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
"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本文字數 6222 字 | 閱讀時間 15 分鐘

在前面推理小說流派分類的時候提到過“新本格”這一名詞。1994年,日本推理文學呈現出了新的特徵。它已不能簡單地解讀為“新本格推理的新發展”,而是“推理文學”本身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比新本格更“新”的時代。經過日本推理文學的近百年的發展,日本推理終於成長為了一種多元的、獨立的、成熟的文學類型,甚至突破了推理文學的束縛,以至於看上去已經不再那麼“像”推理小說。

之前的每個時代都會有屬於自己的領軍人物,這個多元的時代也不會例外。如果說哪位作家最能彰顯這個時代的特點,那無疑是東野圭吾

說起東野圭吾,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一位無論在日本還在中國都被稱為“暢銷君”的推理作家,他可以說是在中國擁有最多讀者的日本推理作家,也是一位經歷頗為特別、值得大家去了解的作家。

今天,M先生就帶大家一起了解這位被正派推理作家看輕卻又最暢銷的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01

推理夢的開始


1958年,日本大阪。

東野吾圭出生在生野區的一個普通家庭,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少年將來會成長為全亞洲最暢銷的推理小說家。

小時候的東野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去嘗試和體驗。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很喜歡去試著模仿那些自己覺得很棒的事物。”

比如,他看了本有趣的漫畫,就會想著自己也來畫一本。他也沒有想到,自己與推理的緣分正是緣於這一愛好和習慣。

1974年,東野從大阪市立小路小學和市立東生野中學畢業後,進入了同一座城市的府立阪南高等學校讀高中。此前從未看過書的他才開始接觸小說這一門類。

於是他讀到了一本以高中生為主角的推理小說,“覺得這樣的小說實在有趣,自己好像也可以寫寫看。”這成為他以後從事推理創作的最初契機。


"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本文字數 6222 字 | 閱讀時間 15 分鐘

在前面推理小說流派分類的時候提到過“新本格”這一名詞。1994年,日本推理文學呈現出了新的特徵。它已不能簡單地解讀為“新本格推理的新發展”,而是“推理文學”本身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比新本格更“新”的時代。經過日本推理文學的近百年的發展,日本推理終於成長為了一種多元的、獨立的、成熟的文學類型,甚至突破了推理文學的束縛,以至於看上去已經不再那麼“像”推理小說。

之前的每個時代都會有屬於自己的領軍人物,這個多元的時代也不會例外。如果說哪位作家最能彰顯這個時代的特點,那無疑是東野圭吾

說起東野圭吾,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一位無論在日本還在中國都被稱為“暢銷君”的推理作家,他可以說是在中國擁有最多讀者的日本推理作家,也是一位經歷頗為特別、值得大家去了解的作家。

今天,M先生就帶大家一起了解這位被正派推理作家看輕卻又最暢銷的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01

推理夢的開始


1958年,日本大阪。

東野吾圭出生在生野區的一個普通家庭,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少年將來會成長為全亞洲最暢銷的推理小說家。

小時候的東野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去嘗試和體驗。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很喜歡去試著模仿那些自己覺得很棒的事物。”

比如,他看了本有趣的漫畫,就會想著自己也來畫一本。他也沒有想到,自己與推理的緣分正是緣於這一愛好和習慣。

1974年,東野從大阪市立小路小學和市立東生野中學畢業後,進入了同一座城市的府立阪南高等學校讀高中。此前從未看過書的他才開始接觸小說這一門類。

於是他讀到了一本以高中生為主角的推理小說,“覺得這樣的小說實在有趣,自己好像也可以寫寫看。”這成為他以後從事推理創作的最初契機。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大學時期的東野


之後,東野考入大阪府立大學工學系電氣工程專業,一度停止的小說閱讀又恢復了,而且開始構思一些東西,不過那主要是想確認自己究竟能不能寫小說而已,尚未有當個小說家的念想。

在大學就學期間,他曾任學校射箭部的隊長,這段經歷在其出道作《放學後》中得到了很好利用。

1981年,大學畢業後成了日本電裝公司的技術工程師。

東野對這份工作卻並不滿意,曾說過,自己由於上班的時候太單調,想通過寫小說賺外快。因為別的目標實現可能都需要花錢投入,而小說只要有紙筆就哪裡都能寫。

東野很純粹,從事推理創作就是希望獲得收入。

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1983年東野終於以《人偶們的家》應徵第29屆亂步獎,可惜只進入了第二輪預選。在醞釀第二部徵文作期間,與來自某女子高中的非專職教師結婚。

1984年,東野以《魔球》應徵第30屆亂步獎,這一次最終入圍決選,離拿下大獎僅一步之遙。

和很多初出茅廬便斬獲大獎的作家相比,東野圭吾的起點實在難說順利。好在那個時期的東野並沒有把創作推理小說看得很重,不然經過兩次打擊,很難說他不會打退堂鼓。

1985年,終於憑藉校園青春推理小說《放學後》摘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而正式出道,成為該獎項具備高質量水平的最好印證。

《放學後》是一部校園題材的推理小說,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本格推理,描寫了一個運動社團裡連續發生的兩樁殺人事件,其中包括了密室等本格元素。

東野圭吾以27歲的年輕年齡獲得大獎,令其創作信心大增,他對未來也充滿了希望。

02

透明人:碌碌無為的十年


什麼叫作失敗?失敗是到達較佳境地的第一步。


人真的是一個奇怪的生物。

沒有獲獎的時候,東野圭吾並沒有太多想法;然而一旦獲獎,東野圭吾卻產生了一種錯覺——既然能夠獲得江戶川亂步獎,就證明自己一定可以靠創作為生!

於是,東野圭吾辭去了工作,毅然決然地收拾行囊來到東京打拼。

東野生於大阪,也就是東京人眼中的“關西鄉下人”。“鄉下人”想在東京出頭,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同時,“鄉下人”的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打拼”是成功還是失敗。

"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本文字數 6222 字 | 閱讀時間 15 分鐘

在前面推理小說流派分類的時候提到過“新本格”這一名詞。1994年,日本推理文學呈現出了新的特徵。它已不能簡單地解讀為“新本格推理的新發展”,而是“推理文學”本身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比新本格更“新”的時代。經過日本推理文學的近百年的發展,日本推理終於成長為了一種多元的、獨立的、成熟的文學類型,甚至突破了推理文學的束縛,以至於看上去已經不再那麼“像”推理小說。

之前的每個時代都會有屬於自己的領軍人物,這個多元的時代也不會例外。如果說哪位作家最能彰顯這個時代的特點,那無疑是東野圭吾

說起東野圭吾,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一位無論在日本還在中國都被稱為“暢銷君”的推理作家,他可以說是在中國擁有最多讀者的日本推理作家,也是一位經歷頗為特別、值得大家去了解的作家。

今天,M先生就帶大家一起了解這位被正派推理作家看輕卻又最暢銷的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01

推理夢的開始


1958年,日本大阪。

東野吾圭出生在生野區的一個普通家庭,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少年將來會成長為全亞洲最暢銷的推理小說家。

小時候的東野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去嘗試和體驗。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很喜歡去試著模仿那些自己覺得很棒的事物。”

比如,他看了本有趣的漫畫,就會想著自己也來畫一本。他也沒有想到,自己與推理的緣分正是緣於這一愛好和習慣。

1974年,東野從大阪市立小路小學和市立東生野中學畢業後,進入了同一座城市的府立阪南高等學校讀高中。此前從未看過書的他才開始接觸小說這一門類。

於是他讀到了一本以高中生為主角的推理小說,“覺得這樣的小說實在有趣,自己好像也可以寫寫看。”這成為他以後從事推理創作的最初契機。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大學時期的東野


之後,東野考入大阪府立大學工學系電氣工程專業,一度停止的小說閱讀又恢復了,而且開始構思一些東西,不過那主要是想確認自己究竟能不能寫小說而已,尚未有當個小說家的念想。

