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非洲最吸引人之處就在於,那裡沒有一種動物是孤立存在的,我們能夠非常直觀地看到它們在生態系統當中的聯繫:有驚心動魄、角逐算計、也有脈脈溫情,其中好多甚至都超越了種族的界限。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幾個小故事吧……

疣豬&豪豬

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有個非洲民間故事叫“疣豬為什麼長得那麼醜”,說是疣豬以前長得很帥,然而長得帥就容易得意忘形。疣豬常常目中無人、非常沒有禮貌。於是豪豬決定給它來個教訓。它悄悄躲在疣豬的地洞當中,疣豬回家時,毫無提防地一頭鑽進洞裡,結果就被紮成了個豬頭,從此就變成現在這個醜樣子。

從此疣豬進洞時就非常小心,總是先把屁股挪進去,頭朝著外面,倒退著進洞,就是因為當時這件事給它留下了心理創傷。

雖然是傳說故事,但是這個故事並不是空穴來風,事實上,疣豬和豪豬確實經常共享一個洞穴。而這個洞穴既不是疣豬挖的,也不是豪豬挖的,而是非洲最專業的動物挖掘機——土豚挖的。

疣豬和豪豬都是來蹭住的房客,因為疣豬是日行性動物,白天在外面活動,晚上才回洞穴睡覺,而豪豬則是夜行性動物,晚上出門,白天在洞穴裡呼呼大睡,所以這兩種動物共用一個洞穴也是順理成章。

這兩位房客會不會因為沒溝通好時間而打上了照面,從而發生類似故事裡那樣的畫面?那就有待於我們的觀察和發現了。

斑馬&角馬

角馬和斑馬都是東非動物大遷徙的主角,它們雖然各有各的社群,卻在大遷徙當中往往一起行動,彼此相安無事。

因而在動物園裡,也經常把這兩種動物放在一起。然而,有一次我去動物園,卻看到了角馬和斑馬鬧矛盾的景象:幾隻角馬圍攻一隻斑馬,不斷地用角去頂它的屁股,把斑馬的屁股戳得血淋淋的。斑馬雖然奮力用後腿踢它們,對角馬皮糙肉厚的腦袋卻似乎並不起什麼作用,只得盡力避開那兩頭角馬——看來,角馬和斑馬也並不總是好朋友。

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那麼,在自然界當中角馬和斑馬為什麼老是在一起呢?其實,這與它們的飲食結構有關係。非洲草原上的各種植食動物,各自都有自己喜歡吃的植物和部位。

斑馬可以咬斷高草硬莖,讓下方靠近地面的草露出來,給牛羚食用。而牛羚則只吃15cm以下的低草。所以兩種動物可以共存。

另一方面,斑馬的視力很好,而牛羚的聽覺頗佳,兩者在一起正好可以取長補短,相互提供警戒。當它們在一起的時候,獅子想要發起偷襲而不被發現是相當困難的。

所以也許,動物園裡斑馬和角馬之所以鬧矛盾,是因為它們少了一個共同的敵人?

倭獴&彎嘴犀鳥

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有的時候,食物相同的動物也能成為朋友。倭獴和南黃彎嘴犀鳥、紅嘴彎嘴犀鳥都喜歡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而且都具有捕捉這些食物的法寶——倭獴對毒液有一定的抵抗力,是對付蛇蠍的好手;而彎嘴犀鳥的大彎嘴能使自己的獵物和敏感的眼睛及臉部保持安全距離。

倭獴經常在土裡挖昆蟲吃,而彎嘴犀鳥常常等在邊上,有時昆蟲被倭獴驚飛,卻沒有被抓住,彎嘴犀鳥便正好來撿個便宜。

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那倭獴會不會因為食物被搶而心懷憤懣呢?它們並不,因為彎嘴犀鳥能為它們提供重要的危險警報。站在高處的犀鳥能夠望得更遠,一旦有情況,它們就會發出警報聲。有它們在,倭獴就可以減少負責守衛的哨兵數量,更加安心地進食。

甚至天上有猛禽接近時,本身不會受到猛禽威脅的彎嘴犀鳥也會發出警報聲,通知自己的好朋友“有你們的天敵接近!”還有一點很重要,彎嘴犀鳥的模仿能力有限,因而不會像招人嫌的燕卷尾一樣,為了搶食時不時地發個假警報什麼的,顯得靠譜多了。

南黃彎嘴犀鳥和倭獴的關係如此之好,以至於清晨時分,犀鳥常常站在倭獴的洞穴邊上等它們起床。偏偏倭獴們沒有南黃彎嘴犀鳥那麼勤勞,常常喜歡睡個懶覺什麼的。

犀鳥等得不耐煩了,就會哇哇叫著催它們起床,簡直像個管家婆一樣。不知道總是生生被“好朋友”叫醒的倭獴們,這時候的心情會是如何呢?

