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J31(2003-2008)/J32(2008-2013)的“高級天籟”時代:首代天籟的定位是明顯高於雅閣和凱美瑞的,其內飾設計風格高級感強、座椅舒適度更高(副駕駛座椅帶腿託)、動力上採用V6發動機作為主力(2.3L/3.5L)、還採用了5連桿獨立後懸架、後期加入了CVT變速箱。在換代後(J32)設計更具動感,同時還用2.5L V6發動機替換了2.3L V6發動機,後橋材質變為鋁材,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也是在這個時代,天籟=移動沙發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J31(2003-2008)/J32(2008-2013)的“高級天籟”時代:首代天籟的定位是明顯高於雅閣和凱美瑞的,其內飾設計風格高級感強、座椅舒適度更高(副駕駛座椅帶腿託)、動力上採用V6發動機作為主力(2.3L/3.5L)、還採用了5連桿獨立後懸架、後期加入了CVT變速箱。在換代後(J32)設計更具動感,同時還用2.5L V6發動機替換了2.3L V6發動機,後橋材質變為鋁材,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也是在這個時代,天籟=移動沙發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J31(2003-2008)/J32(2008-2013)的“高級天籟”時代:首代天籟的定位是明顯高於雅閣和凱美瑞的,其內飾設計風格高級感強、座椅舒適度更高(副駕駛座椅帶腿託)、動力上採用V6發動機作為主力(2.3L/3.5L)、還採用了5連桿獨立後懸架、後期加入了CVT變速箱。在換代後(J32)設計更具動感,同時還用2.5L V6發動機替換了2.3L V6發動機,後橋材質變為鋁材,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也是在這個時代,天籟=移動沙發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好景不長,同樣是在2008年遭遇了金融危機,像J32世代非常下本的天籟在日本難受歡迎(油耗高、尺寸大),本土全年的銷量都到不了1萬。但在中國市場,J32的天籟還是頗受歡迎,這也直接促成了J32→L33的改變。

L33(2013-2018)/L34(2019-)的“北美天籟”時代: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天籟從J32→L33的換代,代號從J變為了L,意味著車型定位發生了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從日本的中型轎車(高級:像皇冠、Vista)概念換成了北美的中型轎車(實用:像雅閣、凱美瑞)概念。因此,J時代的天籟,定位自然高於雅閣和凱美瑞。但到了L33時代,天籟同樣採用了北美中型轎車概念,也就是Altima。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J31(2003-2008)/J32(2008-2013)的“高級天籟”時代:首代天籟的定位是明顯高於雅閣和凱美瑞的,其內飾設計風格高級感強、座椅舒適度更高(副駕駛座椅帶腿託)、動力上採用V6發動機作為主力(2.3L/3.5L)、還採用了5連桿獨立後懸架、後期加入了CVT變速箱。在換代後(J32)設計更具動感,同時還用2.5L V6發動機替換了2.3L V6發動機,後橋材質變為鋁材,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也是在這個時代,天籟=移動沙發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好景不長,同樣是在2008年遭遇了金融危機,像J32世代非常下本的天籟在日本難受歡迎(油耗高、尺寸大),本土全年的銷量都到不了1萬。但在中國市場,J32的天籟還是頗受歡迎,這也直接促成了J32→L33的改變。

L33(2013-2018)/L34(2019-)的“北美天籟”時代: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天籟從J32→L33的換代,代號從J變為了L,意味著車型定位發生了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從日本的中型轎車(高級:像皇冠、Vista)概念換成了北美的中型轎車(實用:像雅閣、凱美瑞)概念。因此,J時代的天籟,定位自然高於雅閣和凱美瑞。但到了L33時代,天籟同樣採用了北美中型轎車概念,也就是Altima。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L33世代之後,天籟採用的是更平淡的設計、更小的發動機(4缸)以及成本更低的鋼製後懸架,唯一延續下來的只剩座椅了。至於換代後的L34,更多是對設計、技術層面更新,英文名稱也不再有Teana,而是直接變成了Altima,定位是上不去了,其實這同樣反映了市場的需求。更實惠、利潤空間更大的Altima,確實很難維持當年高級的Teana給人的驚豔之感。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此前的藍鳥由軒逸取代、陽光換代後徹底走廉價車路線等都是技術讓位於營銷的體現。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J31(2003-2008)/J32(2008-2013)的“高級天籟”時代:首代天籟的定位是明顯高於雅閣和凱美瑞的,其內飾設計風格高級感強、座椅舒適度更高(副駕駛座椅帶腿託)、動力上採用V6發動機作為主力(2.3L/3.5L)、還採用了5連桿獨立後懸架、後期加入了CVT變速箱。在換代後(J32)設計更具動感,同時還用2.5L V6發動機替換了2.3L V6發動機,後橋材質變為鋁材,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也是在這個時代,天籟=移動沙發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好景不長,同樣是在2008年遭遇了金融危機,像J32世代非常下本的天籟在日本難受歡迎(油耗高、尺寸大),本土全年的銷量都到不了1萬。但在中國市場,J32的天籟還是頗受歡迎,這也直接促成了J32→L33的改變。