在大學就學期間,他曾任學校射箭部的隊長,這段經歷在其出道作《放學後》中得到了很好利用。

1981年,大學畢業後成了日本電裝公司的技術工程師。

東野對這份工作卻並不滿意,曾說過,自己由於上班的時候太單調,想通過寫小說賺外快。因為別的目標實現可能都需要花錢投入,而小說只要有紙筆就哪裡都能寫。

東野很純粹,從事推理創作就是希望獲得收入。

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1983年東野終於以《人偶們的家》應徵第29屆亂步獎,可惜只進入了第二輪預選。在醞釀第二部徵文作期間,與來自某女子高中的非專職教師結婚。

1984年,東野以《魔球》應徵第30屆亂步獎,這一次最終入圍決選,離拿下大獎僅一步之遙。

和很多初出茅廬便斬獲大獎的作家相比,東野圭吾的起點實在難說順利。好在那個時期的東野並沒有把創作推理小說看得很重,不然經過兩次打擊,很難說他不會打退堂鼓。

1985年,終於憑藉校園青春推理小說《放學後》摘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而正式出道,成為該獎項具備高質量水平的最好印證。

《放學後》是一部校園題材的推理小說,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本格推理,描寫了一個運動社團裡連續發生的兩樁殺人事件,其中包括了密室等本格元素。

東野圭吾以27歲的年輕年齡獲得大獎,令其創作信心大增,他對未來也充滿了希望。

02

透明人:碌碌無為的十年


什麼叫作失敗?失敗是到達較佳境地的第一步。


人真的是一個奇怪的生物。

沒有獲獎的時候,東野圭吾並沒有太多想法;然而一旦獲獎,東野圭吾卻產生了一種錯覺——既然能夠獲得江戶川亂步獎,就證明自己一定可以靠創作為生!

於是,東野圭吾辭去了工作,毅然決然地收拾行囊來到東京打拼。

東野生於大阪,也就是東京人眼中的“關西鄉下人”。“鄉下人”想在東京出頭,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同時,“鄉下人”的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打拼”是成功還是失敗。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東野圭吾出道作品


《放學後》取得了超過十萬冊的銷量,但實際上這不能說明什麼問題,要知道幾乎每一部江戶川亂步獎作品都可以取得這樣的銷量。

能不能在獲獎之後站穩腳跟,成了所有獲獎者創作生涯成敗的關鍵。

但很不幸,這個階段的東野圭吾顯然不是很順利。

他創作了很多本格色彩濃郁的作品,如《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白馬山莊殺人事件》、《十一字殺人》等等。這些作品多以校園為背景,娛樂性較強。

坦白地說,東野圭吾並不太適合創作相對傳統的本格推理。縱觀其創作生涯,這個時間段的作品大都是平庸之作,沒有太多的亮點,有些甚至可以用“不堪入目”來形容。

東野圭吾在其半自傳體文集《東野圭吾的最後致意》中講到,偶然間重讀了早年創作的本格推理《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對於裡面設計的核心詭計,自己竟然完全沒有看懂!

這也證明東野圭吾在這個時期確實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之路,而這個時期整整持續了十年。

帶著“年輕的亂步獎作家”和“青春校園推理能手”的標籤,他的創新精神始終得不到出版商和讀者的完全認同,這反映在銷售方面就是幾近慘淡的銷量。

在出道作《放學後》創下10萬冊的銷售記錄之後,整整歷經了十年,東野才終於以《名偵探的守則》打破這個記錄,

在這十年裡,東野圭吾幾乎成為了推理界的“透明人”,作品銷量十分慘淡,再也沒有一本作品超過十萬冊。

成名後的東野圭吾很少提及這個時期的事情,讀者和評論界都不難看出,這是有些自負的東野內心裡最深的一道傷疤。

03

千錘百煉終出山


我曾踏足山巔,也曾墜入低谷,二者都使我受益良多。


在經歷了十年的透明生涯後,東野圭吾決定突破自己。他決定在自己的推理小說里加入更多的元素。他希望這些是獨特的,有深度的,但最好是能引發爭議的、帶動銷量的。

1990年,東野圭吾創作了《宿命》。這是公認的東野轉型之作,標誌著“東野流”開始成形。小說重點不在於謎團,而在於人物刻畫及性格下的行為。這點很明顯是受到了社會派推理的影響,屬於寫實主義。

但不同的是,東野圭吾沒有讓自己的作品背上社會派作品的“責任感”,他的刻畫某種程度上純粹是為了銷量的“灑狗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揭露”和“批判”。

但事情證明,東野圭吾的選擇完全正確的,他的“狗血”灑到了讀者的心裡。但是因為尚處於嘗試階段,《宿命》並沒有引發太大的影響,但東野卻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不遺餘力地試圖把更多非本格的元素融入創作裡。

1996年,東野圭吾第一次嚐到了甜頭。這一年出版的《名偵探的守則》和《惡意》使得他正式邁入暢銷作家。

《名偵探的守則》是他對於本格以及新本格推理徹底的道別。東野圭吾通過一件件“推理嚴謹,結局奇異”的故事告訴讀者,本格或新本格推理已經嚴重脫離現實,陷入了模式化的誤區裡不能自拔。

《惡意》是東野新風格的完美展現。作品在開始後不久知道了凶手,犯罪動機成了唯一的懸念。真相大白後,所有人都感嘆人性之惡居然可以達到這種程度。

在東野圭吾看來,這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那種“有深度,能暢銷”的元素,應該將其發揚光大,應該不遺餘力地把“狗血”灑上去——即便絕大多數讀者對於人性的探討不感興趣,他們也會對其陰暗的一面暴露在陽光下津津樂道。

正是因為創新,向社會派推理靠攏,所以東野圭吾作品的另一個魅力就是對社會現實的影射作品風格也被冠上了“新社會推理派”、“人性偵探”等名號,尤其是近幾年其作品的社會味道愈來愈濃郁。

涉及文學界“影子作家”捉刀問題的《惡意》、討論家庭情感問題的《祕密》、描述猥褻女童和社會詐欺事件的《白夜行》(1999)、直指犯罪加害人家族生存問題的《信》、探討少年犯罪問題和受害人家族態度的《彷徨之刃》,都在在顯露出東野對於刻畫社會問題與人性的執著。

一旦作品的謎團及其意外性被放在了社會這一大的框架之中,真相的解說部分將勢必精彩紛呈和發人深省,這就是東野中、近期作品的主要魅力,也是作者最終走向輝煌的關鍵一步。

漫長的陪跑之旅

1998年,東野圭吾創作了《祕密》。這本書完美符合自己風格的推理作品,奪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也是東野圭吾第一本銷量超過五十萬冊的作品,同時入圍了日本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直木獎,但是最終還是敗北。

東野後來回憶說到,《祕密》並不是為了追逐直木獎所作,最早自己也沒把直木獎看的那麼重要,但是自己的推理作品已經無限接近大眾文學,落選的東野就把獲得日本大眾文學的最高榮譽直木獎當做自己的新目標。從這時候開始,東野開始了漫長的“直木之旅”。

1999年,東野圭吾創作了《白夜行》。這部小說被很多讀者視為東野圭吾最高傑作,銷量很快就突破了一百萬。這部小說塑造了全日本知名的“惡女”唐澤雪穗,借她的經歷描繪出了人性在極端條件下的表現,被譽為“絕望之書”。

所有人都認為這部小說會獲得直木大獎,然而,《白夜行》依然和大獎無緣。這次落選在日本文壇引發了爭議,人們質疑直木獎的含金量,也有人斷言,東野圭吾將終身與直木獎無緣,因為他不可能寫出比《白夜行》更好的作品。

