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人啊,你與禽獸有何區別?日復一日的工作是為了什麼?

動物 蟋蟀 馬斯洛 可可樹 肖遙遊 肖遙遊 2017-09-19

馬克思:人啊,你與禽獸有何區別?日復一日的工作是為了什麼?

馬克思:人啊,你與禽獸有何區別?日復一日的工作是為了什麼?

abstract

有些人擁有外人羨慕的地位、財富;有些人讀書很厲害,學歷很高。但這些人中,其實很大一部分人生活在低層次,這是為什麼?

keywords

馬克思;物種尺度;內在尺度;掘地蜂;馬斯洛;需求層次論;貪嗔痴疑慢

大家好,我是可可。上期的討論,有用戶指出,學歷還是能夠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的。是的,總的來說,研究生層次的人平均素質還是要高於本科生的,我們說破除名相,並不是說任何名相都毫無價值,這就走到另一個極端去了。我們的意思是不要止於名相,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就拿前段時間程序員自殺事件來說,女主角是北京交大的研究生,而且還是學霸,應該算素質很高的人了吧,但做出的事卻讓人大跌眼鏡;跳樓自殺的那位,也是身家數千萬的成功人士了吧,但從其行為來看,認知水平其實是很低下的。

所以,我們上一期講名相,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01

,

我們繼續教育的話題。首先,教育是否屬於服務業?這個問題引起過討論的,有人認為教育不應該屬於服務業,是因為服務的目的是用戶滿意,如果學校想要讓學生滿意,少佈置作業,把打遊戲變成必考科目就可以了。

我們先拋開各種觀點來看服務業的定義是什麼?服務業是指服務產品與其他產業產品相比,具有非實物性、不可儲存性和生產與消費同時性等特徵。教育明顯具有該特徵,所以教育產業是服務業無疑。那麼,教育服務的對象和目的是什麼呢?

我們原來說過,教育目的是讓一個人天生的潛能能夠自由而完善的展現出來。其實後面還可以加一句話,就是“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整句話連起來就是:教育的目的是讓一個人天生的潛能能夠自由而完善的展現出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這樣來看,教育服務的對象和目的都是非常清晰的。

很多人估計會奇怪,什麼叫真正的人!難道還有假的人不成?

還真有!我們看電視劇,有些道士就叫什麼真人,張真人,劉真人的。其實過去道家所謂的“真人”,是指學問、道德、修養達到相當程度的人。與“真人”對應的就叫“假人”,假人還是人,只不過是各方面水準平平的普通人而已。

02

,

對於“假人”和“真人”,我們可以在西方找到對應的概念,這就是馬克思“物種尺度”和“內在尺度”。

原文是這樣說的,“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物種尺度和需要來進行塑造,而人則懂得按照任何物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並且隨時隨地都能用內在固有的尺度來衡量對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物體。”

什麼意思?解釋一下,動物的“物種尺度”是某一類物種的內在規定性,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都屬於“物種尺度”;但人可以製造飛機,像鳥一樣在天空飛翔,製造輪船和潛艇,像魚一樣在水裡遊,人一旦掌握了事物的規律,就可以突破“人”這種物種的侷限,同時,人也能夠掌握美的規律,並按美的規律來行為——這就是“內在尺度”。

03

,

所以,人可以有兩種存在方式,一種是“物種尺度”,一種是“內在尺度”

魚只能生活在水裡,這是魚的物種尺度所決定的,很好理解。但有一種昆蟲,其行為看起來很複雜,甚至可以說很“聰明”。這似乎超越了一般人對動物本能的理解,怎麼回事呢?

這種昆蟲叫掘地蜂,它在產卵之前會麻醉一隻蟋蟀,把蟋蟀拖到洞裡,然後產卵,讓自己的幼蟲吃著這隻蟋蟀長大。

在掘地蜂把蟋蟀帶回洞穴時,它會先把獵物放在洞穴口,自己進洞勘察一圈,確保安全之後,才把蟋蟀拖到洞穴裡去。

科學家非常奇怪掘地蜂為什麼能做出如此複雜的行為,難道這個物種具有高智能?

於是他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趁掘地蜂進洞勘察時,科學家把獵物拿遠一英寸。他們發現,掘地蜂從洞裡出來後,會把獵物拖回洞口,放下,然後重新進洞勘察,科學家重複同一個動作40多次,掘地蜂每次都是重複地放下、勘察、放下、勘察……它並未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勘察過了!

這說明什麼?說明掘地蜂看似智能的行為背後,其實是基因內置的固定的、本能的行為。

對此,哲學家丹尼特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你憑什麼確信自己不是一隻掘地蜂?

04

,

也就是說,一個人上班、打遊戲、結婚、旅遊……看似複雜的行為,其實可能只是受制於動物本能的驅使,只是活在“物種尺度”而已!

這實在是一個讓人震驚的發現,也很難讓人接受,人是高級動物,怎麼能和一種昆蟲等同劃一呢?

所以,我們還要再做區分:哪些人真的就只是被物種尺度所支配的掘地蜂,哪些人活到了屬於“人”的內在尺度的高度?

所謂物種尺度,就是說其行為主要是出於生存和繁衍的需要,如掘地蜂的行為就是出於安全和生存的需要。我們認為,馬斯洛需求層次最底下的兩個層次,“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就屬於物種尺度的範疇,“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介於兩種尺度之間,只有“自我實現需求”才真正屬於內在尺度。從下往上,可以看到這是從個人到社會、從利己到利他不斷擴展的行為圈。

所以,如果一個人生存在物種尺度,就是一切行為都是出於動物的本能和本性,表現為向外的求取。比如:工作、社交是為了掙錢;娛樂、美食、約PAO是為了追求快感……

關於物種尺度和內在尺度的討論還沒有結束,我們下一期接著聊。這期主要是提出概念,並說明了人在物種尺度的種種表現。那麼,人在內在尺度的表現又是如何的呢?物種尺度和內在尺度又有著怎樣的關係?下期與你分享。

05

,

我們總結一下:馬克思所提出的“物種尺度”和“內在尺度”是人存在的兩種方式,正如掘地蜂一樣,看似複雜的行為背後不過是本能和本性的驅使而已。你可以反省自身,如果你正在過這樣的生活,那麼恭喜你,你還有很大的潛能可以發掘!

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讓一個人天生的潛能能夠自由而完善的展現出來,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也就是按自己的“內在尺度”去生活。

我們每期會引發一個討論,邀請你來參與,關注公眾號,在文章下方的留言區發表你的見解,我們會選取有趣、有料的觀點在下一期與大家進行分享。

這期我們的討論是:如果“物種尺度”只是動物本能,那麼“內在尺度”又應該是怎樣的呢?

·tips·

侷限在“物種尺度”的人有很多表現,佛家概括得非常到位,就是五毒:貪、嗔、痴、疑、慢,貪婪、嗔怪、迷痴、懷疑、傲慢,而且貪、嗔、痴、疑、慢的程度與一個人擁有怎樣的地位和財富並不必然相關。

馬克思:人啊,你與禽獸有何區別?日復一日的工作是為了什麼?

馬克思:人啊,你與禽獸有何區別?日復一日的工作是為了什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