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牛角說」 在《哪吒》身上,你看得見中國動畫的前世今生


到昨天,動畫片《哪吒: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票房突破了 10 億,僅僅用了 5 天就超越了 4 年前《大聖歸來》創造的國產動畫片票房記錄。而且這一次,靠的不是"自來水"(不請自來的水軍),這部動畫片就是通過自身過硬的質量把觀眾吸引進了電影院。這是一部在故事上有想法,在技術上有誠意的電影,超越也是必然,要不也太讓人洩氣了。

這幾年,人們一直在嚷嚷著"國漫"崛起,甚至有點兒亢奮。這人一亢奮,就意味著情緒裡必然夾雜著悲傷的東西。因為在大聖歸來之前,中國動畫片始終就維持著一種"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狀態。有時候不光不爭,還耍流氓。

記得《大聖歸來》上映之前不久,一部叫做《汽車人總動員》的電影上映了。這部電影涉嫌抄襲好萊塢動畫片《汽車總動員》。噁心人的地方在於,導演拒不承認抄襲,甚至攻擊網友是"新時代的漢奸"。這種扣帽子的行為意味著導演已經不打算跟你討論抄襲問題了,他直接把質疑的網友劃成"階級敵人"。這手段和抄襲行為放在一起,這位導演的人物形象立刻就豐滿了。

《大聖歸來》就是在這麼個背景下上映的。影迷們贈送給了這部誠意之作以應有的、甚至是超額的獎賞。我們可以把這種"刷票房"和"自來水"行為看做是一次表達,是對爛片橫行現狀的對抗。同時這也是一次自我感動,通過加入一場狂歡,確認自己還有一顆並不麻木的心。

接下來幾年,隨著《大魚海棠》《大護法》《白蛇緣起》《哪吒》等一系列國產動畫的上映,影迷們相信《大聖歸來》並不是曇花一現,國產動漫正在崛起。有趣的是,這一次上映的《哪吒》,被很多網友們拿來和 1979 年版本的《哪吒》作對比,而這兩部動畫片,剛好也代表了中國動畫到目前為止的兩個巔峰。所以嚴格來講,如今中國動漫的崛起,也可以看做是一次"復興"。


"


「牛角說」 在《哪吒》身上,你看得見中國動畫的前世今生


到昨天,動畫片《哪吒: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票房突破了 10 億,僅僅用了 5 天就超越了 4 年前《大聖歸來》創造的國產動畫片票房記錄。而且這一次,靠的不是"自來水"(不請自來的水軍),這部動畫片就是通過自身過硬的質量把觀眾吸引進了電影院。這是一部在故事上有想法,在技術上有誠意的電影,超越也是必然,要不也太讓人洩氣了。

這幾年,人們一直在嚷嚷著"國漫"崛起,甚至有點兒亢奮。這人一亢奮,就意味著情緒裡必然夾雜著悲傷的東西。因為在大聖歸來之前,中國動畫片始終就維持著一種"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狀態。有時候不光不爭,還耍流氓。

記得《大聖歸來》上映之前不久,一部叫做《汽車人總動員》的電影上映了。這部電影涉嫌抄襲好萊塢動畫片《汽車總動員》。噁心人的地方在於,導演拒不承認抄襲,甚至攻擊網友是"新時代的漢奸"。這種扣帽子的行為意味著導演已經不打算跟你討論抄襲問題了,他直接把質疑的網友劃成"階級敵人"。這手段和抄襲行為放在一起,這位導演的人物形象立刻就豐滿了。

《大聖歸來》就是在這麼個背景下上映的。影迷們贈送給了這部誠意之作以應有的、甚至是超額的獎賞。我們可以把這種"刷票房"和"自來水"行為看做是一次表達,是對爛片橫行現狀的對抗。同時這也是一次自我感動,通過加入一場狂歡,確認自己還有一顆並不麻木的心。

接下來幾年,隨著《大魚海棠》《大護法》《白蛇緣起》《哪吒》等一系列國產動畫的上映,影迷們相信《大聖歸來》並不是曇花一現,國產動漫正在崛起。有趣的是,這一次上映的《哪吒》,被很多網友們拿來和 1979 年版本的《哪吒》作對比,而這兩部動畫片,剛好也代表了中國動畫到目前為止的兩個巔峰。所以嚴格來講,如今中國動漫的崛起,也可以看做是一次"復興"。


