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駐”進百姓心坎兒裡的“第一書記”'

"

人物檔案

張雪峰: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鎮敖爾給乎村第一書記

張雪峰,市扶貧辦社會扶貧科幹部,2018年3月初,他受組織委派,擔任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鎮敖爾給乎村第一書記。工作期間,他勤懇務實,緊緊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紮紮實實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樹立了基層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受到了村民的擁戴。

張雪峰剛到村時,村民們報以懷疑的眼光,認為他是來鍍金的,然而這些並沒有打消他為敖爾給乎村謀發展的勁頭,反倒讓他更冷靜。張雪峰說:“一些群眾表現出的冷漠,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他們想要加快發展的強烈願望。”他堅信,只要幹部群眾擰成一股繩,完全可以實現快速發展。於是,他花了一個星期,跑遍了全村四個社82戶常住戶。他和村民促膝談心,瞭解情況,與村“兩委”成員深入交心,謀劃發展路子。


"

人物檔案

張雪峰: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鎮敖爾給乎村第一書記

張雪峰,市扶貧辦社會扶貧科幹部,2018年3月初,他受組織委派,擔任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鎮敖爾給乎村第一書記。工作期間,他勤懇務實,緊緊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紮紮實實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樹立了基層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受到了村民的擁戴。

張雪峰剛到村時,村民們報以懷疑的眼光,認為他是來鍍金的,然而這些並沒有打消他為敖爾給乎村謀發展的勁頭,反倒讓他更冷靜。張雪峰說:“一些群眾表現出的冷漠,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他們想要加快發展的強烈願望。”他堅信,只要幹部群眾擰成一股繩,完全可以實現快速發展。於是,他花了一個星期,跑遍了全村四個社82戶常住戶。他和村民促膝談心,瞭解情況,與村“兩委”成員深入交心,謀劃發展路子。


張雪峰:“駐”進百姓心坎兒裡的“第一書記”


張雪峰(中)深入田間地頭瞭解民情

面積不到12平方米的小屋,既是辦公場地,也是棲身之所。一張單人床、一張辦公桌、一臺電腦、兩個沙發和一個臉盆架子,這是張雪峰駐村的“標間”。每天早晨6點,張雪峰就洗漱完畢,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忙著完善村民的相關資料,忙著規劃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教育、基層組織建設等。他時刻要求自己要對所駐村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並根據該村實際情況制定工作計劃,對主要工作情況、工作進度做到有記錄、有總結。

“駐村就得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把自己徹底變成農村人。”張雪峰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張雪峰深知要搞好村裡各項事業,就得和村子裡的每一個人“打成一片”。深入村民中,是他最先考慮的事情。“他與我們同吃同住同甘共苦,面對急難險重任務,他總是義無反顧地走在最前面,在我們心裡,他是有勇有謀的戰友,也是有情有義的兄弟。”敖爾給乎村黨支部副書記閆維鎖告訴記者。

"

人物檔案

張雪峰: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鎮敖爾給乎村第一書記

張雪峰,市扶貧辦社會扶貧科幹部,2018年3月初,他受組織委派,擔任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鎮敖爾給乎村第一書記。工作期間,他勤懇務實,緊緊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紮紮實實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樹立了基層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受到了村民的擁戴。

張雪峰剛到村時,村民們報以懷疑的眼光,認為他是來鍍金的,然而這些並沒有打消他為敖爾給乎村謀發展的勁頭,反倒讓他更冷靜。張雪峰說:“一些群眾表現出的冷漠,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他們想要加快發展的強烈願望。”他堅信,只要幹部群眾擰成一股繩,完全可以實現快速發展。於是,他花了一個星期,跑遍了全村四個社82戶常住戶。他和村民促膝談心,瞭解情況,與村“兩委”成員深入交心,謀劃發展路子。


張雪峰:“駐”進百姓心坎兒裡的“第一書記”


張雪峰(中)深入田間地頭瞭解民情

面積不到12平方米的小屋,既是辦公場地,也是棲身之所。一張單人床、一張辦公桌、一臺電腦、兩個沙發和一個臉盆架子,這是張雪峰駐村的“標間”。每天早晨6點,張雪峰就洗漱完畢,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忙著完善村民的相關資料,忙著規劃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教育、基層組織建設等。他時刻要求自己要對所駐村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並根據該村實際情況制定工作計劃,對主要工作情況、工作進度做到有記錄、有總結。

“駐村就得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把自己徹底變成農村人。”張雪峰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張雪峰深知要搞好村裡各項事業,就得和村子裡的每一個人“打成一片”。深入村民中,是他最先考慮的事情。“他與我們同吃同住同甘共苦,面對急難險重任務,他總是義無反顧地走在最前面,在我們心裡,他是有勇有謀的戰友,也是有情有義的兄弟。”敖爾給乎村黨支部副書記閆維鎖告訴記者。

張雪峰:“駐”進百姓心坎兒裡的“第一書記”

"

人物檔案

張雪峰: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鎮敖爾給乎村第一書記

張雪峰,市扶貧辦社會扶貧科幹部,2018年3月初,他受組織委派,擔任伊金霍洛旗蘇布爾嘎鎮敖爾給乎村第一書記。工作期間,他勤懇務實,緊緊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紮紮實實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樹立了基層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受到了村民的擁戴。