L33(2013-2018)/L34(2019-)的“北美天籟”時代: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天籟從J32→L33的換代,代號從J變為了L,意味著車型定位發生了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從日本的中型轎車(高級:像皇冠、Vista)概念換成了北美的中型轎車(實用:像雅閣、凱美瑞)概念。因此,J時代的天籟,定位自然高於雅閣和凱美瑞。但到了L33時代,天籟同樣採用了北美中型轎車概念,也就是Altima。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L33世代之後,天籟採用的是更平淡的設計、更小的發動機(4缸)以及成本更低的鋼製後懸架,唯一延續下來的只剩座椅了。至於換代後的L34,更多是對設計、技術層面更新,英文名稱也不再有Teana,而是直接變成了Altima,定位是上不去了,其實這同樣反映了市場的需求。更實惠、利潤空間更大的Altima,確實很難維持當年高級的Teana給人的驚豔之感。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此前的藍鳥由軒逸取代、陽光換代後徹底走廉價車路線等都是技術讓位於營銷的體現。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J31(2003-2008)/J32(2008-2013)的“高級天籟”時代:首代天籟的定位是明顯高於雅閣和凱美瑞的,其內飾設計風格高級感強、座椅舒適度更高(副駕駛座椅帶腿託)、動力上採用V6發動機作為主力(2.3L/3.5L)、還採用了5連桿獨立後懸架、後期加入了CVT變速箱。在換代後(J32)設計更具動感,同時還用2.5L V6發動機替換了2.3L V6發動機,後橋材質變為鋁材,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也是在這個時代,天籟=移動沙發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好景不長,同樣是在2008年遭遇了金融危機,像J32世代非常下本的天籟在日本難受歡迎(油耗高、尺寸大),本土全年的銷量都到不了1萬。但在中國市場,J32的天籟還是頗受歡迎,這也直接促成了J32→L33的改變。

L33(2013-2018)/L34(2019-)的“北美天籟”時代: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天籟從J32→L33的換代,代號從J變為了L,意味著車型定位發生了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從日本的中型轎車(高級:像皇冠、Vista)概念換成了北美的中型轎車(實用:像雅閣、凱美瑞)概念。因此,J時代的天籟,定位自然高於雅閣和凱美瑞。但到了L33時代,天籟同樣採用了北美中型轎車概念,也就是Altima。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L33世代之後,天籟採用的是更平淡的設計、更小的發動機(4缸)以及成本更低的鋼製後懸架,唯一延續下來的只剩座椅了。至於換代後的L34,更多是對設計、技術層面更新,英文名稱也不再有Teana,而是直接變成了Altima,定位是上不去了,其實這同樣反映了市場的需求。更實惠、利潤空間更大的Altima,確實很難維持當年高級的Teana給人的驚豔之感。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此前的藍鳥由軒逸取代、陽光換代後徹底走廉價車路線等都是技術讓位於營銷的體現。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J31(2003-2008)/J32(2008-2013)的“高級天籟”時代:首代天籟的定位是明顯高於雅閣和凱美瑞的,其內飾設計風格高級感強、座椅舒適度更高(副駕駛座椅帶腿託)、動力上採用V6發動機作為主力(2.3L/3.5L)、還採用了5連桿獨立後懸架、後期加入了CVT變速箱。在換代後(J32)設計更具動感,同時還用2.5L V6發動機替換了2.3L V6發動機,後橋材質變為鋁材,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也是在這個時代,天籟=移動沙發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好景不長,同樣是在2008年遭遇了金融危機,像J32世代非常下本的天籟在日本難受歡迎(油耗高、尺寸大),本土全年的銷量都到不了1萬。但在中國市場,J32的天籟還是頗受歡迎,這也直接促成了J32→L33的改變。

L33(2013-2018)/L34(2019-)的“北美天籟”時代: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天籟從J32→L33的換代,代號從J變為了L,意味著車型定位發生了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從日本的中型轎車(高級:像皇冠、Vista)概念換成了北美的中型轎車(實用:像雅閣、凱美瑞)概念。因此,J時代的天籟,定位自然高於雅閣和凱美瑞。但到了L33時代,天籟同樣採用了北美中型轎車概念,也就是Altima。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L33世代之後,天籟採用的是更平淡的設計、更小的發動機(4缸)以及成本更低的鋼製後懸架,唯一延續下來的只剩座椅了。至於換代後的L34,更多是對設計、技術層面更新,英文名稱也不再有Teana,而是直接變成了Altima,定位是上不去了,其實這同樣反映了市場的需求。更實惠、利潤空間更大的Altima,確實很難維持當年高級的Teana給人的驚豔之感。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此前的藍鳥由軒逸取代、陽光換代後徹底走廉價車路線等都是技術讓位於營銷的體現。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J31(2003-2008)/J32(2008-2013)的“高級天籟”時代:首代天籟的定位是明顯高於雅閣和凱美瑞的,其內飾設計風格高級感強、座椅舒適度更高(副駕駛座椅帶腿託)、動力上採用V6發動機作為主力(2.3L/3.5L)、還採用了5連桿獨立後懸架、後期加入了CVT變速箱。在換代後(J32)設計更具動感,同時還用2.5L V6發動機替換了2.3L V6發動機,後橋材質變為鋁材,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也是在這個時代,天籟=移動沙發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好景不長,同樣是在2008年遭遇了金融危機,像J32世代非常下本的天籟在日本難受歡迎(油耗高、尺寸大),本土全年的銷量都到不了1萬。但在中國市場,J32的天籟還是頗受歡迎,這也直接促成了J32→L33的改變。