「牛角說」 在《哪吒》身上,你看得見中國動畫的前世今生


"


「牛角說」 在《哪吒》身上,你看得見中國動畫的前世今生


到昨天,動畫片《哪吒: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票房突破了 10 億,僅僅用了 5 天就超越了 4 年前《大聖歸來》創造的國產動畫片票房記錄。而且這一次,靠的不是"自來水"(不請自來的水軍),這部動畫片就是通過自身過硬的質量把觀眾吸引進了電影院。這是一部在故事上有想法,在技術上有誠意的電影,超越也是必然,要不也太讓人洩氣了。

這幾年,人們一直在嚷嚷著"國漫"崛起,甚至有點兒亢奮。這人一亢奮,就意味著情緒裡必然夾雜著悲傷的東西。因為在大聖歸來之前,中國動畫片始終就維持著一種"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狀態。有時候不光不爭,還耍流氓。

記得《大聖歸來》上映之前不久,一部叫做《汽車人總動員》的電影上映了。這部電影涉嫌抄襲好萊塢動畫片《汽車總動員》。噁心人的地方在於,導演拒不承認抄襲,甚至攻擊網友是"新時代的漢奸"。這種扣帽子的行為意味著導演已經不打算跟你討論抄襲問題了,他直接把質疑的網友劃成"階級敵人"。這手段和抄襲行為放在一起,這位導演的人物形象立刻就豐滿了。

《大聖歸來》就是在這麼個背景下上映的。影迷們贈送給了這部誠意之作以應有的、甚至是超額的獎賞。我們可以把這種"刷票房"和"自來水"行為看做是一次表達,是對爛片橫行現狀的對抗。同時這也是一次自我感動,通過加入一場狂歡,確認自己還有一顆並不麻木的心。

接下來幾年,隨著《大魚海棠》《大護法》《白蛇緣起》《哪吒》等一系列國產動畫的上映,影迷們相信《大聖歸來》並不是曇花一現,國產動漫正在崛起。有趣的是,這一次上映的《哪吒》,被很多網友們拿來和 1979 年版本的《哪吒》作對比,而這兩部動畫片,剛好也代表了中國動畫到目前為止的兩個巔峰。所以嚴格來講,如今中國動漫的崛起,也可以看做是一次"復興"。


「牛角說」 在《哪吒》身上,你看得見中國動畫的前世今生


「牛角說」 在《哪吒》身上,你看得見中國動畫的前世今生


中國動畫,經歷了兩次比較輝煌的時期,而這兩次輝煌,也都和美影廠脫不開關係。1957 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美影廠吸收了一大批藝術家加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萬氏兄弟,他們被認為是中國動畫電影的創始人。而老大萬籟鳴更是殿堂級動畫片《大鬧天宮》的導演。萬籟鳴和《大鬧天宮》,定義了世界動畫片領域的"中國流派"。

當然,萬籟鳴導演和《大鬧天宮》,就好像費穆導演和《小城之春》,對我來說都屬於需要追思的遙遠存在。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動畫片,則是屬於我成長記憶的一部分。即使用現在的眼光去看,美影廠的那些動畫片也都是傑出的作品。看這些動畫片,你能感覺到創作者的投入,他們在盡力製作精品。

可惜,這樣的輝煌已經無法延續了。用現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錢建平的話來說,"那是那個年代的產物,美影廠一大批最優秀的藝術家,所有人不顧一切為藝術品質的時代已經不太會有。"

"那個年代"指的是 80 年代。很多人懷念 80 年代不是沒有道理的,那個年代的特殊之處在於,既保留了計劃經濟時代相對簡單平等的環境,又擺脫了政治運動對藝術的鉗制。

美影廠老作曲家金覆載說:"那時候沒有市場概念,也不考慮任何利益,盡力做自己本職工作,進廠 59 塊工資,一拿拿了 20 年,到後來才有很少的一點稿酬。做音樂也不考慮花不花錢,排好時間進錄音棚,有專門的電影樂團,計劃排練錄音,完全根據需要。這個體制的好處就是,金錢考慮少了,藝術自己就考慮多了。"

除了一個有些"烏托邦"的創作氛圍之外,文革時期的那種政治高壓沒有了,文藝不再僅僅為意識形態服務,藝術家獲得了更大的創作空間。如果計劃經濟的物質保障是條件的話,那麼創作的自由就是動畫片輝煌的關鍵。