張雪峰剛到村時,村民們報以懷疑的眼光,認為他是來鍍金的,然而這些並沒有打消他為敖爾給乎村謀發展的勁頭,反倒讓他更冷靜。張雪峰說:“一些群眾表現出的冷漠,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他們想要加快發展的強烈願望。”他堅信,只要幹部群眾擰成一股繩,完全可以實現快速發展。於是,他花了一個星期,跑遍了全村四個社82戶常住戶。他和村民促膝談心,瞭解情況,與村“兩委”成員深入交心,謀劃發展路子。


張雪峰:“駐”進百姓心坎兒裡的“第一書記”


張雪峰(中)深入田間地頭瞭解民情

面積不到12平方米的小屋,既是辦公場地,也是棲身之所。一張單人床、一張辦公桌、一臺電腦、兩個沙發和一個臉盆架子,這是張雪峰駐村的“標間”。每天早晨6點,張雪峰就洗漱完畢,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忙著完善村民的相關資料,忙著規劃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教育、基層組織建設等。他時刻要求自己要對所駐村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並根據該村實際情況制定工作計劃,對主要工作情況、工作進度做到有記錄、有總結。

“駐村就得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把自己徹底變成農村人。”張雪峰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張雪峰深知要搞好村裡各項事業,就得和村子裡的每一個人“打成一片”。深入村民中,是他最先考慮的事情。“他與我們同吃同住同甘共苦,面對急難險重任務,他總是義無反顧地走在最前面,在我們心裡,他是有勇有謀的戰友,也是有情有義的兄弟。”敖爾給乎村黨支部副書記閆維鎖告訴記者。

張雪峰:“駐”進百姓心坎兒裡的“第一書記”

張雪峰:“駐”進百姓心坎兒裡的“第一書記”

張雪峰(左)查看水道維修情況

由於村裡耕地面積的不斷增加,灌溉需求不斷上升,針對如何保障村民灌溉用水,張雪峰四處奔走,申請到56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來建設敖爾給乎村水庫塘壩除險加固工程。“原有塘壩始建於20世紀70年代,已無法滿足發展需求,此次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對於全村的農田水利灌溉具有重要意義,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村民蘇銀牛告訴記者,原來的水庫面積是10畝,現在通過擴建,達到了30畝,保證了全村四個社的農田灌溉。說起這些,蘇銀牛表示,這一切都要感謝張書記。

水庫的擴建,充分保障了村民的農田灌溉,但是在灌溉過程中,張雪峰發現,原來的水道不夠牢固,跑水現象嚴重。針對這一問題,張雪峰向鎮扶貧辦申請了10萬元資金,用來整修水道。“有了資金,我就動員全體村民一起整修全長5000米的水道。村民們得到了實惠,所以大家幹勁兒十足。”張雪峰對記者說。

敖爾給乎村有草牧場1.6萬畝,林地2.6萬畝,水澆地面積2580畝,屬於以種養殖業為主的典型生態農牧業嘎查,如何以點帶面盤活資源,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如何以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這些都是張雪峰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駐村工作開展以來,張雪峰與村“兩委”班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產業促發展,以旅遊帶動發展,助推敖爾給乎村開啟產業大發展。在基層組織建設上,張雪峰通過協調,爭取了8萬元的資金,對村活動陣地、牌匾等進行了整改,通過環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

聚焦農牧業提質增效,依託白絨山羊養殖產區優勢,張雪峰引導鼓勵農牧民規模發展“絨山羊”特色養殖,加快畜牧業產業化進程。目前,張雪峰爭取了5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註冊了伊金霍洛旗農鑫源農牧業有限公司,幫助發展村集體經濟,現已建成棚圈3000平方米,圈養200只絨山羊。張雪峰表示,村民可以通過絨山羊代養、勞動力就業的模式建立健全利益鏈接機制,增加收入。此外,鑑於村子緊鄰蘇泊罕大草原旅遊區,張雪峰又依託文化旅遊資源,引導全村發展鄉村旅遊,大力培育“農牧家樂——鄉村觀光遊——鄉村休閒度假”鄉村旅遊形態,進一步拓寬農牧民增收致富渠道。“依託旅遊資源,爭取了市、旗交通部門建10公里旅遊環線一條,該項目已立項,正在招投標階段,近期就可以進入施工階段。”張雪峰說。

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上,張雪峰積極開展協調對接,市水務投資控股集團公司、伊金霍洛旗聖圓水務公司、敖爾給乎村村集體三方(按股權50/35/15的比例)投入資金2000萬元。三方合股註冊成立了內蒙古鍶之源飲品有限公司,共同開發利用敖爾給乎村獨有的龍泉泉眼水資源,建設礦泉水生產加工項目。目前,正在完善土地審批等相關手續。“別看張書記平時大大咧咧,但為百姓謀福利一點也不含糊,幫助我們村裡做了許多好事實事,村民們沒有一個不誇的。”63歲的村民蘇美存說。

張雪峰說:“在村子裡呆久了,這裡的一草一木都融入了生命中。現在回城裡呆上兩天就急著下村,村子裡還有那麼多事情等著辦呢,咱不能辜負了一方百姓的重託。”樸實的話語飽含了一位駐村第一書記的為民情懷。

來源:鄂爾多斯晚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