紅嘴牛椋鳥&長頸鹿

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非洲很多植食動物的身上都會有牛椋鳥棲息,而長頸鹿的身上牛椋鳥數量特別多。看起來他倆的關係特別鐵,這是真的嗎?

就像其他動物一樣,這兩種動物在一起出現是有原因的。牛椋鳥最喜歡吃動物身上的蜱蟲,當動物受傷的時候,也會為其清理傷口。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牛椋鳥是動物身上的“清道夫”,對其讚譽有加。

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但是後來經過深入研究卻發現,說它們吃蜱蟲吧,它們只吃已經吸了血的蜱蟲,而對尚未吸血的那些蜱蟲視而不見,不但並不會真正減少多少蜱蟲的數量,也不能減少蜱蟲傳播疾病的可能。

說它們清傷口吧,它們吃的可不止是傷口上的寄生蟲和膿水,連新生的血肉都不放過,有時還會把創口越弄越大。

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到了繁殖的季節,它們還要在這些動物身上“薅羊毛”,拔它們的毛去築自己的巢。搞了半天牛椋鳥實際上是個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的傢伙,科學家現在把牛椋鳥定義為“半寄生物”。

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所以,聰明一點的生物比如大象,根本就不容忍牛椋鳥的存在,看到牛椋鳥停上來就會將其趕走。

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而長頸鹿?它的體型和構造,決定了它對身上的蜱蟲、以及隨之而來的牛椋鳥毫無辦法。長頸鹿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變臭,用難聞的味道薰走寄生蟲,但是這種方法的作用有限,它無可奈何地成為了最容易被蜱蟲、以及牛椋鳥盯上的動物。

所以,我們眼中的一派和祥,現實中卻是那樣無奈妥協的結果。

錘頭鸛&黑曼巴

有一次小虎在非洲爬樹,回來和我說他們在樹上碰到一條黑曼巴,幸虧人家心情好,啥事也沒有發生,他們小心翼翼地偷偷爬下樹就回來了。

於是我問他看到樹上有錘頭鸛的巢嗎?他說看到了,我說你們看到了竟然還敢爬,真是作死——錘頭鸛喜歡和黑曼巴當鄰居,可是出了名的,這可真不只是傳說。

非洲動物好基友,動物界其實沒你想象的這麼簡單

錘頭鸛是一種長相奇怪的鳥,聽名字就知道它的腦袋長得像個錘子。這種鳥最喜歡吃青蛙和蝌蚪,因此常常將巢築在離河、湖不遠的大樹上。這種鳥另一個出名的地方就在於它的巢與它們的體型完全不相稱,非常非常地大,以至於只能建築在大樹的主幹分叉上。據說這種巨大的鳥巢具有宣誓領地的作用。

它們的鳥巢需要兩隻鳥一隻在裡、一隻在外,共同建造,整個建造過程耗時6周以上,完工的鳥巢重達25-50公斤,高2米,寬1.5米,錘頭鸛住在內部,上面的屋頂之堅固程度足可支持一個成年人的體重。一些猛禽如雕鴞經常直接在上面築巢。這樣的巢也吸引了其他很多動物,包括倉鴞、埃及雁、灌叢松鼠、斑獛、巨蜥、蛇、蜂等各種各樣的動物過來蹭住。

有時錘頭鸛可以和一些動物和平共處,但也有被住客搞得不勝其煩的時候,這時錘頭鸛就可能乾脆另起爐灶,重新築巢。如果和鄰居關係處得好,錘頭鸛就會年復一年地利用舊巢,不斷對其進行加固、翻修,舊巢就會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壯觀。

不過,對我來說,再壯觀的鳥巢,遠遠地欣賞一番就好了,我是絕對不會想去爬上去看一看的,特別是這種鄰居特別多的動物……還是算了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