這也是為什麼計劃經濟 30 年,藝術的發展卻只發生在開始和結束時期。在這樣一個氛圍中,受益的當然不僅僅是動畫片,以電影為例,無論是第五代的電影,還是上譯廠的譯製片,都在這個時期達到了各自領域的巔峰。而且和動畫片一樣,對金錢考慮的少,對藝術考慮的多。

然而這樣的理想狀態是難以持續的,因為這本來就是社會轉型期的一個過渡階段,所以當計劃經濟走向了市場經濟,這個過渡時期也就隨之結束了。這對中國動畫產業的影響十分巨大。首先隨著市場的到來,對金錢的考慮就多了起來,當國營工廠無法再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報酬的時候,人才的流失不可避免,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所以不僅僅是美影廠,整個中國動畫領域在九十年代都是乏善可陳的,電視動畫也只有《葫蘆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記》等寥寥無幾的精品,而直到 1999 年的《寶蓮燈》才算是重新讓中國動畫片回到了大銀幕。

當然,除了過去穩定的創作環境被打破之外,市場還帶來了強大的競爭對手,八零後們能夠念出一大串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動畫作品,其品類之多樣,做工之精良讓國產動畫片幾乎難以抗衡。就拿 80 年代誕生的那批經典的國產動畫和美日動畫片相對比,我們就能看出其中的差距。

一個最簡單的差距是時間長度,中國早期的動畫片,幾乎都是半個小時左右的動畫短片,拿到現在來看,也就是電影學院學生作品的規模。而那幾部電視動畫長片,也往往不超過 10 集。再看仍然在持續上映的《哆啦 A 夢》,電視版已經播放了超過 3000 集。

我們當時的動畫片,還屬於手工作坊的階段,而美國和日本的動畫片,則是現代工業的產物。其對人才、資金、技術的動員能力,是手工作坊根本無法抗衡的。然後,就像富士康給蘋果做手機代工一樣,我們很多的美術人才,也成了美國和日本動畫片的"技術工人"。

當 "衣食父母"由國家切換成市場的時候,剛剛擺脫了意識形態指導的藝術家們又不得不接受市場的檢驗。在創作自由和尋求資金之間,藝術家必須做出平衡。這讓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中國動畫工作者們很不適應。

"說實話我真的挺煩工業化生產的,我覺得好萊塢那些《功夫熊貓》之類的,做的根本就沒有一點精神在裡面,當然人多可以做的更精細,但我還是喜歡我們小團隊慢慢做的那種感覺。"《大聖歸來》的導演田曉鵬如是說。

但在市場面前這也只是想想而已。在任何文化領域,小眾文化都是金字塔的頂尖,它需要大眾文化的底座支撐,大眾文化越發達,留給小眾文化的空間才越大。市場越大,公眾的需求就越多樣性,小眾文化才能獲得越多的支持者。而對個人來說,對市場的必要妥協會讓藝術家獲得認可,認可度越高,資本才敢於讓藝術家冒險做藝術追求,實際上創作空間才會越大。

正是由於日本龐大的動漫產業,才讓宮崎駿、押井守、大友克洋這些動畫哲學家們能夠盡情地思考、想象,也才能出現像《新世紀福音戰士》這種脫胎於《聖經》,情結匪夷所思的"神作"。他們都需要感謝《哆啦 A 夢》《名偵探柯南》《聖鬥士星矢》們所創造的巨大市場。

所以其實比《哪吒》的票房更讓人振奮的,是這部動畫片所開啟的"封神電影宇宙",那部片頭片尾反覆推薦的《姜子牙:一戰封神》讓 6000 多豆瓣網友點擊了想看。說實話,我並不期待每一部動畫都能達到《哪吒》這樣的水準,但中國動畫人的確需要這樣的團隊作戰。


"


「牛角說」 在《哪吒》身上,你看得見中國動畫的前世今生


到昨天,動畫片《哪吒: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票房突破了 10 億,僅僅用了 5 天就超越了 4 年前《大聖歸來》創造的國產動畫片票房記錄。而且這一次,靠的不是"自來水"(不請自來的水軍),這部動畫片就是通過自身過硬的質量把觀眾吸引進了電影院。這是一部在故事上有想法,在技術上有誠意的電影,超越也是必然,要不也太讓人洩氣了。