L33(2013-2018)/L34(2019-)的“北美天籟”時代: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天籟從J32→L33的換代,代號從J變為了L,意味著車型定位發生了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從日本的中型轎車(高級:像皇冠、Vista)概念換成了北美的中型轎車(實用:像雅閣、凱美瑞)概念。因此,J時代的天籟,定位自然高於雅閣和凱美瑞。但到了L33時代,天籟同樣採用了北美中型轎車概念,也就是Altima。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L33世代之後,天籟採用的是更平淡的設計、更小的發動機(4缸)以及成本更低的鋼製後懸架,唯一延續下來的只剩座椅了。至於換代後的L34,更多是對設計、技術層面更新,英文名稱也不再有Teana,而是直接變成了Altima,定位是上不去了,其實這同樣反映了市場的需求。更實惠、利潤空間更大的Altima,確實很難維持當年高級的Teana給人的驚豔之感。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此前的藍鳥由軒逸取代、陽光換代後徹底走廉價車路線等都是技術讓位於營銷的體現。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Skyline】

既然提到了Skyline,讓我們順勢把目光移向高性能領域,日產GT-R是不少車迷心目中的神話。從2007年從Skyline車系中獨立出來後,至今12年未經任何規模較大的升級、更新。當初它的競爭對手——保時捷911,在12年間更新了4次(997→997.2→991→991.2→992),光是換代就換了2次,GT-R卻在原地挪小碎步。運動車款是否引入、豐富,代表著一個品牌的發展又能反向促進品牌形象,所以BBA都在不遺餘力地推出高性能車款,構成一個良性循環。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J31(2003-2008)/J32(2008-2013)的“高級天籟”時代:首代天籟的定位是明顯高於雅閣和凱美瑞的,其內飾設計風格高級感強、座椅舒適度更高(副駕駛座椅帶腿託)、動力上採用V6發動機作為主力(2.3L/3.5L)、還採用了5連桿獨立後懸架、後期加入了CVT變速箱。在換代後(J32)設計更具動感,同時還用2.5L V6發動機替換了2.3L V6發動機,後橋材質變為鋁材,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也是在這個時代,天籟=移動沙發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好景不長,同樣是在2008年遭遇了金融危機,像J32世代非常下本的天籟在日本難受歡迎(油耗高、尺寸大),本土全年的銷量都到不了1萬。但在中國市場,J32的天籟還是頗受歡迎,這也直接促成了J32→L33的改變。

L33(2013-2018)/L34(2019-)的“北美天籟”時代: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天籟從J32→L33的換代,代號從J變為了L,意味著車型定位發生了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從日本的中型轎車(高級:像皇冠、Vista)概念換成了北美的中型轎車(實用:像雅閣、凱美瑞)概念。因此,J時代的天籟,定位自然高於雅閣和凱美瑞。但到了L33時代,天籟同樣採用了北美中型轎車概念,也就是Altima。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L33世代之後,天籟採用的是更平淡的設計、更小的發動機(4缸)以及成本更低的鋼製後懸架,唯一延續下來的只剩座椅了。至於換代後的L34,更多是對設計、技術層面更新,英文名稱也不再有Teana,而是直接變成了Altima,定位是上不去了,其實這同樣反映了市場的需求。更實惠、利潤空間更大的Altima,確實很難維持當年高級的Teana給人的驚豔之感。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此前的藍鳥由軒逸取代、陽光換代後徹底走廉價車路線等都是技術讓位於營銷的體現。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Skyline】

既然提到了Skyline,讓我們順勢把目光移向高性能領域,日產GT-R是不少車迷心目中的神話。從2007年從Skyline車系中獨立出來後,至今12年未經任何規模較大的升級、更新。當初它的競爭對手——保時捷911,在12年間更新了4次(997→997.2→991→991.2→992),光是換代就換了2次,GT-R卻在原地挪小碎步。運動車款是否引入、豐富,代表著一個品牌的發展又能反向促進品牌形象,所以BBA都在不遺餘力地推出高性能車款,構成一個良性循環。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J31(2003-2008)/J32(2008-2013)的“高級天籟”時代:首代天籟的定位是明顯高於雅閣和凱美瑞的,其內飾設計風格高級感強、座椅舒適度更高(副駕駛座椅帶腿託)、動力上採用V6發動機作為主力(2.3L/3.5L)、還採用了5連桿獨立後懸架、後期加入了CVT變速箱。在換代後(J32)設計更具動感,同時還用2.5L V6發動機替換了2.3L V6發動機,後橋材質變為鋁材,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也是在這個時代,天籟=移動沙發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好景不長,同樣是在2008年遭遇了金融危機,像J32世代非常下本的天籟在日本難受歡迎(油耗高、尺寸大),本土全年的銷量都到不了1萬。但在中國市場,J32的天籟還是頗受歡迎,這也直接促成了J32→L33的改變。

L33(2013-2018)/L34(2019-)的“北美天籟”時代: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天籟從J32→L33的換代,代號從J變為了L,意味著車型定位發生了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從日本的中型轎車(高級:像皇冠、Vista)概念換成了北美的中型轎車(實用:像雅閣、凱美瑞)概念。因此,J時代的天籟,定位自然高於雅閣和凱美瑞。但到了L33時代,天籟同樣採用了北美中型轎車概念,也就是Altima。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L33世代之後,天籟採用的是更平淡的設計、更小的發動機(4缸)以及成本更低的鋼製後懸架,唯一延續下來的只剩座椅了。至於換代後的L34,更多是對設計、技術層面更新,英文名稱也不再有Teana,而是直接變成了Altima,定位是上不去了,其實這同樣反映了市場的需求。更實惠、利潤空間更大的Altima,確實很難維持當年高級的Teana給人的驚豔之感。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此前的藍鳥由軒逸取代、陽光換代後徹底走廉價車路線等都是技術讓位於營銷的體現。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Skyline】

