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故事丨徽州建築,那些你看不見的真情切意

雕塑 建築 婺源 木雕 風物發現官 2017-06-24

風物發現官

風物故事丨徽州建築,那些你看不見的真情切意

風物故事丨徽州建築,那些你看不見的真情切意

此心安處是吾鄉,吾心安處是徽州。

清晨,走在青石板的小路上,陽光穿過馬頭牆的一角,斜斜的照在身上。你一轉身,看見白牆上你的影子也再回頭。遠處有鳥兒在歌唱,也有稀稀疏疏的搗衣聲。你尋著聲,沿著小橋流水,彷彿走在水墨畫中。歲月,在這裡可真是靜好。

究竟是什麼把徽州變成了夢裡的溫柔鄉呢?

風物故事丨徽州建築,那些你看不見的真情切意

徽州,簡稱“徽”,古稱歙縣、新安。古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前五個縣今屬安徽省,婺源則屬於現在的江西省。

雖然在區域劃分上不似從前,曾經的人和故事也漸行漸遠,可那些深藏於地域內部的歷史文化記憶卻一直栩栩如生。很多文學作品中,一談及徽州,那一定是青石板的小路,粉牆黛瓦,小橋流水,煙雨朦朧得好像那個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就在轉角處。沒錯,這就是徽州。在這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青磚黛瓦、高脊飛簷的徽派建築。它們和徽州的文化息息相關,一磚一瓦一石雕可都大有內涵。

風物故事丨徽州建築,那些你看不見的真情切意

徽州人“儒而後賈”,“賈而好儒”。這些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徽商就在建築中注入了自己對於佈局、裝飾的看法。無山無水不成居,所以,徽州的古民居大多都坐落在青山綠水間,且都有著小青瓦、白粉牆。有山有水便有靈氣,徽商們將房屋的佈局與自然的情趣相結合,象徵著人與自然的合二為一。

風物故事丨徽州建築,那些你看不見的真情切意

徽派民居清新典雅,雖不華美,卻有一份罕見的沉穩大氣,美觀的同時,也不忘了力求實用。同其他江南地區的民居風格相比,徽派民居在求美的同時,少了幾點風流,卻多了幾分“理趣”,體現了儒家倫理的有序、敦厚、沉穩、靜謐。徽派的建築,進門為前庭,中設天井,後設廳堂。

門闕是整個建築最講究的地方,算是“門面”所在。闕,是古代封建制度中貴族爵品的標誌性建築。很多古代的宮殿都是由雙闕組成的出入口。徽州人將“闕”頂部的精華特點轉移到了門頂上,自家的大門都像“闕”一樣,可見有多霸氣。

風物故事丨徽州建築,那些你看不見的真情切意

房屋中部的天井,又稱明堂,也是徽州民居的一大特色。徽州地處南方,雨水充沛。院落中留個天井,易於排水又能有效的採光。雨水流過屋簷流向院內,最終通過院內的地下道流向院外,保證了院內的乾爽。據說,天井就和現在咱們家用的空調一樣,還能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呢。而且,小小天井還透露出了徽商理財的精明,四水歸明堂,意思是外財歸家,肥水怎麼能流向別人家的田地呢?

風物故事丨徽州建築,那些你看不見的真情切意

走過天井,我們就能看到一箇中堂。在宗法思想強烈的徽州,一個小小中堂可是內有大世界的。它包括廳堂、交椅、八仙桌和條桌。上方有牌匾、組訓,正中則會按具體的時節、事件作不同的擺設。還可以擺上一些瓷器、座鐘、玉雕之類的精美物件兒。

徽州的村落大都聚族而居,建築密度很大,木質結構的東西又多。為了在發生火災的情況下有效的隔斷火源,就將牆頭設計成了高高的馬頭。所以,馬頭牆又稱之為封火牆。馬頭牆的風格也多種多樣,線條有方直的也有圓翹的,有的上邊還繪有人物畫和山水畫。古時候徽州的男子十二三歲就會外出經商,自家房屋上那昂首望向遠方的馬頭也寄託著家人對異鄉遊子的思念。同時,馬又是一種吉祥物,也顯示出了主人家對讀書做官的追求。

風物故事丨徽州建築,那些你看不見的真情切意

徽派建築是一部用磚、木、石寫成的立體史書,也成就了出神入化的徽州三雕。徽派建築廣泛的採用磚、木、石雕,且往往利用材料本身的自然紋理組成圖紋。

磚雕大多鑲嵌在窗楣、照壁上,大塊的青磚上刻著栩栩如生的人物、蟲魚鳥獸等富有寓意的圖案。

風物故事丨徽州建築,那些你看不見的真情切意

木雕則用在窗扇、屏風、欄杆等等木製品上。徽派木雕拙樸粗獷,以平面的淡浮雕手法為主。這些木雕都不塗油漆,就利用木材本身的色澤和紋理達到美化的效果。木雕的題材就很廣泛了,什麼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都能刻在木頭上。不僅美觀,還有人文情趣。

風物故事丨徽州建築,那些你看不見的真情切意

石雕主要變現在祠堂、牌坊、門額、水池、石獅上。內容多為象徵吉祥的龍鳳、仙鶴等,主要採用浮雕、透雕和圓雕的手法,質樸高雅。

風物故事丨徽州建築,那些你看不見的真情切意

這些雕刻技藝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匠人們獨具匠心,把堅硬的磚石化為繞指柔。用物訴說著故事,抒發著情懷,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如此,徽州建築倒像是中國建築中的“女人”,溫柔敦厚,從容不迫。

發現君

宏村,婺源……不管怎樣,中國的古鎮還是早去早好。

文字丨君兮

編輯丨君兮

圖片丨來源於網絡

內容來源於風物發現官:faxianguan1130

相關推薦

推薦中...