在接下來精心創作的《單戀》、《信》和《幻夜》又分別落選了直木獎,加上之前的《祕密》和《白夜行》,他已經五度錯失直木獎,創造了日本文壇最另類的紀錄。

2006年,東野圭吾終身難忘的一年。東野圭吾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寫出了那部地球人都知道的《嫌疑人X的獻身》。東野自稱“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詭計,最純粹的愛情”。這部作品一上市,銷量就超過了一百萬冊。

在日本,有三個最權威的推理小說榜單,分別是“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本格推理best10”和“週刊文春 best10”。《嫌疑人X的獻身》創造了歷史,成為迄今唯一一部在同一年包攬三大榜單第一名的作品。同時,這部作品還獲得了第六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

前五本不刻意“本格”、更貼近直木獎品味的入圍作,反而讓他鍛羽而歸。

沒有人能預料到,最後讓東野圭吾得償宿願的,竟是完全以本格推理美學為號召、包裝著“純愛小說”色彩的《嫌疑犯X的獻身》。


"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本文字數 6222 字 | 閱讀時間 15 分鐘

在前面推理小說流派分類的時候提到過“新本格”這一名詞。1994年,日本推理文學呈現出了新的特徵。它已不能簡單地解讀為“新本格推理的新發展”,而是“推理文學”本身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比新本格更“新”的時代。經過日本推理文學的近百年的發展,日本推理終於成長為了一種多元的、獨立的、成熟的文學類型,甚至突破了推理文學的束縛,以至於看上去已經不再那麼“像”推理小說。

之前的每個時代都會有屬於自己的領軍人物,這個多元的時代也不會例外。如果說哪位作家最能彰顯這個時代的特點,那無疑是東野圭吾

說起東野圭吾,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一位無論在日本還在中國都被稱為“暢銷君”的推理作家,他可以說是在中國擁有最多讀者的日本推理作家,也是一位經歷頗為特別、值得大家去了解的作家。

今天,M先生就帶大家一起了解這位被正派推理作家看輕卻又最暢銷的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01

推理夢的開始


1958年,日本大阪。

東野吾圭出生在生野區的一個普通家庭,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少年將來會成長為全亞洲最暢銷的推理小說家。

小時候的東野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去嘗試和體驗。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很喜歡去試著模仿那些自己覺得很棒的事物。”

比如,他看了本有趣的漫畫,就會想著自己也來畫一本。他也沒有想到,自己與推理的緣分正是緣於這一愛好和習慣。

1974年,東野從大阪市立小路小學和市立東生野中學畢業後,進入了同一座城市的府立阪南高等學校讀高中。此前從未看過書的他才開始接觸小說這一門類。

於是他讀到了一本以高中生為主角的推理小說,“覺得這樣的小說實在有趣,自己好像也可以寫寫看。”這成為他以後從事推理創作的最初契機。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大學時期的東野


之後,東野考入大阪府立大學工學系電氣工程專業,一度停止的小說閱讀又恢復了,而且開始構思一些東西,不過那主要是想確認自己究竟能不能寫小說而已,尚未有當個小說家的念想。

在大學就學期間,他曾任學校射箭部的隊長,這段經歷在其出道作《放學後》中得到了很好利用。

1981年,大學畢業後成了日本電裝公司的技術工程師。

東野對這份工作卻並不滿意,曾說過,自己由於上班的時候太單調,想通過寫小說賺外快。因為別的目標實現可能都需要花錢投入,而小說只要有紙筆就哪裡都能寫。

東野很純粹,從事推理創作就是希望獲得收入。

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1983年東野終於以《人偶們的家》應徵第29屆亂步獎,可惜只進入了第二輪預選。在醞釀第二部徵文作期間,與來自某女子高中的非專職教師結婚。

1984年,東野以《魔球》應徵第30屆亂步獎,這一次最終入圍決選,離拿下大獎僅一步之遙。

和很多初出茅廬便斬獲大獎的作家相比,東野圭吾的起點實在難說順利。好在那個時期的東野並沒有把創作推理小說看得很重,不然經過兩次打擊,很難說他不會打退堂鼓。

1985年,終於憑藉校園青春推理小說《放學後》摘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而正式出道,成為該獎項具備高質量水平的最好印證。

《放學後》是一部校園題材的推理小說,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本格推理,描寫了一個運動社團裡連續發生的兩樁殺人事件,其中包括了密室等本格元素。

東野圭吾以27歲的年輕年齡獲得大獎,令其創作信心大增,他對未來也充滿了希望。

02

透明人:碌碌無為的十年


什麼叫作失敗?失敗是到達較佳境地的第一步。


人真的是一個奇怪的生物。

沒有獲獎的時候,東野圭吾並沒有太多想法;然而一旦獲獎,東野圭吾卻產生了一種錯覺——既然能夠獲得江戶川亂步獎,就證明自己一定可以靠創作為生!

於是,東野圭吾辭去了工作,毅然決然地收拾行囊來到東京打拼。

東野生於大阪,也就是東京人眼中的“關西鄉下人”。“鄉下人”想在東京出頭,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同時,“鄉下人”的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打拼”是成功還是失敗。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東野圭吾出道作品


《放學後》取得了超過十萬冊的銷量,但實際上這不能說明什麼問題,要知道幾乎每一部江戶川亂步獎作品都可以取得這樣的銷量。

能不能在獲獎之後站穩腳跟,成了所有獲獎者創作生涯成敗的關鍵。

但很不幸,這個階段的東野圭吾顯然不是很順利。

他創作了很多本格色彩濃郁的作品,如《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白馬山莊殺人事件》、《十一字殺人》等等。這些作品多以校園為背景,娛樂性較強。

坦白地說,東野圭吾並不太適合創作相對傳統的本格推理。縱觀其創作生涯,這個時間段的作品大都是平庸之作,沒有太多的亮點,有些甚至可以用“不堪入目”來形容。

東野圭吾在其半自傳體文集《東野圭吾的最後致意》中講到,偶然間重讀了早年創作的本格推理《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對於裡面設計的核心詭計,自己竟然完全沒有看懂!

這也證明東野圭吾在這個時期確實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之路,而這個時期整整持續了十年。

帶著“年輕的亂步獎作家”和“青春校園推理能手”的標籤,他的創新精神始終得不到出版商和讀者的完全認同,這反映在銷售方面就是幾近慘淡的銷量。

在出道作《放學後》創下10萬冊的銷售記錄之後,整整歷經了十年,東野才終於以《名偵探的守則》打破這個記錄,

在這十年裡,東野圭吾幾乎成為了推理界的“透明人”,作品銷量十分慘淡,再也沒有一本作品超過十萬冊。

成名後的東野圭吾很少提及這個時期的事情,讀者和評論界都不難看出,這是有些自負的東野內心裡最深的一道傷疤。

03

千錘百煉終出山


我曾踏足山巔,也曾墜入低谷,二者都使我受益良多。


在經歷了十年的透明生涯後,東野圭吾決定突破自己。他決定在自己的推理小說里加入更多的元素。他希望這些是獨特的,有深度的,但最好是能引發爭議的、帶動銷量的。

1990年,東野圭吾創作了《宿命》。這是公認的東野轉型之作,標誌著“東野流”開始成形。小說重點不在於謎團,而在於人物刻畫及性格下的行為。這點很明顯是受到了社會派推理的影響,屬於寫實主義。

但不同的是,東野圭吾沒有讓自己的作品背上社會派作品的“責任感”,他的刻畫某種程度上純粹是為了銷量的“灑狗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揭露”和“批判”。

但事情證明,東野圭吾的選擇完全正確的,他的“狗血”灑到了讀者的心裡。但是因為尚處於嘗試階段,《宿命》並沒有引發太大的影響,但東野卻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不遺餘力地試圖把更多非本格的元素融入創作裡。

