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線多長才最利於臺釣?跟你說說長短子線如何應用

釣魚 愛尚運動客 2017-08-02

我們在作釣時需要如何安排子線的長短才有利於作釣,這是很多釣友的問題,不過子線的長短是不能一概而論,簡單決定的,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靈活掌握,只有考慮全面,才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在這裡我們就來看看長短子線的具體用法吧。

子線多長才最利於臺釣?跟你說說長短子線如何應用

一、長短子線的概念

一般來說,長短子線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只是相對而言的。如今懸墜釣法盛行,為了增加誘魚效果,為了釣雙棒,為了釣被反覆釣放的回鍋魚,還有多次被釣脫鉤的滑魚,減少墜子對它們的影響,因此子線用的越來越長。不過根據大多釣友的實際認同來看,短子線用傳統釣法時,子線長度雙鉤對摺後在5釐米左右,長子線在10釐米左右;而用懸墜釣法時,短子線長度在10-15釐米左右,長子線在20-25釐米左右。

二、長短子線的適用範圍

1、從看漂習慣來說,對於一個有了較長時間釣齡的釣友來說,他會形成一定的看漂提竿習慣。比如是習慣於看送漂提竿,還是習慣於看黑漂、看頓口提竿,這和他的釣法有關。以我們經常垂釣的鯽魚來說,傳統釣,或者雖然是懸墜釣,但是釣的卻是比較遲鈍(雙鉤都沉底,子線彎曲),鯽魚上鉤後在浮漂上的反應就是送漂居多;如果是懸墜釣,釣的比較靈敏,比如調四釣二、調五釣三,那鯽魚上鉤後的漂像就是頓口居多。

對於習慣於看送漂提竿的釣友,選擇短子線就比較好,用短子線更加靈敏一些,反應更快一些。因為鯽魚就餌後抬頭拉動鉛墜浮漂才會上升,因此短子線的反應時間更短一些。對於習慣看頓口漂像提竿的懸墜釣手,長子線還是比較合適的,從上餌、卸魚方面看操作起來比較方便,但是最好不要超過20-25釐米,過長的子線對誘魚幫助並不大,反而會使子線增加相互纏繞打結。

2、根據浮漂的配置和釣位的遠近選擇子線的長短。自然水域野外釣魚,地形地貌非常複雜多變,絕不像在競技比賽池一樣,有時需要用5.4米或者更長一些的釣竿;竿子長了,距離就遠,視力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過於細的漂尾再受到陽光、風浪的影響,看漂會非常困難;此時釣友就會用上漂尾比較粗一些的空心軟尾浮漂,或者是加粗的實芯硬尾浮漂。

而對於空心軟尾浮漂,其較粗的漂尾會導致其對釣組的向上的牽引力比實心細尾浮漂的大許多,使釣組向下出現頓口的力需要更大一些。在這種情況下,比較輕微的就餌訊號在浮漂上就反應不出頓口來,但是採用傳統釣法或者是懸墜釣法釣比較遲鈍一些,浮漂出現上送漂像更容易。

3、從用餌習慣來決定子線長短。野外自然水域垂釣要根據天氣情況、魚情好壞等多方面的因素考慮該用什麼釣餌為好,然而也有釣友一年四季就是喜歡用粉餌,也就是商品餌,用拉餌垂釣;可是也有釣友常年喜歡用蚯蚓。因為在中原地區的大水庫,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2米以下的水深水溫其實並不高。那麼用粉餌垂釣的人一般來講都是懸墜釣法,看頓口漂像提竿的比較多,用長子線效果自然是比較好。

4、根據魚種以及大小、魚情好壞等方面決定子線長短。野外水庫等自然水域中的魚兒是大小都有,一般規律是小魚多大魚少,一般情況都是碰到什麼算什麼;可是也有釣友專門釣大魚,比如釣鯉魚、草魚,有的釣友主釣鯽魚等小體型魚。那麼主釣鯉魚草魚等大體型魚的,就要用長子線,比如釣2千克以上的鯉魚,3千克以上的草魚,懸墜釣法的釣友子線就可以用到雙鉤對摺30-35釐米,墜子離水底的距離大了,對警惕性高的大魚、滑魚來說影響會小一些。

如果是傳統釣法的釣友,或者是釣跑鉛的釣友,墜子沉底,那麼子線有10-15釐米長度足夠,因為墜子沉底後對魚兒的影響已經不存在,太長的子線反而會影響靈敏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