既然提到了Skyline,讓我們順勢把目光移向高性能領域,日產GT-R是不少車迷心目中的神話。從2007年從Skyline車系中獨立出來後,至今12年未經任何規模較大的升級、更新。當初它的競爭對手——保時捷911,在12年間更新了4次(997→997.2→991→991.2→992),光是換代就換了2次,GT-R卻在原地挪小碎步。運動車款是否引入、豐富,代表著一個品牌的發展又能反向促進品牌形象,所以BBA都在不遺餘力地推出高性能車款,構成一個良性循環。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曾經以650馬力+RB26DETT發動機+四驅+四輪轉向系統的BNR32 GT-R Gr.A笑傲1990年澳門東望洋大賽、並一戰封神的“技術日產”,正在變成一個平庸的製造商。當豐田能拿出THS-Ⅱ混動系統、TNGA造車理念;本田能拿出地球夢、i-MMD混動系統、SH-AWD電控四驅的當下,日產如今給人留下的印象似乎只有“大沙發”,這顯然是不夠的。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J31(2003-2008)/J32(2008-2013)的“高級天籟”時代:首代天籟的定位是明顯高於雅閣和凱美瑞的,其內飾設計風格高級感強、座椅舒適度更高(副駕駛座椅帶腿託)、動力上採用V6發動機作為主力(2.3L/3.5L)、還採用了5連桿獨立後懸架、後期加入了CVT變速箱。在換代後(J32)設計更具動感,同時還用2.5L V6發動機替換了2.3L V6發動機,後橋材質變為鋁材,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也是在這個時代,天籟=移動沙發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好景不長,同樣是在2008年遭遇了金融危機,像J32世代非常下本的天籟在日本難受歡迎(油耗高、尺寸大),本土全年的銷量都到不了1萬。但在中國市場,J32的天籟還是頗受歡迎,這也直接促成了J32→L33的改變。

L33(2013-2018)/L34(2019-)的“北美天籟”時代: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天籟從J32→L33的換代,代號從J變為了L,意味著車型定位發生了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從日本的中型轎車(高級:像皇冠、Vista)概念換成了北美的中型轎車(實用:像雅閣、凱美瑞)概念。因此,J時代的天籟,定位自然高於雅閣和凱美瑞。但到了L33時代,天籟同樣採用了北美中型轎車概念,也就是Altima。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L33世代之後,天籟採用的是更平淡的設計、更小的發動機(4缸)以及成本更低的鋼製後懸架,唯一延續下來的只剩座椅了。至於換代後的L34,更多是對設計、技術層面更新,英文名稱也不再有Teana,而是直接變成了Altima,定位是上不去了,其實這同樣反映了市場的需求。更實惠、利潤空間更大的Altima,確實很難維持當年高級的Teana給人的驚豔之感。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此前的藍鳥由軒逸取代、陽光換代後徹底走廉價車路線等都是技術讓位於營銷的體現。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Skyline】

既然提到了Skyline,讓我們順勢把目光移向高性能領域,日產GT-R是不少車迷心目中的神話。從2007年從Skyline車系中獨立出來後,至今12年未經任何規模較大的升級、更新。當初它的競爭對手——保時捷911,在12年間更新了4次(997→997.2→991→991.2→992),光是換代就換了2次,GT-R卻在原地挪小碎步。運動車款是否引入、豐富,代表著一個品牌的發展又能反向促進品牌形象,所以BBA都在不遺餘力地推出高性能車款,構成一個良性循環。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曾經以650馬力+RB26DETT發動機+四驅+四輪轉向系統的BNR32 GT-R Gr.A笑傲1990年澳門東望洋大賽、並一戰封神的“技術日產”,正在變成一個平庸的製造商。當豐田能拿出THS-Ⅱ混動系統、TNGA造車理念;本田能拿出地球夢、i-MMD混動系統、SH-AWD電控四驅的當下,日產如今給人留下的印象似乎只有“大沙發”,這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動盪同樣影響技術升級換代:可靠性、領先性均有下降

輕視技術路線,固然能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讓日產及時止損,甚至扭虧為盈。但在當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核心技術的環境下,沒有強勢技術就沒有核心競爭力。結成聯盟之後,日產車型的可靠性開始出現問題,近期比較明顯的就是被寄予厚望的KR20DDET發動機,它的另一個名字就是VC-TURBO可變壓縮比發動機。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J31(2003-2008)/J32(2008-2013)的“高級天籟”時代:首代天籟的定位是明顯高於雅閣和凱美瑞的,其內飾設計風格高級感強、座椅舒適度更高(副駕駛座椅帶腿託)、動力上採用V6發動機作為主力(2.3L/3.5L)、還採用了5連桿獨立後懸架、後期加入了CVT變速箱。在換代後(J32)設計更具動感,同時還用2.5L V6發動機替換了2.3L V6發動機,後橋材質變為鋁材,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也是在這個時代,天籟=移動沙發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好景不長,同樣是在2008年遭遇了金融危機,像J32世代非常下本的天籟在日本難受歡迎(油耗高、尺寸大),本土全年的銷量都到不了1萬。但在中國市場,J32的天籟還是頗受歡迎,這也直接促成了J32→L33的改變。

