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話沒有魅力,是因為缺少了這方面的訓練

你說話沒有魅力,是因為缺少了這方面的訓練

現場感是需要準備的,我舉兩個例子,比如說朱軍,朱軍有一本書叫《時刻準備著》,董卿的碩士論文叫《準備再準備》。

有一年央視青年歌手大獎賽央視青歌賽的新聞發佈會,在梅地亞中心復興路11號老中央電視臺那個樓。董卿的主要工作是作為主持人介紹嘉賓,比如說,今天我們請來的有金鐵霖,這位是餘秋雨,這些都是我們多年的評委,各自都有如雷貫耳的作品……那天現場大屏幕壞了,所有信息都沒有東西,董卿也沒有手卡。董卿在沒有任何信息的情況之下,如數家珍地介紹了所有前排評委,他們分別出任過哪屆的評委,他們的代表作是什麼?現場的記者都瘋了。

董卿準備任何活動都要提前把所有的資料記到腦子裡,準備很久,所以它有極強的現場感。

你說話沒有魅力,是因為缺少了這方面的訓練

這就叫打有準備之仗。

但這話說回來,剛才我不是說什麼三分準備,七份現場嗎?這是因人而異的。對於國家級電視臺,對於這樣的一箇中央級媒體來講,它有一些非常多的規定動作,他將規定動作弄得滾瓜爛熟之後,自然可以根據現場的任何突發狀況來抖機靈,可是我們很多的表達小白們是規定做還沒做好,就像自選動作,所以會覺得差距會比較大。這個是叫幽默感和現場感,下一個感覺也比較有意思,叫做邏輯感。為什麼這麼說?是因為我有個基本的判斷,當下我們身邊的小夥伴,中國人說話沒有邏輯。

為什麼這麼講?

是因為對比西方人特別有邏輯,歐美文學或者是西方人的表達,他是有非常它是複句關係。比如小布什,小布什其實是這些年美國總統裡表達不是太好的,克林頓、奧巴馬則恰恰相反。

當年有記者就問小布什說,你為什麼要打薩達姆。

小布什說了一句話,因為他欺負我爸爸。

你說話沒有魅力,是因為缺少了這方面的訓練

一個傻傻惹人愛的總統,也知道用強大的因果關係,帶有部分戲謔的來回答任何提問。歐美的傳統是有非常強大的因果關係的。

一說邏輯,很多女孩子說這邏輯太複雜了,其實不是,我從來就不是個有邏輯的人。中國人都不喜歡邏輯,從諸子百家就能看出來,諸子百家只有一支是邏輯學的,就是墨家,這後,中國人就沒有邏輯了。因為沒有邏輯,導致中國1000年以來沒有科技,5000年發明了四個技術,沒科學。

我們中國人喜歡雜文,舉個例子。比如魯迅,魯迅說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一棵還是棗樹。

我們特別喜歡在這樣的一種情緒當中瀰漫,我們缺乏了最強大的邏輯。所以,讓自己的表達有邏輯,這要經過一部分的社會科學、哲學訓練的。

各位,讓自己的表達被邏輯武裝起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