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

紂王這個稱號是周人對帝辛的汙衊性的稱呼,周滅商後,對商朝末代君主肆意的汙衊為自己滅商尋求一種合理性,我不認為帝辛是一位暴君,我也不認為是他的殘暴害了大商,我只是清楚的看到帝辛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還有做了能力之外的事情把控不了局面才導致大商滅亡。

那他又對那些人仁慈?

一、帝辛對周人的仁慈,才導致放虎歸山,終成大患

商朝末年,商國實力還是比較大,但是還是有一些國家也在崛起。實力小一點的國家接受商國的保護,需要向商國進貢,天下各地的國家都是各自為政,都是表面接受商國的領導,但是還是有一些實力強大的諸侯國家,伺機謀取商國的領導權。

"

紂王這個稱號是周人對帝辛的汙衊性的稱呼,周滅商後,對商朝末代君主肆意的汙衊為自己滅商尋求一種合理性,我不認為帝辛是一位暴君,我也不認為是他的殘暴害了大商,我只是清楚的看到帝辛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還有做了能力之外的事情把控不了局面才導致大商滅亡。

那他又對那些人仁慈?

一、帝辛對周人的仁慈,才導致放虎歸山,終成大患

商朝末年,商國實力還是比較大,但是還是有一些國家也在崛起。實力小一點的國家接受商國的保護,需要向商國進貢,天下各地的國家都是各自為政,都是表面接受商國的領導,但是還是有一些實力強大的諸侯國家,伺機謀取商國的領導權。

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這裡就必須介紹一下商國西邊的周國,這個國家可是十分不安分,一直在攻滅一些小國家,實力不斷地擴大。實力一擴大之後,便滋生王霸思想,於是開始東征謀取最高領導權,畢竟打敗商國就可以聲名遠揚嘛。不像春秋時代,周國已經被其他諸侯國看不上。

周王季歷(周文王的父親)時開始大肆開拓疆土,於是東西方開始了第一戰。西方周國的季歷與東方商國帝文丁(帝辛的爺爺)是同時期的人物,帝文丁見季歷的領土不斷增加,實力不斷擴大,在一次封賞大會上,囚禁了季歷,而後不久就殺了季歷,暫時遏制住周國的擴張。

但是新任周王姬昌也不是是善茬,在武王之前,文王也曾伐商,帝乙(帝辛的父親)二年,姬昌率領大軍伐商,但是被帝乙大敗。此後,不甘心接受失敗的文王還是死性不改,大肆擴張領土,在攻打黎國時,終於引起帝辛的不滿,於是雙方在黎地展開一場戰爭,結果是。

商、周戰於黎,拘周侯昌,囚之羑(音"有")裡。

但是帝辛還是放了周文王歸周,並沒有乘勢殺掉周文王姬昌,一舉攻滅周國,放虎歸山。帝辛本以為周國經此一戰會思悔改,不再四處攻伐,安分守己。

"

紂王這個稱號是周人對帝辛的汙衊性的稱呼,周滅商後,對商朝末代君主肆意的汙衊為自己滅商尋求一種合理性,我不認為帝辛是一位暴君,我也不認為是他的殘暴害了大商,我只是清楚的看到帝辛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還有做了能力之外的事情把控不了局面才導致大商滅亡。

那他又對那些人仁慈?

一、帝辛對周人的仁慈,才導致放虎歸山,終成大患

商朝末年,商國實力還是比較大,但是還是有一些國家也在崛起。實力小一點的國家接受商國的保護,需要向商國進貢,天下各地的國家都是各自為政,都是表面接受商國的領導,但是還是有一些實力強大的諸侯國家,伺機謀取商國的領導權。

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這裡就必須介紹一下商國西邊的周國,這個國家可是十分不安分,一直在攻滅一些小國家,實力不斷地擴大。實力一擴大之後,便滋生王霸思想,於是開始東征謀取最高領導權,畢竟打敗商國就可以聲名遠揚嘛。不像春秋時代,周國已經被其他諸侯國看不上。

