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

《三國演義》中的單挑數不勝數,但特別精彩的並不太多。羅貫中的筆法雖然犀利,但架不住他一次又一次搬出他行文的套路來:某將二話不說,拍馬舞刀(或挺槍躍馬)來戰,戰不數和,手起刀落,將對方剁為兩段。這場面的確生動,但人都有個審美疲勞,看多了也就那麼回事兒。

然而讀者似乎從來不會對一些猛獸的單挑審美疲勞,相反,這些猛獸非常受待見,讀者罷不能多觀瞻幾次羅先生的妙筆生花,方能過足了癮。張飛戰馬超,自是一例。演義裡寫他倆單挑那茬,我初見時給愣住了——無論書本,還是電視劇——“這倆竟真的會打,這下有的看了。”

張飛挺槍出馬,大呼:“認得燕人張翼德麼!”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張飛大怒……

似乎張飛每次單挑,都巴不得別人把他激怒似的。所以張飛的套路,非常粗暴:我是燕人張飛,認得我麼——他自己知道別人認不得的,然後就能名正言順的大怒——充滿了智慧。

"

《三國演義》中的單挑數不勝數,但特別精彩的並不太多。羅貫中的筆法雖然犀利,但架不住他一次又一次搬出他行文的套路來:某將二話不說,拍馬舞刀(或挺槍躍馬)來戰,戰不數和,手起刀落,將對方剁為兩段。這場面的確生動,但人都有個審美疲勞,看多了也就那麼回事兒。

然而讀者似乎從來不會對一些猛獸的單挑審美疲勞,相反,這些猛獸非常受待見,讀者罷不能多觀瞻幾次羅先生的妙筆生花,方能過足了癮。張飛戰馬超,自是一例。演義裡寫他倆單挑那茬,我初見時給愣住了——無論書本,還是電視劇——“這倆竟真的會打,這下有的看了。”

張飛挺槍出馬,大呼:“認得燕人張翼德麼!”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張飛大怒……

似乎張飛每次單挑,都巴不得別人把他激怒似的。所以張飛的套路,非常粗暴:我是燕人張飛,認得我麼——他自己知道別人認不得的,然後就能名正言順的大怒——充滿了智慧。

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演義是精彩了,合著歷史上的張飛,戰力到底如何?尷尬的是,正史竟然沒有任何有關張飛戰力的正面記載,只有程昱、郭嘉和陳壽的評價。

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程昱傳》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然而光有評價,是不夠的,就像陳壽常拿“膂力少比”,形容某人力大如牛,但見的多了,人不禁想:怎麼這麼多力大如牛的,表現呢?怕是隻有典韋和許褚那裡才有。但我們可以從側面印證張飛的戰力表現。

"

《三國演義》中的單挑數不勝數,但特別精彩的並不太多。羅貫中的筆法雖然犀利,但架不住他一次又一次搬出他行文的套路來:某將二話不說,拍馬舞刀(或挺槍躍馬)來戰,戰不數和,手起刀落,將對方剁為兩段。這場面的確生動,但人都有個審美疲勞,看多了也就那麼回事兒。

然而讀者似乎從來不會對一些猛獸的單挑審美疲勞,相反,這些猛獸非常受待見,讀者罷不能多觀瞻幾次羅先生的妙筆生花,方能過足了癮。張飛戰馬超,自是一例。演義裡寫他倆單挑那茬,我初見時給愣住了——無論書本,還是電視劇——“這倆竟真的會打,這下有的看了。”

張飛挺槍出馬,大呼:“認得燕人張翼德麼!”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張飛大怒……

似乎張飛每次單挑,都巴不得別人把他激怒似的。所以張飛的套路,非常粗暴:我是燕人張飛,認得我麼——他自己知道別人認不得的,然後就能名正言順的大怒——充滿了智慧。

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演義是精彩了,合著歷史上的張飛,戰力到底如何?尷尬的是,正史竟然沒有任何有關張飛戰力的正面記載,只有程昱、郭嘉和陳壽的評價。

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程昱傳》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然而光有評價,是不夠的,就像陳壽常拿“膂力少比”,形容某人力大如牛,但見的多了,人不禁想:怎麼這麼多力大如牛的,表現呢?怕是隻有典韋和許褚那裡才有。但我們可以從側面印證張飛的戰力表現。

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北魏有一位名將,叫崔延伯,諸位應該知道。他曾被用來比肩關羽和張飛。幸運的是,他的戰力記載,遠不像張飛傳那麼寒磣。