L33(2013-2018)/L34(2019-)的“北美天籟”時代: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天籟從J32→L33的換代,代號從J變為了L,意味著車型定位發生了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從日本的中型轎車(高級:像皇冠、Vista)概念換成了北美的中型轎車(實用:像雅閣、凱美瑞)概念。因此,J時代的天籟,定位自然高於雅閣和凱美瑞。但到了L33時代,天籟同樣採用了北美中型轎車概念,也就是Altima。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L33世代之後,天籟採用的是更平淡的設計、更小的發動機(4缸)以及成本更低的鋼製後懸架,唯一延續下來的只剩座椅了。至於換代後的L34,更多是對設計、技術層面更新,英文名稱也不再有Teana,而是直接變成了Altima,定位是上不去了,其實這同樣反映了市場的需求。更實惠、利潤空間更大的Altima,確實很難維持當年高級的Teana給人的驚豔之感。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此前的藍鳥由軒逸取代、陽光換代後徹底走廉價車路線等都是技術讓位於營銷的體現。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Skyline】

既然提到了Skyline,讓我們順勢把目光移向高性能領域,日產GT-R是不少車迷心目中的神話。從2007年從Skyline車系中獨立出來後,至今12年未經任何規模較大的升級、更新。當初它的競爭對手——保時捷911,在12年間更新了4次(997→997.2→991→991.2→992),光是換代就換了2次,GT-R卻在原地挪小碎步。運動車款是否引入、豐富,代表著一個品牌的發展又能反向促進品牌形象,所以BBA都在不遺餘力地推出高性能車款,構成一個良性循環。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曾經以650馬力+RB26DETT發動機+四驅+四輪轉向系統的BNR32 GT-R Gr.A笑傲1990年澳門東望洋大賽、並一戰封神的“技術日產”,正在變成一個平庸的製造商。當豐田能拿出THS-Ⅱ混動系統、TNGA造車理念;本田能拿出地球夢、i-MMD混動系統、SH-AWD電控四驅的當下,日產如今給人留下的印象似乎只有“大沙發”,這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動盪同樣影響技術升級換代:可靠性、領先性均有下降

輕視技術路線,固然能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讓日產及時止損,甚至扭虧為盈。但在當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核心技術的環境下,沒有強勢技術就沒有核心競爭力。結成聯盟之後,日產車型的可靠性開始出現問題,近期比較明顯的就是被寄予厚望的KR20DDET發動機,它的另一個名字就是VC-TURBO可變壓縮比發動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制造商像日產一樣渴求新的科技來打破僵局,本來VC-TURBO的出現,是能夠將日產車型的品牌力拔高的。還拿全新天籟來舉例,它在國內的對手要麼“縮缸”成1.5T,要麼堅持自然吸氣。一款2.0T的出現,足以為競爭激烈的市場注入新鮮血液。但,它卻在這個關鍵時間點上出問題了!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J31(2003-2008)/J32(2008-2013)的“高級天籟”時代:首代天籟的定位是明顯高於雅閣和凱美瑞的,其內飾設計風格高級感強、座椅舒適度更高(副駕駛座椅帶腿託)、動力上採用V6發動機作為主力(2.3L/3.5L)、還採用了5連桿獨立後懸架、後期加入了CVT變速箱。在換代後(J32)設計更具動感,同時還用2.5L V6發動機替換了2.3L V6發動機,後橋材質變為鋁材,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也是在這個時代,天籟=移動沙發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好景不長,同樣是在2008年遭遇了金融危機,像J32世代非常下本的天籟在日本難受歡迎(油耗高、尺寸大),本土全年的銷量都到不了1萬。但在中國市場,J32的天籟還是頗受歡迎,這也直接促成了J32→L33的改變。

L33(2013-2018)/L34(2019-)的“北美天籟”時代: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天籟從J32→L33的換代,代號從J變為了L,意味著車型定位發生了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從日本的中型轎車(高級:像皇冠、Vista)概念換成了北美的中型轎車(實用:像雅閣、凱美瑞)概念。因此,J時代的天籟,定位自然高於雅閣和凱美瑞。但到了L33時代,天籟同樣採用了北美中型轎車概念,也就是Altima。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L33世代之後,天籟採用的是更平淡的設計、更小的發動機(4缸)以及成本更低的鋼製後懸架,唯一延續下來的只剩座椅了。至於換代後的L34,更多是對設計、技術層面更新,英文名稱也不再有Teana,而是直接變成了Altima,定位是上不去了,其實這同樣反映了市場的需求。更實惠、利潤空間更大的Altima,確實很難維持當年高級的Teana給人的驚豔之感。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此前的藍鳥由軒逸取代、陽光換代後徹底走廉價車路線等都是技術讓位於營銷的體現。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Skyline】

既然提到了Skyline,讓我們順勢把目光移向高性能領域,日產GT-R是不少車迷心目中的神話。從2007年從Skyline車系中獨立出來後,至今12年未經任何規模較大的升級、更新。當初它的競爭對手——保時捷911,在12年間更新了4次(997→997.2→991→991.2→992),光是換代就換了2次,GT-R卻在原地挪小碎步。運動車款是否引入、豐富,代表著一個品牌的發展又能反向促進品牌形象,所以BBA都在不遺餘力地推出高性能車款,構成一個良性循環。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曾經以650馬力+RB26DETT發動機+四驅+四輪轉向系統的BNR32 GT-R Gr.A笑傲1990年澳門東望洋大賽、並一戰封神的“技術日產”,正在變成一個平庸的製造商。當豐田能拿出THS-Ⅱ混動系統、TNGA造車理念;本田能拿出地球夢、i-MMD混動系統、SH-AWD電控四驅的當下,日產如今給人留下的印象似乎只有“大沙發”,這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動盪同樣影響技術升級換代:可靠性、領先性均有下降