這幾年,人們一直在嚷嚷著"國漫"崛起,甚至有點兒亢奮。這人一亢奮,就意味著情緒裡必然夾雜著悲傷的東西。因為在大聖歸來之前,中國動畫片始終就維持著一種"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狀態。有時候不光不爭,還耍流氓。

記得《大聖歸來》上映之前不久,一部叫做《汽車人總動員》的電影上映了。這部電影涉嫌抄襲好萊塢動畫片《汽車總動員》。噁心人的地方在於,導演拒不承認抄襲,甚至攻擊網友是"新時代的漢奸"。這種扣帽子的行為意味著導演已經不打算跟你討論抄襲問題了,他直接把質疑的網友劃成"階級敵人"。這手段和抄襲行為放在一起,這位導演的人物形象立刻就豐滿了。

《大聖歸來》就是在這麼個背景下上映的。影迷們贈送給了這部誠意之作以應有的、甚至是超額的獎賞。我們可以把這種"刷票房"和"自來水"行為看做是一次表達,是對爛片橫行現狀的對抗。同時這也是一次自我感動,通過加入一場狂歡,確認自己還有一顆並不麻木的心。

接下來幾年,隨著《大魚海棠》《大護法》《白蛇緣起》《哪吒》等一系列國產動畫的上映,影迷們相信《大聖歸來》並不是曇花一現,國產動漫正在崛起。有趣的是,這一次上映的《哪吒》,被很多網友們拿來和 1979 年版本的《哪吒》作對比,而這兩部動畫片,剛好也代表了中國動畫到目前為止的兩個巔峰。所以嚴格來講,如今中國動漫的崛起,也可以看做是一次"復興"。


「牛角說」 在《哪吒》身上,你看得見中國動畫的前世今生


「牛角說」 在《哪吒》身上,你看得見中國動畫的前世今生


中國動畫,經歷了兩次比較輝煌的時期,而這兩次輝煌,也都和美影廠脫不開關係。1957 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成立,美影廠吸收了一大批藝術家加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萬氏兄弟,他們被認為是中國動畫電影的創始人。而老大萬籟鳴更是殿堂級動畫片《大鬧天宮》的導演。萬籟鳴和《大鬧天宮》,定義了世界動畫片領域的"中國流派"。

當然,萬籟鳴導演和《大鬧天宮》,就好像費穆導演和《小城之春》,對我來說都屬於需要追思的遙遠存在。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動畫片,則是屬於我成長記憶的一部分。即使用現在的眼光去看,美影廠的那些動畫片也都是傑出的作品。看這些動畫片,你能感覺到創作者的投入,他們在盡力製作精品。

可惜,這樣的輝煌已經無法延續了。用現任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錢建平的話來說,"那是那個年代的產物,美影廠一大批最優秀的藝術家,所有人不顧一切為藝術品質的時代已經不太會有。"

"那個年代"指的是 80 年代。很多人懷念 80 年代不是沒有道理的,那個年代的特殊之處在於,既保留了計劃經濟時代相對簡單平等的環境,又擺脫了政治運動對藝術的鉗制。

美影廠老作曲家金覆載說:"那時候沒有市場概念,也不考慮任何利益,盡力做自己本職工作,進廠 59 塊工資,一拿拿了 20 年,到後來才有很少的一點稿酬。做音樂也不考慮花不花錢,排好時間進錄音棚,有專門的電影樂團,計劃排練錄音,完全根據需要。這個體制的好處就是,金錢考慮少了,藝術自己就考慮多了。"

除了一個有些"烏托邦"的創作氛圍之外,文革時期的那種政治高壓沒有了,文藝不再僅僅為意識形態服務,藝術家獲得了更大的創作空間。如果計劃經濟的物質保障是條件的話,那麼創作的自由就是動畫片輝煌的關鍵。

這也是為什麼計劃經濟 30 年,藝術的發展卻只發生在開始和結束時期。在這樣一個氛圍中,受益的當然不僅僅是動畫片,以電影為例,無論是第五代的電影,還是上譯廠的譯製片,都在這個時期達到了各自領域的巔峰。而且和動畫片一樣,對金錢考慮的少,對藝術考慮的多。