於時賊眾大盛,延伯徑至賊壘,揚威脅之,徐而還退。賊以延伯眾少,開營競追,眾過十倍,臨水逼蹙。寶夤親觀之,懼有虧損。延伯不與其戰,身自殿後,抽眾東渡,轉運如神,須臾濟盡,徐乃自渡。賊徒奪氣,相率還營。寶夤大悅,謂官屬曰:"崔公,古之關張也。今年何患不制賊!"延伯馳見寶夤曰:"此賊非老奴敵,公但坐看。"後日,延伯勒眾而出,寶夤為後拒。天生悉眾來戰,延伯申令將士,身先士卒,陷其前鋒。於是勇銳競進,大破之,俘斬十餘萬,追奔及於小隴。——《崔延伯傳》

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崔延伯單騎殿後,敵軍楞是沒敢上。以及,身先士卒,衝入敵陣,大破敵軍,俘斬十餘萬敵軍。這就恐怖了。漢末三國時期,類似崔延伯這樣性質的戰鬥,如公孫瓚,身率數十名騎兵,追著鮮卑幾百名騎兵打,還能獨自殺傷敵軍數十人,最後大勝而歸。但若說“俘斬十餘萬人”,這樣的級別,實在是曠古絕後了,漢末三國,真沒有。

"

《三國演義》中的單挑數不勝數,但特別精彩的並不太多。羅貫中的筆法雖然犀利,但架不住他一次又一次搬出他行文的套路來:某將二話不說,拍馬舞刀(或挺槍躍馬)來戰,戰不數和,手起刀落,將對方剁為兩段。這場面的確生動,但人都有個審美疲勞,看多了也就那麼回事兒。

然而讀者似乎從來不會對一些猛獸的單挑審美疲勞,相反,這些猛獸非常受待見,讀者罷不能多觀瞻幾次羅先生的妙筆生花,方能過足了癮。張飛戰馬超,自是一例。演義裡寫他倆單挑那茬,我初見時給愣住了——無論書本,還是電視劇——“這倆竟真的會打,這下有的看了。”

張飛挺槍出馬,大呼:“認得燕人張翼德麼!”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張飛大怒……

似乎張飛每次單挑,都巴不得別人把他激怒似的。所以張飛的套路,非常粗暴:我是燕人張飛,認得我麼——他自己知道別人認不得的,然後就能名正言順的大怒——充滿了智慧。

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演義是精彩了,合著歷史上的張飛,戰力到底如何?尷尬的是,正史竟然沒有任何有關張飛戰力的正面記載,只有程昱、郭嘉和陳壽的評價。

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程昱傳》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然而光有評價,是不夠的,就像陳壽常拿“膂力少比”,形容某人力大如牛,但見的多了,人不禁想:怎麼這麼多力大如牛的,表現呢?怕是隻有典韋和許褚那裡才有。但我們可以從側面印證張飛的戰力表現。

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北魏有一位名將,叫崔延伯,諸位應該知道。他曾被用來比肩關羽和張飛。幸運的是,他的戰力記載,遠不像張飛傳那麼寒磣。

於時賊眾大盛,延伯徑至賊壘,揚威脅之,徐而還退。賊以延伯眾少,開營競追,眾過十倍,臨水逼蹙。寶夤親觀之,懼有虧損。延伯不與其戰,身自殿後,抽眾東渡,轉運如神,須臾濟盡,徐乃自渡。賊徒奪氣,相率還營。寶夤大悅,謂官屬曰:"崔公,古之關張也。今年何患不制賊!"延伯馳見寶夤曰:"此賊非老奴敵,公但坐看。"後日,延伯勒眾而出,寶夤為後拒。天生悉眾來戰,延伯申令將士,身先士卒,陷其前鋒。於是勇銳競進,大破之,俘斬十餘萬,追奔及於小隴。——《崔延伯傳》

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崔延伯單騎殿後,敵軍楞是沒敢上。以及,身先士卒,衝入敵陣,大破敵軍,俘斬十餘萬敵軍。這就恐怖了。漢末三國時期,類似崔延伯這樣性質的戰鬥,如公孫瓚,身率數十名騎兵,追著鮮卑幾百名騎兵打,還能獨自殺傷敵軍數十人,最後大勝而歸。但若說“俘斬十餘萬人”,這樣的級別,實在是曠古絕後了,漢末三國,真沒有。