輕視技術路線,固然能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讓日產及時止損,甚至扭虧為盈。但在當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核心技術的環境下,沒有強勢技術就沒有核心競爭力。結成聯盟之後,日產車型的可靠性開始出現問題,近期比較明顯的就是被寄予厚望的KR20DDET發動機,它的另一個名字就是VC-TURBO可變壓縮比發動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制造商像日產一樣渴求新的科技來打破僵局,本來VC-TURBO的出現,是能夠將日產車型的品牌力拔高的。還拿全新天籟來舉例,它在國內的對手要麼“縮缸”成1.5T,要麼堅持自然吸氣。一款2.0T的出現,足以為競爭激烈的市場注入新鮮血液。但,它卻在這個關鍵時間點上出問題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來,油封漏油不算大事,如果這臺發動機交由國內的合資公司生產,調整設計更換材料再進行耐久可靠性驗證,週期不會拖的這麼長。但進口的話,則需要反饋給日產總部,針對全球用戶進行調查、調整,週期自然要大大延長,同時日產內部牽扯日方、法方等多股勢力,加上本身產能有限,無疑會讓事情的解決變得更加複雜。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J31(2003-2008)/J32(2008-2013)的“高級天籟”時代:首代天籟的定位是明顯高於雅閣和凱美瑞的,其內飾設計風格高級感強、座椅舒適度更高(副駕駛座椅帶腿託)、動力上採用V6發動機作為主力(2.3L/3.5L)、還採用了5連桿獨立後懸架、後期加入了CVT變速箱。在換代後(J32)設計更具動感,同時還用2.5L V6發動機替換了2.3L V6發動機,後橋材質變為鋁材,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也是在這個時代,天籟=移動沙發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好景不長,同樣是在2008年遭遇了金融危機,像J32世代非常下本的天籟在日本難受歡迎(油耗高、尺寸大),本土全年的銷量都到不了1萬。但在中國市場,J32的天籟還是頗受歡迎,這也直接促成了J32→L33的改變。

L33(2013-2018)/L34(2019-)的“北美天籟”時代: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天籟從J32→L33的換代,代號從J變為了L,意味著車型定位發生了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從日本的中型轎車(高級:像皇冠、Vista)概念換成了北美的中型轎車(實用:像雅閣、凱美瑞)概念。因此,J時代的天籟,定位自然高於雅閣和凱美瑞。但到了L33時代,天籟同樣採用了北美中型轎車概念,也就是Altima。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L33世代之後,天籟採用的是更平淡的設計、更小的發動機(4缸)以及成本更低的鋼製後懸架,唯一延續下來的只剩座椅了。至於換代後的L34,更多是對設計、技術層面更新,英文名稱也不再有Teana,而是直接變成了Altima,定位是上不去了,其實這同樣反映了市場的需求。更實惠、利潤空間更大的Altima,確實很難維持當年高級的Teana給人的驚豔之感。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此前的藍鳥由軒逸取代、陽光換代後徹底走廉價車路線等都是技術讓位於營銷的體現。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Skyline】

既然提到了Skyline,讓我們順勢把目光移向高性能領域,日產GT-R是不少車迷心目中的神話。從2007年從Skyline車系中獨立出來後,至今12年未經任何規模較大的升級、更新。當初它的競爭對手——保時捷911,在12年間更新了4次(997→997.2→991→991.2→992),光是換代就換了2次,GT-R卻在原地挪小碎步。運動車款是否引入、豐富,代表著一個品牌的發展又能反向促進品牌形象,所以BBA都在不遺餘力地推出高性能車款,構成一個良性循環。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曾經以650馬力+RB26DETT發動機+四驅+四輪轉向系統的BNR32 GT-R Gr.A笑傲1990年澳門東望洋大賽、並一戰封神的“技術日產”,正在變成一個平庸的製造商。當豐田能拿出THS-Ⅱ混動系統、TNGA造車理念;本田能拿出地球夢、i-MMD混動系統、SH-AWD電控四驅的當下,日產如今給人留下的印象似乎只有“大沙發”,這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動盪同樣影響技術升級換代:可靠性、領先性均有下降

輕視技術路線,固然能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讓日產及時止損,甚至扭虧為盈。但在當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核心技術的環境下,沒有強勢技術就沒有核心競爭力。結成聯盟之後,日產車型的可靠性開始出現問題,近期比較明顯的就是被寄予厚望的KR20DDET發動機,它的另一個名字就是VC-TURBO可變壓縮比發動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制造商像日產一樣渴求新的科技來打破僵局,本來VC-TURBO的出現,是能夠將日產車型的品牌力拔高的。還拿全新天籟來舉例,它在國內的對手要麼“縮缸”成1.5T,要麼堅持自然吸氣。一款2.0T的出現,足以為競爭激烈的市場注入新鮮血液。但,它卻在這個關鍵時間點上出問題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來,油封漏油不算大事,如果這臺發動機交由國內的合資公司生產,調整設計更換材料再進行耐久可靠性驗證,週期不會拖的這麼長。但進口的話,則需要反饋給日產總部,針對全球用戶進行調查、調整,週期自然要大大延長,同時日產內部牽扯日方、法方等多股勢力,加上本身產能有限,無疑會讓事情的解決變得更加複雜。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至於另一些像日產的CVT耐久性問題、GT-R的雙離合變速箱耐久性問題等也都是老生常談了。可以看到,在吸收了雷諾的部分技術之後,日產似乎連同一些法國人造車的“不靠譜”也都吸納了進來。水平不夠高、新技術可靠性的不確定,無一不在加快日產擺脫雷諾控制、重掌話語權的決心。