1996年,東野圭吾第一次嚐到了甜頭。這一年出版的《名偵探的守則》和《惡意》使得他正式邁入暢銷作家。

《名偵探的守則》是他對於本格以及新本格推理徹底的道別。東野圭吾通過一件件“推理嚴謹,結局奇異”的故事告訴讀者,本格或新本格推理已經嚴重脫離現實,陷入了模式化的誤區裡不能自拔。

《惡意》是東野新風格的完美展現。作品在開始後不久知道了凶手,犯罪動機成了唯一的懸念。真相大白後,所有人都感嘆人性之惡居然可以達到這種程度。

在東野圭吾看來,這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那種“有深度,能暢銷”的元素,應該將其發揚光大,應該不遺餘力地把“狗血”灑上去——即便絕大多數讀者對於人性的探討不感興趣,他們也會對其陰暗的一面暴露在陽光下津津樂道。

正是因為創新,向社會派推理靠攏,所以東野圭吾作品的另一個魅力就是對社會現實的影射作品風格也被冠上了“新社會推理派”、“人性偵探”等名號,尤其是近幾年其作品的社會味道愈來愈濃郁。

涉及文學界“影子作家”捉刀問題的《惡意》、討論家庭情感問題的《祕密》、描述猥褻女童和社會詐欺事件的《白夜行》(1999)、直指犯罪加害人家族生存問題的《信》、探討少年犯罪問題和受害人家族態度的《彷徨之刃》,都在在顯露出東野對於刻畫社會問題與人性的執著。

一旦作品的謎團及其意外性被放在了社會這一大的框架之中,真相的解說部分將勢必精彩紛呈和發人深省,這就是東野中、近期作品的主要魅力,也是作者最終走向輝煌的關鍵一步。

漫長的陪跑之旅

1998年,東野圭吾創作了《祕密》。這本書完美符合自己風格的推理作品,奪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也是東野圭吾第一本銷量超過五十萬冊的作品,同時入圍了日本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直木獎,但是最終還是敗北。

東野後來回憶說到,《祕密》並不是為了追逐直木獎所作,最早自己也沒把直木獎看的那麼重要,但是自己的推理作品已經無限接近大眾文學,落選的東野就把獲得日本大眾文學的最高榮譽直木獎當做自己的新目標。從這時候開始,東野開始了漫長的“直木之旅”。

1999年,東野圭吾創作了《白夜行》。這部小說被很多讀者視為東野圭吾最高傑作,銷量很快就突破了一百萬。這部小說塑造了全日本知名的“惡女”唐澤雪穗,借她的經歷描繪出了人性在極端條件下的表現,被譽為“絕望之書”。

所有人都認為這部小說會獲得直木大獎,然而,《白夜行》依然和大獎無緣。這次落選在日本文壇引發了爭議,人們質疑直木獎的含金量,也有人斷言,東野圭吾將終身與直木獎無緣,因為他不可能寫出比《白夜行》更好的作品。

在接下來精心創作的《單戀》、《信》和《幻夜》又分別落選了直木獎,加上之前的《祕密》和《白夜行》,他已經五度錯失直木獎,創造了日本文壇最另類的紀錄。

2006年,東野圭吾終身難忘的一年。東野圭吾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寫出了那部地球人都知道的《嫌疑人X的獻身》。東野自稱“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詭計,最純粹的愛情”。這部作品一上市,銷量就超過了一百萬冊。

在日本,有三個最權威的推理小說榜單,分別是“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本格推理best10”和“週刊文春 best10”。《嫌疑人X的獻身》創造了歷史,成為迄今唯一一部在同一年包攬三大榜單第一名的作品。同時,這部作品還獲得了第六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

前五本不刻意“本格”、更貼近直木獎品味的入圍作,反而讓他鍛羽而歸。

沒有人能預料到,最後讓東野圭吾得償宿願的,竟是完全以本格推理美學為號召、包裝著“純愛小說”色彩的《嫌疑犯X的獻身》。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直木獎獲獎作品


正因為東野之成為“直木獎作家”過於艱辛,也有人稱他為“最不幸的推理作家”,輿論甚至將這種數度進入大獎決選卻最終落選的文學現象,稱之為“東野圭吾路線”(伊阪幸太郎、馳星周、北村薰、黑川博行都這一路線的代表作家)。

此番獲獎,幫助他摘下了“最為直木獎所厭棄的男人”的帽子,一掃無邊晦氣而代之以燦燦金邊,實現了創作生涯的“三步曲”。

在獲獎後的記者見面會上,東野說出瞭如下帶有調侃意味的獲獎感言:“落選之後猛灌燒酒,和大家說著評選委員的壞話,玩著普通人玩不了的有趣遊戲……今天獲勝了感覺真不錯,這樣的記憶一去不復返了。”

04

高產暢銷作者的誕生


在獲得直木獎之後,東野圭吾可以說是完成自己的另一個心結。

作品風格,直木獎,兩大心結都完成後,之後的一切事情就簡單起來了。

伊阪幸太郎曾說,很尊敬東野,經常和他交流,佩服他一直在不斷地寫東西。

在2006年之後,東野圭吾保持著每年創作兩到三部作品的節奏,每部作品均成為日本最暢銷的小說。

他精心打造了“神探伽利略”和“刑警加賀恭一郎”兩大系列。

目前前一個系列有八部作品(《神探伽利略》、《預知夢》、《嫌疑人X的獻身》、《伽利略的苦惱》、《聖女的救濟》、《盛夏的方程式》、《虛化的道像師》、《禁斷的魔法》),主人公是大學教授湯川學。

後一個系列目前有九部作品(《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沉睡的森林》、《誰殺了她》、《惡意》、《我殺了他》、《再一個謊言》、《紅手指》、《新參者》、《麒麟之翼》),主人公是警察加賀恭一郎。

除了系列作品,東野圭吾近幾年的非系列作品同樣出色,包括《悖論13》、《流星之絆》、《假面舞會》、《雜貨店的奇蹟》等。


"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本文字數 6222 字 | 閱讀時間 15 分鐘

在前面推理小說流派分類的時候提到過“新本格”這一名詞。1994年,日本推理文學呈現出了新的特徵。它已不能簡單地解讀為“新本格推理的新發展”,而是“推理文學”本身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比新本格更“新”的時代。經過日本推理文學的近百年的發展,日本推理終於成長為了一種多元的、獨立的、成熟的文學類型,甚至突破了推理文學的束縛,以至於看上去已經不再那麼“像”推理小說。

之前的每個時代都會有屬於自己的領軍人物,這個多元的時代也不會例外。如果說哪位作家最能彰顯這個時代的特點,那無疑是東野圭吾

說起東野圭吾,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一位無論在日本還在中國都被稱為“暢銷君”的推理作家,他可以說是在中國擁有最多讀者的日本推理作家,也是一位經歷頗為特別、值得大家去了解的作家。

今天,M先生就帶大家一起了解這位被正派推理作家看輕卻又最暢銷的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01

推理夢的開始


1958年,日本大阪。

東野吾圭出生在生野區的一個普通家庭,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少年將來會成長為全亞洲最暢銷的推理小說家。

小時候的東野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去嘗試和體驗。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很喜歡去試著模仿那些自己覺得很棒的事物。”

比如,他看了本有趣的漫畫,就會想著自己也來畫一本。他也沒有想到,自己與推理的緣分正是緣於這一愛好和習慣。

1974年,東野從大阪市立小路小學和市立東生野中學畢業後,進入了同一座城市的府立阪南高等學校讀高中。此前從未看過書的他才開始接觸小說這一門類。

於是他讀到了一本以高中生為主角的推理小說,“覺得這樣的小說實在有趣,自己好像也可以寫寫看。”這成為他以後從事推理創作的最初契機。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大學時期的東野


之後,東野考入大阪府立大學工學系電氣工程專業,一度停止的小說閱讀又恢復了,而且開始構思一些東西,不過那主要是想確認自己究竟能不能寫小說而已,尚未有當個小說家的念想。