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崔延伯能有這樣的怪物級表現,一是自個兒能打,二是氣勢如虹,光能打,氣勢不夠,沒用的。其實將崔延伯比之張飛,我以為還是在比他單騎退十倍於己的敵軍而言的,畢竟張飛有長阪據水斷橋的表現嘛。實際上古人頗愛這麼對比,比如陳壽將趙雲比作夏侯嬰,就是在突出趙雲“護主”這一點,而不是他的勇猛。

故,張飛的戰力大約是:能在衝鋒陷陣時身先士卒,能在千軍萬馬中左衝右突,能在重兵壓境時單騎退敵,關鍵是,都能活下來

馬超恐怕不同了。之前文章說過,人們對馬超的認識,比較模糊:他不像關羽和張飛那樣,形象清晰完整,不像趙雲那樣,只要提起來,就能搭上話:“趙雲啊,嘿,七進七出,萬軍救主,厲害著呢。”馬超,則不然,央視三國裡馬超的樣子,至今恐怕記得的人也不會太多——至少不會比關羽和張飛多。

這也難怪,即便歷史上的馬超,在他名氣後不久,的確也像沒這個人兒似的——除了孔明拿他比關羽外,似乎劉備死前,馬超就像在成都養老一樣,消失了。原因其實也簡單,漢中之戰,沒馬超什麼事兒,都是黃忠在搶風頭,漢中之戰後不久,馬超就走了。

"

《三國演義》中的單挑數不勝數,但特別精彩的並不太多。羅貫中的筆法雖然犀利,但架不住他一次又一次搬出他行文的套路來:某將二話不說,拍馬舞刀(或挺槍躍馬)來戰,戰不數和,手起刀落,將對方剁為兩段。這場面的確生動,但人都有個審美疲勞,看多了也就那麼回事兒。

然而讀者似乎從來不會對一些猛獸的單挑審美疲勞,相反,這些猛獸非常受待見,讀者罷不能多觀瞻幾次羅先生的妙筆生花,方能過足了癮。張飛戰馬超,自是一例。演義裡寫他倆單挑那茬,我初見時給愣住了——無論書本,還是電視劇——“這倆竟真的會打,這下有的看了。”

張飛挺槍出馬,大呼:“認得燕人張翼德麼!”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張飛大怒……

似乎張飛每次單挑,都巴不得別人把他激怒似的。所以張飛的套路,非常粗暴:我是燕人張飛,認得我麼——他自己知道別人認不得的,然後就能名正言順的大怒——充滿了智慧。

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演義是精彩了,合著歷史上的張飛,戰力到底如何?尷尬的是,正史竟然沒有任何有關張飛戰力的正面記載,只有程昱、郭嘉和陳壽的評價。

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程昱傳》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然而光有評價,是不夠的,就像陳壽常拿“膂力少比”,形容某人力大如牛,但見的多了,人不禁想:怎麼這麼多力大如牛的,表現呢?怕是隻有典韋和許褚那裡才有。但我們可以從側面印證張飛的戰力表現。

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北魏有一位名將,叫崔延伯,諸位應該知道。他曾被用來比肩關羽和張飛。幸運的是,他的戰力記載,遠不像張飛傳那麼寒磣。

於時賊眾大盛,延伯徑至賊壘,揚威脅之,徐而還退。賊以延伯眾少,開營競追,眾過十倍,臨水逼蹙。寶夤親觀之,懼有虧損。延伯不與其戰,身自殿後,抽眾東渡,轉運如神,須臾濟盡,徐乃自渡。賊徒奪氣,相率還營。寶夤大悅,謂官屬曰:"崔公,古之關張也。今年何患不制賊!"延伯馳見寶夤曰:"此賊非老奴敵,公但坐看。"後日,延伯勒眾而出,寶夤為後拒。天生悉眾來戰,延伯申令將士,身先士卒,陷其前鋒。於是勇銳競進,大破之,俘斬十餘萬,追奔及於小隴。——《崔延伯傳》

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崔延伯單騎殿後,敵軍楞是沒敢上。以及,身先士卒,衝入敵陣,大破敵軍,俘斬十餘萬敵軍。這就恐怖了。漢末三國時期,類似崔延伯這樣性質的戰鬥,如公孫瓚,身率數十名騎兵,追著鮮卑幾百名騎兵打,還能獨自殺傷敵軍數十人,最後大勝而歸。但若說“俘斬十餘萬人”,這樣的級別,實在是曠古絕後了,漢末三國,真沒有。