塵埃落定後,未來“技術日產”有望迴歸

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依然看到了日產自身的努力。包括在高層管理如此混亂的情況下,依然推出了以VC-TURBO、VR30DETT為代表的很“日範”的高科技產品。在雷諾-日產高層的糾葛塵埃落定之前,我們依然無法準確預測日產未來將會推出什麼樣的新產品。

"

日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家日本汽車製造商,它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由鯰川義介創立。其英文名稱NISSAN是日語 “日產”兩個字的羅馬音形式(ニッサン),是日本產業的簡稱,含義是 “以人和汽車的明天為目標”。圖形商標是將NISSAN放在一個火紅的太陽上,簡明扼要地表明瞭公司名稱,突出了所在國家的形象,這在汽車商標文化中獨樹一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在許多車迷的印象中,日產曾經有過非常輝煌的過去,也帶來了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在這些產品中(像GT-R、途樂Y61、風度等)其中“技術”二字是其引以為傲的核心,不過近些年,人們可能記住更多的反而是那個舒適的座椅,反差未免有點大。另外,日產無論在新產品投放的節奏還是產品的設計、技術開發層面,似乎都落後於競爭對手。今天,我們就自上而下,由遠及近地深入一番,理清日產這十餘年間的發展脈絡。

本文包含內容:

1·日產高層動盪的實質:技術路線和營銷路線的取捨。

2·日產新產品推出速度放緩、新技術的可靠性、創新性也大不如前。

3·隨著“宮鬥”接近尾聲,未來有望迎回“技術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宏觀現狀:高層動盪實質是想重回技術路線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日產”二字並進行檢索,新聞那一欄最近、最頻繁出現的就是時任日產汽車CEO的卡洛斯·戈恩被捕、被釋放、再被捕的新聞。這也是目前日產內部高層的現狀——日方和法方在相互博弈,2018年末,這場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據英國汽車雜誌2019年4月25日的報道,日產汽車公司日前發佈的2018財政年度報告中,其2018財年全球銷量約為552萬輛,同比下降4.6%,3月份全球銷量約為54.88萬輛,同比下降8.2%,其中,海外市場下降7.1%。其中,全球經濟形勢嚴峻是宏觀原因;新產品推出節奏緩慢、缺乏亮點以及品牌認知下滑則是日產自身的原因。

時間回到1999年,同樣是由於市場的放緩以及自身產品方面的原因,日產汽車在1999年之前出現了連續7年的虧損,虧損額在50億美元以上。這時,時任法國雷諾汽車副總裁的卡洛斯·戈恩出現了,在他的主持下,法國雷諾買入日產汽車36.8%的股份,組建雷諾-日產汽車聯盟。而如今,雷諾持有日產43.4%的投票權股份,日產只有雷諾15%的無投票權股份。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取得這樣的成績,原因是戈恩採用快速且規模龐大的成本削減策略:供應商由此前的1300家減少一半到600家左右;削減採購、銷售以及管理成本,各20%以及關閉5家工廠,裁員21000人。這些事情都是在3年內完成的,對當時的日本汽車製造商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的。這樣做的好處自然是使日產汽車快速“扭虧為盈”,代價則是大面積的裁員、縮減供應商傷害了日本企業昭和時代以來異常看重的“同舟共濟”,即製造商和供應商、僱員一同尋找解決問題辦法的方式。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戈恩的入主拯救了瀕臨破產的日產,在他的治下,日產與“技術”二字越來越遠,反而是在營銷上更勝一籌。經濟形勢好,戈恩的重營銷、輕技術策略有益於將收益最大化;然而經濟形勢一旦有變壞的勢頭,消費者最終還是更偏理性、更務實,沒有強大產品力的背書,光吆喝是蒼白的。目前,戈恩的理念很顯然已經不適用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法國人仍在不遺餘力地想讓日產、甚至FCA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日本人想的差不多,讓NISSAN迴歸“日產”。也就是說,想逐步擺脫法國人的控制!

戈恩從英雄到嫌疑人的身份轉變,背後折射著的其實是日產對迴歸技術路線的渴望。以前,人們說在提到日系品牌時候,往往會提到營銷的豐田、上進的本田和技術的日產。戈恩在日產的這些年,日產則越來越會玩營銷,甚至不惜以價格戰佔據市場。久而久之,日產的品牌形象逐漸和豐田、本田拉開了差距,品牌價值進一步下沉。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以中國市場為例,合資公司東風日產旗下最走量的車型是軒逸(參數|圖片),在2019上半年軒逸一款車就佔據了東風日產總銷量的將近40%,終端優惠也非常可觀,廉價和經濟成了日產在中國的代名詞。】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高層動盪影響產品:產品線縮減/定位下降,更新頻率緩慢

集團層面略顯坎坷的戰略轉型,自上而下地影響到了一線生產、研發部門。日產在最近幾年新產品的整體投放節奏可以說是非常緩慢了,近期新車掰手指頭就能數過來,新軒逸、新天籟(參數|圖片),在往前就斷檔到奇駿、樓蘭的3年前了。具體到每款車型上,也鮮有特別突出的亮點,更多的是平平無奇的家用、經濟車型。

“人們無事可做”: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多名雷諾和日產的現任和前任員工表示,由於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涉嫌財務違規被抓,導致雷諾和日產聯盟正在瓦解,兩家公司的幾項聯合業務的職能部門正在悄然關閉。上述一位內部人士表示,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負責聯合職能的一些部門正被裁撤,而其它部門數月來沒有收到任何新工作,人們無事可做。