在大學就學期間,他曾任學校射箭部的隊長,這段經歷在其出道作《放學後》中得到了很好利用。

1981年,大學畢業後成了日本電裝公司的技術工程師。

東野對這份工作卻並不滿意,曾說過,自己由於上班的時候太單調,想通過寫小說賺外快。因為別的目標實現可能都需要花錢投入,而小說只要有紙筆就哪裡都能寫。

東野很純粹,從事推理創作就是希望獲得收入。

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1983年東野終於以《人偶們的家》應徵第29屆亂步獎,可惜只進入了第二輪預選。在醞釀第二部徵文作期間,與來自某女子高中的非專職教師結婚。

1984年,東野以《魔球》應徵第30屆亂步獎,這一次最終入圍決選,離拿下大獎僅一步之遙。

和很多初出茅廬便斬獲大獎的作家相比,東野圭吾的起點實在難說順利。好在那個時期的東野並沒有把創作推理小說看得很重,不然經過兩次打擊,很難說他不會打退堂鼓。

1985年,終於憑藉校園青春推理小說《放學後》摘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而正式出道,成為該獎項具備高質量水平的最好印證。

《放學後》是一部校園題材的推理小說,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本格推理,描寫了一個運動社團裡連續發生的兩樁殺人事件,其中包括了密室等本格元素。

東野圭吾以27歲的年輕年齡獲得大獎,令其創作信心大增,他對未來也充滿了希望。

02

透明人:碌碌無為的十年


什麼叫作失敗?失敗是到達較佳境地的第一步。


人真的是一個奇怪的生物。

沒有獲獎的時候,東野圭吾並沒有太多想法;然而一旦獲獎,東野圭吾卻產生了一種錯覺——既然能夠獲得江戶川亂步獎,就證明自己一定可以靠創作為生!

於是,東野圭吾辭去了工作,毅然決然地收拾行囊來到東京打拼。

東野生於大阪,也就是東京人眼中的“關西鄉下人”。“鄉下人”想在東京出頭,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同時,“鄉下人”的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打拼”是成功還是失敗。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東野圭吾出道作品


《放學後》取得了超過十萬冊的銷量,但實際上這不能說明什麼問題,要知道幾乎每一部江戶川亂步獎作品都可以取得這樣的銷量。

能不能在獲獎之後站穩腳跟,成了所有獲獎者創作生涯成敗的關鍵。

但很不幸,這個階段的東野圭吾顯然不是很順利。

他創作了很多本格色彩濃郁的作品,如《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白馬山莊殺人事件》、《十一字殺人》等等。這些作品多以校園為背景,娛樂性較強。

坦白地說,東野圭吾並不太適合創作相對傳統的本格推理。縱觀其創作生涯,這個時間段的作品大都是平庸之作,沒有太多的亮點,有些甚至可以用“不堪入目”來形容。

東野圭吾在其半自傳體文集《東野圭吾的最後致意》中講到,偶然間重讀了早年創作的本格推理《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對於裡面設計的核心詭計,自己竟然完全沒有看懂!

這也證明東野圭吾在這個時期確實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之路,而這個時期整整持續了十年。

帶著“年輕的亂步獎作家”和“青春校園推理能手”的標籤,他的創新精神始終得不到出版商和讀者的完全認同,這反映在銷售方面就是幾近慘淡的銷量。

在出道作《放學後》創下10萬冊的銷售記錄之後,整整歷經了十年,東野才終於以《名偵探的守則》打破這個記錄,

在這十年裡,東野圭吾幾乎成為了推理界的“透明人”,作品銷量十分慘淡,再也沒有一本作品超過十萬冊。

成名後的東野圭吾很少提及這個時期的事情,讀者和評論界都不難看出,這是有些自負的東野內心裡最深的一道傷疤。

03

千錘百煉終出山


我曾踏足山巔,也曾墜入低谷,二者都使我受益良多。


在經歷了十年的透明生涯後,東野圭吾決定突破自己。他決定在自己的推理小說里加入更多的元素。他希望這些是獨特的,有深度的,但最好是能引發爭議的、帶動銷量的。

1990年,東野圭吾創作了《宿命》。這是公認的東野轉型之作,標誌著“東野流”開始成形。小說重點不在於謎團,而在於人物刻畫及性格下的行為。這點很明顯是受到了社會派推理的影響,屬於寫實主義。

但不同的是,東野圭吾沒有讓自己的作品背上社會派作品的“責任感”,他的刻畫某種程度上純粹是為了銷量的“灑狗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揭露”和“批判”。

但事情證明,東野圭吾的選擇完全正確的,他的“狗血”灑到了讀者的心裡。但是因為尚處於嘗試階段,《宿命》並沒有引發太大的影響,但東野卻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不遺餘力地試圖把更多非本格的元素融入創作裡。

1996年,東野圭吾第一次嚐到了甜頭。這一年出版的《名偵探的守則》和《惡意》使得他正式邁入暢銷作家。

《名偵探的守則》是他對於本格以及新本格推理徹底的道別。東野圭吾通過一件件“推理嚴謹,結局奇異”的故事告訴讀者,本格或新本格推理已經嚴重脫離現實,陷入了模式化的誤區裡不能自拔。

《惡意》是東野新風格的完美展現。作品在開始後不久知道了凶手,犯罪動機成了唯一的懸念。真相大白後,所有人都感嘆人性之惡居然可以達到這種程度。

在東野圭吾看來,這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那種“有深度,能暢銷”的元素,應該將其發揚光大,應該不遺餘力地把“狗血”灑上去——即便絕大多數讀者對於人性的探討不感興趣,他們也會對其陰暗的一面暴露在陽光下津津樂道。

正是因為創新,向社會派推理靠攏,所以東野圭吾作品的另一個魅力就是對社會現實的影射作品風格也被冠上了“新社會推理派”、“人性偵探”等名號,尤其是近幾年其作品的社會味道愈來愈濃郁。

涉及文學界“影子作家”捉刀問題的《惡意》、討論家庭情感問題的《祕密》、描述猥褻女童和社會詐欺事件的《白夜行》(1999)、直指犯罪加害人家族生存問題的《信》、探討少年犯罪問題和受害人家族態度的《彷徨之刃》,都在在顯露出東野對於刻畫社會問題與人性的執著。

一旦作品的謎團及其意外性被放在了社會這一大的框架之中,真相的解說部分將勢必精彩紛呈和發人深省,這就是東野中、近期作品的主要魅力,也是作者最終走向輝煌的關鍵一步。

漫長的陪跑之旅

1998年,東野圭吾創作了《祕密》。這本書完美符合自己風格的推理作品,奪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也是東野圭吾第一本銷量超過五十萬冊的作品,同時入圍了日本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直木獎,但是最終還是敗北。

東野後來回憶說到,《祕密》並不是為了追逐直木獎所作,最早自己也沒把直木獎看的那麼重要,但是自己的推理作品已經無限接近大眾文學,落選的東野就把獲得日本大眾文學的最高榮譽直木獎當做自己的新目標。從這時候開始,東野開始了漫長的“直木之旅”。

1999年,東野圭吾創作了《白夜行》。這部小說被很多讀者視為東野圭吾最高傑作,銷量很快就突破了一百萬。這部小說塑造了全日本知名的“惡女”唐澤雪穗,借她的經歷描繪出了人性在極端條件下的表現,被譽為“絕望之書”。

所有人都認為這部小說會獲得直木大獎,然而,《白夜行》依然和大獎無緣。這次落選在日本文壇引發了爭議,人們質疑直木獎的含金量,也有人斷言,東野圭吾將終身與直木獎無緣,因為他不可能寫出比《白夜行》更好的作品。