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崔延伯能有這樣的怪物級表現,一是自個兒能打,二是氣勢如虹,光能打,氣勢不夠,沒用的。其實將崔延伯比之張飛,我以為還是在比他單騎退十倍於己的敵軍而言的,畢竟張飛有長阪據水斷橋的表現嘛。實際上古人頗愛這麼對比,比如陳壽將趙雲比作夏侯嬰,就是在突出趙雲“護主”這一點,而不是他的勇猛。

故,張飛的戰力大約是:能在衝鋒陷陣時身先士卒,能在千軍萬馬中左衝右突,能在重兵壓境時單騎退敵,關鍵是,都能活下來

馬超恐怕不同了。之前文章說過,人們對馬超的認識,比較模糊:他不像關羽和張飛那樣,形象清晰完整,不像趙雲那樣,只要提起來,就能搭上話:“趙雲啊,嘿,七進七出,萬軍救主,厲害著呢。”馬超,則不然,央視三國裡馬超的樣子,至今恐怕記得的人也不會太多——至少不會比關羽和張飛多。

這也難怪,即便歷史上的馬超,在他名氣後不久,的確也像沒這個人兒似的——除了孔明拿他比關羽外,似乎劉備死前,馬超就像在成都養老一樣,消失了。原因其實也簡單,漢中之戰,沒馬超什麼事兒,都是黃忠在搶風頭,漢中之戰後不久,馬超就走了。

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馬超戰力的記載,比張飛還要寒磣,而且在陳壽的評價裡,也幾乎沒有表現出來。然而,當時有一部古書,叫做《典略》,這部書中的記載,能讓我們隱約窺見一些馬超戰力的信息。《典略》中有這樣一句記載:

馬超後為司隸校尉督軍從事,討郭援,為飛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戰,破斬郭援首。

這是我目前能找到的關於馬超個人戰力的唯一記載。記載中說,馬超在作戰時被飛矢射中,他就地包紮,繼續戰鬥,打敗郭援軍隊,斬了郭援(實際是龐德斬的:龐德手斬一級,不知是郭援。戰罷後,眾人皆言郭援死而不得其首。——《龐德傳》)

這個戰力如何,諸位自己掂量。個人認為,還是不錯的,但絕對和張飛不是一個層次。實際上,馬超在《三國志》中,位列“五虎”,恐怕還和他的勇猛搭不上太大關係,其情況與關羽、張飛、趙雲和黃忠不是很像,他更像是一個特例。

"

《三國演義》中的單挑數不勝數,但特別精彩的並不太多。羅貫中的筆法雖然犀利,但架不住他一次又一次搬出他行文的套路來:某將二話不說,拍馬舞刀(或挺槍躍馬)來戰,戰不數和,手起刀落,將對方剁為兩段。這場面的確生動,但人都有個審美疲勞,看多了也就那麼回事兒。

然而讀者似乎從來不會對一些猛獸的單挑審美疲勞,相反,這些猛獸非常受待見,讀者罷不能多觀瞻幾次羅先生的妙筆生花,方能過足了癮。張飛戰馬超,自是一例。演義裡寫他倆單挑那茬,我初見時給愣住了——無論書本,還是電視劇——“這倆竟真的會打,這下有的看了。”

張飛挺槍出馬,大呼:“認得燕人張翼德麼!”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張飛大怒……

似乎張飛每次單挑,都巴不得別人把他激怒似的。所以張飛的套路,非常粗暴:我是燕人張飛,認得我麼——他自己知道別人認不得的,然後就能名正言順的大怒——充滿了智慧。

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演義是精彩了,合著歷史上的張飛,戰力到底如何?尷尬的是,正史竟然沒有任何有關張飛戰力的正面記載,只有程昱、郭嘉和陳壽的評價。

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程昱傳》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然而光有評價,是不夠的,就像陳壽常拿“膂力少比”,形容某人力大如牛,但見的多了,人不禁想:怎麼這麼多力大如牛的,表現呢?怕是隻有典韋和許褚那裡才有。但我們可以從側面印證張飛的戰力表現。

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北魏有一位名將,叫崔延伯,諸位應該知道。他曾被用來比肩關羽和張飛。幸運的是,他的戰力記載,遠不像張飛傳那麼寒磣。

於時賊眾大盛,延伯徑至賊壘,揚威脅之,徐而還退。賊以延伯眾少,開營競追,眾過十倍,臨水逼蹙。寶夤親觀之,懼有虧損。延伯不與其戰,身自殿後,抽眾東渡,轉運如神,須臾濟盡,徐乃自渡。賊徒奪氣,相率還營。寶夤大悅,謂官屬曰:"崔公,古之關張也。今年何患不制賊!"延伯馳見寶夤曰:"此賊非老奴敵,公但坐看。"後日,延伯勒眾而出,寶夤為後拒。天生悉眾來戰,延伯申令將士,身先士卒,陷其前鋒。於是勇銳競進,大破之,俘斬十餘萬,追奔及於小隴。——《崔延伯傳》