拿全新天籟來說,它在產品上確實做到了迎合市場當下的喜好。但與競爭對手相比,終究欠缺一些感性上的亮點。外觀設計、內飾設計上我們能見到非常多的熟悉元素,押寶的VC-Turbo可變壓縮比2.0T發動機倒是稱得上是技術日產迴歸的苗頭,但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J31(2003-2008)/J32(2008-2013)的“高級天籟”時代:首代天籟的定位是明顯高於雅閣和凱美瑞的,其內飾設計風格高級感強、座椅舒適度更高(副駕駛座椅帶腿託)、動力上採用V6發動機作為主力(2.3L/3.5L)、還採用了5連桿獨立後懸架、後期加入了CVT變速箱。在換代後(J32)設計更具動感,同時還用2.5L V6發動機替換了2.3L V6發動機,後橋材質變為鋁材,進一步提升舒適性。也是在這個時代,天籟=移動沙發的概念才深入人心。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好景不長,同樣是在2008年遭遇了金融危機,像J32世代非常下本的天籟在日本難受歡迎(油耗高、尺寸大),本土全年的銷量都到不了1萬。但在中國市場,J32的天籟還是頗受歡迎,這也直接促成了J32→L33的改變。

L33(2013-2018)/L34(2019-)的“北美天籟”時代:細心的讀者會發現,天籟從J32→L33的換代,代號從J變為了L,意味著車型定位發生了變化。簡單來說,就是從日本的中型轎車(高級:像皇冠、Vista)概念換成了北美的中型轎車(實用:像雅閣、凱美瑞)概念。因此,J時代的天籟,定位自然高於雅閣和凱美瑞。但到了L33時代,天籟同樣採用了北美中型轎車概念,也就是Altima。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L33世代之後,天籟採用的是更平淡的設計、更小的發動機(4缸)以及成本更低的鋼製後懸架,唯一延續下來的只剩座椅了。至於換代後的L34,更多是對設計、技術層面更新,英文名稱也不再有Teana,而是直接變成了Altima,定位是上不去了,其實這同樣反映了市場的需求。更實惠、利潤空間更大的Altima,確實很難維持當年高級的Teana給人的驚豔之感。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像此前的藍鳥由軒逸取代、陽光換代後徹底走廉價車路線等都是技術讓位於營銷的體現。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日產Skyline】

既然提到了Skyline,讓我們順勢把目光移向高性能領域,日產GT-R是不少車迷心目中的神話。從2007年從Skyline車系中獨立出來後,至今12年未經任何規模較大的升級、更新。當初它的競爭對手——保時捷911,在12年間更新了4次(997→997.2→991→991.2→992),光是換代就換了2次,GT-R卻在原地挪小碎步。運動車款是否引入、豐富,代表著一個品牌的發展又能反向促進品牌形象,所以BBA都在不遺餘力地推出高性能車款,構成一個良性循環。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曾經以650馬力+RB26DETT發動機+四驅+四輪轉向系統的BNR32 GT-R Gr.A笑傲1990年澳門東望洋大賽、並一戰封神的“技術日產”,正在變成一個平庸的製造商。當豐田能拿出THS-Ⅱ混動系統、TNGA造車理念;本田能拿出地球夢、i-MMD混動系統、SH-AWD電控四驅的當下,日產如今給人留下的印象似乎只有“大沙發”,這顯然是不夠的。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動盪同樣影響技術升級換代:可靠性、領先性均有下降

輕視技術路線,固然能在經濟下行的環境下讓日產及時止損,甚至扭虧為盈。但在當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核心技術的環境下,沒有強勢技術就沒有核心競爭力。結成聯盟之後,日產車型的可靠性開始出現問題,近期比較明顯的就是被寄予厚望的KR20DDET發動機,它的另一個名字就是VC-TURBO可變壓縮比發動機。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制造商像日產一樣渴求新的科技來打破僵局,本來VC-TURBO的出現,是能夠將日產車型的品牌力拔高的。還拿全新天籟來舉例,它在國內的對手要麼“縮缸”成1.5T,要麼堅持自然吸氣。一款2.0T的出現,足以為競爭激烈的市場注入新鮮血液。但,它卻在這個關鍵時間點上出問題了!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本來,油封漏油不算大事,如果這臺發動機交由國內的合資公司生產,調整設計更換材料再進行耐久可靠性驗證,週期不會拖的這麼長。但進口的話,則需要反饋給日產總部,針對全球用戶進行調查、調整,週期自然要大大延長,同時日產內部牽扯日方、法方等多股勢力,加上本身產能有限,無疑會讓事情的解決變得更加複雜。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至於另一些像日產的CVT耐久性問題、GT-R的雙離合變速箱耐久性問題等也都是老生常談了。可以看到,在吸收了雷諾的部分技術之後,日產似乎連同一些法國人造車的“不靠譜”也都吸納了進來。水平不夠高、新技術可靠性的不確定,無一不在加快日產擺脫雷諾控制、重掌話語權的決心。

塵埃落定後,未來“技術日產”有望迴歸

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依然看到了日產自身的努力。包括在高層管理如此混亂的情況下,依然推出了以VC-TURBO、VR30DETT為代表的很“日範”的高科技產品。在雷諾-日產高層的糾葛塵埃落定之前,我們依然無法準確預測日產未來將會推出什麼樣的新產品。

本質是營銷/技術路線之爭 從戈恩被捕聊“後聯盟時代”的日產

但可預見的是,以VR30DETT為代表的新一代高性能車型有望再次迎回“技術日產”的名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