周王季歷(周文王的父親)時開始大肆開拓疆土,於是東西方開始了第一戰。西方周國的季歷與東方商國帝文丁(帝辛的爺爺)是同時期的人物,帝文丁見季歷的領土不斷增加,實力不斷擴大,在一次封賞大會上,囚禁了季歷,而後不久就殺了季歷,暫時遏制住周國的擴張。

但是新任周王姬昌也不是是善茬,在武王之前,文王也曾伐商,帝乙(帝辛的父親)二年,姬昌率領大軍伐商,但是被帝乙大敗。此後,不甘心接受失敗的文王還是死性不改,大肆擴張領土,在攻打黎國時,終於引起帝辛的不滿,於是雙方在黎地展開一場戰爭,結果是。

商、周戰於黎,拘周侯昌,囚之羑(音"有")裡。

但是帝辛還是放了周文王歸周,並沒有乘勢殺掉周文王姬昌,一舉攻滅周國,放虎歸山。帝辛本以為周國經此一戰會思悔改,不再四處攻伐,安分守己。

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但是之後面對異族東夷(是商國附近的蠻族,經常襲擾商國,是商國的大患),帝辛更是以舉國之力消滅這百年大患。因為對東夷曠日持久的戰爭,給了周國喘息的機會,周國乘機大肆擴展,商國後來打敗東夷時,國力空虛,表面強大,外強中乾,於是周人乘機滅掉了商國。

這就是帝辛的一大仁慈。

二、帝辛對內部反對勢力的仁慈

殺比干,囚箕子,逐微子被後世認為這就是暴君之舉,對兄弟都下手。我只能說,對這些貴族進行打擊是必要的,是符合當時政治需求的

商朝在帝祖甲禮制改革之後嫡長繼承製的王位傳承已取代兄終弟及而成為主流。而微子啟是帝辛的大哥,就是因為微子啟的母親太過於貧賤才沒有將王位傳給長子,那麼身為長子的微子啟必然心裡不自在。

"

紂王這個稱號是周人對帝辛的汙衊性的稱呼,周滅商後,對商朝末代君主肆意的汙衊為自己滅商尋求一種合理性,我不認為帝辛是一位暴君,我也不認為是他的殘暴害了大商,我只是清楚的看到帝辛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還有做了能力之外的事情把控不了局面才導致大商滅亡。

那他又對那些人仁慈?

一、帝辛對周人的仁慈,才導致放虎歸山,終成大患

商朝末年,商國實力還是比較大,但是還是有一些國家也在崛起。實力小一點的國家接受商國的保護,需要向商國進貢,天下各地的國家都是各自為政,都是表面接受商國的領導,但是還是有一些實力強大的諸侯國家,伺機謀取商國的領導權。

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這裡就必須介紹一下商國西邊的周國,這個國家可是十分不安分,一直在攻滅一些小國家,實力不斷地擴大。實力一擴大之後,便滋生王霸思想,於是開始東征謀取最高領導權,畢竟打敗商國就可以聲名遠揚嘛。不像春秋時代,周國已經被其他諸侯國看不上。

周王季歷(周文王的父親)時開始大肆開拓疆土,於是東西方開始了第一戰。西方周國的季歷與東方商國帝文丁(帝辛的爺爺)是同時期的人物,帝文丁見季歷的領土不斷增加,實力不斷擴大,在一次封賞大會上,囚禁了季歷,而後不久就殺了季歷,暫時遏制住周國的擴張。

但是新任周王姬昌也不是是善茬,在武王之前,文王也曾伐商,帝乙(帝辛的父親)二年,姬昌率領大軍伐商,但是被帝乙大敗。此後,不甘心接受失敗的文王還是死性不改,大肆擴張領土,在攻打黎國時,終於引起帝辛的不滿,於是雙方在黎地展開一場戰爭,結果是。