在接下來精心創作的《單戀》、《信》和《幻夜》又分別落選了直木獎,加上之前的《祕密》和《白夜行》,他已經五度錯失直木獎,創造了日本文壇最另類的紀錄。

2006年,東野圭吾終身難忘的一年。東野圭吾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寫出了那部地球人都知道的《嫌疑人X的獻身》。東野自稱“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詭計,最純粹的愛情”。這部作品一上市,銷量就超過了一百萬冊。

在日本,有三個最權威的推理小說榜單,分別是“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本格推理best10”和“週刊文春 best10”。《嫌疑人X的獻身》創造了歷史,成為迄今唯一一部在同一年包攬三大榜單第一名的作品。同時,這部作品還獲得了第六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

前五本不刻意“本格”、更貼近直木獎品味的入圍作,反而讓他鍛羽而歸。

沒有人能預料到,最後讓東野圭吾得償宿願的,竟是完全以本格推理美學為號召、包裝著“純愛小說”色彩的《嫌疑犯X的獻身》。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直木獎獲獎作品


正因為東野之成為“直木獎作家”過於艱辛,也有人稱他為“最不幸的推理作家”,輿論甚至將這種數度進入大獎決選卻最終落選的文學現象,稱之為“東野圭吾路線”(伊阪幸太郎、馳星周、北村薰、黑川博行都這一路線的代表作家)。

此番獲獎,幫助他摘下了“最為直木獎所厭棄的男人”的帽子,一掃無邊晦氣而代之以燦燦金邊,實現了創作生涯的“三步曲”。

在獲獎後的記者見面會上,東野說出瞭如下帶有調侃意味的獲獎感言:“落選之後猛灌燒酒,和大家說著評選委員的壞話,玩著普通人玩不了的有趣遊戲……今天獲勝了感覺真不錯,這樣的記憶一去不復返了。”

04

高產暢銷作者的誕生


在獲得直木獎之後,東野圭吾可以說是完成自己的另一個心結。

作品風格,直木獎,兩大心結都完成後,之後的一切事情就簡單起來了。

伊阪幸太郎曾說,很尊敬東野,經常和他交流,佩服他一直在不斷地寫東西。

在2006年之後,東野圭吾保持著每年創作兩到三部作品的節奏,每部作品均成為日本最暢銷的小說。

他精心打造了“神探伽利略”和“刑警加賀恭一郎”兩大系列。

目前前一個系列有八部作品(《神探伽利略》、《預知夢》、《嫌疑人X的獻身》、《伽利略的苦惱》、《聖女的救濟》、《盛夏的方程式》、《虛化的道像師》、《禁斷的魔法》),主人公是大學教授湯川學。

後一個系列目前有九部作品(《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沉睡的森林》、《誰殺了她》、《惡意》、《我殺了他》、《再一個謊言》、《紅手指》、《新參者》、《麒麟之翼》),主人公是警察加賀恭一郎。

除了系列作品,東野圭吾近幾年的非系列作品同樣出色,包括《悖論13》、《流星之絆》、《假面舞會》、《雜貨店的奇蹟》等。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東野圭吾


其實自99年之後,東野圭吾就有了“出版界的印鈔機”之稱,是暢銷和利潤的最大保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東野圭吾每年僅從日本本土拿到的版稅就有兩億日元;而他還有近三十部作品被影視化,這筆收入也是非常可觀的;如果再加上全球其他國家的版稅收入,東野圭吾每年的收入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僅在中國,東野圭吾的單冊作品版稅預付金就由2008年之前的一萬元人民幣飆升至2012年的超過一百萬人民幣。

東野圭吾的“暢銷”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被他找到了一條高效的暢銷書加工線——大眾讀物的外殼、陰暗面的暴露、時尚元素的融合、豐滿立體的人物(尤其是壞女人)、適度的篇幅、平易的語言、刺激的開篇、大量的影視化……可以說,東野圭吾是筆者心中最聰明、最具商業頭腦的日本推理作家,他考慮了所有會影響作品銷量的因素,一一加以解決。

東野圭吾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有三個特點——篇幅在兩百三十頁至三百三十頁之間,正適合讀者;開篇十頁迅速引發矛盾,讓人在書店拿起來就被吸引;小說極度“劇本化”,劇組拿過來稍稍改編就能拍成影視劇。這些細節都充分說明,東野圭吾取得“暢銷君”的稱號,真的是有道理的。

05

背後的聲音


在成為一位真正的暢銷作家後,捧東野黑東野的各自也不少。

要知道,直木獎這個獎項,獎勵的並不是傑出的推理作品。直木賞的目標是廣義的“大眾小說”,也就是和“純文學”相對的通俗文學,推理小說本身不過是大眾小說裡一個小小的分支,在推理小說範圍裡取得相當地位、獲得認可的作家,並不代表就能獲得直木獎。

東野圭吾之所以知名度高,是因為他當時就是衝著知名度高去的。他親手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討普通讀者喜歡的小說家,他寫的書都是為了能讓讀者買,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在日本就已經有了漫長的嘗試,不由得你不服。

有的讀者頗為不屑於東野圭吾式的商業化操縱,更有讀者批評東野圭吾根本不是推理小說作家。

他的推理作品有明顯轉向、典型階段特徵的,很難說東野就是典型的“本格推理作家”、“新本格推理作家”、“社會派作家”,因為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約束在一個流派裡。說好聽點,這叫做“懂得變通”,說難聽一點,就是“為了好賣什麼都寫”。

理科生出道的東野圭吾,文筆問題也一直是他的硬傷。很多讀者攻擊他的文筆差,文章的描述表達能力很糟糕。

這些,都成為了東野背後那些不好的聲音。時至今日,這些問題也依然存在。

東野圭吾現在很少接受媒體採訪,甚至不讓出版社寄樣書給自己——他的理由是看到書架上都是寫著自己名字的書,感覺很奇怪。因為這些習慣,東野圭吾給讀者不太好接近,甚至有很大架子的印象,甚至有同行批評他只在乎自己的收入,沒有承擔起推廣推理文化的責任。

很多推理作家覺得東野圭吾以亂步獎作家出道,卻漸漸背離了推理,更背離了本格,因此不太能給予正面肯定。

當然,他們也很敬佩東野的能力,只是因為作品方向不同而有了分歧。

這類作家大多說,東野老師是個好作家,但他並不是一位推理作家。

"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本文字數 6222 字 | 閱讀時間 15 分鐘

在前面推理小說流派分類的時候提到過“新本格”這一名詞。1994年,日本推理文學呈現出了新的特徵。它已不能簡單地解讀為“新本格推理的新發展”,而是“推理文學”本身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比新本格更“新”的時代。經過日本推理文學的近百年的發展,日本推理終於成長為了一種多元的、獨立的、成熟的文學類型,甚至突破了推理文學的束縛,以至於看上去已經不再那麼“像”推理小說。

之前的每個時代都會有屬於自己的領軍人物,這個多元的時代也不會例外。如果說哪位作家最能彰顯這個時代的特點,那無疑是東野圭吾

說起東野圭吾,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一位無論在日本還在中國都被稱為“暢銷君”的推理作家,他可以說是在中國擁有最多讀者的日本推理作家,也是一位經歷頗為特別、值得大家去了解的作家。

今天,M先生就帶大家一起了解這位被正派推理作家看輕卻又最暢銷的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01

推理夢的開始


1958年,日本大阪。

東野吾圭出生在生野區的一個普通家庭,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少年將來會成長為全亞洲最暢銷的推理小說家。

小時候的東野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會去嘗試和體驗。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很喜歡去試著模仿那些自己覺得很棒的事物。”

比如,他看了本有趣的漫畫,就會想著自己也來畫一本。他也沒有想到,自己與推理的緣分正是緣於這一愛好和習慣。

1974年,東野從大阪市立小路小學和市立東生野中學畢業後,進入了同一座城市的府立阪南高等學校讀高中。此前從未看過書的他才開始接觸小說這一門類。

於是他讀到了一本以高中生為主角的推理小說,“覺得這樣的小說實在有趣,自己好像也可以寫寫看。”這成為他以後從事推理創作的最初契機。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大學時期的東野


