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區舉辦“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活動

端午節 艾草 蜈蚣 蟾蜍 中國文明網 2017-06-04
廈門集美區舉辦“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活動

旱地龍舟

廈門集美區舉辦“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活動

鬥蛋

廈門集美區舉辦“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活動

點雄黃辟邪驅邪

說起端午節,老祖宗過節的時候可不只是吃個粽子,還有很多有趣的活動呢。5月29日,由廈門市集美區委宣傳部、集美區委文明辦主辦的“我們的節日——端午”系列活動在鳳山書院舉行,行漢禮、掛艾草、點雄黃、射五毒、鬥草鬥蛋、旱地龍舟賽,這些古老的傳統習俗一一重現,讓市民過了一個原汁原味的端午節,也體驗了一回“古人”過節的樂趣。

點雄黃佩彩縷,祈福儀式作為“開場白”

艾草蘸了清水,往身上輕輕一灑;額頭點上雄黃,身佩五彩縷……這是古人過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儀式”,端午遊園活動就把這種儀式作為“開場白”。

廈門市漢服文化交流協會會長蔡金保說,“點雄黃”有講究,古人用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寫一個“王”字,一是借雄黃以驅毒,二是借猛虎以鎮邪,寓意平安。佩戴五彩縷則是因為古代崇敬五色,認為五色是吉祥的顏色,也是金木水火土這五行的代表色,端午節的清晨,大人們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孩子們佩戴上五色絲線,希望孩子們受到庇佑。

據老人們說,五彩縷自五月初五端午節繫上後,要等到七月初七的七夕節才能解下,許願後掛於樹枝、屋簷,喜鵲會銜去為牛郎、織女搭橋,而織女會助許願的人夢想成真。

完成了祈福的儀式後,大家玩起了鬥草、鬥蛋。5歲的吳儒希給自己的雞蛋畫了兩棟房子作為“加持”,成功磕破了對手的雞蛋後,他用五色線編織的網袋將完好無損的雞蛋掛在胸前,開心地向奶奶展示“戰績”。

據說,“鬥蛋”起源於立夏,後傳到端午。相傳端午這一天吃雞蛋就能平安度夏,經受“疰夏”的考驗。

龍舟也能陸上劃,小夥伴配合默契

“一二一,一二一”5個孩子齊聲喊著口號,雙腳代替船槳,用最快的速度“駕”著旱地龍舟衝過終點線。“雖然很累,但是很開心!”“小船伕”周哲文說,他和其他4名小夥伴之前並不認識,是因為一起參加比賽才結識的。雖然互不相識,卻相當默契,比賽前商量好了,口號一喊就步調一致,配合很好。

除了旱地龍舟,“射五毒”的賽場也熱鬧非凡。射五毒就是將蠍子、蛇、蜈蚣、蟾蜍、壁虎五種毒蟲的畫像掛在牆上,用飛鏢射之,射中即獲勝。相傳古人將蠍子、蛇、蜈蚣、蟾蜍和壁虎視為五大毒物,每年農曆五月氣溫升高,五毒即開始孳生、出沒,因此人們要想盡辦法來預防五毒的侵害。“射五毒”的活動即由此而生,用飛鏢射中五毒寓意將其除去,也是一個祈福的過程。

“這樣的活動很特別,不僅有趣,而且也讓我們更加了解傳統的文化習俗。”王女士說,這次帶著10歲的兒子和3歲的女兒一起參加端午遊園活動,也是想讓孩子們體驗一次“原汁原味”的端午節。(廈門晚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