然而這樣的理想狀態是難以持續的,因為這本來就是社會轉型期的一個過渡階段,所以當計劃經濟走向了市場經濟,這個過渡時期也就隨之結束了。這對中國動畫產業的影響十分巨大。首先隨著市場的到來,對金錢的考慮就多了起來,當國營工廠無法再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報酬的時候,人才的流失不可避免,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所以不僅僅是美影廠,整個中國動畫領域在九十年代都是乏善可陳的,電視動畫也只有《葫蘆兄弟》《邋遢大王奇遇記》等寥寥無幾的精品,而直到 1999 年的《寶蓮燈》才算是重新讓中國動畫片回到了大銀幕。

當然,除了過去穩定的創作環境被打破之外,市場還帶來了強大的競爭對手,八零後們能夠念出一大串來自美國和日本的動畫作品,其品類之多樣,做工之精良讓國產動畫片幾乎難以抗衡。就拿 80 年代誕生的那批經典的國產動畫和美日動畫片相對比,我們就能看出其中的差距。

一個最簡單的差距是時間長度,中國早期的動畫片,幾乎都是半個小時左右的動畫短片,拿到現在來看,也就是電影學院學生作品的規模。而那幾部電視動畫長片,也往往不超過 10 集。再看仍然在持續上映的《哆啦 A 夢》,電視版已經播放了超過 3000 集。

我們當時的動畫片,還屬於手工作坊的階段,而美國和日本的動畫片,則是現代工業的產物。其對人才、資金、技術的動員能力,是手工作坊根本無法抗衡的。然後,就像富士康給蘋果做手機代工一樣,我們很多的美術人才,也成了美國和日本動畫片的"技術工人"。

當 "衣食父母"由國家切換成市場的時候,剛剛擺脫了意識形態指導的藝術家們又不得不接受市場的檢驗。在創作自由和尋求資金之間,藝術家必須做出平衡。這讓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中國動畫工作者們很不適應。

"說實話我真的挺煩工業化生產的,我覺得好萊塢那些《功夫熊貓》之類的,做的根本就沒有一點精神在裡面,當然人多可以做的更精細,但我還是喜歡我們小團隊慢慢做的那種感覺。"《大聖歸來》的導演田曉鵬如是說。

但在市場面前這也只是想想而已。在任何文化領域,小眾文化都是金字塔的頂尖,它需要大眾文化的底座支撐,大眾文化越發達,留給小眾文化的空間才越大。市場越大,公眾的需求就越多樣性,小眾文化才能獲得越多的支持者。而對個人來說,對市場的必要妥協會讓藝術家獲得認可,認可度越高,資本才敢於讓藝術家冒險做藝術追求,實際上創作空間才會越大。

正是由於日本龐大的動漫產業,才讓宮崎駿、押井守、大友克洋這些動畫哲學家們能夠盡情地思考、想象,也才能出現像《新世紀福音戰士》這種脫胎於《聖經》,情結匪夷所思的"神作"。他們都需要感謝《哆啦 A 夢》《名偵探柯南》《聖鬥士星矢》們所創造的巨大市場。

所以其實比《哪吒》的票房更讓人振奮的,是這部動畫片所開啟的"封神電影宇宙",那部片頭片尾反覆推薦的《姜子牙:一戰封神》讓 6000 多豆瓣網友點擊了想看。說實話,我並不期待每一部動畫都能達到《哪吒》這樣的水準,但中國動畫人的確需要這樣的團隊作戰。


「牛角說」 在《哪吒》身上,你看得見中國動畫的前世今生


《大聖歸來》和《哪吒》的成功,最大的意義在於向市場傳遞了一個價格信號,告訴所有人,一部態度誠懇、質量上乘的作品值多少錢。我想這個意義不僅僅適用於動畫片領域,而是具有普遍價值的。它告訴我們,在一個劣幣橫行的市場中,良幣可能被驅逐,但也可能獲得巨大的比較優勢。

以前看過一篇作家霧滿攔江評價莫言的文章,文章的結尾作者寫道:"別人的齷齪、骯髒、品性不端及自甘墮落,其實正是你的機會。當別人隨波逐流自甘墮落成為垃圾,靠傷害別人渲洩心理苦悶,你的堅忍與努力,就更凸顯其價值。你的機會,是人渣垃圾給予的。重要的是,你願不願意,抓住這個機會!"

新文化報評論員 牛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