉的,也是沒有立足之地的。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我們,也召喚著我們在前進的路上繼續“吾將上下而求索”。

端午節,一個文化節。從國家層面來說,之所以將其列為國家法定節日,就是要傳承博大精深的“端午文化”。毋庸諱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而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積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新時代呼喚更多家國情懷,傳統文化也呼喚“現代相遇”,端午節前後,各地常常湧現“端午詩歌朗誦會”“端午詩歌大賽”,這也是一種與古人建立精神聯結的方式,希望在詩歌的指引下,我們的生活能持續地醞釀和生髮堅毅的德性與美好的精神追求。而推出賽龍舟、包粽子等一系列傳統習俗體驗,就是要讓群眾在參與中感受端午節愛國愛家的節日傳統,去感受端午節的文化內涵,體認自己的文化身份,傳承節日的歷史記憶,維繫群體的文化認同,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端午節,一個團圓節。國家把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三大傳統節日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從制度層面上確立了傳統節日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倡導公民過好傳統節日,無不有著特殊的時代價值。而要過好傳統節日,最重要也最不能落下的就是團圓。作為文化基因的紐帶,家國情懷是端午賡續前行的文化繁衍,它以家庭為主體,寓意對親人長輩的親親之愛;以國家為主體,寓意對民族命運的拳拳之心。這個時候,我們理應將團圓“端”回家,伴隨著家人的笑臉和歡聲笑語,過一個甜蜜幸福的“團圓節”。

在豐富多樣的端午習俗背後,承載著豐富的文化記憶,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與嚮往,蘊含著獨特的民族精神和豐富的民俗文化,中國心、愛國情、家國情懷、家和人團圓……所有的這些,在端午聆聽,在端午演繹,在端午釋放。讓我們在端午傳承中再立求索之志。(金羊網文/李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