之後,東野考入大阪府立大學工學系電氣工程專業,一度停止的小說閱讀又恢復了,而且開始構思一些東西,不過那主要是想確認自己究竟能不能寫小說而已,尚未有當個小說家的念想。

在大學就學期間,他曾任學校射箭部的隊長,這段經歷在其出道作《放學後》中得到了很好利用。

1981年,大學畢業後成了日本電裝公司的技術工程師。

東野對這份工作卻並不滿意,曾說過,自己由於上班的時候太單調,想通過寫小說賺外快。因為別的目標實現可能都需要花錢投入,而小說只要有紙筆就哪裡都能寫。

東野很純粹,從事推理創作就是希望獲得收入。

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1983年東野終於以《人偶們的家》應徵第29屆亂步獎,可惜只進入了第二輪預選。在醞釀第二部徵文作期間,與來自某女子高中的非專職教師結婚。

1984年,東野以《魔球》應徵第30屆亂步獎,這一次最終入圍決選,離拿下大獎僅一步之遙。

和很多初出茅廬便斬獲大獎的作家相比,東野圭吾的起點實在難說順利。好在那個時期的東野並沒有把創作推理小說看得很重,不然經過兩次打擊,很難說他不會打退堂鼓。

1985年,終於憑藉校園青春推理小說《放學後》摘得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而正式出道,成為該獎項具備高質量水平的最好印證。

《放學後》是一部校園題材的推理小說,是一部非常典型的本格推理,描寫了一個運動社團裡連續發生的兩樁殺人事件,其中包括了密室等本格元素。

東野圭吾以27歲的年輕年齡獲得大獎,令其創作信心大增,他對未來也充滿了希望。

02

透明人:碌碌無為的十年


什麼叫作失敗?失敗是到達較佳境地的第一步。


人真的是一個奇怪的生物。

沒有獲獎的時候,東野圭吾並沒有太多想法;然而一旦獲獎,東野圭吾卻產生了一種錯覺——既然能夠獲得江戶川亂步獎,就證明自己一定可以靠創作為生!

於是,東野圭吾辭去了工作,毅然決然地收拾行囊來到東京打拼。

東野生於大阪,也就是東京人眼中的“關西鄉下人”。“鄉下人”想在東京出頭,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同時,“鄉下人”的心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打拼”是成功還是失敗。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東野圭吾出道作品


《放學後》取得了超過十萬冊的銷量,但實際上這不能說明什麼問題,要知道幾乎每一部江戶川亂步獎作品都可以取得這樣的銷量。

能不能在獲獎之後站穩腳跟,成了所有獲獎者創作生涯成敗的關鍵。

但很不幸,這個階段的東野圭吾顯然不是很順利。

他創作了很多本格色彩濃郁的作品,如《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白馬山莊殺人事件》、《十一字殺人》等等。這些作品多以校園為背景,娛樂性較強。

坦白地說,東野圭吾並不太適合創作相對傳統的本格推理。縱觀其創作生涯,這個時間段的作品大都是平庸之作,沒有太多的亮點,有些甚至可以用“不堪入目”來形容。

東野圭吾在其半自傳體文集《東野圭吾的最後致意》中講到,偶然間重讀了早年創作的本格推理《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對於裡面設計的核心詭計,自己竟然完全沒有看懂!

這也證明東野圭吾在這個時期確實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之路,而這個時期整整持續了十年。

帶著“年輕的亂步獎作家”和“青春校園推理能手”的標籤,他的創新精神始終得不到出版商和讀者的完全認同,這反映在銷售方面就是幾近慘淡的銷量。

在出道作《放學後》創下10萬冊的銷售記錄之後,整整歷經了十年,東野才終於以《名偵探的守則》打破這個記錄,

在這十年裡,東野圭吾幾乎成為了推理界的“透明人”,作品銷量十分慘淡,再也沒有一本作品超過十萬冊。

成名後的東野圭吾很少提及這個時期的事情,讀者和評論界都不難看出,這是有些自負的東野內心裡最深的一道傷疤。

03

千錘百煉終出山


我曾踏足山巔,也曾墜入低谷,二者都使我受益良多。


在經歷了十年的透明生涯後,東野圭吾決定突破自己。他決定在自己的推理小說里加入更多的元素。他希望這些是獨特的,有深度的,但最好是能引發爭議的、帶動銷量的。

1990年,東野圭吾創作了《宿命》。這是公認的東野轉型之作,標誌著“東野流”開始成形。小說重點不在於謎團,而在於人物刻畫及性格下的行為。這點很明顯是受到了社會派推理的影響,屬於寫實主義。

但不同的是,東野圭吾沒有讓自己的作品背上社會派作品的“責任感”,他的刻畫某種程度上純粹是為了銷量的“灑狗血”,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揭露”和“批判”。

但事情證明,東野圭吾的選擇完全正確的,他的“狗血”灑到了讀者的心裡。但是因為尚處於嘗試階段,《宿命》並沒有引發太大的影響,但東野卻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不遺餘力地試圖把更多非本格的元素融入創作裡。

1996年,東野圭吾第一次嚐到了甜頭。這一年出版的《名偵探的守則》和《惡意》使得他正式邁入暢銷作家。

《名偵探的守則》是他對於本格以及新本格推理徹底的道別。東野圭吾通過一件件“推理嚴謹,結局奇異”的故事告訴讀者,本格或新本格推理已經嚴重脫離現實,陷入了模式化的誤區裡不能自拔。

《惡意》是東野新風格的完美展現。作品在開始後不久知道了凶手,犯罪動機成了唯一的懸念。真相大白後,所有人都感嘆人性之惡居然可以達到這種程度。

在東野圭吾看來,這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那種“有深度,能暢銷”的元素,應該將其發揚光大,應該不遺餘力地把“狗血”灑上去——即便絕大多數讀者對於人性的探討不感興趣,他們也會對其陰暗的一面暴露在陽光下津津樂道。

正是因為創新,向社會派推理靠攏,所以東野圭吾作品的另一個魅力就是對社會現實的影射作品風格也被冠上了“新社會推理派”、“人性偵探”等名號,尤其是近幾年其作品的社會味道愈來愈濃郁。

涉及文學界“影子作家”捉刀問題的《惡意》、討論家庭情感問題的《祕密》、描述猥褻女童和社會詐欺事件的《白夜行》(1999)、直指犯罪加害人家族生存問題的《信》、探討少年犯罪問題和受害人家族態度的《彷徨之刃》,都在在顯露出東野對於刻畫社會問題與人性的執著。

一旦作品的謎團及其意外性被放在了社會這一大的框架之中,真相的解說部分將勢必精彩紛呈和發人深省,這就是東野中、近期作品的主要魅力,也是作者最終走向輝煌的關鍵一步。

漫長的陪跑之旅

1998年,東野圭吾創作了《祕密》。這本書完美符合自己風格的推理作品,奪得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也是東野圭吾第一本銷量超過五十萬冊的作品,同時入圍了日本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直木獎,但是最終還是敗北。

東野後來回憶說到,《祕密》並不是為了追逐直木獎所作,最早自己也沒把直木獎看的那麼重要,但是自己的推理作品已經無限接近大眾文學,落選的東野就把獲得日本大眾文學的最高榮譽直木獎當做自己的新目標。從這時候開始,東野開始了漫長的“直木之旅”。

1999年,東野圭吾創作了《白夜行》。這部小說被很多讀者視為東野圭吾最高傑作,銷量很快就突破了一百萬。這部小說塑造了全日本知名的“惡女”唐澤雪穗,借她的經歷描繪出了人性在極端條件下的表現,被譽為“絕望之書”。