商、周戰於黎,拘周侯昌,囚之羑(音"有")裡。

但是帝辛還是放了周文王歸周,並沒有乘勢殺掉周文王姬昌,一舉攻滅周國,放虎歸山。帝辛本以為周國經此一戰會思悔改,不再四處攻伐,安分守己。

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但是之後面對異族東夷(是商國附近的蠻族,經常襲擾商國,是商國的大患),帝辛更是以舉國之力消滅這百年大患。因為對東夷曠日持久的戰爭,給了周國喘息的機會,周國乘機大肆擴展,商國後來打敗東夷時,國力空虛,表面強大,外強中乾,於是周人乘機滅掉了商國。

這就是帝辛的一大仁慈。

二、帝辛對內部反對勢力的仁慈

殺比干,囚箕子,逐微子被後世認為這就是暴君之舉,對兄弟都下手。我只能說,對這些貴族進行打擊是必要的,是符合當時政治需求的

商朝在帝祖甲禮制改革之後嫡長繼承製的王位傳承已取代兄終弟及而成為主流。而微子啟是帝辛的大哥,就是因為微子啟的母親太過於貧賤才沒有將王位傳給長子,那麼身為長子的微子啟必然心裡不自在。

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但是前者已經說過,商國已經有君王在繼承製上進行改革已形成主流,但是注意啊,主流趨勢不代表制度,直到帝辛時期,這種趨勢都還沒有形成制度。既然沒有形成制度,兄終弟及制還是有可能的,那麼比干(商王帝乙之弟)、箕子(帝乙的弟弟)、微子還是有機會登上王位的。那麼就避免不了內部的政治鬥爭,所以商國外部強敵環伺時,對內部實行高壓政策是非常合理的,畢竟內部太亂會影響對外鬥爭

"

紂王這個稱號是周人對帝辛的汙衊性的稱呼,周滅商後,對商朝末代君主肆意的汙衊為自己滅商尋求一種合理性,我不認為帝辛是一位暴君,我也不認為是他的殘暴害了大商,我只是清楚的看到帝辛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還有做了能力之外的事情把控不了局面才導致大商滅亡。

那他又對那些人仁慈?

一、帝辛對周人的仁慈,才導致放虎歸山,終成大患

商朝末年,商國實力還是比較大,但是還是有一些國家也在崛起。實力小一點的國家接受商國的保護,需要向商國進貢,天下各地的國家都是各自為政,都是表面接受商國的領導,但是還是有一些實力強大的諸侯國家,伺機謀取商國的領導權。

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這裡就必須介紹一下商國西邊的周國,這個國家可是十分不安分,一直在攻滅一些小國家,實力不斷地擴大。實力一擴大之後,便滋生王霸思想,於是開始東征謀取最高領導權,畢竟打敗商國就可以聲名遠揚嘛。不像春秋時代,周國已經被其他諸侯國看不上。

周王季歷(周文王的父親)時開始大肆開拓疆土,於是東西方開始了第一戰。西方周國的季歷與東方商國帝文丁(帝辛的爺爺)是同時期的人物,帝文丁見季歷的領土不斷增加,實力不斷擴大,在一次封賞大會上,囚禁了季歷,而後不久就殺了季歷,暫時遏制住周國的擴張。

但是新任周王姬昌也不是是善茬,在武王之前,文王也曾伐商,帝乙(帝辛的父親)二年,姬昌率領大軍伐商,但是被帝乙大敗。此後,不甘心接受失敗的文王還是死性不改,大肆擴張領土,在攻打黎國時,終於引起帝辛的不滿,於是雙方在黎地展開一場戰爭,結果是。

商、周戰於黎,拘周侯昌,囚之羑(音"有")裡。

但是帝辛還是放了周文王歸周,並沒有乘勢殺掉周文王姬昌,一舉攻滅周國,放虎歸山。帝辛本以為周國經此一戰會思悔改,不再四處攻伐,安分守己。

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但是之後面對異族東夷(是商國附近的蠻族,經常襲擾商國,是商國的大患),帝辛更是以舉國之力消滅這百年大患。因為對東夷曠日持久的戰爭,給了周國喘息的機會,周國乘機大肆擴展,商國後來打敗東夷時,國力空虛,表面強大,外強中乾,於是周人乘機滅掉了商國。