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崔延伯單騎殿後,敵軍楞是沒敢上。以及,身先士卒,衝入敵陣,大破敵軍,俘斬十餘萬敵軍。這就恐怖了。漢末三國時期,類似崔延伯這樣性質的戰鬥,如公孫瓚,身率數十名騎兵,追著鮮卑幾百名騎兵打,還能獨自殺傷敵軍數十人,最後大勝而歸。但若說“俘斬十餘萬人”,這樣的級別,實在是曠古絕後了,漢末三國,真沒有。

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崔延伯能有這樣的怪物級表現,一是自個兒能打,二是氣勢如虹,光能打,氣勢不夠,沒用的。其實將崔延伯比之張飛,我以為還是在比他單騎退十倍於己的敵軍而言的,畢竟張飛有長阪據水斷橋的表現嘛。實際上古人頗愛這麼對比,比如陳壽將趙雲比作夏侯嬰,就是在突出趙雲“護主”這一點,而不是他的勇猛。

故,張飛的戰力大約是:能在衝鋒陷陣時身先士卒,能在千軍萬馬中左衝右突,能在重兵壓境時單騎退敵,關鍵是,都能活下來

馬超恐怕不同了。之前文章說過,人們對馬超的認識,比較模糊:他不像關羽和張飛那樣,形象清晰完整,不像趙雲那樣,只要提起來,就能搭上話:“趙雲啊,嘿,七進七出,萬軍救主,厲害著呢。”馬超,則不然,央視三國裡馬超的樣子,至今恐怕記得的人也不會太多——至少不會比關羽和張飛多。

這也難怪,即便歷史上的馬超,在他名氣後不久,的確也像沒這個人兒似的——除了孔明拿他比關羽外,似乎劉備死前,馬超就像在成都養老一樣,消失了。原因其實也簡單,漢中之戰,沒馬超什麼事兒,都是黃忠在搶風頭,漢中之戰後不久,馬超就走了。

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馬超戰力的記載,比張飛還要寒磣,而且在陳壽的評價裡,也幾乎沒有表現出來。然而,當時有一部古書,叫做《典略》,這部書中的記載,能讓我們隱約窺見一些馬超戰力的信息。《典略》中有這樣一句記載:

馬超後為司隸校尉督軍從事,討郭援,為飛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戰,破斬郭援首。

這是我目前能找到的關於馬超個人戰力的唯一記載。記載中說,馬超在作戰時被飛矢射中,他就地包紮,繼續戰鬥,打敗郭援軍隊,斬了郭援(實際是龐德斬的:龐德手斬一級,不知是郭援。戰罷後,眾人皆言郭援死而不得其首。——《龐德傳》)

這個戰力如何,諸位自己掂量。個人認為,還是不錯的,但絕對和張飛不是一個層次。實際上,馬超在《三國志》中,位列“五虎”,恐怕還和他的勇猛搭不上太大關係,其情況與關羽、張飛、趙雲和黃忠不是很像,他更像是一個特例。

翼德與孟起——萬人敵和錦馬超,到底孰強孰弱?

馬超官在張飛之右,這事諸位知道。但若論對劉備創業的功績,這其實匪夷所思。只能這麼想:劉備把張飛當自家親兄弟看,所以說了:“翼德啊,我看馬超官在你上,你也沒啥計較的,你是自己人,他是外藩歸降,你就讓讓吧。”——這與當年劉備提攜黃忠為後將軍,諸葛亮勸諫劉備關照關羽心思時,如出一轍。當時劉備說“吾自當解之。”意思是:“雲長啊,黃忠那麼大年紀了,又不是最初跟著我的,為照顧照顧他,你就讓著點吧。”

所以,馬超入五虎,更多是因為他的地位——歸降劉備前,是正經的漢偏將軍,漢都亭侯(和關羽的漢壽亭侯一個級別),和曹操關中一戰,是以一位獨立諸侯的身份作戰,沒有依靠任何諸侯——馬超有如此地位,入蜀後的待遇,自然優渥些,劉備也自然要多關照他些,何況,馬超在羌胡中的威信,還很高。

故,馬超的戰力,和張飛絕對不是一個層次,非要比,或許他和趙雲差不多,勇猛,堅毅,但離萬人敵,還是有差距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