所有人都認為這部小說會獲得直木大獎,然而,《白夜行》依然和大獎無緣。這次落選在日本文壇引發了爭議,人們質疑直木獎的含金量,也有人斷言,東野圭吾將終身與直木獎無緣,因為他不可能寫出比《白夜行》更好的作品。

在接下來精心創作的《單戀》、《信》和《幻夜》又分別落選了直木獎,加上之前的《祕密》和《白夜行》,他已經五度錯失直木獎,創造了日本文壇最另類的紀錄。

2006年,東野圭吾終身難忘的一年。東野圭吾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寫出了那部地球人都知道的《嫌疑人X的獻身》。東野自稱“這是我能想到最好的詭計,最純粹的愛情”。這部作品一上市,銷量就超過了一百萬冊。

在日本,有三個最權威的推理小說榜單,分別是“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本格推理best10”和“週刊文春 best10”。《嫌疑人X的獻身》創造了歷史,成為迄今唯一一部在同一年包攬三大榜單第一名的作品。同時,這部作品還獲得了第六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

前五本不刻意“本格”、更貼近直木獎品味的入圍作,反而讓他鍛羽而歸。

沒有人能預料到,最後讓東野圭吾得償宿願的,竟是完全以本格推理美學為號召、包裝著“純愛小說”色彩的《嫌疑犯X的獻身》。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直木獎獲獎作品


正因為東野之成為“直木獎作家”過於艱辛,也有人稱他為“最不幸的推理作家”,輿論甚至將這種數度進入大獎決選卻最終落選的文學現象,稱之為“東野圭吾路線”(伊阪幸太郎、馳星周、北村薰、黑川博行都這一路線的代表作家)。

此番獲獎,幫助他摘下了“最為直木獎所厭棄的男人”的帽子,一掃無邊晦氣而代之以燦燦金邊,實現了創作生涯的“三步曲”。

在獲獎後的記者見面會上,東野說出瞭如下帶有調侃意味的獲獎感言:“落選之後猛灌燒酒,和大家說著評選委員的壞話,玩著普通人玩不了的有趣遊戲……今天獲勝了感覺真不錯,這樣的記憶一去不復返了。”

04

高產暢銷作者的誕生


在獲得直木獎之後,東野圭吾可以說是完成自己的另一個心結。

作品風格,直木獎,兩大心結都完成後,之後的一切事情就簡單起來了。

伊阪幸太郎曾說,很尊敬東野,經常和他交流,佩服他一直在不斷地寫東西。

在2006年之後,東野圭吾保持著每年創作兩到三部作品的節奏,每部作品均成為日本最暢銷的小說。

他精心打造了“神探伽利略”和“刑警加賀恭一郎”兩大系列。

目前前一個系列有八部作品(《神探伽利略》、《預知夢》、《嫌疑人X的獻身》、《伽利略的苦惱》、《聖女的救濟》、《盛夏的方程式》、《虛化的道像師》、《禁斷的魔法》),主人公是大學教授湯川學。

後一個系列目前有九部作品(《畢業——雪月花殺人事件》、《沉睡的森林》、《誰殺了她》、《惡意》、《我殺了他》、《再一個謊言》、《紅手指》、《新參者》、《麒麟之翼》),主人公是警察加賀恭一郎。

除了系列作品,東野圭吾近幾年的非系列作品同樣出色,包括《悖論13》、《流星之絆》、《假面舞會》、《雜貨店的奇蹟》等。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東野圭吾


其實自99年之後,東野圭吾就有了“出版界的印鈔機”之稱,是暢銷和利潤的最大保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東野圭吾每年僅從日本本土拿到的版稅就有兩億日元;而他還有近三十部作品被影視化,這筆收入也是非常可觀的;如果再加上全球其他國家的版稅收入,東野圭吾每年的收入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僅在中國,東野圭吾的單冊作品版稅預付金就由2008年之前的一萬元人民幣飆升至2012年的超過一百萬人民幣。

東野圭吾的“暢銷”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大量實踐的基礎上,被他找到了一條高效的暢銷書加工線——大眾讀物的外殼、陰暗面的暴露、時尚元素的融合、豐滿立體的人物(尤其是壞女人)、適度的篇幅、平易的語言、刺激的開篇、大量的影視化……可以說,東野圭吾是筆者心中最聰明、最具商業頭腦的日本推理作家,他考慮了所有會影響作品銷量的因素,一一加以解決。

東野圭吾的每一部作品幾乎都有三個特點——篇幅在兩百三十頁至三百三十頁之間,正適合讀者;開篇十頁迅速引發矛盾,讓人在書店拿起來就被吸引;小說極度“劇本化”,劇組拿過來稍稍改編就能拍成影視劇。這些細節都充分說明,東野圭吾取得“暢銷君”的稱號,真的是有道理的。

05

背後的聲音


在成為一位真正的暢銷作家後,捧東野黑東野的各自也不少。

要知道,直木獎這個獎項,獎勵的並不是傑出的推理作品。直木賞的目標是廣義的“大眾小說”,也就是和“純文學”相對的通俗文學,推理小說本身不過是大眾小說裡一個小小的分支,在推理小說範圍裡取得相當地位、獲得認可的作家,並不代表就能獲得直木獎。

東野圭吾之所以知名度高,是因為他當時就是衝著知名度高去的。他親手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討普通讀者喜歡的小說家,他寫的書都是為了能讓讀者買,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在日本就已經有了漫長的嘗試,不由得你不服。

有的讀者頗為不屑於東野圭吾式的商業化操縱,更有讀者批評東野圭吾根本不是推理小說作家。

他的推理作品有明顯轉向、典型階段特徵的,很難說東野就是典型的“本格推理作家”、“新本格推理作家”、“社會派作家”,因為他從來沒有把自己約束在一個流派裡。說好聽點,這叫做“懂得變通”,說難聽一點,就是“為了好賣什麼都寫”。

理科生出道的東野圭吾,文筆問題也一直是他的硬傷。很多讀者攻擊他的文筆差,文章的描述表達能力很糟糕。

這些,都成為了東野背後那些不好的聲音。時至今日,這些問題也依然存在。

東野圭吾現在很少接受媒體採訪,甚至不讓出版社寄樣書給自己——他的理由是看到書架上都是寫著自己名字的書,感覺很奇怪。因為這些習慣,東野圭吾給讀者不太好接近,甚至有很大架子的印象,甚至有同行批評他只在乎自己的收入,沒有承擔起推廣推理文化的責任。

很多推理作家覺得東野圭吾以亂步獎作家出道,卻漸漸背離了推理,更背離了本格,因此不太能給予正面肯定。

當然,他們也很敬佩東野的能力,只是因為作品方向不同而有了分歧。

這類作家大多說,東野老師是個好作家,但他並不是一位推理作家。

東野圭吾:一個褒貶不一的暢銷推理作家背後的故事

縱觀東野圭吾的整個成長史後,其實我們不難發現。

東野圭吾,自始至終都沒有拋棄他的初心。他的出道,目的很簡單。

創作作品,出版發售,賺錢養家。

從這點來看,M先生倒覺得他是個很純粹的人。

年少獲獎出道,希望在推理圈混出一篇天地。

無奈,沉寂十年,碌碌無為。

厚積薄發,終成一派,以自己獨特的推理風格暢銷天下。

也許正是因為這點,導致很多人詆譭他,甚至批評東野圭吾根本不是推理小說作家。

個人看來,在推理文化極其多元化和商業化的時代,東野圭吾的成功是有道理的,也是利大於弊的。

也許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因為東野而愛上推理文學。

也正因他的作品易讀,因此成為了很多推理愛好者的入門之作。

講到這裡,我們還有什麼道理去排斥這位暢銷的推理作家呢?

圖片來源:網絡


【文章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分享】


--END--

一個關於推理的世界

故事 | 讀書 | 影視 | 雜談

這 是 推 理 閣 陪 伴 你 的 第 25 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