這就是帝辛的一大仁慈。

二、帝辛對內部反對勢力的仁慈

殺比干,囚箕子,逐微子被後世認為這就是暴君之舉,對兄弟都下手。我只能說,對這些貴族進行打擊是必要的,是符合當時政治需求的

商朝在帝祖甲禮制改革之後嫡長繼承製的王位傳承已取代兄終弟及而成為主流。而微子啟是帝辛的大哥,就是因為微子啟的母親太過於貧賤才沒有將王位傳給長子,那麼身為長子的微子啟必然心裡不自在。

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但是前者已經說過,商國已經有君王在繼承製上進行改革已形成主流,但是注意啊,主流趨勢不代表制度,直到帝辛時期,這種趨勢都還沒有形成制度。既然沒有形成制度,兄終弟及制還是有可能的,那麼比干(商王帝乙之弟)、箕子(帝乙的弟弟)、微子還是有機會登上王位的。那麼就避免不了內部的政治鬥爭,所以商國外部強敵環伺時,對內部實行高壓政策是非常合理的,畢竟內部太亂會影響對外鬥爭

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但是紂王終究還是太仁慈,面對這些政治對手還是太過於手軟。帝辛在打敗東夷之後,國力空虛,面對諸多俘虜,帝辛需要在短時期內去消化這些這些戰果,但是就是在這一時期,周國此時的實力是強於商國的,但是周國不知道商國的實力虛實,還是不敢輕易去攻打商國,畢竟商國在周人眼中是神一般的存在

就在雙方互相膠著的情況下,內奸就顯得極為重要,於是微子啟等商朝大臣叛逃周國,告訴武王商國現在實力空虛,於是武王攻打商國,大批俘虜臨陣倒戈,投降周國,帝辛大勢已去,眾叛親離,自焚而死。

箕子和微子的下場也還不錯,中央大臣被流放到荒蠻之地去當週朝邊陲之國君主,也算是報應。

結語

帝辛是一位千年積毀的君王,周人的肆意詆譭再加上諸子百家的抹黑,一位暴君的形象就產生了。人心的成見是一座大山,只要你被別人定義為壞人,就有源源不斷的髒水潑在你的身上。既然你是一個壞人,我會把我能夠做到的惡事全部認為你也做過。

"

紂王這個稱號是周人對帝辛的汙衊性的稱呼,周滅商後,對商朝末代君主肆意的汙衊為自己滅商尋求一種合理性,我不認為帝辛是一位暴君,我也不認為是他的殘暴害了大商,我只是清楚的看到帝辛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還有做了能力之外的事情把控不了局面才導致大商滅亡。

那他又對那些人仁慈?

一、帝辛對周人的仁慈,才導致放虎歸山,終成大患

商朝末年,商國實力還是比較大,但是還是有一些國家也在崛起。實力小一點的國家接受商國的保護,需要向商國進貢,天下各地的國家都是各自為政,都是表面接受商國的領導,但是還是有一些實力強大的諸侯國家,伺機謀取商國的領導權。

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這裡就必須介紹一下商國西邊的周國,這個國家可是十分不安分,一直在攻滅一些小國家,實力不斷地擴大。實力一擴大之後,便滋生王霸思想,於是開始東征謀取最高領導權,畢竟打敗商國就可以聲名遠揚嘛。不像春秋時代,周國已經被其他諸侯國看不上。

周王季歷(周文王的父親)時開始大肆開拓疆土,於是東西方開始了第一戰。西方周國的季歷與東方商國帝文丁(帝辛的爺爺)是同時期的人物,帝文丁見季歷的領土不斷增加,實力不斷擴大,在一次封賞大會上,囚禁了季歷,而後不久就殺了季歷,暫時遏制住周國的擴張。

但是新任周王姬昌也不是是善茬,在武王之前,文王也曾伐商,帝乙(帝辛的父親)二年,姬昌率領大軍伐商,但是被帝乙大敗。此後,不甘心接受失敗的文王還是死性不改,大肆擴張領土,在攻打黎國時,終於引起帝辛的不滿,於是雙方在黎地展開一場戰爭,結果是。

商、周戰於黎,拘周侯昌,囚之羑(音"有")裡。

但是帝辛還是放了周文王歸周,並沒有乘勢殺掉周文王姬昌,一舉攻滅周國,放虎歸山。帝辛本以為周國經此一戰會思悔改,不再四處攻伐,安分守己。

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但是之後面對異族東夷(是商國附近的蠻族,經常襲擾商國,是商國的大患),帝辛更是以舉國之力消滅這百年大患。因為對東夷曠日持久的戰爭,給了周國喘息的機會,周國乘機大肆擴展,商國後來打敗東夷時,國力空虛,表面強大,外強中乾,於是周人乘機滅掉了商國。

這就是帝辛的一大仁慈。

二、帝辛對內部反對勢力的仁慈

殺比干,囚箕子,逐微子被後世認為這就是暴君之舉,對兄弟都下手。我只能說,對這些貴族進行打擊是必要的,是符合當時政治需求的

商朝在帝祖甲禮制改革之後嫡長繼承製的王位傳承已取代兄終弟及而成為主流。而微子啟是帝辛的大哥,就是因為微子啟的母親太過於貧賤才沒有將王位傳給長子,那麼身為長子的微子啟必然心裡不自在。

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但是前者已經說過,商國已經有君王在繼承製上進行改革已形成主流,但是注意啊,主流趨勢不代表制度,直到帝辛時期,這種趨勢都還沒有形成制度。既然沒有形成制度,兄終弟及制還是有可能的,那麼比干(商王帝乙之弟)、箕子(帝乙的弟弟)、微子還是有機會登上王位的。那麼就避免不了內部的政治鬥爭,所以商國外部強敵環伺時,對內部實行高壓政策是非常合理的,畢竟內部太亂會影響對外鬥爭

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但是紂王終究還是太仁慈,面對這些政治對手還是太過於手軟。帝辛在打敗東夷之後,國力空虛,面對諸多俘虜,帝辛需要在短時期內去消化這些這些戰果,但是就是在這一時期,周國此時的實力是強於商國的,但是周國不知道商國的實力虛實,還是不敢輕易去攻打商國,畢竟商國在周人眼中是神一般的存在

就在雙方互相膠著的情況下,內奸就顯得極為重要,於是微子啟等商朝大臣叛逃周國,告訴武王商國現在實力空虛,於是武王攻打商國,大批俘虜臨陣倒戈,投降周國,帝辛大勢已去,眾叛親離,自焚而死。

箕子和微子的下場也還不錯,中央大臣被流放到荒蠻之地去當週朝邊陲之國君主,也算是報應。

結語

帝辛是一位千年積毀的君王,周人的肆意詆譭再加上諸子百家的抹黑,一位暴君的形象就產生了。人心的成見是一座大山,只要你被別人定義為壞人,就有源源不斷的髒水潑在你的身上。既然你是一個壞人,我會把我能夠做到的惡事全部認為你也做過。

紂王的仁慈,斷送了成湯江山

子貢: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子貢的這句話就非常鮮明的指出帝辛的不幸。人們把天下的惡行都潑在了帝辛身上,帝辛所做的惡事大多都是人們在其暴君的基礎上的想象而已,把天下人心最為邪惡、變態的行為都擅自注入紂王的形象之中,其實紂王的惡行就是天下人心中最為陰暗的一部分。

所以,我並不認為商朝的滅亡是紂王的殘暴,只不過紂王做了能力之外的事情,把握不了局面才導致商國滅亡,而斷送了成湯江山的不是紂王的殘暴,而是仁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